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燈箱
⑴ 地都鎮的文化環境
地都創新宣教形式機制 寓教於樂弘揚法治文化
作為揭陽市「廣東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之一,空港經濟區地都鎮委、鎮政府按照創建省法治文化示範點的要求,以「弘揚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地都」為主題,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載體,創新宣教形式和機制,全面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有力推動地都鎮科學發展。
地都鎮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打造法治文化新載體,創新宣教形式和機制,在全社會營造濃烈的學法、用法、守法氛圍,助推該鎮科學發展。
弘揚法治文化推動鄉村發展
2011年4月16日至17日,廣東省依法治省辦常務副主任張宇航、專職副主任黃慧彪一行蒞揭,專程考察地都鎮農民文體中心及楓美村文化建設,並到土尾村觀看了法治文化晚會。市委副書記杜安義,市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陳石波、副主任陳岳平等陪同活動。
地都鎮委、鎮政府以創建省法治文化建設示範基地為總目標,以「弘揚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地都 」為主題,依託深厚文化底蘊,融合地方傳統特色,走出一條法治文化建設新路子,有效推動了全鎮的科學發展。該鎮打造了法治文化公園、法治宣教中心、法治咨詢中心、學校法治宣教室、法治宣教欄、法治文化廣播等六大載體,並開展了「月起金都」、「周末電影」、「與法同行」、培訓咨詢、全民普法、輿論監督等六大創新活動。同時,建立健全相關機制,保持了社會的大穩定,依法治鎮工作得到了省調研組的充分肯定。
打造六大法治文化載體
在佔地30畝的地都鎮法治文化公園內,法治宣傳燈箱、法治文化漫畫長廊、戶外大型顯示屏等設施與公園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向大眾傳播法治文化理念,營造濃郁的法治文化氛圍,讓群眾在晨練、休憩、娛樂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法律法規知識。
除建設法治文化公園外,地都鎮還充分利用現有基礎條件,因地制宜,大膽創新,相繼打造法治宣教中心、法治咨詢中心、學校法治宣教室、法治宣傳欄和法治文化廣播室等硬體設施,形成六大法治文化載體。
文化搭台法治唱戲
「月起金都」是地都鎮富有特色的群眾廣場文化活動,由各鄉村輪流主辦,群眾自導自演。該活動不僅是群眾自娛自樂的重要舞台,同時也是宣傳法治文化的重要陣地。地都鎮堅持文化搭台、法治唱戲,利用「月起金都」這一平台,每月開展一場以法治宣傳教育為內容的文化活動,把抽象的法律條文、法律觀念、法律主張與社會生活、社會現象相結合,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廣大群眾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法律知識的熏陶。
截至2013年5月10日,「月起金都」已成功舉辦了37場,觀看人數近30萬人次,涌現了《超生游擊隊》、《戒毒說唱》、《交通守則》等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法治教育節目,在全區甚至全市形成了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群眾文化品牌,其經驗做法在全市得到全面推廣。
地都鎮還相繼開展「周末電影」、與法同行、法律培訓咨詢、全民普法、輿論監督等融知識性、娛樂性和藝術性於一體的活動,不斷提升法治文化教育軟環境,讓法制宣傳教育如春風化雨般滋潤百姓心田。
有效促進人文素質提升
通過加強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教化、傳播功能,地都鎮已形成濃烈的學法、用法、守法氛圍,有效地促進人文素質的提升。在地都鎮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特殊時期,沒有發生違法辦案、群體越級上訪等事件,保持了社會大局的穩定。
