憲政依法治國
1. 依法治國首要根本是憲法
是的。依法治國首要根本是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再次強調了憲法的根本法地位,重申了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的首要地位。據此,我國設立了憲法日和向憲法宣誓制度。
2. 憲法是依法治國的什麼
憲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依法治國有賴於憲法的充分實施;依法治國需要更進一步地完善憲法。從而我們能正確地認清憲法修改與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3. 解釋什麼是憲政,什麼是依憲治國
憲政,是一種主張國家權力來自並被一部基本法律約束、規定公民權利的學說或理念。這個基本法即憲法。憲政的要義有兩點:第一是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基本權利、自由;第二是限制公共權力,一切公共權力的權威與合法性來自於憲法。
憲法是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基礎。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處於核心的地位。一切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憲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 、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維護法制的權威,首先是維護憲法的權威。憲法序言明確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因此,依法治國,首先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憲法,樹立和維護憲法的權威,保證憲法的貫徹實施,做到依憲治國。
4. 為什麼全面依法治國不是西方的憲政
憲政簡單來說就是:保障公民權利,限制政府權力
像美國的三權分立制; 英國在君主立憲制的基礎上形成的責任內閣制;還有法國模式;在中國近代史上唯一推行過憲政的只有宋教仁。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產物,是中國一項基本國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者比較沒什麼意義,就像在問為什麼土豆不是地瓜?
5. 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是什麼關系
1、依憲治國體現了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
2、從內涵來看, 憲法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 根本任務、思想基礎和活動准則,也就是說,國家政治社會生活中最重要最核心 的內容,都在憲法中得到確認和體現。依法治國的過程,首先就是貫徹落實憲法中所確立的制度和原則的過程。 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基礎。
3、從效力上看,憲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居於統帥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據和基礎,所有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否則無效。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我們講憲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依法治國所依之法,首先就是憲法。 依憲治國為依法治國確定了最高准則。
4、從權威上看,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 的根本活動准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憲法,不得超越憲法,並負有維護憲法尊嚴、 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可以說, 法治的權威, 首先體現為憲法的權威。
5、對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對憲法的遵守。 因此,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表明了我們黨堅持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確立了憲法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中的核 心地位。
6. 依法治國與一線治國不等於憲政
您好,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依法治國、依憲執政與「憲政」是兩碼事;希望幫到您,滿意請採納,謝謝。
7. 依法治國為什麼不是西方的憲政
一、理論基礎和憲法理念上的差異
一般來說,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是「憲政」思潮的理論來源。這就意味著,鼓吹西方「憲政」就必然要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按照一些西方憲政國家認可的所謂「憲理」,將個體基本權利保障條款確定為憲法的核心條款,這就需要邊緣化乃至廢除我國現行憲法的核心內容和關鍵性條款。這事實上等於意圖用曲解或者修改憲法的方式,重新「制憲」和「立憲」,進而改變國體和政體,實現憲法、法律、政治機構乃至軍隊的中立化。憲政思潮的一系列主張,如司法獨立、三權分立、全面修改憲法、取消人民民主專政、軍隊非黨化、多黨競爭制,等等,由淺入深、由邊緣而核心地推進其改旗易幟的政治圖謀。
我們講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憲」,與西方憲政民主的「憲」有著本質不同。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所依據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它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立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國家的領導核心和指導思想,確立了國家的國體、政體及基本政治制度,確立了社會主義法制、民主集中制、尊重和保障人權等原則。這些制度和原則,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內在要求。西方憲政民主之「憲」,是按照以「三權分立」為核心的資產階級憲法來進行統治,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模式來管理國家,以達到維護和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這一根本目的。
二、政治主體和利益主體上的差異
在自由主義和憲政理論看來,社會中並非由階級和人民構成,而只是諸多利益不同的群體、團體、階層或個體。為解釋個體權利的來源,自由主義不得不援引神權或自然法理,認為上帝或自然法賦予了每個個體不可剝奪的神聖權利。因為個體、群體之間的利益都是不同的,甚至是對立沖突的,這就需要多個政黨代表不同個體、集團的利益,實現自由競爭、輪流坐莊,以此保障個人權利——主要是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種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憲政理念,必然派生出多黨競爭制、三權分立、軍隊非黨化、司法獨立等制度架構。
