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像小溪

道德像小溪

發布時間: 2022-01-20 20:43:48

㈠ ①古今中外,對水的比擬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說最高尚的品德像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

解 釋: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通俗一說: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出 處: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㈡ 小溪像什麼的比喻句優美

1、在離我家不遠的地方,有一條迷人的小溪,它是那麼的美,像一條五彩繽紛的綢帶,又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漂亮姑娘。

2、小溪像沖鋒的將士一般快速向前流淌。

3、小溪靜靜地流淌著,像一條湛藍的絲綢。

4、小溪像飛出去的子彈一樣不停的流淌著。

5、山中的小溪先是像根根銀線,繼而匯攏,似玉帶盤旋在青翠谷之中。

6、啊,美麗的小溪流,你就像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綢帶,給小山村鑲上了一道美麗的花邊。

7、小溪一路彈著自己隨性創作的曲子,非常動聽,引得詩人為它吟誦。

8、小溪就像一條綴滿閃光寶石的飄帶,深深扎在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上。

9、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它充滿活力向前奔騰,喧嘩著把春天來臨的消息傳到四方去。

10、小溪在亂石中蹦蹦跳跳,翻出潔白的水花,彈出動人的曲調。

11、小溪如一曲富有光澤和悅耳動聽的歌,一直流到遠遠的大海里去。

12、沙灘邊的小溪,叮叮當當地向前跳躍著,像一根銀線,縫攏了沙灘和兩岸。

13、小溪一路上輕松地邁著步伐,它想見見更為廣闊的小河。

14、小溪像魚兒一樣快速的流動著。

15、小溪像調皮的孩子,唱著歌兒向前奔跑。

16、小溪像一個快樂的孩子一樣快速地流淌著。

17、小溪在陽光映照下,猶如一條細長的閃亮的帶子。

18、小溪緩緩地流淌著,像一條錦緞蜿蜒伸向遠方。

19、小溪晶瑩碧透,像是一條飄動的綠綢。

20、小溪快速地流淌著,就像是一條從遠處飄來的綢帶。

㈢ 道德是什麼,造比喻句,在線等復制的別回答!

道德似金子,用金子卻買不到;道德像清風,吹散我們心頭的愁雲;道德像甘露,滋潤我們幼小的心靈。 mggihdnzpr柵7358034344路

㈣ 小溪像什麼的比喻句

1、小溪緩緩地流淌著,像一條錦緞蜿蜒伸向遠方。

2、小溪像魚兒一樣快速的流動著。

3、小溪靜靜地流淌著,像一條湛藍的絲綢。

4、小溪像飛出去的子彈一樣不停的流淌著。

5、靜靜的山谷里,一條錦緞似的小溪靜靜地流淌。

6、小溪像頑皮的孩童,在山間快樂地奔跑著,灑落一串串嘩嘩的笑聲。

7、小溪像沖鋒的將士一般快速向前流淌。

8、小溪快速地流淌著,就像是一條從遠處飄來的綢帶。

9、小溪像調皮的孩子,唱著歌兒向前奔跑。

10、小溪像一個快樂的孩子一樣快速地流淌著。

11、小溪像一條透明的絲綢帶子慢慢地流淌著。

㈤ 急求那句什麼「這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一整句完整是什麼,是什麼節目裡面的,急求!

這一切的背後是良心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出處:

出自中內央十二套以前的容一個節目,叫做《道德觀察》!