2011年4月,省依法治省辦負責人到地都鎮調研指導法治文化示範點創建工作,對該鎮法治建設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在2012年召開的廣東省法治文化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地都鎮作為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7個代表單位之一,在會上作經驗介紹。此後,廣州增城、汕頭澄海、佛山等地有關單位紛紛組織前來參觀,學習地都鎮法治文化建設的經驗和做法。 「月起金都」
創群眾文化品牌,探幸福農民之路 。粵東鄉村文藝的一朵奇葩。
物質生活滿足而精神生活貧乏,這是廣大農村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溫飽無憂而總是不開心、不快樂、不幸福,這又是廣大農民的真實寫照。如何用先進文化、健康的文娛生活去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創新群眾文化品牌,讓老百姓在直接參與、自娛自樂中過上開心幸福的生活,無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建設幸福廣東之路的應有之義。對此,地都鎮以「月起金都」這一創新的文化載體,為廣大農民搭建了一個永不落幕的鄉村大舞台,成了盛開在鄉村文藝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
村村來做東,月月有大戲
地都是個擁有十萬村民的大鎮,是廣東省聞名的石材和石材機械專業鎮,同時也是揭陽市新農村建設先行鎮之一。隨著廣大村民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足,人們對長期以來只能守在家中看電視或偶爾看場電影、看場演出的單調貧乏的精神生活已十分厭倦,他們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並渴望在這個舞台上盡情地釋放情感、體驗快樂、得到熏陶和教化。根據廣大村民的訴求,地都鎮領導經過認真研究形成了一個共識:要真正滿足鄉親們的心願,就必須在23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建起一支支不走的文藝演出隊。於是,一個以政府搭台、村民唱戲,一月一場、村村做東的「月起金都。群眾廣場文化活動」應運而生。2009年11月30日(農歷十月十四),以地都之美稱「金都」命名的「月起金都」群眾廣場文藝活動,在該鎮區金都文體廣場拉開了大幕。是日晚,皎潔的明月在桑浦山頭升起。山腳的金都廣場已是萬眾雲集。以地方傳統節目潮州大鑼鼓開場的大型廣場文藝演出頓時讓桑浦山下成了村民歡樂的海洋。在此後的4個月,「月起金都」又在廣場連續舉辦了4個專場演出。盡管依舊是場場爆滿,而且現場氣氛熱烈火爆,但鎮委書記袁惠亮此時卻提出:總是局限在鎮區廣場定點演出不免有點隔靴搔癢之嫌。於是從第6場開始,「月起金都」正式走進鄉村,實現了與村民的零距離接觸。於是,這一創新的文藝形式以其廣泛的參與性、零距離的貼近性和穩定的持續性,更進一步激起了全體村民的參與熱情。從2009年11月至今,通過政府搭台、村村做東,已連續演出了23場,觀看人數達到20多萬人次,各村參演人員達2720多人,製作現場錄像光碟42000張。村民們高興地說,如今一人參演全家助陣,甚至連外村的親戚朋友也趕來捧場;不只村中的男女老幼踴躍參與,就連外出戶、出外打工者和外出讀書的本村學子等都回村參演。各村為了展示實力,早早就在准備各自的節目,從排練、磨合直至綵排、正式演出,幾乎夜夜能聞歌舞聲。因此「月起金都」早已不止「月月有戲」,簡直就是日日有戲了。
「月起金都」現場見聞
經過一年多每月一場在各村的滾動演出,「月起金都」已然成為鄉村文藝百花園中的奇花一朵,連周邊地市的取經者也接踵而至。不久前,來揭陽檢查工作的廣東省依法治省辦常務副主任張宇航,也慕名在這個鄉村大舞台上即興獻歌,並給予了高度評價。「一個全部由各村村民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演出,何以能夠熱力四射?」條條村道旁彩旗招展;凌空幾個碩大的氫氣球拖掛著「農歷十四,月月有戲」和「月起金都。皓月當空時,村頭小廣場已是人山人海,光村邊的臨時停車場就停放了100多輛來自十里八鄉的小汽車。19時30分,一串焰火從臨時建起的大舞台上騰起,夜空瞬間被裝點得五彩繽紛。一陣激越的鼓樂聲響起,由該村60多名少兒組成的鑼鼓隊,激情獻上了《鳳鳴朝陽》的開場戲。此時,演出現場,數十支聚光燈,上百支彩色射燈編織出絢麗的華彩;大型專業音響,令台上的每一個音符、每一句台詞都真切清晰地擴散開來;固定機位攝像、流動機位攝像,連大搖臂攝像槍也在現場上下翻飛。