在憲政模式中,執政主體實質上是占人口份額極少數的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權利。美國開國國父們在制定美國憲法、設計憲政模式時清晰地展示了這一點。美國首任財長漢密爾頓就坦承,設計美國憲法和憲政制度的目的在於:「使少數階級(富人和出身名門之士)在政治上享受特殊的永久的地位。」漢密爾頓和麥迪遜在《聯邦黨人文集》中指出,要防止多數窮人侵犯少數富人的利益,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社會本身將分為如此之多的部分、利益集團和公民階級,以致個人或少數人的權利很少遭到由於多數人的利益結合而形成的威脅」。總之,憲政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護少數資產階級的利益和特權不受多數人侵犯,其實就是資本專制。而對於占人口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組織聯合起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反抗資產階級壓迫和剝削,卻被憲政理論及其憲法視為「多數人暴政」,即多數人侵犯了少數人或個人的人權,應受到國家機器按照資產階級憲法法律進行鎮壓。可見,在美國,「憲政」起初是反「民主」的,在本質上不過是資產階級的統治工具,其核心訴求是以保護個人基本權利的名義,保障資產階級財產權神聖不可侵犯,從而確保資產階級在經濟層面、政治層面的統治權力。
在社會主義國家,由於無產階級政黨團結、領導的勞動人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擁有共同的、整體的、一致的根本利益,因此原則上必須只能有一個無產階級政黨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這就是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實行共產黨領導而不能搞多黨競爭的緣由。我國憲法作為根本大法,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反映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黨的領導地位,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性質。我們說的依法治國,是指黨領導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社會主義法治中,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制定並實施憲法和法律,把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人民意志經過法律轉變為國家意志和主張,從而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權利。憲法和法律,是中國共產黨高高舉起的旗幟。然而,對於那些套用西方憲政概念和標准來看待社會主義法治的人而言,只要中國共產黨不放棄領導權,就不承認中國是法治國家,就認為中國還沒有真正的憲法,這實際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要以「憲政」之名,否定和推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改變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三、制度基礎和運行機制方面的差異
馬克思曾指出:「選舉是一種政治形式……選舉的性質並不取決於這些名稱,而是取決於經濟基礎,取決於選民之間的經濟聯系。」西方憲政盡管標榜「主權在民」,但是公民選舉、政策制定常常被金錢、財團等影響和操縱,成為「金錢的政治」。這種民主本質上是資本的民主,服務於以私有制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保障的是資產階級根本利益。比如,美國總統和議會由選舉產生,但是選舉的基礎是建立在生產資料資本寡頭所有制之上的,美國的主流政黨、媒體、智庫及教育和學術機構,都有鮮明的私人資本屬性,都由大資產階級嚴格控制,這就決定了美國政治選舉的整個過程也必然被資本所操縱。由此可見,西方憲政民主所標榜的三權分立和議會制,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內部的一種權力分配、交換和平衡機制,普通民眾難以參與其中,在實踐中也暴露出議會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政策短期化、功利化等種種弊端。
與西方憲政模式不同,我國國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它建立在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之上。政體是議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國家行政、審判、檢察機關由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政體,體現了我國的國體,既能充分反映廣大人民的意願又有利於形成全體人民的統一意志,既能保證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又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選舉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種民主形式;中國共產黨通過群眾路線,將人民大眾組織起來管理國家,則是民主的實質。前者為後者服務,後者決定前者的性質。黨將人民大眾組織和團結起來,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定憲法和法律,管理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起來的人民民主。
四、憲法解釋權和審查權上的差異
在美國憲政制度下,雖然憲法解釋權(即「違憲審查權」或「司法審查權」)至關重要,但這一權力卻被聯邦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所控制。這9個大法官由總統提名而非民主選舉產生,既不對民眾負責,也不受議會控制。他們一般都是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著名法學家和律師,少部分則是資深政客。20世紀美國著名大法官查爾斯·休斯任紐約州長時,曾在1907年發表過這樣的感慨:「我們生活在憲法之下,但這個憲法是什麼意思,卻是法官們說了算。」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指責和抱怨更加嚴重:最高法院「在不間斷地開著制憲會議」。美國這些政要精英出於自身利益的抱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美國憲政的真相。美國所謂的憲政,本質上是由大資產階級挑選代理人來制定、修改和解釋憲法。主導美國法治如何運行的,其實是大資產階級的人治和專制。
無論如何,美國的議會民主性顯然要高於聯邦最高法院。然而,最高法院的司法審查,卻有權推翻議會的立法,這顯然是一種反民主的制度設計。美國建國者們設計這種所謂獨立的司法體制,主要目的就是保護少數資本權貴免受「多數人的暴政」。漢密爾頓和麥迪遜承認,按照民主和自由的原則,「所有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最高長官的任命,均應來自同一權力源泉——人民」,但是為了防止所謂的「多數人暴政」,他們著重強調「特別是在組織司法部門時,嚴格堅持這條原則是不利的」。即組織司法部門時,不能堅持民主原則。
