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發布時間: 2022-01-19 01:34:27

㈠ 為何建設法治政府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建設法治政府,是實現依法治國的要求,也是依法行政的要求
有利於政府依法管理社會,增強政府公信力
有利於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建設法治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強制度建設,另一方面應該依法行政。

㈡ 如何建立法治政府

政府法制宣傳是依法行政的基礎性工作。隨著《行政許可法》的實施和《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出台,政府法制宣傳工作面臨著越來越緊迫的任務。今年以來,我們把加強政府法制宣傳作為工作重點,在原來的基礎上,創新新的宣傳形式,營造了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

一是擴大宣傳范圍,建立多層次法制宣傳體系。在原來主要針對市級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學法的基礎上,創立了《每月學法》的形式。這一形式在原來《每周一案》、《每月一法》的基礎上,每月召集部門的法規科長,採用法律學習、案例研討、法庭觀摩、現場參觀等形式,進行集中學習,形成了領導、部門、法規科室多層次的立體學法體系。今年以來,我們結合實際,先後學習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立法法》、《山東省行政復議條例》等法律法規,受到了部門法規科長的廣泛好評。

二是增強宣傳實效,採取了多樣性的宣傳方式。在鞏固傳統宣傳形式的基礎上,新增加了網路宣傳模式。建立了與行政服務中心合一的網站,除在網站上發布《每周一案》、《每月一法》外,還及時刊登政府令等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措施,擴大了群眾的知情權。擴大《政報》的發行范圍,在全市建立了《政報》免費贈閱聯絡網路,免費發行至鄉鎮一級,並在車站、賓館、碼頭等公共場所設立了《政報》宣傳點。每一次召開政府領導學法會議,我們都及時印製相關的輔助資料,受到了市領導的一致好評。

三是延伸宣傳深度,使法制宣傳與案件辦理與文件審查有機結合。在辦理行政復議案件過程中,採用了開庭審理的模式,讓有關利害關系當事人當面辨論,收到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在審查規范性文件過程中,幾乎每一文件都召開聽證會,使行政機關和群眾都受到了良好的法律教育。

四是強化措施,認真搞好法制書籍資料的訂閱工作。積極訂閱法律書籍是加強法制業務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擔負著管理市行政服務中心的情況下,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和《山東省法規規章匯編》征訂作為政府法制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大了工作力度。要求做到「兩確保、兩至少」,即:確保去年訂閱的單位訂閱,確保行政執法部門訂閱;政府部門和單位法制科室至少訂閱一套,分管領導至少訂閱一套,並把征訂范圍延伸到企事業單位。

㈢ 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建立法治政府總的目標包括:建立職能明確而有限、法律統一、透明廉潔、誠實信用、便民高效的政府。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職能明確而有限是建設法治政府的第一要求,明確並限制政府職能是建設法治政府首要的也是關鍵的一步。政府職能沒有約束,沒有限制,政府的職權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其初衷良好,但實踐證明是力不從心的,造成了該管的沒有管好,不該管的卻管了許多,限制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也限制了政府職能有效地發揮,造成了政府的低效率。法治政府的建立必須牢固樹立「凡未經法律禁止的,都是許可的」觀念來替代「凡未經法律允許的,都是禁止的」觀念。將於今年7月1日施行的《行政許可法》對政府職能作了嚴格的限制,並且為如何限制政府職能、規范政府行為提供了一整套可操作的辦法。由於長期以來存在的行業壟斷、地方保護,行業和地方「各自為政」,導致了法制不統一和政令不暢。建設法治政府必然要求改變這一現狀,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真正做到「全國一例」、「全省一例」。透明廉潔是建設法治政府的一個更高要求。透明的政府也指陽光下的政府,要求政府保證公眾充分的知情權以及這種知情權行使的可能性和社會公眾通過知情權來行使對政府行為的監督權。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政府透明是政府廉潔的保證,沒有監督的權力是腐敗的溫床,也正因為政府的透明保證了這種監督的可能性。誠實信用是對政府信用的要求,是法治政府的更高一層的含義。政府是社會的管理者,也是社會公共權力的執行者。政府的失信,社會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使政府失去公信力,甚至將導致整個社會的不穩定以及大量政府侵權行為的發生,民事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便民高效是法治政府所應具備的基本內容。便民與高效相互促進,政府管理社會在便民的前提下去保證高效,而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效而忽略了便民。

法治是以法的觀念高於一切為特徵和原則的國家治理制度。如何建設法治政府,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從政府自身做起。政府的職權要有一個明確的法定的界限,這一界限可以保證政府合法有效地行使職權,同時這個法定的界限也可以區別政府是否侵權。當然政府在行使其法定的職權時也要通過合法的程序。程序公正是實體公正的前提,只有保障每個主體在程序上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才可能更切實地保障每個主體實體上的合法權益。因而政府的法定程序也應該是公開的,可以監督的。然而要保證政府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在法定的范圍內卻更重要,由於社會生活的紛繁復雜以及法律不能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才有了自由裁量權的產生,它的行使要求只有法律有規定的才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而且必須在法定的范圍和幅度內。

