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2010十大法治人物觀後感

2010十大法治人物觀後感

發布時間: 2022-01-19 13:36:56

Ⅰ 2010年法治人物讀後感

觀看法制日的專欄節目,我的確被那些法制人物所震撼,他們身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做著平凡的職業,用靈魂深處的善良感動著社會,那是法,是感動,是責任。
有法天下和。
因為法律,一隻鋼筆承載的是幾十年的公正審判;
因為法律,一盞油燈照耀的是幾十年的漫漫長路;
因為法律,一個救生圈托起的是如花般的年輕生命。
「他們縱身一躍,劃出了90後人生的壯麗弧線。他們的奮力一舉。展現了當代最可愛人的精神高度……」。他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完成了成人祭禮。18歲,剛剛踏入社會的年紀,由青春走向成熟的過渡期,生命之花正准備開放的時刻。可是又有誰會想到,生命時候真的脆弱到不可挽留的地步。人們都說。年輕就是力量。我感慨於這些救人大學生的熱血豪情,他們用自己的最後力量托起了兩名落水少年的生命,兩名少年獲救。而其中3名大學生不幸遇難。其實,我曾為了這幾名大學生感到可惜。我幼稚的想過:用三條青年的生命去換兩條少年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事實回答了我:值。曹操曾言:「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太短,如朝露一般易逝。可是歷史記住了他們。,他們因此被定格永恆。人性的美好,在此沉澱。這一場用青春傳承的見義勇為,一次對生命的徹底衡量。「90後」,這個同樣屬於我們的代名詞一下子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那些平凡無味的辭藻中,開始熠熠閃爍出英雄壯美的來詮釋青春的價值與可畏。

如同隨風飄搖的風箏,看到的是他明晃晃的招搖,終需要那一根細繩的牽制,法律亦如此,約束是為了飛的更高,貫穿古今,歷史是最好的證明,同時歷史是讓人銘記的。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其著作《羅馬的精神》書中說:「羅馬帝國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展而縮小了影響,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在歷史看來不過是一番嘆息揚起的塵埃罷了。歷史一路走來,百年歸塵,法律的永恆貫穿其中,這種無形的力量-法制的力量,是多麼令人動容。

沉澱著痛與感動,沉澱著愛與責任,沉澱著法律的庄嚴與神聖,讓無私的正義的法制之花開遍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相信我們的生活有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株的無名的小花,不因牡丹的絢麗而自卑。因為責任而默默地為春天增添一抹色彩;一脈小溪,不因江河的綿長而乾涸,因為責任而默默地滋潤一方土地。

法製法制,顧名思義,有法才能制。

而「法」其實是無形的,它就在我們身邊。它是一份責任。

責任不是甜美的字眼,他有岩石般的冷峻。它背負在你身上,無影隨行地,有了責任,你便可以循著這條路一直走下去。你說他是薔薇路也好,你說他是荊棘路也好,你反正要肩負責任一直走下去。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現在是法制社會,一個人需要有責任感。一個人的責任感在於他自己,他人社會和國家所負責的認識。情感和信念,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范,履行義務的態度。「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法治社會,我們應當有法制人生,應當由法制意識,更應當珍愛生命。
當生命的陽光照向你時,你便是最富有的人,因為生命寶貴。
你必須有意識,不做違法的事情,能具有一定的正義感,能明辨是非,能珍愛生命,能提高生命防範意識。
「安全重於泰山」「安全才能回家」,都離不開「法制」。
重視法制,就是重視安全,就是重視自己,就是重視親人,就是珍愛生命,就是對社會,對國家有著一份自己的責任感。
學校組織看央視一台的《法治的力量》,裡面法治人物的精神。品質也許我們永遠達不到,但是卻可以給我們啟示,告誡我們法治的重要,讓我們知道人生的路途上,法制只是一路陪伴。
門其實開著

Ⅱ 2009年 2009年度中國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暨揭曉晚會 觀後感 急!!