整台演出從舞台設計、燈光、音效、舞美、攝像到服裝道具等給人的直感來看,都絕不亞於任何一場大型戶外演出的陣勢;從演出的內容看,也是傳統的、現代的、鄉土的、時尚的集於一身,可謂豐富多彩。而最為吸引人的還是台上的演員個個都是熟面孔,而且許多節目演出的都是村裡人、村中事,因此且不論演出的水平有多高,單憑這一點就有足夠的親和力。一場演出下來,且不說各村派出到現場的「坐探」回村怎樣為自己的演出出謀劃策、悄悄較勁,單本村村民看完一場演出,鄉場閑間,茶餘飯後,人們都會聚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品頭論足:那位老伯吹拉彈唱的功夫不減當年啦,那家的媳婦身段、造型怎麼有魅力了,那位小弟的街舞跳得棒啦……再加上有線電視播放、互聯網上點擊,還有現場錄像的光碟傳播,一場演出往往熱度數月不散,之所以有這樣的熱度,用村民自己的話說,那是因為這是文化的「農家菜」,村民自己的「演歌台」。在自己的舞台上,村民自我展現,自我創造,表現了自己、快樂了大家。「月起金都」豈有不熱之理、不火之理!全鎮23個村1個居委,一月一場,要兩年才能輪上做東一次,所以村民積極性非常高,因為誰也不甘落後,誰都想在這個大舞台上好好「露露臉」,頗有點「一人參演,全家光榮」的意味。此情此景,真切地感受到,「月起金都」的確已深入人心,她已成了十萬村民心中的「星光大道」。如今在地都鎮上「月起金都」成了孩子們的夢想,看「月起金都」成了村民的期待。
「戲外戲」延展的「附加值」
「月起金都」村際循環演出23場,均由鎮政府與專業公司合作統一為各村搭建舞台和安排音響、燈光等一攬子事宜,還由鎮文化站為每場演出免費提供坐椅,並協調各村組織村民進行現場秩序維護,從而使得每場演出不僅花費不多,演出效果甚佳,而且始終做到了秩序井然。在地都鎮委領導處獲取了「月起金都」迄今為止所有23場演出的現場錄像光碟,僅從碟片中看演出現場的火爆程度,就深感震撼,始料不及。然而「月起金都」的「戲外戲」同樣精彩、同樣令人始料不及。自「月起金都」品牌創立之後,各村村民創作了一批諸如《月起金都頌和諧》(晚會主題歌)、潮州歌冊《交通安全時刻記》、小品《賭禍》、相聲《一張獎狀》、舞蹈《我們是新時代的太陽》等一批優秀節目。不僅如此,通過村村做東的競爭機制,使得各村都先後建起了自己的文化活動室和文藝隊,發掘和培養了一批多才多藝的「不走的演出隊」。各村在正式演出時,除了請來外村的代表,還借機邀請外出鄉賢、企業家和上級領導前來參加活動。演出活動的全過程,不僅進一步融洽了村、鎮的干群關系,聯絡鄉誼、交流信息、慈善捐助、探討發展鄉村經濟和公益事業的「戲外戲」,更是順理成章地延伸出眾多「附加值」。通過「月起金都」的媒介作用,許多外出多年的鄉賢和企業家對村裡的經濟發展和公益事業都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關切,捐資助力的事例比比皆是。「月起金都」由楓美村承辦時,正值一周年,當晚演出現場出現了萬人冒雨觀演的壯觀景象。此後,該村的企業家慷慨捐贈200多萬元興辦村公益事業,另一文化健身廣場也吸引了200萬元的認捐。演出當晚,村裡還把該村在外的70多名副科級以上幹部悉數請回村裡觀看演出,此後這批幹部對村裡各項事業不斷出謀獻策,使得該村村容村貌的整治成為全鎮搞得最徹底的「紅旗村」。該村還有一戶人家,解放初期就舉家離村。「月起金都。走進楓美」演出後,村幹部把演出的光碟寄給了現定居廣州的這個「老楓美」,結果「老楓美」把光碟又寄給了在法國留學後又定居該國的兒子鄭奮強。鄭奮強看了光碟後思鄉心切,不久前還借回國講學之機,專程趕回闊別已久的楓美村探望家鄉父老……揭陽市委向省委辦公廳信息調研處的信息專報中有一段文字:「通過『月起金都』文化活動,村民走出小家庭融入大家庭,家庭更加和睦、鄉風更加文明,封建迷信、偷盜、賭博等社會丑惡現象幾乎絕跡。」「參加活動的農村多數已經成了無刑事案件、無重大治安案件和無安全事故的『三無』村;村民民事調解率達到100%.」「月起金都」,已成為該鎮群眾文明的助推器,社會和諧的潤滑劑、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自2009年「月起金都」品牌創立以來,對凝聚干群合力,增強對外交流和營造共謀發展的氛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地都鎮完成稅收1.27億元,躍居全縣各鎮之首。 佛道文化區
地都鎮內寺廟眾多,較著名的有吉祥寺、居士林(錢崗庵)、韞玉寺、西來寺、鄒堂古廟、鄒堂仙爺宮、烏樹媽祖宮等。
基督教文化區 - 揭陽空港經濟區基督教地都堂原名南隴堂,坐落於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空港經濟區地都
鎮206國道南隴段,創立於1880年,初始是錫場人王澤清到來傳道,後有主任傳道林德材先生。地都堂自創辦就十分注重文化教育,在會友中推行教友識字運動,並創辦學校一所,男女學生約30人。
