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2014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背誦版

2014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背誦版

發布時間: 2022-01-22 17:36:00

⑴ 關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說法,以下選項正確的有哪些

關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說法,以下選項正確的有哪些?
A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內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容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法治建設上的體現
B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摒棄資產階級的一切思想,切實維護法治的社會主義性質
C法律權威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憲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權威則是一個國家是否實現法治的關鍵
D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現代法律就是保護人權的一種制度安排和強制力量
正確答案:ACD

⑵ 簡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為:

一、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一)人民民主。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二)法制完備。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

(三)樹立憲法法律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四)依法執政。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二、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

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

執法為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 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

(二)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

(三)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

(四)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

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2)2014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背誦版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

一、鮮明的政治性

社會主義法治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並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服務大局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將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求全面服務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 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與依法執政能力,實現了講法治與講政治的統一。

二、徹底的人民性

社會主義法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法治與全體公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是法治的主體,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力。

三、系統的科學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內容構成上,從而成為一個科學的有機統一體。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這五大內容,從不同方面反映和規定了社會主義法治,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本質要求、價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證,每個方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科學有機的整體。

四、充分的開放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

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也將更有時代性,更具規律性,更富創造性,不斷借鑒與吸收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可以說,正是這種廣泛吸收、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特性,才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能夠始終指導中國的法治實踐,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⑶ 司法考試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怎麼復習

復習方法上,要注意把握住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邏輯關系,掌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回的精髓,其中所蘊答含的的內容並不僅僅如大家想像般的都只是一些政治性內容,相反,其中蘊含著最新的司法能動理念。大家在記憶時,應當以司法能動理念為綱,把握住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內在統一關系,統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五大方面的內涵及其關系。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甚至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就是:在不違反法律效果的前提下,法律適用者應當積極發揮其能動性,盡量追求法律適用的社會效果。
要注意其時政性。通觀歷年簡答題,我們可以發現,其具有極強的時政性,考試材料基本都是現任領導關於政法工作的講話。題目形式基本都是「結合A談談B」。就主觀題而言,參考答案具有正確性和唯一性的特點,這就要求考生,第一,要注意當年的時政材料,尤其是主要領導的講話;第二,要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相關內容熟練記憶並掌握。

⑷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含義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它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法治領域的基本指導思想,必須反映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必須反映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必須反映和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反映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必須反映和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要求,必須反映和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精神。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指出的,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大方面,其中每個方面又包括若干具體內容。在這五大方面內容中,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五大理念相互補充、相互支持,協調一致地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⑸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什麼時候提出的

鄧小平社會主義法治思想,
是在深刻反思和科學總結我國建國後的前三十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法制建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立足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進行科學分析和清醒把握,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律理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提出並解決社會主義中國法制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無產階級政黨執政規律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具體體現,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國家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

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核心精髓是什麼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1、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依法治國和人民當家作主才會有可靠的政治保證;
2、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才會有堅實的群眾基礎,才能真正落實執政為民、執法為民的要求;

3、堅持依法治國,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才具有鮮明的時代內涵,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也才能有可靠的法律保障。
而三個至上則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里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這三者有機統一的必然要求。
1、堅持黨的事業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體實踐中,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自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和維護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2、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要在法治的具體實踐中,堅持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全面維護、實現和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法治實踐成效的重要標准;
3、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就是要把嚴格遵守憲法法律作為法治實踐的基本要求,黨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執法和司法必須嚴格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特權,在全社會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樹立執法與司法的公信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⑺ 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有何重要意

(一)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新的發展時期,必然要對法制建設提出新的要求,政法隊伍、政法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就必須有一個科學、明確、符合時代需要的執法指導思想。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各種經濟成份不斷出現,使經濟實體呈現多元化,必然導致經濟利益的多元化。這一時期,既是戰略機遇期,也是社會矛盾尖銳化時期和社會問題多發期,地區之間的不平衡、各階層收入差距的拉大、就業形勢嚴峻等社會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多,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也同時發生著變化,各種利益沖突不斷發生,這也要求政法機關要有一個科學、正確的法治理念,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公平、正義,維護各個階層群眾的合法權益。因此,在我國政法戰線堅持和貫徹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非常及時的戰略舉措。

