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系的道德實質
⑴ 醫患關系的道德規范是什麼
關於醫患糾紛問題責任在於那些不講良心的庸醫身上!為了一點蠅版頭小利置患者權益於權不顧,胡亂開葯,開昂貴葯,開超劑量葯,小病大治,重復收費,拖延住院時間!亂拍片子!他們的行為嚴重損害了醫生的形象,因為他們的存在使得越來越多的病人對醫生產生懷疑,病人開始懷疑醫生開葯的動機不純!醫生發現病人不相信他而十分惱怒!日積月累矛盾也就越來越多!所以只要每一個醫生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病人能拋開戒心坦然面對醫生矛盾就會減少了!當然醫生有時怕誤診也會要求病人做一些必須的檢查工作,那時病人應相信醫生,畢竟人命關天的事謹慎是沒錯的。
⑵ 醫患關系的道德基礎必須遵循什麼原則
醫患關系的道德基礎必要遵循三個原則:
1.人的原則,雙方都是人,人性本內該做的就要去努力做好;
2.尊重容的原則,既然都是為患者解決問題,應該尊重患者,當然也要尊重醫生的立場;
3.不自私的原則,社會醫療是有一套系統必要遵循,破壞了規則性,不只個人更損公眾利益;
⑶ 醫患關系的本質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當事人:醫師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和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醫患關系
定義
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
類型
醫學術語
當事人
醫師和病員
基本模式
主動與被動型等
准則
以病人的診治利益
原因
缺乏良好的溝通
實質
利益共同體
收起
概述
這段話精闢地闡明了整個醫學最本質的內涵是醫方與患方的關系。現代醫學的高度發展更加擴充了這一概念,「醫方」已由單純的醫務人員擴展為參與醫療活動的全體機構和人員;「患方」也由單純的求醫者擴展為與求醫者相關的每一種社會關系。
相關背景
醫患關系是醫療服務活動中客觀形成的醫患雙方以及與雙方利益有密切關聯的社會群體和個體之間的互動關系。 「醫」是指包括醫生、護士、葯檢與管理等人員在內的醫務人員群體,「患」是指包括患者或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親屬、監護人員以及其所在的工作部門、單位等群體。
從2000年至今,醫患糾紛事件頻發。
2000年8月,武漢市第六醫院,醫務科一名人員遭患者硫酸毀容。
2001年2月,湖北省廣水患者家屬將送其回家的協和醫院救護車和醫務人員扣為人質,索要30萬元賠償。
2003年9月4日,四川成都市第二醫院,懷孕護士慘遭幹部病房患者家屬毆打致流產,其丈夫也被毆打可能致殘,千人簽名要求嚴懲兇手。
2009年7月10日,湖南省辰溪縣中醫院,醫鬧百餘人佔領醫院門診大廳封鎖打砸醫院。
據中國醫學界人士專業交流網站「丁香園」不完全統計,僅2011年,全國就發生10起砍殺醫務人員事件,2011年8月,東莞長安醫院一位患者因為治療效果不理想,用菜刀砍死了一名醫生。
2012年3月23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免疫科醫生辦公室里,一名男子突然沖入行凶,當場造成醫務人員1死3傷。不久前,一張護士扇嬰兒耳光的動態圖片又將社會的焦點集中到了醫患關繫上。
2016年7月19日上午9時左右,南京兒童醫院的一名護士在為一3歲患兒進行靜脈穿刺時,因為孩子哭鬧不配合,第一次穿刺未成功,護士准備第二次進行穿刺時,等待在外的患兒母親沖進治療室,用ipad直接砸向護士額部,造成長達2公分深及骨膜的傷口。
2016年11月22日上午10時許,山西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院內發生一起暴力傷醫案件。感染性疾病科1名醫生在院內會診途中,突然遭到1名男子持刀襲擊,被害人身遭9處刀傷,其中1處刺破心臟,導致心臟破裂,心包填塞。[1]...