1989年由旅居加拿大鄉親王淑貞姐妹等海外肢體奉獻款項,購買地都醫院後土地850平方米,並於1990年建成現今的地都堂,成為地都鎮各鄉村基督教徒崇拜場所。地都堂建成以來,各項聖工不斷完善,崇拜及各項聖工的開展顯得場地不夠。1998年,王淑貞姐妹在海外募捐得款項,交本堂負責人鄭喜江執事及堂委主任和堂委們在本堂西側購得地皮1332平方米,為建造新堂創造了有利條件。
地都堂現有信徒400戶左右,會友約1400人,其中潔名會友約607人,慕道友約900餘人。根據當前實際情況,教會信徒人數日益增多,聚會禮拜顯得比較擁擠。地都堂有三個詩班:第一詩班38人;第二詩班48人;第三詩班25人。而其中第二詩班竟連自己的詩班室都沒有,只得與本堂禮拜日下午的神學培訓班共處一室,活動場地相當缺乏。要開展的多項事工均受場地關系而無法進行,故在本堂西側新擴買的地皮上建一所比較大的新教堂。
新設計的禮拜堂總建築面積約2700平方米,總費用約需800萬元人民幣。 曾經風流的地都戲院
右圖為1982年12月在地都戲院首演的《張春郎削發》劇照,吳玲兒、黃盛典、林舜卿、蔡明暉聯袂演出。陳澤楷文/圖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重新恢復古裝戲,潮汕各地的潮劇團體開始出現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局面,很多戲院大演古裝戲,劇團在一個戲院一演就是十天八天,是經常的事。在眾多的戲院中,揭陽市地都鎮的戲院最受——廣東潮劇院青睞。廣東潮劇院一團、二團,在地都戲院安營紮寨,經常一住就是一月半月,不少劇目都在這里排練和首演,如風靡一時的《張春郎削發》,就是1982年12月8日在地都首演;1987年《張》劇要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藝術節,繼續在這個戲院進行再加工和提升;1988年初廣東潮劇院一團參加廣東省藝術節的表演劇目《八寶與狄青》也是在地都戲院首演。那個時候,廣東潮劇院一二團多次出訪東南亞一帶,幾乎每次出發前都在地都戲院綵排,劇目之多就更是多不勝舉。難怪地都鎮一位文化幹部回憶往事,無限感慨地說,上世紀八十年代期間,他任地都鎮宣傳幹事,廣東潮劇院一團所排演的戲他都看了,而且是從演練看到綵排,對劇團的演藝人員也十分熟悉。當年的《張春郎削發》、《飛龍女》與《漢文皇後》他還從劇團得到劇本。他說:「那時一團的演藝水平的確很高」。不僅排演和綵排如此,劇目的錄像,也喜歡選在地都戲院進行,其中就包括中央電視台1983年錄制的《柴房會》(吳楚珊版)、《井邊會》(吳麗君版)、《飛龍女》、《王熙鳳》、《金花女》等一批潮劇劇目。潮汕戲院處處有,劇團為何獨鍾情於地都戲院?原來該戲院條件環境比較好,有戲台可供排練和演出。累了,還有宿舍可休息和居住,有石桌可供演員用餐,石桌撤掉,便又形成一個小排練廳,這樣大戲台總體排練,小排練廳還可再起「小灶」。當時的地都鎮委書記也很喜歡戲,樂得無償為劇團提供場地,不少劇目也可先睹為快,而且有時碰上上級領導或客人蒞臨,還可一同請來看戲。有這樣的地利、人和,難怪廣東潮劇院一團喜歡來地都「安營紮寨」,讓地都戲院獨享風流。後來由於文藝日漸多元化,地都戲院潮劇演出日漸減少,那段輝煌的日子逐漸湮沒在歷史中。「熄哀輕嘆話今生,驀然回首念前塵,空絕影。榮盛閃耀在一朝,落花殘敗問何時,定宿命」。這首詩或許便是曾經風流的地都戲院的最好注釋。
⑵ 2010年上猶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上猶經濟社會發展困難最大、挑戰最多的一年,也是上猶人民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成績和實效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縣政府在上級黨政和中共上猶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扎實推進「融入主城區、打造後花園、建設新上猶」發展戰略,實現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據初步測算,全縣實現生產總值24.82億元,增長12.6%。財政總收入2.4億元,增長15.5%;縣級財政收入1.66億元,增長24.9%;財政一般預算支出6.99億元,增長31.6%。固定資產投資13.55億元,增長45.3%。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7.14億元,增長20.84%;各項貸款余額13.58億元,增長102.45%,增幅列全市第一;存貸比達50%,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3億元,增長18.6%。農民人均年純收入2753元(貧困監測數),增長10%。