(5)道德像小溪擴展閱讀:

《道德觀察》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主打節目之一,每天於21:39 CCTV-12播出,每集20分鍾。為了給觀眾搭建一個展示個性觀點、探討道德觀念的平台,突出體現欄目的「觀察」功能,展示道德的多元,欄目組以普通人、公眾人物、具爭議性人物為對象,講述各自的道德故事。既有觀眾的現身說法,還有嘉賓的平民視角參與,再加上主持人的穿針引線,節目流暢而又有節奏。

㈥ 心要像海一樣,廣闊,時而平靜,時而波浪,也要像小溪,清澈見底,生活就是如同大海,小溪是什麼意思

正常男人應該擔當大度,這是正常的心態,而女人往往會計較個人得失,看的都是小小不然的小事,這就是差異。當然這里說的都是普遍意義,不能說女人都是小心眼。男人也不能都是這樣大度,要想成為好男人,就應該多想著對方,多付出,來換取對方的珍惜和同情。

㈦ 有關道德的排比句

道德就像花兒的花瓣, 沒有了花瓣,花兒不再美麗;道德就像一版支筆的筆芯權 沒有了筆芯 筆便沒有了價值;道德就像明星的天賦 他們沒有了天賦 也便一無所有。道德是評價一個人修養的尺度,是一個國家文明的體現 ,是人生操行的標准 。

