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古語道德法

古語道德法

發布時間: 2022-01-19 04:55:48

道德與法律的 名言警句

一、法律非仗恃強力作為後盾,則不能達到其目的。

出自:〔荷〕格老秀斯《戰爭與和平法》

介紹:胡果·格勞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近代西方思想先驅,國際法學創始人,被人們同時尊稱為「國際法之父」與「自然法之父」,亨利四世贊其為「荷蘭的奇跡」。

二、法律既沒有也不應該給予私人殺死應處死刑者的權力,除非在極端殘暴的犯罪情況下。否則,法庭就沒有用了。

出自:〔荷〕格老秀斯《戰爭與和平法》

三、我們不能把法律當作嚇鳥用的稻草人,讓他安然不動地矗立在那邊,鳥兒們見慣以後,會在它頂上棲息而不再對它害怕。

出自:〔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介紹:威廉·莎士比亞(英語: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四、不要容許任何人實際上把法律置於改革之外;也不要讓每個人替自己的事情辯護,不要讓每個人去找最能乾的人充當自己的法學家。

出自:〔英〕溫斯坦萊《溫斯坦萊文選》

介紹:傑臘德·溫斯坦萊(約1609—1652)是十七世紀英國掘地派運動的著名領袖和傑出思想家。

五、應當認真執行這些法律。政府的真正生命就在於此。

出自:〔英〕溫斯坦萊《溫斯坦萊文選》

⑵ 關於道德與法律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 犯罪總是以懲罰相補償;只有處罰才能使犯罪得到償還。--英國作家達雷爾

  2. 我不同意你版說的話,但是權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法國作家伏爾泰

  3.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王安石

  4.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

    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貝多芬

  5.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管仲

  6. 道德能幫助人類社會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類社會擺脫勞動剝削制。--列寧

  7.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林肯

  8. 服民以道德,漸民以教化。--劉禹錫

  9. 賞善而不罰惡則亂,罰惡而不賞善亦亂。--元結

  10.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孟子

  11. 有法不行,與無法同。--蘇軾

  12. 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不行。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鄧小平

  13. 紀律是勝利之母。--蘇沃洛夫

  14. 公正的法官立場是冷酷的中立。--伯格

  15. 不遵守規章制度的人,不能自由。--卡萊爾

⑶ 關於法律和道德的名句

1)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康德
2) 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諺語
3) 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出偽君子。——蘇霍姆林斯基
4) 沒有任何東西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它是花叢中最嬌嫩的而又最質朴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道德。——蘇霍姆林斯基
5) 每一個人都知道,這些喝酒上了癮的,是因為做了錯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責的人。人人可以注意到,過著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葯物;強盜或小偷,賭徒與妓女沒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爾斯泰
6)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康德
7) 美德對於每個人,都是善;不道德對於每個人,都是惡。——莎甫慈伯利
8) 美德與過惡,道德上的善與惡,都是對社會有利或有害的行為;在任何地點,在任何時代,為公益作出最大犧牲的人,都是人們稱為最道德的人。——伏爾泰
9) 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蘇霍姆林斯基
10)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獨。——清·金纓《格言聯璧·持躬》
11) 那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那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12) 忍耐——肉體的小心和道德的勇氣的混合。——哈代
13) 如果不去加強並發展兒童的個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於抓住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蘇霍姆林斯基
14)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狄德羅
15) 如果兒童任意地讓自己不論去做什麼而不去勞動,他們就既學不會文學,也學不會音樂,也學不會體育,也學不會那保證道德達到最高峰的禮儀。——德謨克里特
16) 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麼,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烏申斯基
17) 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唐·元結《自箴》
18) 商人不言商是不道德的。——佚名
19) 社會和自然的區別就在於,社會是有一定道德目標的。——赫胥黎
20) 你們卑鄙的人類就是這樣——老是扯謊,老是自以為具有那些實在不具備的美德,卻否認那些較高等動物具有它們(其實只有它們才具備)。野獸從來沒有干過一樁殘酷的事情——這是有道德的動物的專利。一隻野獸叫旁的東西受痛苦是出於無意的,這就沒什麼不對,因為對它來說,根本就漢有「不對」的事情,它叫旁的東西受苦痛,並不是出於高興——只有人才這么干。這就是受了人那種亂七八糟的道德心的鼓舞。——馬克吐溫