——項目建設實現突破。爭資爭項成效顯著。開發儲備項目133個,爭取無償補助資金5.3億元,增長35.9%,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重點工程快速推進。投資8800萬元的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竣工,在全省率先簽訂特許經營權轉讓協議。投資7000萬元的第二小學一期主體工程全面完工。二中遷建、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濱江至江西坳公路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重點工程「百日會戰」完成投資10.8億元,項目之多、投資之大前所未有。中央新增擴大內需投資項目順利實施。4批次52個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完成投資4353萬元,帶動其它投資8189萬元,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09年是我縣公路建設項目開工最多、進度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共完成公路建設投資1.23億元;群眾期盼多年的油石至梅水、平富至分水坳公路竣工,藍田至紫陽公路新江至紫陽段完成路面硬化、藍田至新江段完成路基改造;完成13條農村公路建設;縣城至梅水公路完成投資5313萬元;廈蓉高速公路上猶段前期工作就緒。新建了雙溪、油石35千伏變電站和35千伏營前至雙溪輸電線路;營前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08年三批農網完善工程全面完成;雙溪70米風能測試塔正式向國家氣象局輸送數據。投資6400萬元新建了62個移動基站、14個聯通基站和8個直放站,98%的村組實現信號覆蓋,移動3G網路正式開通。
——工業經濟逆勢發展。克服金融危機不利影響,在全市率先扭轉工業經濟下滑勢頭。全年工業用電量2.77億度,增長14.97%。縣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86億元,增長11.4%。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全年完成園區固定資產投資3.54億元,增長14.2%;投入基建資金9996萬元,完成了工業園北區一、二期「三通一平」和縣城至園區高壓線路改造、3G光纜鋪設等工程,完成標准廠房6.9萬平方米。啟動了新市民公寓和北區西擴工程,新增工業用地800畝;完成1.8萬畝南區規劃編制。新增入園企業10家,總投資達6.15億元。外向型經濟取得實效。先後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開展招商活動200多次,成功引進廣建玻纖、牡丹蓄電池、樂豐科技、力速數控等1000萬元以上重大項目18個;重大招商項目開工率100%,匯禾實業、穗聯塑料等竣工投產。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962萬美元,引進內資14.2億元,分別增長5.94%、6.8%。主導產業不斷發展。有色冶金、玻纖及新型材料等主導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26億元,佔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3.5%,成為拉動工業經濟逆勢增長的重要力量。海盛鎢鉬、南鷹電源等骨幹企業實現增資擴產,晨光稀土上市工作已完成IPO盡職調查。
——新農村建設縱深推進。縣本級安排2800萬元用於新農村建設,增長12%。完成水稻種植21.57萬畝、糧食總產8.9萬噸。被列為支農資金整合省級財政績效考評獎勵資格縣。新村鎮建設上新台階。77個建設點的村莊整治任務全面完成,累計改房4.48萬平方米、改欄廁1.95萬平方米、改水2972戶;完成通組主幹道路基改造61.3公里、入戶路硬化57.5公里。積極開展圩鎮整治,擴張圩鎮面積2.12萬平方米。在全縣14個圩鎮、950個村落社區推行「1+4」農村垃圾處理模式,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全市農村垃圾處理現場會在我縣召開。農業產業不斷壯大。