㈧ 道德經註解

道德經註解1
第一章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註解:『道』,可以說出它的大體含義,但不能說出它的具體所指。名稱,是人們給予的,並不是固有不變的。宇宙間的萬物在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名稱的。有了名稱,人們才逐漸把萬物加以分別。所以,從追究萬物起源,來明白事物的規律。從細化事物的分科分類命名,了解物質更微細的成分,研究事物的詳細情節。研究事物起源和規律,精細分析細微的不同,這兩者是無止境的,是人們明白一切具體道理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 無為之事,不言之教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己;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己。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合,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註解:人們知道了什麼事物美好,才比較出醜陋;知道怎樣的行為是善,才比較出不善。所以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音和聲、前和後都是相對應的,對立的事物不能單獨存在。所以聖人會順應事物的自然規律,不以自己主觀願望強求別人,萬物按自己的規律運行不息。自己努力的所得不要認為應該佔有,(即使是自己所創造的)。積極奉獻但不能自持有功,取得成功不居功自傲。只有不居功,人們就對他的功績才不會忘記。
第三章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 為,則無不治。
註解:不崇尚有學問的人,人們就不會爭名譽;不珍貴稀有難得的貨物,人們就不去千方百計求取;不鼓勵競爭,人們的心就會安定;所以聖人認為,剋制人們的慾望,滿足生活需要,限制競爭慾望,讓人們有健康的身體。經常使人民滿足現實,使少數不滿足的人不敢挑起爭端。只要人們對自己的處境都感到滿足而不爭斗,社會就安定。
第四章 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棋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註解:『道』不具體指任何事物,但卻包羅萬象,具體應用不會窮盡。『道』包含萬物的規律,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有了過激就加以克制,出現矛盾就加以調解,太光亮刺眼就使其柔和,求得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這道理是確實存在的,不是誰創造的,好像是人類出現之前已經存在。
第五章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tuoyue)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註解:宇宙、地球對於自然界萬物沒有偏好,同樣對待。聖人對待人民不分親疏,一視同仁。天地之間就像風箱,空虛但不窮盡,越動風越大。話說得過分,就沒有餘地,不如適可而止。
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為玄牝 。
穀神不死,是為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註解:『道』是永恆不滅的,就像雌性的生殖器官,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根源,因此世界上不斷地有新生的事物出現,作用是不會窮盡的。
第七章 天長地久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註解:天地所以會長久存在,是因為不是自己生長的,所以長久。因為聖人隨從民眾的意願所以能領導民眾,做事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能長久生存於社會,不就是因為無私而顯示出自己的偉大嗎?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註解:上等的愛心就像水。水滋養萬物,而不爭利益;甘願處於低下的位置,低下是大多數人所不情願的,所以好像道。選擇適於自己的環境,心胸寬闊。對人有愛心,多與善良的人結交。言語適當講信用,處事公正合理。選擇做自己能夠做好的事情,行動選擇合適的時機。只有不與人爭利益,就不會有煩惱。
第九章 功成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註解:如端著滿盆的水,不能持久;勇力和銳氣,不能永久保持。有了過多的財富,不可能長久守住;如果富貴後就驕橫,那是自己造災禍。取得成功有了榮譽就要主動退隱,這才是符合道的精神。
第十章 養生修行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無雌?明白四達,能無知?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註解:形神合一,能無雜念嗎?(道教的閉關、佛教的坐禪及流行於印度的瑜伽,都是使人寧心靜氣方式,要求形神合一,心境平和,身體放鬆。)。靜心至心身柔和狀態,能像嬰兒一樣無憂無慮嗎?排除雜念,能不以留一點遺漏嗎?愛民治國,能不以自己的主觀意志行事嗎?產生性慾望的時候,能不想到異性嗎?有了高超的智慧,能表現的像無知一樣純真嗎?做出了奉獻,生養子女,不是為了自己佔有;做出成績不要自認為有功;身為一方的首腦,不憑自己的意志主宰一切;這才是最高的仁德。
第十一章 有之為利,無之為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研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 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為利,無之為用。