2009年度中國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昨晚揭曉。人物偉大,事跡感人。遺憾的是,版有的評選遠離了評權選的主題----法治的力量;失去了評選的意義-----推進法治進程。因為-----
鄭宜棟——替父還債的老人
湖北長江大學救人的大學生團體
張寶艷——「寶貝回家尋子網」創辦者
道德的楷模,是可以進入感動中國的人物。相反,張寶艷的寶貝回家親子網的建立恰恰是對法治的諷刺。試想,如果法治力量的強大,有必要還要民間千辛萬苦尋找失去的孩子嗎?
我想,真正可以選為法治人物的應該是----
孫中界----以斷指抗擊釣魚執法,用自己的鮮血維護法律的尊嚴;
潘蓉------抵制強行拆遷,用國家的《物權法》抗擊違憲的地方政府的《拆遷條例

Ⅲ 法治文化中心觀後感

觀看完「憲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頒獎禮」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美人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彭少勇!
「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這句話伴隨彭少勇走過了30多年的檢察春秋,始終激勵他敢於擔當、勇於擔當、善於擔當。
2005年,航空證券保定營業部原總經理范某攜巨款潛逃。這些款項主要是住房公積金在該營業部的委託理財資金,涉案金額高達5.6億元。
時任保定市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副局長的彭少勇負責偵辦此案。這一干就是3年,先後調查取證3萬余份,案卷材料摞起來高達3米多。最終除主犯在逃外,其他涉案人員均被依法處理,挽回經濟損失3.6億元。
不久,彭少勇升職調離反貪崗位。通常來說,范某一案已經偵破,大部分贓款已經追回,他可以不再管這件事。可主犯沒歸案,仍有2億元的血汗錢沒追回,總讓他不能釋懷,於是他主動向組織申請繼續領導該案追贓。這一干又是7年,他的足跡遍及全國十幾個省,追繳贓款近2億元。截至目前,該案未追繳的贓款已不足400萬元,但對彭少勇來說,只要還有一分贓款沒有追回,他就不會罷休。
在艱難追贓的過程中,有人開玩笑說:「老彭,追贓不是你分內的事情,你又當領導了,咋還這么上心?」彭少勇回答說:「這都是檢察院的工作,沒有分內分外,都必須擔當;當領導不是當『甩手掌櫃』,不僅要主動辦案,更要執著堅守,有始有終辦好案。」
2014年2月18日,順平縣村民王玉雷撥打「110」,稱發現一男子躺在地上,懷疑死亡。公安機關偵查後,認為報案人王玉雷具有重大殺人嫌疑,對其刑事拘留並提請順平縣檢察院批准逮捕。順平縣檢察院提訊王玉雷,發現其右臂用石膏固定,且供述前後矛盾,認為該案屬重大疑難案件,提請保定市檢察院給予指導。
該案交到彭少勇手裡時,離批捕期限只剩兩天。如果錯誤批捕王玉雷,真凶將逍遙法外,更有可能造成另一個內蒙「呼格」案;如果不批捕,則可能成為一個懸案,有可能出現被害人家屬上訪、網路炒作、嫌疑人出逃再次作案等問題,責任誰來擔?
彭少勇沒有將這起案件上報市院檢委會集體研究決定以減輕個人責任,而是不等不靠,直面困難,以證定案,扛起自己的責任。
經過反復研究案情、排查證據,彭少勇提出「三個不足信」,即作案時間不足信、有罪口供不足信、認定有罪不足信,果斷指導順平縣檢察院作出不批捕決定,並迅速啟動引導偵查機制,提出9條補充偵查意見。其中「擴大排查范圍和對現場物證進一步鑒定」兩條意見,對案件偵破起到決定性作用。4個月後,公安機關將真凶王斌抓捕歸案,徹底洗清王玉雷的冤屈,有效防止了一起冤錯案件的發生。
回想起自己作決定的那一刻,彭少勇說既後怕又自豪,他說:「這起案件對我觸動很大,使我深刻體味到檢察官責任的重大和檢察工作的神聖。正義止步,則司法蒙羞;正義迷途,則法律受辱。杜絕冤假錯案必須有敢於擔當、敢於亮劍的精神。」
如果不是他堅持心中的那份正義,不知會有多少冤假錯案的發生,我們慶幸我們有一個這么好的人民公僕!也要向他學習,就算我們只能為了正義出一點綿力而已!
2015年度法治人物觀後感2
12月4日,是第10個全國法治宣傳日。晚上,我懷著感恩的心情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十大治人物頒獎典禮》現場直播,那些令我們大家尊敬和感謝的法治人物鮮活地展現在觀眾面前,深深地被感動。他們既有個人,也有集體。他們來自於社會各個層面,具有不同的職業背景,年齡層次,教育程度,他們的故事也呈現出豐富的內容與形態,種種不同的基礎上,有著一個基本共性——他們承載了中國的法治進程中的點滴進步,他們用實際行動推動了中國的法治進程。
2003年,一群農民工來京打工,可樓蓋完了,一年的辛苦竟然得不到一分錢的回報。500名在京的農民工,主動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打贏了官司,要回了被拖欠3年的500萬工錢。被拖欠的是500農民工的工資,更是500個家庭的冷暖。他們主動拿起法律的武器,引發了一次公益維權的接力。法治,讓他們有尊嚴的勞動,感受勞動者的光榮。
吉林通化志願者張寶艷自費開辦公益網站「寶貝回家尋子網」並建立「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目前成員2萬餘人,已找回走失孩子60多名。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協會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修改相關法律的建議,體現了現代公民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010年1月12日,海地發生7.3級地震,在海地執行維和任務的李欽、鍾薦勤、和志虹,與中國公安部的另外幾名警員不幸被埋。因為和平,他們把異國作為家鄉,海地,8位中國維和警察,以生命鑄就了和平。十年維和,他們用責任履行了國家的庄嚴承諾。
雖然評選出了十大法治人物,但是他們都是用自身的力量推進中國法治建設的傑出代表,她們的行動也必將帶動更多的人投身到法制建設當中,並將不斷地完善和創新。