⑷ 衡量道德品質的一句古語

愛國篇
重莫如國,棟莫如德。——國語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屈原
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
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賈誼
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司馬遷
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司馬遷
孔子稱:「志士仁人,有殺身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蘇武有之矣。——班固
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范曄
投死為國,以義滅身。——曹操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曹植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曹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
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葛洪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范曄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鮑照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岑參
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其然。——崔顥
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李白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杜甫
向來憂國淚,寂寞灑衣巾。——杜甫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
赤心事上,憂國如家。——韓愈
以國家之務為己任。——韓愈
憂國者不顧其身,愛民者不罔其上。——林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專利國家,不為身謀。——司馬光
報國之心,死而後已。——蘇軾
一身之利無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一時之利無謀也,而利萬世者則謀之。——胡宏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一寸赤心惟報國。——陸游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袖裡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辛棄疾
一身憂國心,千古敢言氣。——樓鑰
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
盡忠報國。 ——脫脫
一寸山河一寸金。——脫脫
富貴倘來君莫問,丹心報國是男兒。——於謙
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李夢陽
丈夫所志在經國。——海瑞
瞞人之事弗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呂坤
君子之為學也,將以成身而備天下國家之用也。——宋纁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張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已。——顧炎武
丈夫不報國,終為愚賤人!——陳恭尹
富天下,強天下,安天下。——顏元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丘逢甲
海水沸騰,耳中夢中,炮聲隆隆。凡百君子,豈能無淪胥非類之悲乎?圖避謗乎?閉戶之士哉!——康有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梁啟超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梁啟超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
粉身碎骨尋常事,但願犧牲保國家。——秋瑾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拚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抖擻精神,喚起國魂,思獨立,心如百煉金堅。把微軀為國捐,把微軀為國捐。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難全。——黃遵憲
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詹天佑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守法篇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和民一眾,不知法不可;變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毀。——管子
凡將舉事,令必先行。事將為,其賞罰之數必先明之。——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
誅不避貴,賞不避賤。——晏子春秋
舉事不私,聽獄不阿。——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論語
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偽。——慎到
欲不得干時,愛不得犯法,貴不得逾親,祿不得逾位。——慎到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李悝
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商君書
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商君書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濟大川而無船楫也。——商君書
夫制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從政有經,而令行為上。——戰國策
賞必加於有功,刑必斷於有罪。——戰國策
一天下者,令於天下則行,禁焉則止。——屍子
賞不行,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也;罰不行,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子
一民之軌莫如法。——韓非子
言行而不軌於法令者,必禁。——韓非子
家有常業,雖飢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亡。——韓非子
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韓非子
治強生於法,弱亂生於阿。——韓非子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國治。——韓非子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不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
寄治亂於法術,托是非於賞罰。——韓非子
好以智矯法,時以私雜公,法禁變易,號令數下者,可亡也。——韓非子
國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賞罰。——韓非子
治國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持國。——呂氏春秋
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禮記
矯不正不可以為方,規不正不可以為圓。——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司馬遷
法正則民愨,罪當則民從。——司馬遷
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司馬遷
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桓寬
曲木惡繩直,姦邪惡正法。——桓寬
刑一而正百,殺一而慎萬。——桓寬
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均刑殊則百姓惑。——班固
政令必行,憲禁必從而國不治者,未嘗有也。——王符
國無常治,又無常亂,法令行則國治,法令馳則國亂。——王符
賞毫釐之善,必有所勸;罰纖芥之惡,必有所阻。——桓范
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陳壽
刑罰者,治亂之葯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范曄
賞一勸百,罰一懲眾。——王通
刑濫,則小人道長;賞謬,則君子道消。——吳兢
若甑生獲免……有功之人,皆須犯法。——吳兢
賞當其勞,無功者自退;罰當其罪,為惡者戒懼。——吳兢
法,國之權衡也,時之准繩也。權衡所以定輕重,准繩所以正曲直。——吳兢
賞妄行則善不勸,罰妄行則惡不懲。——魏徵
法大行,則是為公是,非為公非。——劉禹錫
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於天下;言者,當時喜怒之所發耳。——劉昫
法者,國仰以安也;順則治,逆則亂,甚亂者滅。——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遷善遠罪也。——歐陽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歐陽修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國,則一國治。——王安石
執法而不求情,盡心而不求名。——蘇洵
約之以禮,驅之以法。——蘇洵
法行於賤而屈於貴,天下將不服。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蘇轍
賞而不誠不勸也,刑而不誠不戒也。——崔敦禮
法無寬嚴,清者斯貴。——徐禎稷
凡事不可輕疑,惟斷獄不可不疑。——呂坤
賞及壬人,則善者不以賞為榮;罪及善者,則惡者不以罰為辱。——呂坤
嚴下吏之貪,而不問上官,法益峻,貪益甚,政益亂。——王夫之
法不立,誅不必,而欲為吏者之毋貪,不可得也。——顧炎武
立法非難,守法為難;聽諫非難,樂諫為難。——張廷玉
強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魏源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誠信篇
無信患作,失援必斃。——左傳
信,國之寶也。——左傳
君子之言,信而有徵。——左傳
失信不立。——左傳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左傳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管子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論語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
民無信不立。——論語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荀子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誠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
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於信。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韓非子
君子必誠其意。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禮記.大學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禮記.大學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禮記•中庸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禮記•表記
君子不失口於人,故言足信也。——禮記•表記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儒行
內不自誣,外不誣人。——韓嬰
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司馬遷
人先信而後求能。——劉安
誠無垢,思無辱。——劉向
布令信而不食言。——劉向
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不重刑罰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班固
夫高論而相欺,不諾忠論而誠實。——王符
忠信謹慎,此德義之基也;虛無譎詭,此亂道之根也。——王符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待人,妻子疑之。——楊泉
開誠心,布公道。——陳壽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傅玄
精誠所加,金石為開。——范曄
巧偽不如拙誠。——顏之推
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顏之推
為國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國家興廢,莫不由之。——李廷壽
推之以誠,則不言而信。——王通
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交接有分矣,不誠則絕。——魏徵
不信之言,無誠之令,為上敗德,為下則危身。——吳兢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盡誠可以絕嫌猜,徇公可以弭饞訴。——劉禹錫
推誠而不欺,守信而不疑。——林逋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林逋
齊斗堆金,難買丹誠一寸真。——晏幾道
聖,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頤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保國。——司馬光
不誠於前而曰誠於後,眾必疑而不信矣。——司馬光
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司馬光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蘇軾
成事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蘇軾
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楊時
處己、事上、臨下,皆當以誠為主。——薛瑄
諾而寡信,寧無諾。——彭汝讓
輕諾者必寡信,與其寡信,不如勿諾。——申涵光
半句虛言,折盡平生之福。——唐彪
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魏裔介
誠信相接,如坐人春風。——王晫
心口如一,猶不失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梁啟超