註解:車軸有了孔,才能插輻條,才用於製作車輛。製造容器,中間掏空,才能盛東西。蓋房子,開門窗才能居住。所以有和無是利和用的關系。
第十二章 去彼取此,清靜無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註解::各種顏色炫目,使人們看不清真實,久聽各種樂器耳朵會失聰,經常美味佳餚反而淡而無味。縱情狩獵使人心亢奮。稀有難得的物品吸引人們去求取、攀比。所以聖人吃飯是為身體營養所需,不是為好看和面子。不追求聲色犬馬的刺激享樂。
第十三章 寵辱不驚,乃真賢士。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為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則可寄予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乃可以托於天下。
註解:得寵和受辱都會令人驚恐,根本原因是為自身著想。什麼是得寵和受辱?辱是低下。得到了就驚喜,一旦失去就驚慌,是寵辱若驚。什麼是貴大患身?因為是為自身著想;如果不為自身著想,就不會因得失而煩惱。所以,把人民大眾的利益當作自己利益,就可以為人民大眾做事。愛人民大眾之所愛的人,就可以把國家的大事託付給他。
第十四章 不見其首,不見其後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註解:看不見的稱作夷,聽不見的稱作希,觸摸不到的稱作微。道是看不見、聽不到、觸摸不到的,在上面沒有光亮,下面沒有陰影。即存在,又沒有實物。是沒有形狀的。是模糊的。前面看不到開始,後面看不到結尾。把自古以來符合事物規律的成功經驗,用於現實環境。明白過去的事物起源和規律,是道的根本原則。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之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註解:古時候道德修養高的人,處事恰到好處,智慧高超,難以全面認識。只因為不能准確認識,所以勉強形容:小心謹慎,像冬天在冰面行走;擔憂做錯事,像敬畏四鄰;態度端莊,像在作客;神態溫和,像冰在融化。純潔,像未經雕刻的玉石。胸懷寬廣,像寬闊山谷。厚道朴實,像是愚笨的樣子。單純和糊塗的恰到好處,渾濁的水靜止不動就逐漸清澈,能保持長久安寧,要動的時候又會逐漸增強。按道的精神行事的人,不要求過滿。就像成水的容器,只有不滿,才能加入新的東西。
第十六章 虛極靜篤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雲雲,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到乃久,沒身不殆。
註解:內心清靜到無雜念,守住空明清靜心。我能看到萬物如何繁衍生息。世間萬物有生有滅,各自按自己的規律,生命是在重復著各自的規律,萬物生死(事物的盛衰)是客觀規律,是正常狀態,知道事物運行的規律就是內心明白。不知道事物的規律,不按照事物的規律行事,必然會產生不好的結果。明白事物的正常規律,就會公正,公正就是各方面周全,全部事物的規律就是自然規律,各種事物的規律相和諧適應就是『道』。適應各種事物的規律就會長久,不會產生危害。
第十七章 猶其貴言,功成事隨
太上,不知有之;次之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攻成事隨,百姓皆曰:「我自然」。
註解:事情做的最好的人,是人們不知道是誰在發揮作用。其次是受到人們的親近和贊譽。再次,人們畏懼。再次,受到人們的唾罵。自己不講誠信,不會受到信任。最好是少說空話,把事情辦好,人們都認為事情應該如此(順應人民的意願,按民眾的意願行事)。
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註解:人們不按宇宙自然規律行事(為私慾的惡性競爭),才要求仁愛正義;出現聰明智巧現象,就伴隨虛假、欺詐的事(任何科技進步都會有對人類利和害的兩面性);親屬之間不和睦,才提倡孝敬和慈愛;國家昏亂的時候,才顯出忠臣。
第十九章 少私寡慾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絕學無猶。
註解:不尊崇智慧的人,不鼓勵智謀競爭,對人民更有利。不用倡導仁愛和正義,人民自然孝敬和慈愛;人們不追求技巧和利益,就不會去偷盜、搶劫。這三方面,用文字表述都不準確,可以概括為:放棄奢華,堅守純朴,剋制私慾,道的精神就會持久。
二十章 獨異與人,貴與食母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若海,漂兮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與人,而貴食母。
註解:順從與反對,結果差別在那裡呢?善與惡,差別有多少?人們所敬畏的,不可不敬畏啊!人們都來來往往,享樂太平,如同春天登高觀景。我自己卻淡泊名利,好像看不見,單純的像嬰兒,散漫的不知道走向何方。大家都富足,唯獨我被遺忘了。我真是愚蠢的心啊!普通人都聰明,唯有我糊塗!普通人都精明,唯獨我愚鈍。真如飄浮海上,隨波逐流!眾人都有主見,唯有我愚頑、笨拙。我不與他人相同,主要是堅持道的精神。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夕,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眾甫之然哉!以此。
