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的特性有確定性

法治的特性有確定性

發布時間: 2022-01-19 12:51:54

1. 法治的特徵和具體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徵: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學性; 開放性
首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特徵和本質屬性、理論淵源和實踐基礎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由五個方面構成,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徵: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學性; 開放性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三者統一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包括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傳統法律思想和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
其次,法治國家其實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現。
第三,在社會主義法治理需要自己發揮,但前提必須是牢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知識,比如「三個至上」的精神實質和內在關系、「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內在一致性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等。
「三個至上」,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和總結。它既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本質特徵的高度概括,又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豐富和發展。「三個至上」所蘊涵的精神,不僅體現了執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黨的事業至上是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的根本保證,人民利益至上是黨的事業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的本質要求,憲法法律至上是黨的事業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實現方式。「三個至上」的提出,從政治體制、階級本質和法治特徵三個方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實質,劃清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的原則界限,標志著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下面摘錄一些有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領導人講話,增強大家答題語言的規范性。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是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增強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推進依法行政,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黨的十七大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形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而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對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認真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以建設法治政府為目標,以事關依法行政全局的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增強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設質量、規范行政權力運行、保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為著力點,為保障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更大作用。要更加註重製度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的有利基礎上,繼續通過完善立法加強和改進制度建設,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著力抓好促進科學發展、深化改革開放、保護資源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政府建設等方面所急需法律法規的制定或修改工作,力求體現規律要求、適應時代需要、符合人民意願、解決實際問題。要更加註重行政執法,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推進政府管理方式創新,加強行政決策程序建設,切實把政府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註重行政監督和問責,完善監督體制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切實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要更加註重依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完善行政調解制度,提高行政調解效能,完善行政復議制度,完善信訪制度。
上面的摘錄在答題時可針對具體材料有選擇的利用。

2. 法治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法治思維就是將法治的諸種要求運用於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回以法律規范為基答準的邏輯化的理性思考方式。
它有四個基本特徵:1、法律至上;2、權力制約;3、人權保障;4、正當程序。

(2)法治的特性有確定性擴展閱讀:

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

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低最基本的層面。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

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於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

3. 結合你的理解,談談法治思維的特性

(1)尊重法律規范
法治思維的首要特徵是對法律規范抱有信念,按法律規范辦事,不違反法律規范。在情、理、法三者面前,把法擺在第一位,合情、合理的要讓位於合法的。
(2)權利義務統一
權利和義務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3)重視客觀事實
不作主觀認定,一切從事實出發,沒有依據不隨意說話,貿然做是非曲直判斷。
(4)程序正當合法
程序正當合法是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條件,有權的不開旁門左道,無權的不走旁門左道,杜絕潛規則。
(5)追求和諧價值
和諧就是息事寧人,定分止爭。定分是對爭執問題是與非的判斷,止爭是在判斷的基礎上據法裁斷,給出法律結論和理由。在此,法律的目的與法律思維的結果形成了契合。

4. 法治思維的四個特點

基本含義:
「法治」已被普遍地接受為社會的理想治理方式。對於法治理想的實現,有兩種途徑,一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動,構建法治所需要具備的形式要件和實質要件;二是靠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地培養法治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後者往往是法治的目標和歸宿,只有在官員和民眾法的生活方式成為一種常態時,我們才能說法治真正地實現了。
2:具體特徵:
法治思維方式或稱法律思維方式有下幾個特點:以權利與義務為分析線索、普遍性優於特殊性、合法性優於客觀性、形式合理性優於實質合理性、理由優於結論。

法律思維方式是指法律職業者的思維方式。其特徵有:

第一,通過程序進行思考,運用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 第

二,遵循向過去看的習慣,表現得較為穩妥,甚至保守; 第

三,注重縝密的邏輯,謹慎地對待情感因素(即客觀公正,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第四,法律思維追求的程序中的真,不同於科學中的求真;

第五,判斷結論總是非此即彼,不同於政治思維的權衡特點

5. 法制社會有哪些特徵

法制社會與法治社會是不同的概念。法制社會重在「制度」,也就是常說的「條條框框」,但法制沒有強調「制度」是不是必須遵守。你問的是法制但還沒有上升到法治思想的地位,但我還是想從法治上來解答你的問題。
法治強調的是「法律至上」的思想。現在法治思想的根源是民主,人民主權,是人民通過立法創造了法,法律旨在保護公民的自由。依法治國要求:1.對國家法不允許即為禁止,強調國家必須依法履行職能;2.對公民法不禁止即為允許,強調是保護公民的自由。法治強調法在調整各種關系中的正當性。

6. 法治的特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徵: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學性; 開放性
首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特徵和本質屬性、理論淵源和實踐基礎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由五個方面構成,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特徵:政治性; 人民性; 科學性; 開放性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三者統一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包括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傳統法律思想和西方資本主義法治思想。
其次,法治國家其實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體現。
第三,在社會主義法治理需要自己發揮,但前提必須是牢記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知識,比如「三個至上」的精神實質和內在關系、「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內在一致性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等。
「三個至上」,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新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規律的認識和總結。它既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本質特徵的高度概括,又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豐富和發展。「三個至上」所蘊涵的精神,不僅體現了執政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本理念,也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黨的事業至上是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的根本保證,人民利益至上是黨的事業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的本質要求,憲法法律至上是黨的事業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實現方式。「三個至上」的提出,從政治體制、階級本質和法治特徵三個方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實質,劃清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的原則界限,標志著對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7. 法治社會的的特點是什麼

法律在社會系統中居於最高的地位並具有最高的權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內之上。法容治作為一種治國的基本規則,要求法律成為社會主體的普遍原則,不僅要求公民依法辦事,更重要的在於制約和規范政治權力。所以,法治在政治上,是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和對政治權力的規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法律是否至上,特別是權力的運行有沒有納入法律設定的軌道,是區分法治與非法治的主要標志。要實現法治,立法機關就要依法立法,行政機關就要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就要依法審判,執政黨就要依法執政。 法治強調的是「法律至上」的思想。現在法治思想的根源是民主,人民主權,是人民通過立法創造了法,法律旨在保護公民的自由。依法治國要求:一是對國家法不允許即為禁止,強調國家必須依法履行職能;二是對公民法不禁止即為允許,強調是保護公民的自由。法治強調法在調整各種關系中的正當性。

8. 法制社會有哪些特徵

1、社會主義法治國來家的基本特徵有哪自些?
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特徵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維護以公有制為主體,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法治。
第二,維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法治。因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礎,法治是民主的體現和保障。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來保障人民民主專政國體的實現。
第三,維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的。這就決定了它必須維護馬克思主義在國家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從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四,是維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法治。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特徵和優勢。

熱點內容
陝西省殯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4-23 20:08:06 瀏覽:390
山東政法學院研究生 發布:2025-04-23 20:00:37 瀏覽:550
社會法的解決方式 發布:2025-04-23 20:00:33 瀏覽:243
婚姻法第十八條的法律規定 發布:2025-04-23 20:00:21 瀏覽:532
重新修訂完善公司規章制度的通知 發布:2025-04-23 19:44:00 瀏覽:181
法律責任承擔的種類有 發布:2025-04-23 19:31:20 瀏覽:295
侵權法律責任認定 發布:2025-04-23 19:24:43 瀏覽:197
中國行政法治之路 發布:2025-04-23 19:24:39 瀏覽:279
cfa道德准則 發布:2025-04-23 19:23:51 瀏覽:595
行政法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4-23 19:18:43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