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與法學
❶ 有關「法律」的古詩有哪些
1、不將法律作春秋
出處:《詠史上·宣帝》,朝代:宋,作者:陳普
全文: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2、恥言法律羞丘戎
出處:《新作南門》,朝代:宋 ,作者:蘇轍
全文:於公決獄多陰功,自知有子當三公,高作里門車馬通。定國精明有父風,飲酒一石耳目聰。漢家宰相仍侯封,左右中興始且終。我家讀書自我翁,恥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黃門中,智巧不足稱愚忠,雖雲寡過亦無功。
不忮不求心粗空,舉世知我惟天工。恃此知不累兒童,作門不庳亦不隆。陋巷正與顏生同,勢家笑唾儻見容。
3、惟用法律自繩己
出處:《寄盧仝》,朝代:宋唐,作者:韓愈
全文:玉川先生洛城裡,破屋數間而已矣。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辛勤奉養十餘人,上有慈親下妻子。先生結發憎俗徒,閉門不出動一紀。至今鄰僧乞米送,仆忝縣尹能不恥。俸錢供給公私餘,時致薄少助祭祀。
勸參留守謁大尹,言語才及輒掩耳。水北山人得名聲,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繼往,鞍馬仆從塞閭里。少室山人索價高,兩以諫官征不起。彼皆刺口論世事,有力未免遭驅使。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窮終始。往年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
4、先公法律自治身
出處:《送師道弟守德慶》,朝代:宋, 作者:陳宓
全文:乃父高皇侍從臣,汝今潛邸牧疲民。天低日近偏臨照,士曠人稀費撫循。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舟來勿寄南方物,只寄平反愜老親。
5、兼通法律吏能精
出處:《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朝代:宋, 作者:蘇轍
全文: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後生。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6、自從四方多法律
出處:《次韻子瞻見寄》,朝代:宋, 作者:並敘
全文:我將西歸老故丘,長江欲濟無行舟。宦遊已如馬受軛,衰病擬學龜藏頭。三年學舍百不與,糜費廩粟常慚羞。矯時自信力不足,從政敢謂學已優。閉門卻掃誰與語,畫夢時作鈞天游。自從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眾人奔走我獨閑,何異端居割蜂蜜。
懷安已久心自知,彈劾未至理先屈。餘杭軍府百事勞,經年未見持干旄。賈生作傅無封事,屈平憂世多離騷。煩刑弊法非公恥,怒馬奔車忌鞭箠。藐藐何自聽諄諄,諤諤未必賢唯唯。求田問舍古所非,荒畦弊宅今余幾。出從王事當有程,去須膰肉嫌無名。掃除百憂唯有酒,未退聊取身心輕。
❷ 關於法律的詩句有哪些
1.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出處:《出師表》漢·諸葛亮
譯文:皇宮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應當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獎罰方法不同。
2.褚先生曰:地形險阻,所以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為治也。猶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義為本,而以固塞文法為枝葉,豈不然哉!
出處:《陳涉世家》漢·司馬遷
譯文:褚先生(褚少孫)說:「地形險阻,是便於用來固守的;武器裝備和法制規章,是便於統治國家的。但這些還不是最可靠的。先王以仁義道德作為治國的根本,而把鞏固邊塞制定法律條文看成枝葉,難道不是這樣嗎?」
3.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
出處:《荊軻刺秦王》漢·劉向
譯文:並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台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4.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出處:《過秦論》漢·賈誼
譯文:正當這時,商鞅輔佐他,對內建立法規制度,從事耕作紡織,修造防守和進攻的器械;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諸侯自相爭斗。
5.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出處:《弔古戰場文》唐·李華
譯文:嚴峻的軍法使人心驚膽戰,當官的威權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賤。
❸ 誰有關與法律的詩詞