註解:高尚的精神境界,是一切按道行事。『道』是一個概念,又是模糊的存在著。包羅萬象,有具體形象,有具體事物,有精細,有真實,又有可以掌握的規律。『道』永遠不會消失,依據道觀察萬物,人們明白各種事物的規律。我也因此認識各種事物。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者,全而歸之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弊則薪;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見故自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固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天下莫能於之爭。故所謂曲則全著,其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註解:委曲可以保全,屈枉可以伸直;低窪處可以匯集流水,損壞的可以更新;少取可以得到,貪多使人痴迷。所以聖人堅守道,是天下的榜樣。不自以為聰明而明智,不自以為是而被人們尊敬,不自我誇耀而有功勞,不自恃功勞而能長久。唯有不爭名利,才不會有人與自己爭。古語所謂委曲求全,難道是虛假的!實在是做事周全的根本。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況人於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得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註解:少發指令,順應事物的自然規律。狂風不會持續一個早晨,暴雨不會持續一整天。這是天地所為。天地都不能持久,何況人?所以從事於道的人,事物的規律符合他。追求仁德的人仁德行為伴隨他。邪惡的人隨時有邪惡行為。(一切結果都是各自的追求和行為所造成的。)因為自己沒有誠信,他人才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著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註解 :踮著腳站不長久,大步跨著走不遠。固執己見不明智,自以為是不會被人們尊敬。自吹自擂的人不會有功勞,自恃有功的人不長久。在道說來,這些都是多餘的。是人們所厭惡的,所以有道的人不會去做。
第二十五章 師法自然,可以成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之謂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發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註解:有一個東西渾然自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著。無形無聲,獨立存在而不改變,循環運行而不停止,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用『道』這個字命名,強加個名字稱『大』,大到無限就是遙遠無邊,遙遠無邊反歸本源(因為無限,我們所處的任何點都是本源)。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這四大,人是其中之一。人遵從地球的規律,地球遵從宇宙的規律,宇宙規律遵從道,道遵從自然規律。
第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註解:輕飄的東西要用重的東西固定,內心清靜能戰勝煩躁不安。因此聖人整天行事,卻不輕舉妄動。雖有地位和榮譽,但如同沒有一樣。為什麼作為大國的君主,反而以輕浮的態度對待天下的事呢?輕浮不自重就會失去臣民的愛戴 ,暴躁會失去君主之道。
第二十七章 常善救人,常善救物
善行不轍跡,善言不瑕嘀,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不可開,善結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隨智大迷,是謂要妙。
註解:善於做事的人不會照搬別人方法,善於言辭的人不是挑剔別人,善於計算的人不用籌碼,善於關閉的人不用栓鎖也難開啟,善結繩的打結少而難解。所以聖人常救助人,而不拋棄任何人;可以利用萬物,而沒有無用之物;這樣才是徹底明智。所以有愛心的人,是無愛心人學習的榜樣,無愛心的人是有愛心的人警示。不尊重有愛心的人,對其他的人又沒有愛心,即使是頭腦聰明,也是沒有追求的糊塗人,這是根本所在。
第二十八章 常德乃足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te) ,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治不割。
註解:知道自己具備強硬的能力,但要保持柔和狀態,就象小溪流水。象小溪流水,堅持道德修養,使自己純凈質朴象嬰兒。知道具有智慧能力,但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需持續探索提高),這是天下普遍的道理。不斷的提高道德修養,提高道德修養是無限的。知道自己的奉獻所得榮耀,但要保持謙遜把自己放在低下的位置,這樣得胸懷就像深谷。有寬廣的胸懷,就會有崇高的道德修養,這樣又會純靜質朴。象天然的玉石可以製成器具。聖人遵守這樣的原則,可以作為一方的領導。這樣正常的社會秩序就不會破壞。
第二十九章 去奢去泰
將於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故或行或隨,或吸或吹,或強或贏,或載或墜。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註解:想奪取天下而實行自己的主張,我認為不得已才去做。政權不是用來強行自己的主張,也不可以執掌長久。強行自己的主張會失敗,執掌政權會喪失。所以聖人不強行個人的主張,而不會失敗。不把持政權,也不會失去。所以應區別情況,分別對待,順應民意,合理的就由其發展,過盛就加以克制,過低就加以抬高。因此聖人不求過分,不求奢侈,不圖安逸。
第三十章 善果而已,不以取強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為不道,不道早已。