Ⅳ 2011年年度法治人物觀後感<<我所看到的法治人物>>

低調的「中國首善」 曹德旺

「微公益」救助塵肺病人的網友 北京廚子(微博)

福建省南平市的「法官媽媽」 詹紅荔

河北唐山市副檢察長 鄭喜蘭

首揭地溝油黑鏈的浙江民警 馮偉峰

公安部打拐辦主任 陳士渠(微博)

「醉駕入刑」推動律師 施傑(微博)

徐州監獄獄警 汪家傑

2011最美中國人(群體)

「免費午餐」愛心群體(群體)(微博)

Ⅳ 十大法治人物

2012年十大法治人物包括:
跨國司法的國家護航——湄公河案專案組
公益律回師——佟麗華答
捨身救人的「最美學警」——李博亞
「三農」代言人——毛豐美
「嫣然天使」負責人——李亞鵬
年度致敬媒體——《人民日報》微博
尋親志願者(代表)——小梅、呂順芳、張志偉
刑訴法專家——陳衛東
候鳥守望者(代表)——李鋒、張厚義、呂忠民
年度特別貢獻——金淑萍(已故)、翟樹全、李培斌

Ⅵ 2009法制人物觀後感

一位八旬夫婦四十年前由於傳統觀念作怪,雖然生育了兩個女兒卻又領養了一個男孩,對這個孩子可說是關愛有加,溺愛倍至,甚至自己親生的女兒也無法得到這樣的待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溺愛使這個孩子變的任性,粗暴,冷酷,動不動就對父母拳打腳踢,他帶給這個家的就是一場噩夢.