法律知識農戶應知應會歌 (四五普法教材歌謠) 普法四個五年期,規劃從2001年起。 學習法律十二個,國家、省、州三條例。 (《刑法》、《婚姻法》、《公司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立法法》、《行政復議法》、《房地產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土地承包法》、《行政許可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信訪條例》、《鄉村公路條例》、《法制宣傳教育條例》) 各種法律要熟記,依法依規維權利。 衣食住行和生產,承包山林和土地。 飼養動物與修造,老人小孩及鄰居。 社會活動與交往,處理各方的關系。 為人為己講道德,都有法律法規依。 植樹栽竹自己地,遮光滴水根吸肥, 大的損失須賠償,小的矛盾互體諒。 鄉村公路修擴建,佔用山林和土地。 干擾施工就違法,支持公益識大體。 條例十七、十八有規定,協商一致顧大局。 大小道路本無主,誰人通行盡自由。 一旦有路是公用,妨礙通行依法處。 石頭礦產國所有,自營山林和表土, 挖礦採石必辦證,隨意採挖追責任。 無論誰家山和地,水利資源是國家的。 引水方便要提供,損點小利不扯皮。 水的源頭不讓用,終究依法得處理。 山林、土地權屬爭,證件四方界限定。 要講體諒要依法,矛盾糾紛莫激化。 和氣生財是福星,辛勤耕耘是根本。 出行無論去哪裡,坐車安全要注意, 乘車不乘亂和破,車好技好不超座。 僱工轉工要注意,安全生產是第一, 出了事故有法依,損財傷神難扯皮。 小孩不滿十六歲,在外惹事又生非, 打罵索要損錢物,民事責任家長背。 學生在校校方管,學生在家家長擔。 半路途中有違法,學校家長都要管。 責任是否自己擔,民法通則有界限。 學生從小學美德,學校家長負主責。 各種法律不能違,違法受處失大悔。 學生時代多學法,走入社會是賢達。 老人在外闖了禍,民事責任和過錯。 自己能擔自己擔,自己不能贍養管。 這是家庭文明史,為人美德有一言。 家庭建設依法定,改建擴建須辦證。 鄰里關系處理好,不礙光線和通行。 砍樹需要辦手續,施工按圖不強行。 家庭關系要和氣,男女老少不攀比。 事多事少不心煩,缺錢少米不生氣。 有力多少出多少,能勞則勞包容些。 家人有病需求醫,不能信神拜天地。 敬老養老有法律,保證冬暖夏涼被和衣, 無論老人嘴雜多,必供生活柴和米。 無論老人多不仁,油鹽醬醋要保證。 老人住宿要優先,有病及時上醫院。 公婆體諒兒和媳,只望子孫有出息。 如果兒媳不孝順,種下苦果苦自己。 法律追究不姑息,屋檐水滴現窩里。 政府管事多又雜,主要精力搞開發。 矛盾糾紛基層化,疑難糾紛轉司法。 鄰里有難怎麼辦,中心戶長在身邊。 依法依德來治國,社會平安保和諧。 內容繁多暫到此,與時俱進再完善。
❹ 與法律有關的詩詞
網頁鏈接
【1】滿江紅·怒發沖冠
[宋]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回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答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2】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示兒
【3】[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無題
【4】[當代]周恩來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我喜歡學習法律知識。好詩詞太多,學習不盡。
第一次驗證碼寫得正確
❺ 關於法律古詩詞有哪些
1、《石鼓歌》
宋代:蘇軾
欲尋年歲無甲乙,豈有文字誰記某。
自從周衰更七國,竟使秦人有九有。
掃埽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
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
譯文:周王留下的石鼓文尋不到年歲甲乙,那裡還有名字記載著誰或某。自從周王衰退更疊七國相繼滅亡,竟然使一統的泰國積有九有之師。秦朝掃除詩書崇尚暴虐的法律。放棄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當年是何人輔佐暴君秦始皇帝?上蔡公子李斯牽著害民的黃狗。
2、《秋懷》宋代陸游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
白話譯文:鬍子頭發已經全部發白,才開始發覺自己落寞孤獨,開始研讀法律為自己伸張正義。訴訟的流氓在法庭上吵鬧像在市場一樣,小吏的案牘堆積在座位上跟城牆一樣高。
3、《寄盧仝》唐代韓愈
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窮終始。
譯文:先生的事業沒有辦法丈量,只能由法律來約束自己。這個案件已經經過了春秋三代,卻依然被放在高閣之上,自己一個人抱著遺留的經書,重新開始訴訟。
4、《自尤》宋代蘇洵
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
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猶或聞。
譯文:這就是法律的無奈了,我依然可以抬頭問蒼天為什麼會這樣。天這么高,鬼神沒有辦法相信,但是後世的人們一定還是會聽聞我們現在聽見的話。
5、《送師道弟修德慶》
宋·陳宓
得暇詩書休釋手,
先公法律自治身。