我國憲法規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都由人大產生,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人大則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全國人大的職權包括修改憲法、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等等。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還提出,要「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與美國憲法的解釋權、審查權被少數壟斷寡頭的代理人控制不同,我國憲法的解釋權和審查權在全國人大,在黨和人民群眾,充分體現了人民利益的至上性。
五、司法機構政治屬性上的差異
我國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並對其有監督權、罷免權。我國的司法制度堅持黨和人民對司法機構的領導、監督,從而確保司法公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對司法機構的領導、人民群眾對司法機構的監督都要公開化、透明化、制度化、法律化。當前司法領域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司法幹部的腐敗變質、一些官員非法干擾司法機構的運轉等等,在根本上都是黨的領導及人民的監督沒有得以落實的結果。要解決這些問題,除加強制度建設杜絕一些領導幹部非法干預外,還須強化司法幹部和律師隊伍的自律性,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以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這些在《決定》中都有明確規定。假如走西方憲政道路,使司法獨立於黨和人民,不僅會導致更多的司法腐敗和不公,更可能顛覆整個社會主義制度。通過輸出憲政理論和憲政模式,控制他國「獨立」的司法機構進而控制該國政權,是一些西方國家屢試不爽的顛覆戰略。
在美國憲政模式中,司法機構的確獨立於人民,但是並不獨立於大財團。美國建國以來,聯邦最高法院要麼被大資本要麼被奴隸主所控制(如1836年—1864年的《托尼法案》就公開判定美國的自由黑人不是憲法中所言的公民),以保障個人權利為名維護少數人利益。南北戰爭以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就一直是大資本的代理人。即便是從壟斷財團內部來說,聯邦最高法院也並非政治中立和獨立的機構,其基本規律是壟斷財團中哪個黨派派別勢力大,它就傾向於誰。
8. 憲法與依法治國的關系是
憲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依法治國有賴於憲法的充分實施;依法治國需要更進一步地完善憲法。從而我們能正確地認清憲法修改與依法治國的辯證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於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過四個憲法,現行憲法為1982年憲法,並歷經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訂。
(8)憲政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即無產階級專政,得到鞏固和發展。
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侵略、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國家的獨立和安全,增強了國防。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已經基本形成,農業生產顯著提高。
教育、科學、文化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廣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較大的改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9. 為什麼說依法治國最根本的是依憲治國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的治國方略。實行依法治國,最根本的就是依照憲法治國。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處於核心的地位。一切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憲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維護法制的權威,首先是維護憲法的權威。憲法序言明確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因此,依法治國,首先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憲法,樹立和維護憲法的權威,保證憲法的貫徹實施,做到依憲治國。
憲法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肯定下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了完整的規定。樹立和維護憲法的權威,堅持依憲法國,就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百年不動搖。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發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憲法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憲法關於國體、政體、國家機構的一系列規定,都是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依憲治國,就是要堅持憲法確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根據憲法的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各級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要保證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各國家機構嚴格依照憲法的規定行使職權,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憲法對公民的政治權利、人身權利、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等基本權利和自由作了全面的規定,是人權的保障書。堅持依憲治國,就要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和自由,堅決制止和糾正侵犯公民權利的行為。
堅持依憲治國,必須切實保障憲法的實施。憲法明確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憲法的實施,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憲法的遵守和執行。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要切實把憲法的各項規定落到實處,以憲法為根本活動准則,堅決維護憲法的權威,這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10. 依法治國為什麼不是憲政
這是不同的兩個問題。憲法在現代國家中都只是一個原則性的最高法規,適用憲法必須以基本法為程序的依據。是否適用憲法於具體的案件,不是判斷憲政法治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