重點打造茶葉、油茶兩大主導產業,新建了石坑、麻田、社陳、合溪、油石嶂等萬畝「兩茶」產業基地,新開發茶園1萬畝,新植油茶、改造低產油茶林各3萬畝,被列為國家油茶產業發展試點縣和全國茶葉技術體系建設協作縣。沙塅萬畝果業基地基本成型;發展加工甜橙1800畝,提前一年完成市下達任務;新建有機臍橙基地5000畝,「客家紅」有機臍橙獲得國家有機產品認證證書。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夯實。強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完成深山區庫區移民930人,發放農機具購置補貼158萬元、良種補貼273萬元、家電下鄉補貼102萬元、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直補資金1522萬元。梅嶺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竣工,靈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梅嶺灌區改造工程進展順利,營里陂、平富灌區投入運行。糧食儲備庫三期工程竣工。綜合治理水土流失5萬畝。完成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4.5萬畝。東山、梅水土地開發項目獲省批准立項;社溪土地開發項目通過省驗收,新增耕地491.66畝。
——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城市規劃不斷完善。啟動了第三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四湖兩岸」環湖生態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對原太平洋制葯廠、貓埂山、稍口小區等重要地段編制了概念性詳規。城市控制性詳規覆蓋面提高5個百分點。城市建設強力推進。全年完成市政工程投資1.39億元,增長30%。新增建成區面積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實施了縣城柏油路、小街小巷硬化等工程,完成了東山公園、黑塔公園建設和文興路、水南大道人行道改造、文峰北路拉直、文峰南路改擴建工程;啟動了老年活動中心、法院審判大樓、行政服務中心、人才公寓、軍地聯合指揮中心等新區大樓建設,文化中心、建設大樓、檔案大樓、廣電網路大樓相繼竣工。加快了「一江兩岸」景觀帶建設步伐,完成了沿江路護堤、親水游步道、龍舟賽台和親水碼頭等設施建設。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結合「四城聯創」,積極探索了城市管理聯合執法機制,加大了違章建築和地下房產開發的清理整治力度。大力整治市容市貌,對佔道經營、燈箱廣告、流動攤點等進行了整治和規范。進一步完善了城區公共汽車候車亭、公廁、垃圾中轉站等配套設施建設。著力實施城市綠化、亮化工程,新增公園綠地7.53萬平方米、行道樹3565株、霓虹燈8523米、路燈1556盞。榮獲了「贛州市第一屆文明城市」稱號,省級園林城市創建通過現場檢查驗收。
——現代服務業日趨繁榮。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資2100萬元修通了梅水至陡水湖景區旅遊公路,京明度假村建成開業;鄉村旅遊發展迅速,3家農家飯館、農家旅館通過三星級初審;榮獲「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稱號;承辦了「2009中國贛州第三屆生態旅遊文化節」,開展了「中國石藝之鄉」第三屆奇石博覽會、首屆農民運動會等14個主體活動,吸引了省內外30多家旅行社參與;全年接待遊客28.1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5億元,分別增長40%、15%。贛州銀行上猶支行掛牌營業,當年發放貸款1.15億元。發展了一批較高檔次的休閑、娛樂、餐飲項目,全年新發展私營企業83戶、個體工商戶1868戶,其中新增商務酒店8家、品牌專賣店6家。開展了惠民安居工程月活動,發放購房補貼453萬元;全年共銷售商品房1060套,實現銷售收入2.36億元、稅收3500萬元。