註解:有道的人輔佐君主,不主張用軍力稱霸天下,這樣會有好的結果。發生戰爭的地方,田地荒蕪;戰爭過後,必定有災荒。不得已的戰爭是為取得適當的結果,不能逞強。取得結果,不要沾沾自喜自吹自擂;不要驕傲,通過戰爭所取得結果是不得已;不要恃強凌弱。逞強不能長久,必然會衰弱,用兵稱霸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就會提早滅亡。
第三十一章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之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註解:戰爭會給人民帶來災難,民眾都厭惡戰爭,所以有道的人避免戰爭。有愛心的人們主張謙遜,但戰爭是追求取勝。戰爭產生災難,不是有愛心的人所願從事。不得已的戰爭,只求適可而止。取得勝利不要高興,如果因為戰爭而高興,是樂於殺人。樂於殺人的人,不可能為人們所尊敬。少計算戰爭成績,多考慮戰爭造成的損失。上陣廝殺的將軍處於服從位置,統帥全軍的人為主。發布軍令態度莊重如喪禮。戰場殺人過多,應表現悲哀;戰爭勝利應對死者舉行哀悼儀式。
第三十二章 知之不殆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將知之,知之可以不殆。譬道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註解:道常被人們忽視。雖然像天然玉石,但天下沒有任何事物能主宰它。君主如能堅持道的精神,世間萬物都會和諧。天地和諧,風調雨順,人民不用命令就自然安寧。道開始有了名稱,既然有了名稱,就應該讓人們了解意義,明白道的意義避免危害。比喻道在天下,如川穀和江海。(川穀空虛能容四方之水)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註解:清楚地了解別人是有智慧,自己認識自己是明智。勝過別人是有能力,戰勝自己弱點是堅強。知足的人就是富有,克服困難堅持自己的目標是有志氣。不喪失信念能堅持長久,死後仍被人們懷念就是長壽。
第三十四章 終不為大 能成其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持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為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註解:大道廣泛存在,誰能左右它!萬物按道而發生,道沒有言語表示,事情成功而人們不知道是誰的功勞。撫養萬物而不居為私有,沒有自己的慾望,也可以稱作『小』;萬物都歸順它而不能主宰它,可以稱為『大』。因為聖人堅持謙遜,所以被人們尊崇。
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註解:事物的自身規律決定一切,天下的一切都運行在相互關系之中。互相影響而沒有危害,就安定平和。音樂和香味食物,吸引過客止步。講道的精神,人們聽起來平淡無味。看不見具體實物,聽不到具體聲音,用起來又不是具體方法。
第三十六章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將欲闔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註解:想關閉嚴密,必須先開大。事情將要衰敗,必然有強盛高峰。將要廢棄的事物,必然有人故意去提倡。想要從對方取得利益,必須先給予對方利益。這是明顯的道理。顯示柔弱勝過顯示剛強。魚離開深水就危險,國家的特別戰爭優勢不能輕易顯示。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鎮以無名之朴,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註解:道是順應事物的規律,不以自己的主觀意願行事;只要符合事物規律的事,都可以去做。君主如果能按道行事,世間萬物就會和諧相處。如果有不和諧現象出現,就用道去調解。用道調和,不和諧的現象就消除。人們沒有強行作為的慾望就平靜,天下也就安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有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註解:上等道德的人,不追求道德的榮譽,是真正有道德;下等道德的人追求道德的榮譽,不是真正的有道德。上等道德的人不以自己的主觀意願行事,是無私心;下等道德的人是憑自己的意願去行事。上等的仁愛是無私心的人,上等的義士行事固執於自己意志。堅持禮節的人不還之以禮,就會摑人耳光。所以人們不去自覺地按事物的規律行事,才主張善良仁愛;沒有善良仁愛,才提倡懲惡揚善;人們不能懲惡揚善,才要求人們遵守禮法。禮法是因為人們的自然的真誠和愛心不足才建立的,社會的混亂狀態也出現了。
第三十九章 以賤為本,以下為基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為天一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厥。故貴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 ,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是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綠綠如玉,鉻鉻如石。
註解:古時候能遵從道的精神,天空順從道而晴朗,地符合道而安寧;神符合道而靈驗;深谷符合道而盈滿;萬物符合道而生生不息;候王順從道天下公正 。如果違背各自的規律而相反,天不清回裂開,地不安寧就毀壞,神不靈驗,無人供奉。萬物不生而滅絕。侯王不為人尊敬會被廢。所以受人尊敬,是尊從人們的意願行事的結果。高大的建築,必定從底下的基礎開始。因此侯王自稱孤寡,是表示低下。至高的榮譽不追求榮譽,不炫耀的榮譽反而會有永久的榮譽。不做炫目的寶石,寧為普通的石頭。
第四十章 無生於有 有生於無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註解:道就在於任何事物都有對立的兩方面,使弱的方面增強是道的作用。天下萬物產生是有物質基礎,基本物質由無產生。