中華道德名言精粹

知禮篇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令儀令色,小心翼翼。——詩經
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進退無儀,則政令不行。——管子
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左傳
禮之可以為國久矣,與天地養。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左傳
富貴而驕,自遣其咎。——老子
見素抱朴,少私寡慾。——老子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
道之以致,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
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論語
不學禮,無以立。——論語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見賢而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
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勸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於鍾鼓琴瑟。——荀子
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荀子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
國無禮則不正。禮之所以正國也,譬之猶權衡之於輕重也,猶繩墨之於曲直也,猶規矩之於方圓也,既錯之而人莫之能誣也。——荀子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荀子
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荀子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
權力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荀子
水行者表深,使人無陷;治民者表亂,使人無私。禮者,表也。——荀子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行,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易行。——韓嬰
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大戴禮記
忠信,禮之本也。忠信之人,可以學禮。——禮記
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禮記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記
富潤屋,德潤身。——禮記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劉安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後羞。——司馬遷
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司馬遷
君子之行,動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班固
在官唯明,蒞事唯平,立身唯清。——馬融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曹操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貴而不驕,勝而不悖,賢而能下,剛而能忍。——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陸機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李百葯
激濁揚清,嫉惡好善。——吳兢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韓愈
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
良馬不念秣,烈士不苟營。——張籍
內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濟。——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譽不能掩惡也。——歐陽修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王安石
禮之始作也,難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難久。——蘇洵
民習禮義,易與為善,難與為非。——蘇轍
撓節以求貴,市道以營私,吾家之所深恥,子孫戒之。——陸游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楊萬里
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朱熹
知恥是由內心以生。人須知恥,方能過而改。——朱熹
鋤一惡,長十善。——脫脫
種樹者必養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王守仁
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於謙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於謙
三生不改冰霜操,萬死常留社稷身。——海瑞
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顧炎武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朱柏廬
居官以正己為先;不獨當戒利,亦當遠名。——張廷玉
待人要豐,自奉要約,責己要厚,責人要薄。——陳弘謀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申居鄖
律己宜帶秋風,處事宜帶春風。——張潮
評論(5)|23
2010-12-05 17:32袋鼠99|三級最快回答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⑸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的名言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名言名句匯總如下

1、法律和制度必須跟上人類思想進步。——傑弗遜

2、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3、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什麼?那就是愛國心。

4、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5、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貧窮者。

6、在**的喧囂聲中,法律的聲音顯得太微弱。

7、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8、法律一旦成為人們的需要,人們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9、能夠自由地形成習慣的人,在一生中能夠做更多的事。習慣是技術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