⑷ 醫患關系的道德要求
醫患關系的道德要求。醫生要處理好與患者的關系,這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而且患者也要尊重醫生。
⑸ 社會主義醫患關系的道德要求中,患者有哪些權利
患者具有生命健康權、身體權、隱私權、平等醫療保健權、知情同意權、病人自主決定權等。
生命健康權 包括生命權和健康權。生命權是指自然人的生命安全不受侵犯的權利。公民的生命非經司法程序,任何人不得隨意剝奪。健康權是指人體器官及各系統乃至身心整體的安全運行,以及功能的正常發揮。陳志華律師說,絕大部分醫療糾紛涉及患者的健康權。
身體權 是自然人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支配權。身體權與健康權既相互聯系,又有嚴格的區別。陳志華律師列舉了一例醫院擅自取死者臟器的侵權糾紛案件。原告稱:被告在死者在沒遺囑、未經親屬同意的情況下,未辦理合法手續,擅自在患者故世後10小時內解剖了死者的屍體,並取出了全部臟器作為標本,這已構成侵僅。要求被告返還死者遺體及臟器,賠償精神損害補償費並要求被告賠禮道歉。被告辯稱:患者去世,原告即提出要求屍解,醫院為查明死因,進行屍體解剖是必要的、合法的,原告訴被告侵權理由不能成立,原告無端指控被告侵權,損害醫院名譽,給醫院造成了經濟損失,故反訴要求原告承認錯誤、賠禮道歉、停止侵害,並支付死者遺體在醫院存放期間的費用及本案的訴訟費用。法院判決:參照我國民法通則關於保護財產所有權的規定,原告享有對死者屍體的處分權。被告既未答應原告提出的條件,也未按有規定辦理屍體解剖手續,便在原告對被告的診斷及治療提出異議的情況下,對死者屍體自行進行解剖,並將死者屍體內的心、肝、肺等臟器取出,其行為不符合國務院頌布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規定,違反了《解剖屍體規則》,侵犯了原告對死者屍體的處分權,被告應將從屍體內取出的臟器全部返還給原告。判決被告賠償精神損失費共5000元。陳志華律師說,這起案件反映了人的身體權是不可侵犯的。
隱私權 實際是病人人格權的一部分。隱私資料的公開將嚴重地侵犯患者的名譽權、人格權,給患者的政治生命、工作、家庭生活、愛情等方面造成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損害。陳志華律師說,對於患者隱私權的保護,在臨床醫學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除法律法規規定外,未經患者同意,患者的病歷資料不得交予其他人或組織閱讀;(2)臨床醫學報告及研究,未經患者本人同意,不得用真實姓名和真實病歷方式對外公開報道,也不得作為文學作品的方式報道;(3)臨床醫學攝影資料應充分徵求患者同意。不得隨意拍攝可暴露患者身份或特徵的資料。更不能將可能暴露患者身份或特徵的醫學攝影資料作為藝術攝影作品對外公開。(4)臨床手術直播或電視播放必須徵得患者和其親屬的同意及授權書,並應堅持盡量避免暴露患者身份或隱蔽部位的原則。
平等醫療保健權。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患有疾病或損傷時,享有從醫療保健機構獲取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公民的醫療保健權並非完全是無償獲取醫療保健的權利。
患者知情同意權,是指病人有權知曉自己的病情,並可以對醫務人員所採取的防治醫療措施決定取捨。知情同意的實質是患者方在實施病人自主權的基礎上,向醫療方進行醫療服務授權委託的行為。《執業醫師法》第26條規定,醫師應當如實向患者或者其家屬介紹病情,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醫師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應當經醫院批准並徵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屬同意。
關於手術同意書的法律性質,陳志華律師認為是醫療機構履行告知義務、患者和家屬行使其知情同意權的書面證明,同時也是醫院管理制度的規定。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合同中有關人身傷害侵權責任的免責條款無效,禁止免責條款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德。因此,手術同意書不具有免除醫療機構過失責任的法律效力。陳志華律師說,在手術過程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如剖腹探查術,預定的手術名稱與醫生在開腹後的情況不相符,需要醫生當機立斷並做出處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預先簽署相關的文件,如下述的日本手術同意書中有「我同意接受上述的手術。此外,對於依據多數醫師判斷採取認為適當且必要的追加手術、或者手術變更情況也表示同意。」在美國手術同意書中有「特同意醫師及助手們不受現在難以預測的狀態所導致的情況所約束,在手術的過程中,實施預定手術、或與其相異但認為屬於必要或者系我們期望的手術或治療。」「特許可拍攝、放映為醫學、教育、科學目的,在照片與說明不能判明個人身份的前提下,對我身體適當部位進行的手術與治療進行攝像拍照。」陳志華律師介紹,某醫院婦產科為一位50歲的女性患者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全切手術。術中醫生發現患者左側卵巢有問題,在未向家屬和病人交待的情況下,將左側卵巢與子宮一並切除。術後患者恢復順利。數月後,患者在另一所醫院行常規B超檢查時,發現"右側卵巢囊腫,左側卵巢缺如",向原手術醫院提出質疑。這起案件都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權。
病人自主決定權是病人權利中一種最基本的權利,是保障其生存與健康的基本條件,是醫療活動中權利制衡、防止醫務人員濫用權利的重要因素,也是醫學人道主義的重要內容之一。陳志華律師特別強調,病人的自主權並不是無限制性的自主權,病人的自主權必須服從國家法律法規的特別規定。如有的患者不聽醫囑自動出院,就是病人自主決定權的體現,但醫師應進行記錄並讓患者簽字。
⑹ 如題,關於醫學倫理學的作業題,求高手解答~!!!!!!!!多謝~!!!!!!!
