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依法治國的角度
1. 從依法治國的角度 說明如何加強環境法治建設
依法治國,目前最大的難題不在於立法,(法律已經夠完善,夠嚴厲的了),而在於執法人員「選擇性」執法,比如:
明明知道上司領導犯法,但無權利,也不敢抓,
或者收了犯罪分子的好處,懶得管,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所以這個加強法制環境建設,首要的就是完善落實監督機制,讓老百姓來監督執法人員。
而要讓老百姓有效的監督執法人員,就要有一系列有效的反饋渠道,
比如我發現某執法人員和黑社會有關聯,充當了保護傘,那麼我該如何有效舉報,而且在對方被抓起來之前,我如何保證我的舉報不被對方獲取,繼而對我報復...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高層一直宣傳要加強民主監督,但卻沒有建立任何有效的民主反饋渠道,甚至要求網路舉報實名制,這等於變相打擊舉報,非但沒加強法治環境,相反的破壞了法制環境。
2. 如何在四個全面的角度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意義
。依法治國重在治理公權力,就是要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受約束,讓它規范行使,讓它受到監督。
「全面依法治國」有標志性意義
治國理念與方式的重大轉變
「我們從人治到法治的轉變,而且是全面法治的轉變。」談到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王公義認為,這是我們治國理念和治國方式的重大轉變。他向記者談到,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創造,因為從過去重視以政治手段治理管理社會,到這次以法律手段管理社會是中國社會治理方式的重要轉變。同時,他認為,全面依法治國標志著以法治來治理社會取得重要進展,因為中國歷史上雖然也講過依法治國,但是都是人治下的法治,現在講全面的法治,這是歷史的很大進步。
全面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重點把握四個關鍵
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作用,甄貞認為,可以從四個關鍵來理解和把握。首先是中國特色,因為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成果,也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方式,我們黨選擇依法治國,實際上代表我們要走一條法治的治國之路。各個國家在治國的理念上選擇依法治國是理念的一種進步,但是具體方式應該結合各國的不同情況,因地制宜。所以,我們國家要走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之路。
第二個關鍵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整個依法治國在四中全會的《決定》中已經做了非常全面的部署,實際上包括了公民的守法,國家的科學立法,政府的依法執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再有就是加強法律監督,這五大任務實際上在推進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這次推進依法治國關鍵是要從問題入手,要從解決這些已經存在的問題入手,使得依法治國更加深入。
依法治國重在治理公權力,這是需要把握的第三個關鍵。就是要把權力放進制度的籠子里,讓它受約束,讓它規范行使,讓它受到監督。所以依法治國的重點應該是重在治權。為了重在治權,我們既要強調權力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比如享有公權力的部門之間要互相的監督和制約。同時也要讓老百姓的私權力對公權力形成制約和監督,治權應該是依法治國的根本。
最後一個關鍵體現為中國特色的法律監督。檢察機關負有法律監督職責,而且《憲法》對國家的檢察機關也是這樣定位的,它是一個法律監督機關,對於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負有不可推卸的職責,在推進依法治國的時候,加強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也是讓依法治國之路更有中國特色的一種表現。
「四個全面」相互促進
重點打好依法治國之「基礎」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與其他三個全面之間的關系,王公義在訪談中談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過程中如同「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兩個同時發展才能夠推動社會前進,小康社會才能實現。
如何認識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二者關系,他認為,它們是唇齒相依、相輔相成的關系。因為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者,是依法治國的政治保障,也是「四個全面」之魂,如果沒有黨的領導,這「四個全面」很難實現的。所以沒有全面嚴格依法從嚴治黨的話就不會有全面依法治國,當然沒有全面依法治國也難以做到全面從嚴治黨,這是相輔相成,因為中國共產黨是我們領導的核心是先鋒隊,中國能不能建設好關鍵在黨,依法治國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底線最基本的要求,而治黨一定比依法治國要求要高。
「中國的事兒要辦好,沒有黨的領導,沒有黨率先從嚴治黨、依法治黨的話,中國的建設是很難辦的。」王公義談到。依法執政非常關鍵,從嚴治黨才能保證依法執政。從嚴治黨治好了,依法執政搞好了、依法治國才能實現,否則這是實現不了的。談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他認為,依法治國、深化改革、從嚴治黨是建設小康社會的最基本動力、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本的支撐,如果沒有全面的依法治國實現不了全面的小康社會,不可設想一個全面小康社會不是一個法治社會,是一個秩序比較混亂的,那不是小康社會,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它是一個基礎。 他們內部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都是有影響和促進的。
3. 從依法治國角度 談談如何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做一個遵章守紀的公民。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
4. 道德與法治:請從依法治國的角度如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1.人大要加強立法工作,制定相關法律。
2.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決策。接受監督。履行好生態建設職能。
3.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對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加以懲罰。
4.廣大公民應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保護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結不易望採納一下哦
5. 從依法治國的角度,說明如何加強環境法治建設
(1)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逐步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節能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嚴懲浪費資源、違法排污、破壞環境的行為。
(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資源和環保意識,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提高人民的環保法制觀念,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積極同浪費資源和破環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3)健全環保監督機制。貫徹落實「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明確各自職責;發動廣大人民群眾依法行使監督權,積極揭發檢舉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
(4)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加大對科研資金投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更新設備,提高資源利用率;開發可再生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1.從國家的角度:⑴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⑵堅持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⑶堅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⑷加大環保科技攻關力度,加強區域污染防治,發展循環經濟,研發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最終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⑸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要逐步完善與環保相關的法律法規,並加大執法力度,加快實施有利於節約減排的政策性措施。
2.從青少年的角度(或青少年怎樣做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踐行者?)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好習慣;積極學習和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及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律己,同時要敢於並善於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具體說來:⑴節約資源方面:隨手關燈;隨手關閉水龍頭;節約使用紙張;節約每一粒糧食等。⑵保護環境方面:少吃或不吃口香糖;不亂扔垃圾;自備購物袋、盡量不使用塑料袋;不亂扔廢舊電池等。
6. 結合材料一,從依法治國的角度,簡要說明政府的重大民生決策為什麼要事先
①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廣東省政府的重大民生決策事先向社會公布並進行專家咨詢論證,有利於廣東省加快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大省的宏偉目標,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於廣東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廣東省政府的做法有利於規范政府行為,落實依法行政,切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有利於建設以人為本的陽光政府,廣泛聽取民意,提高決策水平,實現科學決策。
③民生政策向社會公布,有利於公民依法規范自身行為,依法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和國家利益。
7. 從依法治國的角度,應如何推進反腐倡廉工作
十六大以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成績顯版著、碩果累累,黨風廉權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初步實現了有法可依。當前,隨著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面對反腐倡廉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加快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的步伐既十分重要又相當緊迫。
著力推進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是施行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必然要求。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一道,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治國對黨執政方式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國的重要目標是「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依法執政要求將黨的執政活動納入法制化軌道。反腐倡廉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工作,也必須按照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要求,努力實現法治化。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礎是有法可依,反腐倡廉法規制度的質量和系統化程度,直接關繫到反腐倡廉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十七大報告要求,「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目前,反腐倡廉工作還只是初步實現了有法可依,要建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8. 從依法治國的角度談談對依法興善的看法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9. 請從個人角度闡述一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從個人角度來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有以下幾點: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補充】:
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國記者如何避免類似「文革」那樣的錯誤時說:「我們這個國家有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缺乏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現在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