(二)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法制建設的需要
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不斷擴大和深化,司法體制的改革和調整也必將提上日程。當前我國立法體制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立法的超前、快速、規模龐大、盲目立法等,使出台的法律、法規難於滲透到社會生活實際領域,難於被民眾認同、消化、接受,最後變為一紙空文。目前中國的法律很難經得起理性的檢驗,中國的執法困境,立法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包括司法制度、執法機制怎麼改、如何改才能適應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制需求,也需要我們有一個統一明確的認識。

(三)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穩定的需要
中國的發展、富強、崛起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因素還大量存在,改革和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暴露出來,人民內部矛盾凸顯,有的甚至引發**。社會管理、經濟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極易滋生和誘發違法犯罪,甚至導致嚴重刑事犯罪高發。而擔負維護穩定重任的政法機關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使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法治理念。

(四)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執法的需要
在建設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人民群眾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不斷提高。而我們政法隊伍、檢察隊伍在執法中存在的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的現象,甚至執法犯法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上述行為的背後存在著不合時宜的執法觀念急需糾正,混亂的執法思想需要澄清,不適應新形勢的執法思想迫切需要得到改變。

⑻ 法考哪些老師的背誦版比較好


法考的復習順序實際上是需要去仔細思考、權衡輕重緩急、巧妙搭配的。因為不同的部門法有不同的復習特點和要求。有的部門法就像一塊硬骨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利用較多時間去消化、理解,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就需要用較多時間去建構一種思維模式。而經濟法、法制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則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上手。所以,建議復習順序是:法理—民法—刑法—刑訴—民訴—商法—三國法—經濟法—法理—中國法律史—行政法。

同時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階段來復習不同的科目:

在最初復習階段我認為需重點復習理解型的科目,例如民法、刑法。因為這些科目不是靠簡單的背誦就能拿分的,需要一定的理解,而且有一定難度,必須是看過一遍再重新整理一下思路才做真題。這兩門大法建議是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去復習。

然後再復習商法以及刑事、民事訴訟法,這幾大法分值較大,商法里的小法較多、分值又不確定,訴訟法靠背誦。建議是用12天去聽完課件做完一次真題!

其次再復習復習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做真題。這門科目比較抽象難懂,分值也不算太高,很多考友都說會放棄,但是看了總比沒看好,就算看不懂,也可以記一記,花十幾天時間快速聽完背完是足夠的了。

