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戲立法
1. 網路游戲立法
網游坑爹?可以不玩。。。誰告訴你我賣衣服貴了你就非要買了?版不還是有人買奢侈品?立法權?標準是什麼?網游類型那麼多,游戲考的就是別出心裁的系統和玩法,怎麼立法?lz太天真,國內缺少的是良性的競爭市場,就比如你出門買煙,一包白沙就5塊,但是有一家就非要賣10塊,你買么?
2. 網路游戲何時立法
樓主是先進分子!
有這句話就快了........跟隨樓主的步伐,網游快立法了!!!!
3. 網路游戲法律法規
您好
我國暫時沒有針對《虛擬財產》保護法則,您可以參考一下我給的建議,再做決定~!
虛擬財產保護法 虛擬財產的含義
「虛擬財產」是隨著互聯網路游戲的發展而出現的新詞,是指在互聯網空間存在的非物化、數字化的一種財產形的式。它包括網路游戲賬號、游戲貨幣、游戲賬號擁有的各種裝備、以及網民的電子郵件、網路尋呼等一系列信息類產品。
網路虛擬財產是一種因網路空間而存在的特殊的非現實的財產,它具有以下的特點:
(一)無形性
(二)可轉讓性
(三)價值性
(四)時限性
(五)依附性
虛擬財產的保護
網路數據在體現虛擬財產和現實財產方面的不同意義,也是值得注意的。在電子商務或網路銀行的活動中,網路數據只是現實財產的記載。
如果運營商在合同中約定了對玩家虛擬財產的技術保障水平,而玩家以低於這種技術保障水平的手段就竊走了別人的虛擬裝備,那麼運營商要為此承擔違約責任。
如果運營商約定為玩家保管虛擬裝備,即使玩家用高於運營商技術保障水平的手段竊走了別人的虛擬裝備,運營商也要承擔賠償責任。
但是,如果玩家與運營商的合同中沒有這類約定,那麼就要考慮是否還有其他與現實社會關系相聯系的事實作為審理本案的依據,否則,就要考慮玩家是否只能在虛擬世界尋求救濟了。由於玩家是以虛擬世界中的身份在虛擬世界的活動中竊取了別人的虛擬裝備,因此,最好向網路世界的虛擬警察報警,並請求虛擬法院做出保護自己虛擬財產的判決,然後通過「網管」這個虛擬世界的「上帝之手」強制執行,這同樣能保護玩家李某的虛擬財產。至於運營商是否在網路游戲環境中設置了虛擬警察和虛擬法院,這就要看運營商對虛擬世界中社會分工的技術能力、商業眼光和價值判斷了。
虛擬財產的保護法
目前我國還沒有關於網路虛擬財產的立法。如果發生了糾紛,可以根據《民法通則》、《合同法》的相關內容來處理。在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1.任何交易都受到法律的約束,虛擬財產的買賣受到法律的保護;
2.賣方收錢反悔,你可以向法院起訴對方欺詐,並請求返還財產,賠償損失!
3.可以作為證據,但是警方可能不會受理,本案屬於民事違約糾紛;
4.可以在合同中進行約定!建議賣方提供身份證信息為妥。
以上建議並不能保證沒有風險,請謹慎行事。
O(∩_∩)O~
4. 網路游戲必須立法!
網游坑爹?可以不玩。。。誰告訴你我賣衣服貴了你就非要買了?不還是有人買奢侈品?
立法?標準是什麼?網游類型那麼多,游戲考的就是別出心裁的系統和玩法,怎麼立法?
lz太天真,國內缺少的是良性的競爭市場,就比如你出門買煙,一包白沙就5塊,但是有一家就非要賣10塊,你買么?
5. 關於游戲的法律規定
6. 請問在國外玩網游開掛違法不,有沒有哪個國家立法規定了,我不開掛就是問問什麼時候我國也能立法。
其屬於違法的,我國已經有立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互聯網出版暫行規定》等進行規定了「外掛」違規了。
指導思想和行動目標,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及《互聯網出版暫行規定》,將對「私服」、「外掛」等違法行為的專項治理納入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和「掃黃」「打非」斗爭的整體部署,堅持專項治理行動與日常監管工作相結合,標本兼治,務求實效,保護知識產權。
通過開展專項治理行動,依法查辦一批「私服」、「外掛」等違法案件,堅決關閉從事「私服」、「外掛」行為的網站,徹底取締「私服」、「外掛」的客戶端光碟和充值卡,堅決查處承接「私服」、「外掛」客戶端光碟和充值卡的復制、加工企業,有效遏制「私服」、「外掛」等違法行為蔓延的勢頭。
(6)玩游戲立法擴展閱讀:
「外掛」的相關要求規定:
1、此次專項治理行動由各地新聞出版、通信、工商、版權局、「打非」等部門共同組織實施,新聞出版部門負責對涉及從事非法互聯網出版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認定和查處,對違規復制「私服」「外掛」客戶端程序光碟的復制企業進行查處,對市場上銷售「私服」、「外掛」充值卡進行收繳。
2、電信管理部門負責對經新聞出版部門認定從事「私服」、「外掛」行為的網站依法進行查處;工商部門負責對違規加工或銷售游戲充值卡的加工企業或銷售單位進行查處;版權部門負責對涉及侵犯著作權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認定和查處。
7. 該不該立法禁止未成年人0到8點打網游
法律是保障社會穩定和執行上層意志的最有力的保障,但也是最無奈的,執行起來最沒有人情味的,最冷酷的一種方式。如果一個社會的運轉淪落到了處處需要法律框架來架構,那或許少了那麼一絲人情味,多了幾許鐵銹的腐朽和無情。始終覺得,法律對於社會的作用只是修正與引導,而不是架構與執行。故而如果事事依靠法律,一旦法律的執行力度減弱,或者是法律的制定出現了問題,這對於社會的繼續進步和發展無異於杯水車薪,不值一提。
教育不僅僅是國家的事,百年大計,千千萬萬的父母也是參與者,建設者,受益者。法不可不立,但斷不可抱著以立法斷絕此種現象的心態,孩子的成長,是大家的事,是每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
8. 人大代表建議立法限制網路游戲深夜開放我們怎麼看如何回答
摘要 您好,我正在幫您查詢相關的信息,馬上回復您。
9. 我國有關網路游戲的法律是什麼
八、
虛擬物應不應保護?如何保護?採取哪種方式
(物權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還是債權保護)
會更合理?