其次,以建設公開透明政府,促進法治政府的全面建設。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是建設公開透明政府的基礎。1983年4月23日,中國記協首次向中外記者介紹國務院各部委和人民團體的新聞發言人,正式宣布我國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有利於政府的透明,便於公眾的監督,對於法治政府的建設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將政府的重大決策以及對社會公眾關注的問題及時公之於眾,使公眾了解政府,才能關注政府,理解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可以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向公眾發布政府信息。

㈣ 如何提高建設法治政府

1、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合理劃分和依法規范各級行政機關的職能和許可權, 實現政府職責、 機構和編制的法定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實行政務信息公開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 專家論證和政府決定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完善行政決策程序, 建立健全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
3、 提高制度建設質量,制度建設要遵循並反映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 改進政府立法工作方法, 擴大政府立法工作公眾參與程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規、 規章修改、 廢止的工作制度和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
4、 理順行政執法體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設,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 加快建立權責明確、 行為規范、 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 建立公開、 公平、 公正的評議考核制和執法過錯或者錯案責任追究制。
5、 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和機制, 強化對行政行為的監督。主要內容包括: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

和政協的民主監督; 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訴訟
補充: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權力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法治原則,嚴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項權力都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關鍵是要推進政府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據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㈤ 怎樣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政府真正履行服務職能的前提。建設法治政府要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要樹立依法辦事意識。執行法律是政府及其所有工作人員的首要職責。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律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識的主要渠道是學法。要完善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學法制度、行政工作人員和執法人員法律培訓制度、任職晉升人員法律知識考試和考核制度等,促進法律知識學習,強化法律意識培育。
第二,要加強制度建設。要重點加強有關法規和制度建設,加強法規的科學化、民主化、程序化,確保法規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謹防單方面體現部門意志,謹防小范圍體現專家意見;還要健全規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強化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
第三,要堅持科學決策。各級政府及其行政部門要健全重大行政決策規則,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還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加強重大決策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對違反決策規定、出現重大決策失誤、造成重大損失的,要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追究責任。
第四,要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各級行政機關要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危害安全生產、食品葯品安全、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違法案件,維護公共利益和經濟社會秩序。地方各級政府要排除地方保護主義,杜絕選擇性執法;排除人情干擾,杜絕不公正執法;排除權力意識,杜絕粗暴執法。各級政府要著力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狠抓執法紀律和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2013-12-08 03:16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有話說
第五,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政務公開首先是信息公開。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會公開;要重點推進財政預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包括辦事公開。所有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府部門、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社會組織都要依法公開辦事依據、條件、要求、過程和結果,確保政府提供的服務公正。
第六,要強化行政監督和問責。上級行政機關要切實加強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及時糾正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審計部門、監察部門要全面履行法定職責,加強財政、預算、投資審計和各種專項審計,加強對行政不作為、失職瀆職、違法行政等行為的監察和問責,嚴肅追究違法違紀人員的責任,促進行政機關廉政勤政建設。

㈥ 如何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重點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行政體制改革,依法履行政府職能。深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完善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推進政府事權規范化、法律化,強化省政府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職責,強化市、縣(區)政府執行職責。

二、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提高行政決策水平。著力規范行政決策程序,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確保決策制度科學、程序正當、過程公開、責任明確。加快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

三、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推進公正文明執法。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全面梳理各部門執法權,合理配置執法力量,大幅減少執法種類,積極推進綜合執法,著力解決權責交叉、多頭執法、多層執法的問題。

四、強化行政權力制約,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加強權力運行監督,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拓寬群眾監督渠道,完善群眾舉報投訴制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監督政府的權利;高度重視輿論監督,認真對待網路監督。

五、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陽光透明政府。按照「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務信息公開工作體制機制,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六、牢固樹立法治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完善行政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推動各級行政工作人員帶頭學法、用法、尊法、守法,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自覺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

(6)怎樣建設法治政府擴展閱讀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十六字」方針。

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基本上實現了有法可依。

從一定意義上說,法律實施是當前中國法治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同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也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把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作為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也強調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保證法律嚴格實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熱點內容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平等保護 發布:2025-02-12 06:23:05 瀏覽:191
對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12 06:22:31 瀏覽:155
張大樂律師 發布:2025-02-12 05:51:35 瀏覽:684
條例准則主要內容 發布:2025-02-12 05:46:37 瀏覽:366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築 發布:2025-02-12 05:01:07 瀏覽:869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