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算佛法

道德經算佛法

發布時間: 2022-01-23 14:40:21

道德經是我國佛經重要經典著作嗎

《道德經》是道教重要經典著作,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回成[來源請求],記錄了春答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佛經是佛教經典的文獻著作,主要包括《大藏經》、《葯師經》、《觀音經》、《六祖壇經》、《金光明經》、《阿彌陀經》、《金剛頂經》等十七部

㈡ 老子《道德經》全文和佛法的精髓有哪些異同

老子的道德經和佛法一樣都是描述宇宙的真理。不過角度不同,當然有一定關聯和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
老子的這一段,我看的時候感覺和佛法里的見解有很多相同之處。三毒就是貪嗔痴。修行都是修心。都是清靜自心的慾望,人心清靜則智慧自然顯現。
不同之處,雖然都是描寫宇宙的真相,是在闡述同一個東西,但是角度不同。比如道觀察宇宙萬物的運行規律而悟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體悟這個宇宙,天人合一。
佛則是向內看,外部的宇宙其實都是我們的心造就的。若人慾了之,三界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就如同一個皮球,道從內部的角度來看這個皮球的皮,佛從外部來看,看起來形狀不同,裡面看是個圓形的空間,外面看他是個球。
修道逍遙,修佛解脫。都是很好的修行宗教。修道成就是升天,做天人,做身體由光構成的高緯度生命體。修佛成就是脫離輪回宇宙之內任意遨遊。

㈢ 道德經和佛家有沖突嗎

沒有沖突,只有區別。

兩家都講修身養性,高的道德標准(例如舍己為人),去回除各種慾望,回歸自然與本答性。

例如,道家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說:萬法歸一。世界上,天底下,人世間,有一種「道」,從這個「道」產生出儒、道、墨、法、雜、縱橫……等等學說(法)。而萬法歸一,歸一到何處呢,其實就歸一到派生出萬法的那個「道」。

就是說,無論哪家哪派,修到最最境界,其實是歸一的,條條大路通羅馬,最後結果是一樣的,儒家把那個結果叫賢者、君子、聖人,道家稱為至人、真人,佛家則叫佛、菩薩。

所以你看古往今來,聖人的境界都差不多。

區別在於,修的方法不同,修的目的不同。

修的方法比較高深復雜,我不修也講不明白,需要研究道家和佛家經典才能明白。

道家是今生今日,修長壽長生。佛家是修來世。這是目的的不同。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有國學大師(那時不這么稱呼,現在看起來應該算國學大師)提出儒釋道三教合一,因為儒、道、佛三家的內在義理上,特別是在道德標准取向上是合一的,幾乎是無差別的。

㈣ 道德經里說的「道法自然」和佛法說的「你就是佛,佛在你心中」是同個道理呢

你這是兩個問題,不能混淆,這里分別給解釋一下。
道教的「道法自然」是內本有法容,說的是萬法本然自有,這是道教修行成就者在定中可以看到我們這個星系形成時的混沌時期,再遠就看不到了,以為這個世界就從這開始,本有的。佛教成就者看到的是這個世界由成、住、壞、空四個時期相續循環的世界,都是無常的。
「你就是佛,佛在你心中」是說眾生皆具佛性,由於眾生迷惑顛倒而迷失了清凈自性,從而造下無邊業行。由於業力的牽引,於六道中苦苦輪回。眾生一念覺,即於六道獲大解脫,證無上菩提。道教修人天善法,最終成就天道。然而天道也是六道之一,升天不離地獄,難脫六道輪回。

㈤ 老子(李耳)算佛嗎

凈空法師說老子的出處在哪裡?我想去看一看。因為這個疑問我存了太久,一直想知道老子到底是什麼境界。麻煩你跟我說一下。
但是我可以肯定,老子的境界比不上佛,絕對比不上。道德經我雖然沒有仔細研究,但是一些常見的、重要的句子好好品咂,絕對達不到佛的境界,與大乘佛法不能相比。至於六祖,中國人特別尊敬,認為他貢獻大,他說的法被稱為經,但是嚴格地說,只有佛說的或者佛親口印可的,才能稱作佛經。