10、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與追求美的理想這兩者常常統一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

11、曇花一現的感情,不能真誠地可靠地長期地相愛,是相當一部分青年人道德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

12、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

13、真想解除一國的內憂應該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機會。

14、法發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學,也不在司法判決,而在社會本身。

15、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會交場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

16、弱者比強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17、人應該裝飾的是心靈,不是**。

18、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卻不須由外表表現出來而仍感滿足的人。

19、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20、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21、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

2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23、在一切能夠接受法律支配的人類的狀態中,哪裡沒有法律,那裡就沒有自由。

24、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

⑹ 道德方面的名言

1、感情有著極大來的鼓舞力量自,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凱洛夫

2、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4、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約翰·洛克

1、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岡察爾

2、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約翰·洛克

3、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孟德斯鳩

4、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梅里美

5、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養正遺規》

6、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7、凡是有良好教養的人有一禁誡:勿發脾氣。——愛默生

8、凡建立功業,以立品為始基。從來有學問而能擔當大事業者,無不先從品行上立定腳跟。——徐世昌

9、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誇美紐斯

10

⑺ 名言警句在道德與法治中的運用

一是用名言警句點明題意,加深印象。《道德與法治》課程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大目標,主要內容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和處事。教材中穿插的名言警句絕大部分與之契合,能起到很好的點題作用。
比如:在教學七上第六課《學習、休息與娛樂》時,運用「磨刀不誤砍柴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兩句名言,可以點明「緊張學習過程中,勞逸結合,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的主題,加深對「緊張學習中,需要適當安排娛樂活動,使身體和大腦得到放鬆與調劑」的認識。進而讓學生明白,課間休息、大課間、體育鍛煉等不僅僅是課程表上的安排,更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需要的道理。
又比如:在教學七下第十一課《規則與秩序》時,運用「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句名言,直接點明教學主題。運用「落棋無悔」、「越位犯規」、「過馬路走人行道」等言簡意賅的熟語,則可以歸納出不同的場所有不同的規則的結論。不僅能達到把「規則」這個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體化的目的,還能加深學生對「規則」的印象。
二是用名言警句印證觀點,深化認識。合理運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名言警句這根「金線」,既能優化課堂教學,又能將相關知識串聯起來,對學生深入理解課本知識能起到促進的作用。
比如,教學教科版《道德與法治》七上第四課《學習有方法》中,可以通過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達爾文)」幾句名言的理解,來印證教材「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的觀點,從而深化學生面對新的學習,需要進一步學會學習、善於學習的總體認知。
在教學該課第一框「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時,可以抓住名言警句的理解,分三個層次完成教學。第一層,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文嘉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陶淵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來印證和深化教材「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無價之寶,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也換不回已經逝去的時間。珍惜時間首先要珍惜每一個今天」的觀點。第二層次,通過引導學生理解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華羅庚)」,「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願意擠,總是有的(魯迅)」兩句名言,印證教材中「珍惜時間體現在善於有效利用零星時間上」的觀點。第三層次,通過引導學生理解「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培根)」這句名言,讓學生進一步知曉「珍惜時間還體現在合理安排時間上」的道理,激發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探究合理安排時間的具體辦法的興趣。