譯文:我有空了看書愛不釋手,知道了以法治世、治人先治身的理念。
❻ 有關法律的古詩
關於"法律"的詩句:
1、惟用法律自繩己 唐 韓愈《寄盧仝》
2、法律存 作者佚名 《唐受命讖》
3、掃除詩書誦法律 宋 蘇軾 《石鼓》
4、始讀法律親笞榜 宋 陸游 《秋懷》
5、自従四方多法律 宋 蘇轍《次韻子瞻見寄》
6、兼通法律吏能精 宋 蘇轍《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7、自從四方多法律 宋 並敘 《次韻子瞻見寄》
8、先公法律自治身 宋 陳宓《送師道弟守德慶》
9、不將法律作春秋 宋 陳普《詠史上·宣帝》
10、法律行隨手 宋 陳襄《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11、法律剡章真未盡 宋 陳造《次韻黃簿》
12、法律森嚴信殊絕 宋 高斯得《孤憤吟上十韻》
13、法律滲商君 宋 何夢桂《和夾谷書隱先生寄題蛟峰石峽書院三十韻》
14、司馬八法律以規 宋 毛直方《贈督師曹將軍》
15、富貴拘法律 宋 梅堯臣《長歌行》
16、前人唯法律 宋 梅堯臣《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
17、此雖法律所無奈 宋 蘇洵《自尤》
18、恥言法律羞丘戎 宋 蘇轍《新作南門》
19、法律忌脫遺 宋 張鎡《次韻傅景夏見贈兼簡徐季益》
20、且說高王寬法律 宋 鄭剛中《樓樞蜜過華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謹用韻作》
21、法律底須存八議 明 龔詡《甲戌鄉中民情長句寄彥文布政》
❼ 關於法制的古詩詞
1、《長歌行》——宋代梅堯臣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白話譯文:富貴不應該拘束法律,貧賤的人,也不需要畏懼法律。人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痛哭,死去也應該一樣的安靜平和。
2、《自尤》——宋代 蘇洵
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猶或聞。
白話譯文:這就是法律的無奈了,我依然可以抬頭問蒼天為什麼會這樣。天這么高,鬼神沒有辦法相信,但是後世的人們一定還是會聽聞我們現在聽見的話。
3、《寄盧仝》——唐代韓愈
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春秋三傳束高閣,獨抱遺經窮終始。
往年弄筆嘲同異,怪辭驚眾謗不已。
近來自說尋坦途。猶上虛空跨綠駬。
白話譯文:先生事業不可量,只有用法律自己糾正自己。春秋三傳束高閣,獨自抱著經卷徹底終結。
去年弄筆嘲笑相同,怪辭驚嚇眾人誹謗不停。最近,我從喜歡尋坦途。還上空中跨越綠色駬。
4、《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宋代 陳襄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
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
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白話譯文:我愛仙居好,你多天在房。憂慮百姓極其反復無常,責備自己沒有周詳。
法律行為隨手,《詩》、《書》坐滿箱子。老來要去學,多病喜平康。
5、《秋懷》——宋代陸游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
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傾稀餳。
平生養氣頗自許,雖老尚可吞司並。
白話譯文:下巴必須在全好落寞,開始讀法律親自打榜。訴訟民滿院子鬧到市場,官吏文書圍坐高在城。
不嫌我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傾稀糖。平時供養自己很同意,雖然我還可以吞司都。
❽ 關於「法制」的古詩有哪些
1.(唐) 韓愈《寄盧仝》
彼皆刺口論世事,有力未免遭驅使。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
2.(宋)蘇軾《石鼓》
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當年何人佐祖龍,上蔡公子牽黃狗。
3.(宋)陸游《秋懷》
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傾稀餳。平生養氣頗自許,雖老尚可吞司並。何時擁馬橫戈去,聊為君王護北平。
4.(宋)蘇轍《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後生。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5.(宋)並敘《次韻子瞻見寄》
矯時自信力不足,從政敢謂學已優。閉門卻掃誰與語,畫夢時作鈞天游。自從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
❾ 關於法律古詩詞
1、自從周衰更七國,竟使秦人有九有。掃埽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出自宋代蘇軾的《石鼓歌》