最後就是三國法、法制史、法理學、憲法、經濟法等純記憶的科目了,這時差不多離考試時間不多了,純記憶的科目繼續堅持背誦。這里就不多說了,就是靠背。

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有哪些2017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方面內容,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構成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完整的理論體系。
一、依法治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除了法律規范之外,道德、宗教等都是調整社會的重要規范,但是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告訴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依「法」治國,而非依「人」或其他社會規范治理國家。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其主要理由在於:
(一)依法治國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觀念的重大轉變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前,由於「左傾」錯誤和封建殘留思想的影響,我們黨長期存在著「以權代法」、「以言壓法」的「人治」思想。通過對改革開放之後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的總結,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逐步意識到「法治」對國家的重要意義。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將過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提法改變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極其鮮明地突出了對「法治」的強調。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正式寫入憲法。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標志著我們黨堅定不移地選擇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治國道路,從而完成了我們黨執政治國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轉變。
(二)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國是中國基本國情的要求。中國是一個大國,各地區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還不是很平衡,且擁有近14億的龐大人口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傳統,這使中國與英國、法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情有重要區別。要有效治理這樣一個大國,必須穩定地保持中央的高度權威,同時還必須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地回答和解決地方性問題。法治不僅可以保證基本規則和政策的穩定性,而且有助於將中央的權威以及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制度化;不僅使問題的處理可以依賴於當代人的智慧,而且還可以藉助制度凝結的前代人智慧,並通過各層級之間以及同一層級的各國家機構的有效分工合作得以實現,從而保證了效率和公正。
(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只有依法治國,人民才能通過各種法定形式參政、議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才能通過法定程序保證國家的重大決定符合自己的根本利益;才能使自己的一切合法權利和自由得到切實保障,並在受到侵害時能及時獲得法律的有效救助。因此,要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必須依法治國。
二、執法為民: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
法律的運行過程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四個階段。
然而這里,我們對於執法為民中的執法應該做廣義理解,即其不僅僅包括行政機關或者司法機關的執法司法行為,而是指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全部活動。
(一)執法為民的主要內容
執法為民是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其主要包括以人為本、保障人權和文明執法三方面內容。
1.以人為本是執法為民的根本出發點。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執法為民的根本出發點。其具體要求為: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執法為了人民;執法依靠人民。
2.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執法為民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人權通常是指普遍的人類權利,在我國主要指憲法賦予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主要包括:公民的生存發展的權利、政治權利、經濟社會文化權利與婦女、老人等弱勢群體的權利。上述公民權利如果遭受到侵犯而得不到救濟,勢必會極大地損害憲法與法律的威信,所以貫徹落實執法為民必須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文明執法是執法為民的客觀需要。所謂文明執法,就是在行政執法中樹立以人為本、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行政執法相對人的權益,嚴格遵循法律規定的執法程序,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管理與服務相結合,不斷提高行政執法效能,為建設和諧社會和法治社會提供保障。這也是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執法工作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二)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的體現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其主要體現在:
1.執法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執法工作中的必然要求,也是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的重要體現。堅持執法為民能充分體現出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執法為民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的具體體現。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一切國家權力的來源。執法機關作為權力的行使者,只能充當人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而絕對不能凌駕於人民之上。
3.執法為民是法治建設始終保持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證。執法為民理念的提出清楚地回答了執法工作「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這個根本問題,鮮明地指出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社會主義性質,其生命力就在於人民性。而在當前執法工作中存在諸多的「野蠻執法」、「暴力執法」的現象,都違背了執法為民理念的要求。
三、公平正義: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
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的講話中指出:「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理念的核心內涵為: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平等對待、反對特權、禁止歧視三方面內容。因為性別、年齡、貧富、身份等個體差異,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平等,但是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應被以同樣的標准對待,任何人都不享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公民在憲法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
(二)合法合理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
任何組織或個人追求和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只有既合乎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又符合事物的內在規律,才能為社會公眾所普遍接受。故而該內涵具備合乎法律、利益均衡、情理兼顧三方面內容。
(三)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與載體
所謂程序正當,是指司法機關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的規定,保證案件及時正確處理,確保公平、效率、人權保障與司法監督等價值目標得以實現。其主要內容包括充分參與、裁判中立、程序公開、程序約束四個方面。
(四)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標尺
及時高效,要求以公平正義為前提和基礎,以最短的時間、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最低的資源消耗實現最大程度的公平正義。即要求做到完善體制、平均成本和提高效率。我國的及時高效原則主要體現在對行政行為作出的時間限制上,例如:依據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除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情況外,行政機關應當自受理行政許可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確有特殊情況才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再延長10日。
四、服務大局: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
法律作為上層建築,應該反映並服務於經濟基礎。服務大局要求牢牢把握大局,緊緊圍繞大局,切實立足本職,全面保障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一)服務大局理念的基本內涵
1.把握大局。現階段,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把握大局要求我們充分認識這個大局,並自覺在大局的指引下行動,其包括把握大局的根本性、統領性、歷史性、層次性四方面內容。
2.圍繞大局。這主要包括決策部署以服務大局為目標方向;具體工作以服務大局為基本准則;工作成效以服務大局為檢驗標准,全面保障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
3.立足本職。立足本職原則要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全體執法人員應充分樹立大局意識,依法、全面、充分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二)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必然要求的體現
1.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必然要求,作為人民意志和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必須按照人民的意志,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必要要求和功能體現。
2.服務大局是由法治工作的性質和地位所決定,作為國家的治理方式,法治必然服務於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利益。
3.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經驗總結。
五、黨的領導: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堅持黨的領導的基本內涵
1.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領導。
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領導,要求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同時,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領導。

熱點內容
搜狗輸入法官方下載2015 發布:2025-02-10 21:46:22 瀏覽:230
媒人隱瞞病情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10 21:34:01 瀏覽:178
勞動法連續 發布:2025-02-10 21:33:50 瀏覽:811
上海財經大學商法 發布:2025-02-10 21:27:38 瀏覽:374
藝術碩士和法律碩士 發布:2025-02-10 20:09:00 瀏覽:929
新勞動合同法第50 發布:2025-02-10 20:03:40 瀏覽:731
不批假算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0 19:36:00 瀏覽:651
2017上海養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10 19:29:16 瀏覽:832
七年級人教版政治法律知識點 發布:2025-02-10 19:28:36 瀏覽:40
藍天司法 發布:2025-02-10 19:22:48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