㈨ 小溪像什麼似的比喻句

1. 小溪緩緩地流淌著,像一條錦緞蜿蜒伸向遠方。

2. 小溪像魚兒一樣快速的流動著。

3. 小溪靜靜地流淌著,像一條湛藍的絲綢。

4. 小溪像飛出去的子彈一樣不停的流淌著。

5. 靜靜的山谷里,一條錦緞似的小溪靜靜地流淌。

6. 小溪像頑皮的孩童,在山間快樂地奔跑著,灑落一串串嘩嘩的笑聲。

7. 小溪像沖鋒的將士一般快速向前流淌。

8. 小溪快速地流淌著,就像是一條從遠處飄來的綢帶。

9. 小溪像調皮的孩子,唱著歌兒向前奔跑。

10. 小溪像一個快樂的孩子一樣快速地流淌著。

11. 小溪像一條透明的絲綢帶子慢慢地流淌著。

12. 小溪像條銀色的哈達靜靜地流淌著。

13. 溪像一條透明的絲綢帶子慢慢地流淌著。...

14. 小溪像一條歡樂的絲帶,流淌著伸向遠方。

15. 溪水淙淙的流淌,清澈見底,曲曲折折,猶如一條銀白色的綢帶,給這靜態的山間增添了不少生機呢!

16. 小溪像魚兒一樣快速的流動著。

17. 靜靜的山谷里,一條小溪像緞帶一樣靜靜地流淌。

18.小溪在山澗里嘩嘩流著,彷彿一首清脆動聽的小夜曲。

㈩ 提高個人道德素養,遵守校規校紀,我的表現作文

我的表現,這個標題,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吧!今天,我就談談我的表現是怎麼樣的,到底好不好呢?到底是不是在學校是個好學生,在家是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呢?就然我們拭目以待吧。
在學校里,好不是好,差不是差,屬於中等類型,說到在我在學校的表現,現在我們一起就來看看吧。在學校,上課有時候我會搞一些小動作,導致筆記記了一半,沒記一半。幸好下課問同學借來抄,要不然,我就會遺漏這些東西,成績就好像小溪一樣,一直望下遊了。我很想跟王德俊坐回,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現在坐我旁邊的同學——陳逸沛,老是干擾我,搞的我上課不太專心,老是分神,而且他還動不動就打我,說我試卷抄他的,其實是他抄我的還差不多,但是,可能我自己也有某一種原因,讓他比較討厭我吧! 不過,在學校,我也不光是差,而且許多好的,比如說:我上次下課時,看見我們班的女生,好像肚子疼的很厲害似的,馬上送她去校醫室那裡,校醫幫她看了一下,馬上就沒有事了。
在家,我是個勤勞的好幫手,媽媽出去了,我就會拿起拖把,把地板檫反光。我在媽媽切菜的時候,我就炒菜,這樣,分工合作,可口的飯菜就很快做好了。我也是個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媽媽去買菜的時候,把弟弟託管給我照顧,直到媽媽回來的時候,弟弟和我玩的還樂不開支呢!吃飯的時候,有好吃的我們都會讓給長輩,最老的人——太婆婆。讓她每天的開開心心的。
以後,我要改正錯誤的缺點,也要把好的優點更上一層樓,發奮圖強的讀書,取得優秀的成績來報答含辛茹苦的老師和家長,認真學習,天天向上!

熱點內容
立水橋律師 發布:2025-02-11 15:58:04 瀏覽:364
就業證明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1 15:45:57 瀏覽:126
法學概論下載 發布:2025-02-11 15:32:58 瀏覽:435
大連市勞動法產假規定 發布:2025-02-11 15:29:11 瀏覽:605
廣西社區矯正條例 發布:2025-02-11 14:58:38 瀏覽:250
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講座信息 發布:2025-02-11 14:52:20 瀏覽:498
行政法適用從舊兼從輕 發布:2025-02-11 14:09:13 瀏覽:648
入選區黨委法律顧問 發布:2025-02-11 13:50:16 瀏覽:453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尋親路 發布:2025-02-11 13:34:31 瀏覽:770
刑法的私塾pdf 發布:2025-02-11 13:12:04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