譯文:秦朝掃除詩書崇尚暴虐的法律。放棄了祭祀祖先的器具用上鞭枉。當年是何人輔佐暴君秦始皇帝?上蔡公子李斯牽著害民的黃狗。
2、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宋代陸游《秋懷》
譯文:鬍子頭發已經全部發白,才開始發覺自己落寞孤獨,開始研讀法律為自己伸張正義。訴訟的流氓在法庭上吵鬧像在市場一樣,小吏的案牘堆積在座位上跟城牆一樣高。
3、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唐代韓愈《寄盧仝》
譯文:先生的事業沒有辦法丈量,只能由法律來約束自己。
4、此雖法律所無奈,尚可仰首披蒼旻。天高鬼神不可信,後世有耳猶或聞。——宋代蘇洵《自尤》
譯文:這就是法律的無奈了,我依然可以抬頭問蒼天為什麼會這樣。天這么高,鬼神沒有辦法相信,但是後世的人們一定還是會聽聞我們現在聽見的話。
5、若夫肆意於法律之外,以威劫齊民,吾不忍為也。——出自宋代蘇洵的《張益州畫像記》
譯文:假如任意胡來不按法律來辦事,一味靠武力來威脅平民,我是不會乾的。
❿ 關於法律的古詩詞
1、《石鼓》 宋 : 蘇軾
掃除詩書誦法律,投棄俎豆陳鞭杻。
2、《戲子由》宋 : 蘇軾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意在說明只有精通法律才能輔佐皇帝治理國家。】
3、《秋懷》宋 : 陸游
興懷徒寄廣武嘆,薄福不掛雲台名。頷須白盡愈落寞,始讀法律親笞榜。
【所謂「親笞榜」並不是說他充當了司法官吏,而是說他關心和注意觀察南宋時期的司法狀況,表達了陸游關注熱點的轉變。但使他失望的是,南宋時期隨著政治日漸腐敗,司法狀況也一直下滑,以致出現了他詩中描寫的「訟氓滿庭鬧如市,吏牘圍坐高於城」的現象。】
4、《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宋 : 蘇轍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後生。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蘇轍贊美東漢經學大師鄭玄所開創的說經解律一代學風加惠「後生」,也反映了當時讀書讀律、既崇儒術亦申律學的時代特點。鄭玄不僅說經,而且引經解律,使律學附庸於經學。一時之間,通經解律成為士人嚮往的學風,也是東漢律學的一大特點,其影響及於魏晉。】
5、《次韻子瞻見寄》宋 : 蘇轍
閉門卻掃誰與語,晝夢時作鈞天游。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
【自從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無術」意在譏諷王安石變法時加強立法,使得社會受到法律的控制,即使深山更深,也無所逃於法律的束縛。】
6、《新作南門》 宋: 蘇轍
我家讀書自我翁,恥言法律羞丘戎。中年出入黃門中,智巧不足稱愚忠,雖雲寡過亦無功。
7、《送師道弟守德慶》 宋 : 陳宓
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表現了詩書時刻在手的儒家本色,也闡述了在以法治世、治人之前先要治身,即以法律約束自身行為的法理念,表達了對法律的尊重和內心的自省。】
8、《詠史上·宣帝》 宋 : 陳普
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
【詩中前二句盛贊宋朝以法治世曾經起到的積極作用;後二句借詠史抒懷,進一步表達他對以法治國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南宋末期法紀敗壞、國將不國的抨擊。】
9、《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宋: 陳襄
我愛仙居好,公餘日在房。憂民極反覆,責已未周詳。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老來須向學,多病喜平康。
【表明了陳襄治學涉獵的廣泛,而且法律之書和詩書一樣同在左右不離,這在他的施政實績中,也得到了確切的證明。】
10、《長歌行》宋:梅堯臣
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描述了北宋時期運用法律控制社會的情景,富貴之家也要受到法律的約束,不得妄為;至於貧賤之家,也應畏懼法律的制裁,即所謂「笞榜」,而不敢為非。表達了宋初以來運用法律控制社會所取得的效果,也顯示了梅堯臣重視法律的法觀念。】
11、《送何濟川學士知漢州》宋 : 梅堯臣
疾苦無不求,前人唯法律。晝錦榮既浮,康民美方溢。真為丈夫志,豈是名過實。
12、《商鞅》宋 : 王安石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表達了對於商鞅變法成功的總結,和對於商鞅這個歷史人物的肯定。王安石認為誠信不僅是治民之要,也是法律的價值所在。商鞅變法的成功,就在於「法必信,令必行」,充分發揮法的功用,這也正是王安石從變法失敗中深深感悟到的。】
13、《次韻黃簿》宋 : 陳造
先生不著惠文冠,須信論才當價難。法律剡章真未盡,盍言粹學輩豪韓。
14、《送師道弟守德慶》宋:陳宓
得暇詩書休釋手,先公法律自治身。
【既表現了詩書時刻在手的儒家本色,也闡述了在以法治世、治人之前先要治身,即以法律約束自身行為的法理念,表達了對法律的尊重和內心的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