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
⑴ 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什麼基礎環節
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是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環節。
十八屆三內中全會提出要推容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標志在於法治化,法治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層次體現在基層。
⑵ 依法治國在現在治理體系中起著怎樣作用,麻煩詳細一點
其目的是要在中國法治建設領域通過改革和完善實現國家治理方面的總體效應和總體效果。
我國目前處於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國家治理內容千頭萬緒,實現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任務異常繁重,必須從戰略高度和全局入手,找到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關鍵路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制高點、切入點、突破點和著力點。其中,治理的制高點是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塑造;治理的切入點是源頭治理即建立完善真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體系;治理的突破點是發揮廣大公民的集體力量,實現現代化的合作治理、民主治理;而治理的著力點是依法進行治理,建設法治國家。因此,參政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在四個點上發揮出作用:
1.站在制高點,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誠培育者和忠實踐行者,做憲法法律的堅定捍衛者和認真遵循者,做國家治理的高水平的參加者和最主動的合作者。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又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靈魂和統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參政黨要發揮好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必須高度認同、真誠信仰中共十八大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此核心價值觀下,成為中共的同行者、同心者、同路人;也此價值觀下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治理體系中從容、自信的生力軍。
2.找准切入點,以政協和人大會議為主要平台,從立法和制度制定層面,為建立完善現代化的國家治理制度體系,發揮出參政黨應有的作用。國家治理的切入點是源頭治理,即建立真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體系。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體系還在建立完善之中,尤其是十八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後,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需要修訂,也有一些新的法律需要制定,更多配套的地方法規和部門規章需要制定和修改。參政黨要以全國和地方人大政協為平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深度調研中國國情,充分考察學習國際先進做法,努力推動真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制度體系的建立,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3.選好突破點,通過積極推進和拓展公民政治參與,推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國家治理的突破點是推進公民政治參與,實現現代化的合作治理、民主治理。評估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維度,就是建立公眾可問責的國家,實現公民及公民社團政治參與的制度化。廣大基層的參政黨成員與社會民眾有廣泛的聯系,對公眾呼聲和公眾利益有切身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著不同階層和不同界別的公眾利益。因此,參政黨要切實提高參政議政能力,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實事求是地維護公眾利益、發出民眾呼聲,以實際行動,體現公民政治參與,也鼓舞更多的民眾參與國家治理,為實現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4.用好著力點,發揮參政黨的獨特作用,從法律監督和政策督察層面,推動法律實施,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著力點是依法進行國家治理,建設法治國家。參政黨是中國獨特的政黨組織,與執政黨之間「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無論在法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監督優勢。參政黨要運用好政治和法律上的這種雙重優勢,推動政黨監督的法制化,也推動全部法律制度從「紙上的法律」成為「現實中的法律」,使「依法治國」、「法治國家」,從理想成為現實,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真正得以實現。
總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重大意義,對參政黨自身建設也提出的迫切要求。參政黨要把握自身優勢,緊緊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抓住關鍵環節,發揮獨特作用,作出應有的貢獻。
⑶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什麼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專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屬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⑷ 依法治國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
給你推薦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應該是這個意思
題目: 求是:國家治理現代化將擺脫專人治走向法治
還有兩屬篇文章可供參考:民主法治:國家治理的現代化之路
王韶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核心是法治化
⑸ 如何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
依法治國,須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⑹ 如何理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從政治屬性來看,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的政治領導和政策推動下治理國家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其本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集中體現。
從治理結構來看,國家治理體系主要包含經濟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會治理、生態治理和黨的建設六大體系,且這六個體系不是孤立存在或各自為政的,而是有機統一、相互協調、整體聯動的運行系統。其中,經濟治理體系中的市場治理、政治治理體系中的政府治理和社會治理體系中的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三個最核心要素。
從治理目標來看,就是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一是規范化,無論政府治理、市場治理和社會治理,都應該有完善的制度安排和規范的公共秩序;二是法治化,任何主體的治理行為必須充分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有超越法律的權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三是民主化,即各項政策要從根本上體現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體地位,各項制度安排都應當充分保障人民當家做主;四是效率化,國家治理體系應當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和行政效率;五是協調性,從中央到地方各個層級,從政府治理到社會治理,各種制度安排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協調,密不可分。在這五個目標中,能否實現法治化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至關重要的。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強調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充分發揮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治理能力現代化:
首先,從治理主體角度講,有效的治理,突出強調社會公共事務的多方合作治理。過去我們的社會管理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管理主體的政府一家獨攬,市場、社會、民眾的力量比較薄弱,甚至缺席,這導致了社會治理的過度行政化,造成了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通過改革,從政府與市場關系而言就是要回歸市場本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從政府與社會關系而言就是要回歸人民本位,讓人民群眾以主體身份參與到社會治理中去,實現自我治理,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突破點。
其次,從權力運行角度講,有效的政府治理,必須合理定位政府職能。原來政府承擔了其他主體的許多職能,現在要通過簡政放權,放權於市場、放權於企業、放權於社會,明確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權力的邊界范圍。在此基礎上,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和要求,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最後,從組織結構角度講,有效的治理,必須以科學合理的政府組織結構為基礎。重點是要優化政府職能配置、機構設置、工作流程,完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運行機制,用機制再造流程、簡事減費、加強監督、提高效能。
⑺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什麼
基礎。
法律和法制,是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基礎。
依法治國,法律就是一個國家的基礎。
⑻ 如何看待法治與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系
二者的關系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是相互依託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關系。
國 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 黨提出的全新理念,標志著我們黨對中 國 特 色社 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⑼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實現什麼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現代社會治理的智慧結晶。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國家,當然應該選擇人類最文明、最科學的治理方式,那就是法治。
法治又有資本主義模式和社會主義模式之分,所以中國必須立足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體系,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宏大的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格局之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堅實保障。
我們之所以要選擇法治,也是從我國的歷史傳統及近現代的探索中總結出來的。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傳統中,我們國家一直是崇尚德治的,法治處於輔助地位。
但進入近現代以來,為了使國家更加富強繁榮,無數仁人志士對如何治理國家進行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中國共產黨人將中國傳統和西方先進理念結合在一起,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進行了長達兩個甲子的探索,最後得出了科學結論。
(9)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道路。
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