㈥ 學道德經同時學佛法相融嗎,比如空海法師道德經

如果 樓主 聽者 對佛家 和 道家 都沒深入,而直接聽法師把佛道結合,是一件 兩頭都誤,被牽著走的危險的事情。建議大家,首先好好研究 純正的 佛家 或 道家。

㈦ 道德經和佛教教義差不多嗎

有同有異。比如道德經和佛經都提倡心要柔軟。

㈧ 請問易經與佛經、道德經的關系

易經為伏羲、文王、孔子三世聖賢共同創作的結晶。佛經浩瀚,是佛陀在印度版滅度後,由弟子將佛陀生前的權論述記錄下來作為「正法」教育後人的經典,也有後世發展出來的一些新的經書,如《六祖壇經》。道德經相傳是老子所作的著作,為道教文化的根基。三者雖從作者、年代、寫作方式都不一樣,但卻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易經是我國一切經典的始祖,所以我們說易為「百經之始,百經之首」,易經由伏羲作八卦、文王演化六十四卦而來,解釋天地、宇宙、國家、個人的道理,所以從這個道理來說,老子的《道德經》實際上只是對易經上論述道理的再解釋、再創作。孔子為了讓人們對生澀難懂、微言大義的《易經》能夠深入理解,作《彖》傳,使得《易經》成為儒家經典之一,也是對《易經》的再解釋和再創作。而佛經則不同,佛經主張「因果報應」,講的是教人如何終極地離苦得樂的方法,告訴人們超越六道輪回的方法。三部經典的共通之處是他們都講了宇宙自然的規律,《易經》、《道德經》很相近,教育我們如何順應宇宙自然的規律活動做人、得道,而《佛經》則更進一步,教育我們如何在宇宙自然的規律下超脫,如何終極解脫,往生成佛。

㈨ 道德經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

《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從《道德經》中的思考:

與《聖經》不同,《道德經》關於天地萬物來源的描述是抽象的。《道德經》的創世論中,沒有具體講到人的來源,而是將人視為萬物中的一個類別,將人的來源籠統放入了天地萬物的來源之中。但與《聖經》創始論相同的是,《道德經》認為萬物源於一個本源的超越性的創生的力量。

這個終極的力量,《道德經》稱之為「道」,也稱之為「天之道」,上天之道。天之道,意味著「道」的本源在「天」,「道」為「天」的力量和秩序的表現。「道」為客觀自然的規律和秩序,「天」是能動的創生和主宰的力量。在這個意義上,宇宙萬物和人,皆源於「天」。

㈩ 老子算不算是佛

在佛法尚未出現,或佛法沒有傳到的地方,有人能通過自己修行悟道而全部或部分參透宇宙世間真相,並達到了脫生死的境界,佛教承認有這樣的情況存在,這在佛教里被稱為「辟支佛」,中國的道家聖人老子應該就是辟支佛。

佛教並沒有非聽釋尊教誨不能脫生死的偏狹思想,這也是佛教更真實,更理性的重要證據。

熱點內容
山東滕州律師 發布:2025-02-09 12:03:35 瀏覽:975
勞動法是全國通用嗎 發布:2025-02-09 11:50:07 瀏覽:595
人民法院警示教育案例選編第四輯 發布:2025-02-09 11:44:22 瀏覽:844
謝丹律師 發布:2025-02-09 11:38:26 瀏覽:994
清華大學法學院招生簡章 發布:2025-02-09 11:18:52 瀏覽:303
上海勞動法試用期工資規定 發布:2025-02-09 11:07:05 瀏覽:126
中南政法法學院 發布:2025-02-09 10:42:14 瀏覽: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點 發布:2025-02-09 10:40:16 瀏覽: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後死了我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10:37:56 瀏覽:969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