1-5DDDDA 6-10BDDBB11-15BCBBC16-20DBCCB
答案不一定都對,僅供參考。。。
⑺ 說說看醫患關系實質上是什麼
本質還是醫生的水平不行啊!水平高,花點錢也就算了,就怕花錢了病看不好,才讓人氣憤!咱們國家的醫生啊,提高技能才是正道理!
⑻ 醫患關系的道德實質是
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理想狀態是醫者如父母。現中國社會是偶爾有些孽子和壞父母。
⑼ 從道德屬性上講,醫患的本質關系屬於
關於醫患糾紛問題責抄任在於那些不講良心的庸醫身上!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置患者權益於不顧,胡亂開葯,開昂貴葯,開超劑量葯,小病大治,重復收費,拖延住院時間!亂拍片子!他們的行為嚴重損害了醫生的形象,因為他們的存在使得越來越多的病人對醫生產生懷疑,病人開始懷疑醫生開葯的動機不純!醫生發現病人不相信他而十分惱怒!日積月累矛盾也就越來越多!所以只要每一個醫生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病人能拋開戒心坦然面對醫生矛盾就會減少了!當然醫生有時怕誤診也會要求病人做一些必須的檢查工作,那時病人應相信醫生,畢竟人命關天的事謹慎是沒錯的。
⑽ 你認為醫療環境中有哪些社會關系會涉及倫理問題
道德哲學,是以道德作為研究對象的科學。是研究道德形成、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由亞里士多德創立。其代表著作有《尼可馬克倫理學》、《歐德米亞倫理學》、《大倫理學》。(倫理是書面語言,道德是口頭語言)
2.醫學倫理學的含義,分類和學科性質
醫學倫理學是研究醫學道德的科學,是研究醫學道德產生、形成、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學說,它以醫學領域中的道德現象和道德關系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是運用倫理學的一般原理來調整處理醫療衛生實踐和醫學科學發展中人與人、醫學與社會之間關系的科學。
學科性質:基礎醫學,技術醫學,應用醫學,理論醫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
3現在醫學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①醫學倫理學的基本理論:生命質量論,生命價值論,權利義務論,公益公正論;②醫學職業道德:醫務人員與患者的關系,醫務人員之間的關系,醫務人員及醫葯衛生部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醫學臨床中的其他道德關系;③現代醫學技術中的倫理問題:現實經濟水平與醫葯經費之間的矛盾;衛生資源分配的不公平;患者與醫務人員關系日漸淡漠和疏遠;沖擊預防和初級衛生保健,不利於人人享有保健;帶來許多新的倫理問題;④衛生政策中的倫理問題:傳統醫學倫理學研究的是臨床職業道德,現代醫學倫理學研究的是衛生政策及其倫理問題;⑤醫學法律中的倫理學問題:醫事法律法規只有建立在醫學倫理道德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
方法:調查研究;案例法;縱向研究法;橫向研究法;比較研究法;一般倫理學與醫學科學(技術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第二章 現代醫學倫理學學科發展概況
1. 中國醫學倫理思想的歷史演變
①中國古代醫學倫理思想:中國古代醫學倫理思想,主要體現在古代醫學典籍的序言或獨立的篇章之中;《黃帝內經》的問世,不但確定了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雛形,而且也標注著我國傳統醫德的初步形成;②中國近代醫學倫理思想:1、我國第一部醫學倫理學著作——《醫業倫理學》,宋國賓是中國醫學倫理學的先驅者;孫思邈《論大醫精誠》,主張醫家必須具備「精」和「誠」兩方面2、倫理思想:闡述了醫生人格、醫患關系、同業關系和醫生與社會關系的倫理主張等。③中國現代醫學倫理學思想:第一階段,防病治病,救死扶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醫學倫理思想和醫學倫理原則;第二階段,由於林彪、「四人幫」的干擾和破壞,使社會主義醫學人道主義精神和醫學道德受到了嚴重玷污;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醫學倫理學在中國處於復興時期,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在指導思想上實行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