玩家在游戲中擁有的虛擬金幣貨幣、虛擬裝備(武器、裝甲、葯劑等)
、虛擬動植物(寵物、
盆景等)
;虛擬角色(虛擬人,
ID
賬號等級)
,我們統稱為
「
虛擬物品
」
,有人也稱之為
「
虛擬
財產
」
。
虛擬財產應該受到保護,
可以說是業界的一個共識。
但是,
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
筆者在去
年參加全國律師協會信息網路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的年會時,
當時我們討論虛擬物品的保
護問題,有一位旁聽同志說:
「
社會現實生活中已有太多的法律問題要解決,你們這些專家
卻在討論網路上虛無飄渺的虛擬財產,那些虛擬物品有保護的必要嗎?
」
我不知道持這種觀
點的人有多少。
從全世界范圍看,
很多國家已經重視對虛擬物品的立法。
比如美國的《電子盜竊禁止法》
把
網路游戲中玩家的賬號列入保護范圍;韓國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均明確承認網路
「
虛擬財產
」
的價值,
規定網路游戲中的虛擬角色和虛擬物品獨立於服務商而具有財產價值;
在中國台灣、
香港地區的法律也明確承認
「
網路財產
」
的價值並加以刑法保護,
並已有多例侵犯
「
網路財產
」
的刑事判處的案例可供借鑒。
有人認為,
虛擬物品有保護的必要,
這些虛擬物品的權屬應該是屬於運營商所有。
因為虛擬
物品是運營商創設出來的,
並且附屬於游戲平台的,
既然游戲是運營商所有,
那麼唯有運營
商才可以佔有、使用、處分虛擬物品。我相信,作為游戲玩家,是不會同意這種觀點的。因
為,
在一個游戲平台中,
實際上只有玩家才可以使用這些虛擬物品,
可以借給其他玩家、
贈
與其他玩家,
也可在現實生活中對這些虛擬物品予以現實金錢的交易取得收益權。
那麼,
虛
擬物品應該歸屬於玩家。
在司法實踐中,
虛擬財產受到法律保護已有先例。
雖然中國沒有判例法,
但判例可以作為我
們參考。在
2003
年全國首例
「
虛擬財產
」
失竊案(李宏晨訴
「
紅月
」
案)中,李宏晨因其虛擬
裝備被另一個玩家盜走,
經交涉無效,
以侵犯私人財產為由將運營商北極冰科技發展有限公
司訴至法院,北京朝陽區法院判決認為
:「
關於丟失裝備的價值,雖然虛擬裝備是無形的
,
且
存在於特殊的網路環境中
,
但並不影響虛擬物品作為無形財產的一種獲得法律上的適當評
價和救濟
」
。由於服務商無法證明服務使用者丟失網路游戲裝備丟失的原因,且無證據表明
服務使用者的密碼有該案證人外的其他人員知曉,因此認定服務商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缺
陷,應對服務使用者網路游戲裝備的丟失承擔保障不利的責任
,
對已查實的網路游戲裝備通
過技術操作進行回檔。
故判令被告北極冰公司在判決七日內恢復原告丟失的武器。
案經上訴
後,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了一審法院的判決。
一般認為,
司法機關在此已承認了網
絡虛擬財產具有物權特徵。
虛擬物品具有物權的部分特徵,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並不一定要附屬於特定的
游戲玩家角色而存在。
如果承認這一點,
那麼比如在游戲玩家角色被隔離的狀態下,
其虛擬
物品的正常佔有、使用、處分權能如發功、交易、贈送或丟棄就不應受到限制,運營商就有
義務保證游戲玩家角色所擁有之虛擬物的佔有、
使用和處分保持在被隔離前之正常狀況。
比
如,
即使在有充分依據對玩家角色進行隔離或封號的情況下,
是不是可以讓玩家角色有一定
自由時間,讓其可以處分其虛擬物品後再回到隔離環境中去呢?
對虛擬物品進行保護,
應該是物權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
還是債權保護?這個問題比較復雜,
涉及到玩家與運營商的權利義務問題。
但是,
比較一致的看法是:
虛擬物品具有一定的獨立
性,虛擬物品的保護是有期限的,當一款游戲終止時虛擬物品也就隨之消失。
10. 法律說不能玩游戲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你得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我國關於網路立法幾乎處於空白,因此只能從一些民法上的基本原則來說。
像這種情況,玩家的確可以要求游戲運營商進行相應的解封操作。
如不解封是不能要求退還游戲中所支付的錢款的,原因是,我們玩游戲的過程從法律性質上講是游戲玩家與游戲運營商之間的一個服務。游戲運營商提供服務,而我們支付相應款項。
如果,玩家沒有違法國家法律法規且也未違法游戲運營商的合理的游戲管理制度而運營商封號的話屬於違約。因此,雖然你不能要求退還費用,但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和《法》以及其他相關規定,你可以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並賠償損失。
此外,從民事訴訟的角度而言,你也可以要求對方繼續履行,即對帳號進行解封。
但是,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運營商我行我束,你確定要訴訟嗎?這些並不是大事,訴訟可是件很麻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