長期以來對父母的虐待,鄰居和親屬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特別是自己的兩個已經結婚的女兒更是每天為父母耽驚受怕.由於父母的忍讓,被虐待後從不報警,助長了養子的氣焰.養子曾對八旬的養父說:"你不是我爹,我是你爹!"

在他四十一歲的一個晚上,他又野獸般虐待自己八旬的老父親,拳腳相加,老婦人爬在老翁身上求饒.忍耐了四十年的姐姐親眼目睹了禽獸不如的弟弟如此對待老人,一怒之下在他熟睡的時候用斧頭將他砍死而後去自首.

這是一起故意殺人案件,可最後的結果卻是我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的,我當時覺得故意殺人就是有自首情節最少也要判處二十年徒刑啊!可這起故意殺人案,一是有自首情節,二是死者有長期虐待老人的事實,二百多名鄰居聯名集體向法院請求寬大處理,最後判決的結果僅僅是判處姐姐有期徒刑三年緩期五年,這個判決絕對在中國的審判史上開了先例.

為什麼這個案件會這樣判決哪?老人是弱勢群體,兒子如此禽獸不如,這樣的判決其實是給那些長期虐待老人的不孝者敲響了警鍾,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而法律真正的保護了這個群體的弱者,是大快人心的好事情啊!

我為那位姐姐而慶幸,這樣的法律是能夠讓人們接受和信服的,是公正的.

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案件中獲取教訓.對虐待老人的絕對不能饒恕,同時也提醒我們在教育子女方面一味的溺愛其後果是極其嚴重的,"慣子如殺子,"父親從小就教育我的這個道理得到了驗證.我們不能說這小子死的活該,不過也是咎由自取,老天有眼,可謂人不報,天也要報啊!
上上周吧,看完央視一套《道德觀察》,心口就像是堵了一塊巨石,壓得我透不過氣來,「責任」這兩個字一下子占據了我全部的思維,讓我於焦慮中驚恐,於驚恐中不安。寫出來或許會輕鬆些,僅以此做討論。 重慶市實驗中學初三女生因為遲到,被老師叫進了辦公室。本來,違反了紀律老師教訓一下理所當然,可是這位汪姓老師是怎樣訓誡得呢?她的訓誡工具是一塊木板,還有她那番惡毒的理論: 「你長得又矮又胖,以後坐台都沒人要!」 「就算以後傍到一個大款,大款都會很快變心去找別人!」 …… 我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是一個靈魂工程師說出的話嗎?簡直是對下一代的荼毒! 女生上課時哭了很久,3個小時後留下了一封遺書,跳樓自殺了。而遺書上竟赫然寫著:「汪老師,您說得對……」 悲哀,已在震驚的餘波中變得蒼白,我甚至看到了女生那雙無助的眼睛,是對自身的絕望,是對未來的絕望。然而令人悲憤事情還遠沒有結束! 女生出事後,家長將汪某告上了法庭,在庭審時,她竟然置事實於不顧,對自己駭人聽聞的教育方式矢口否認。更令人憤然的是,汪某打罵女生時就在辦公室,裡面還有很多旁觀的老師,可是面對法庭和鏡頭,竟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含恨的孩子說句公道話! 該校的校長助理在接受采訪時,不僅不檢討自己學校管理無方,反而把責任推給因抑鬱症離世的已故巨星,指責出事的女生心理灰暗,說受巨星的影響女生跳樓的當天重慶有三個小孩跳樓…… 聽著這位校長助理的滔滔大論,看著她一張一合振振有詞的嘴,我突然感覺到了無力,悲哀和驚恐傾泄著,猛然攫取了我的心。如果說那位汪姓教師的言行僅僅代表著她個人,那麼這位校長助理的高論,就不能不讓人對整個學校,乃至整個重慶的教育現狀感到深深的憂慮。學生不堪老師對其人格的侮辱含恨自盡,作為老師不從自已的思想上查找原因,不對死去的孩子表示愧疚;作為學校,不從自身的管理上追究責任,不從這一事件中吸取教訓,反而一味地推脫責任,不敢或不肯面對自己的言行的後果,這樣的老師何以育人,這樣的學校如何施教! 在這樣的教育之下生存的孩子,怎能不讓人感到驚恐。這是實在教育的悲哀。 教育是什麼?教育的責任又是什麼?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送孩子去上學,首先就是想讓孩子學做人,之後才是成材。在學校里,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表率,老師的品行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犯了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勇於直面錯誤,勇於承擔責任! 好在法律是公正的,在眾多學生的指證下,汪某被判了刑,那個不負責任的學校助理也被扣發了三個月的工資。然而這一切就足夠了嗎?沒有更深層次的反思,未來,仍是讓人不安。