⑻ 康德法律道德的名言

1、自律原則是唯一的道德原則。——康德
2、思維無直觀是空的,直觀無概念是盲的。——康德
3、人是萬物的尺度。——康德
4、我不能讓人變得更好,除非他們身上還殘存著善良;我不能讓人變得更聰明,除非他們身上還有些許理智。——康德
5、既然我已經踏上這條道路,那麼,任何東西都不應妨礙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康德
6、理性一手拿著自己的原理,一手拿來著根據那個原理研究出來和實驗,奔赴自然。——康德
7、酒能使人出語輕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為一種道德的性質成為搬運率直之心的物質。——康德
8、我從不擔心被證明有錯,卻擔心被誤解。——康德
9、大海之所以偉大,除了它美麗、壯闊、坦盪外,還有一種自我凈化的功能。——康德
10、橫波一盼,說話一句,勝過世界上的一切知識。——康德
11、凡是在理論上正確的,在實踐上也必定有效。——康德
12、事實上只有三種人適合結婚:傻瓜、惡棍和牧師。牧師習慣受縛於義務,惡棍希望他的太太不貞,傻瓜則相信他的太太是忠實的。——康德
13、哲學無法教授,哲學永遠是思想者的事業。——康德
14、知識分子是敢於在一切公共場合運用理性的人。——康德
15、一種在直觀中被給予的雜多的統覺,它的這種完全的同一性包含著一種表象的綜合,並且只有通過這種綜合的意識才是可能的。——康德
16、一切必然性在任何時候都以一種先驗的條件為基礎。——康德
17、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准;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康德
18、凡人的一舉一動,必是社會准則。——康德
19、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康德
20、自然的美是一個美的事物,藝術的美是一個事物的美的表現。——康德
21、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康德
22、生得偉大者,笑對無常。——康德
23、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康德
24、對顯象的雜多的把握在任何時候都是漸近的。各部分的表象相繼而起。至於它們是否也在對象中相繼,則是反思的第二點,它並不包含在第一點中。——康德
25、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種秘密,用來抑制放縱的慾望;它順乎自然的召喚,卻永遠同善、德行和諧一致。——康德
26、哲學的義務是,去除因誤解而生的幻想。——康德
27、為一個判斷中的各種不同表象提供統一性的同一種功能,也為一個直觀中的各種不同表象的純然綜合提供統一性,用一般的方法來表達這種功能就叫做純粹知性概念。——康德
28、痛苦就是被迫離開原地。——康德
29、美最忌諱的是使人反感,而和崇高相去甚遠的是令人失笑。因此男人最痛苦的是你說他無能,女人最討厭你說她醜陋。——康德
30、將人視作手段,而不以人本身為目的,這永遠都是錯誤的。——康德
31、自由不是想干什麼就干什麼,而是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康德
32、思想無內容則空,直觀無概念則盲。——康德
33、活動或運動是人體健康的導師。——康德
34、當愛情需要我的時候,我沒有資格去享用它,當我需要愛情的時候它卻離我而去。——康德
35、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康德
36、沒有信仰的人類生活與獸類生活無異。——康德
37、一個人的缺點來自他的時代,他的美德和偉大卻屬於自己。——康德
38、啟蒙就是讓人有勇氣去自己思考。——康德
39、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康德
40、有學問,然後有先見;有先見,然後能力行。——康德
41、發怒,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康德
42、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於感性,然後進入到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了。——康德
43、只要你盡職盡責,人們都會由衷地對你尊敬。——康德
44、三樣東西有助於緩解生命的辛勞:希望,睡眠和微笑。——康德
45、盡管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以經驗開始的,它們卻並不因此就都是從經驗中發源的。——康德
46、工作是使生活得到快樂的最好方法。——康德
47、一個人沒有信心,第二天都不想起床。——康德
48、我已選擇了一條路,將要終身實行;我要繼續我的事業,任何事都不能加以阻擋。——康德
49、審美觀念生起許多思想而沒有任何一特定的思想,即一個概念能和它相切合,因此沒有語言能夠完全企及它,把它表達出來。——康德
50、想要成就大事業,要在青春的時候著手。——康德

⑼ 關於道德的名言名句

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歷久彌新,一個是我頭頂的星空,另一個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它們向我印證,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

康德

那最神聖恆久而又日新月異的,那最使我們感到驚奇和震撼的兩件東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准;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康德

酒能使人出語輕快,酒更能使人一吐衷情,酒,因而成為一種道德的性質成為搬運率直之心的物質。

康德

道德確實不是指導人們如何使自己幸福的教條,而是指導人們如何配享有幸福的學說。

康德

有兩件事物越思考就越覺得震撼與敬畏,那便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准則。

康德

良心是一種根據道德准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

康德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能充實心靈的東西,乃是閃爍著星星的蒼穹,以及我內心的道德律。

康德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子

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孔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

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

體也,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毛澤東

道德首先被要求的是支配自己。

康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

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孔子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徵。

康德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謙以待人,虛以接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

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不學禮,無以立。

孔子

守正直而佩仁義。

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

志當存高遠。

知恥近乎勇。

⑽ 求一句古詩詞來形容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素質

人之文學、為修養之三種境界。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伊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切記,切記!

熱點內容
合同法期末考試的試卷 發布:2025-02-12 08:31:14 瀏覽:117
道德小故事400 發布:2025-02-12 08:29:48 瀏覽:182
狄律師 發布:2025-02-12 08:23:32 瀏覽:442
勘察設計合同條例 發布:2025-02-12 07:33:36 瀏覽: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平等保護 發布:2025-02-12 06:23:05 瀏覽:191
對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2-12 06:22:31 瀏覽:155
張大樂律師 發布:2025-02-12 05:51:35 瀏覽:684
條例准則主要內容 發布:2025-02-12 05:46:37 瀏覽:366
法律責任的承擔主要包括 發布:2025-02-12 05:01:51 瀏覽: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築 發布:2025-02-12 05:01:07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