Ⅶ 關於憲法精神,法治的力量觀後感600字

「12.4」多麼熟悉的數字,它不僅給人們感動,更多的體現了中國幾十年來的進步和法治的力量。看了2009年度十大法治人物頒獎晚會,我心潮起伏,那些法治人物成了中國光輝的旗幟,也成了我仰慕的英雄。
最帥的交警
在北京的一個繁華路口,一位帥氣的交警正熟練地指揮著交通,他還哼著自編的歌。這個快樂的交警就是被網友們評的「京城最帥的交警」——80後孟昆玉。他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站了8年,在這8年的時間里,他獲得了7枚獎章。他還發明了「孟昆玉疏導法」,讓人們前行的道路暢通無阻。他不僅帥氣,我認為他不僅是「魅力派」,更是一個「實力派」。
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心盡力、樂而忘憂,這就是最帥的交警。
不朽的青春
奔騰不息的長江見證了三位90後的壯舉。他們是方招、何東旭、陳及時。為了救落水兒童,他們奮不顧身。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可他們卻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冬泳隊帶回的只是這三個大學生的屍體。他們一個准備長大了為父母蓋新房子,一個是青春劇的主角,一個開朗陽光。可他們的青春剛剛開始,卻轉瞬消失。
然而,他們雖長眠地下,可精神永存。他們講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青春短暫,然而不朽。
誠信的溫度
你見過一個念過八旬的老人替父親還債嗎?他從17歲開始四處奔波,想方設法還上父親的一筆筆債務。任何困難也不能阻止他,這一還就是幾十年。這漫長的還債路上,不知他踏破了多少鞋。其中有戶人家當年借給他父親一角錢,連這么少的債務他也不放過,千里迢迢、幾經周轉,終於把錢還了。這樣一個心胸坦盪、誠實守信的老人給我們傳達一種溫度,一種堅守誠信的溫度。
十大法治人物評選結束了,他們的事跡將感染和影響很多人。我也要把他們當做學習的榜樣,讓自己努力接近他們。當更多這樣的人涌現出來,我們生活的社會將會是多麼和諧美好!

Ⅷ 09年法治人物觀後感300字

努力學習,讓自己離自己的理想更加相近!
一句話,湊合著用吧

熱點內容
五邑大學學分制條例 發布:2025-02-12 03:54:32 瀏覽:701
合同法對鐵路晚點 發布:2025-02-12 03:30:25 瀏覽:694
婚姻法離婚後再婚 發布:2025-02-12 02:40:30 瀏覽:995
國家制度民法典的意義 發布:2025-02-12 02:36:04 瀏覽:47
新婚姻法財產分割案例 發布:2025-02-12 02:25:21 瀏覽: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務所人員 發布:2025-02-12 01:55:49 瀏覽:76
刑事訴訟法的特點 發布:2025-02-12 01:44:07 瀏覽:465
附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12 01:43:16 瀏覽:447
新刑事訴訟法全文下載 發布:2025-02-12 01:42:00 瀏覽:538
訴訟法考研試卷 發布:2025-02-12 00:13:19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