——體制機制進一步創新。十大體系建設縱深推進。全市十大體系建設工作調度會在我縣召開,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十大體系進園區、進市場、進社區活動深入開展,為園區企業解決用工4000多人;開展了中小企業貸款資質培育,符合貸款條件的中小企業由原來13家增加到31家,其中為9家新取得資質的中小企業發放貸款1.18億元。全面啟動新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培育了以東東超市為龍頭的物流配送中心,建成14家鄉級超市和56家村級連鎖店;福達物流公司被評為市規模以上汽車貨運企業。選聘了優秀村幹部、計生幹部到鄉鎮工作,公開招聘、選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小學教師、醫療衛生技術人員331人。各項改革有序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成立了江西省信用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上猶縣分公司,組建了上猶縣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規范了財政收支管理,推進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整合了行政服務中心職能,審批效率明顯提高。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穩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成果得到鞏固。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向艱苦邊遠山區農村中小學教師發放了特殊津貼,規范了公務員津補貼和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到位後的績效工資。縣醫葯公司及交通、商業系統國有企業改制穩步推進。殯葬改革工作實現突破,遺體火化率達56%。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工程順利實施。財政投入民生資金2.6億元,增長23.8%。民生工程「八個重點」、81項指標任務全面完成。大力推廣「2+3」就業模式、「大中小」小額擔保貸款模式,累計解決1.3萬名返鄉農民工就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802萬元,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總額3368萬元,發放養老金5530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57萬人。新農合參合23.1萬人,參合率達91.71%。提高了城鄉低保補助標准,1.55萬人享受了城鄉低保,發放低保金1586.6萬元。建設廉租房108套。社溪中心敬老院建成並投入使用,安置了90名孤寡老人;佔地150畝、可容納300人的縣中心敬老院主體工程完工。實施了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投入563萬元改造農村危房3.98萬平方米,全省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和諧上猶建設成效明顯。大力開展「打黑除惡」、「打擊侵財性犯罪」等社會治安系列整治活動,刑事發案率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公眾安全感測評綜合指數居全省第四、全市第一,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引導群眾理性上訪,實行了大接訪和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全年共受理來信來訪1046件次,下降20.9%,實現了來縣訪、越級訪下降和赴京非正常訪「零」登記。開展了法治縣創建活動,著力推進「五五」普法工作。扎實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杜絕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進一步完善了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應急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科、教、文、衛等事業全面發展。狠抓民營科技企業發展,2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民營科技企業。教學質量有新提高,高考一本、二本上線人數分別增長31%、20%,有2名考生分別考取清華、北大,開創了同年考取清華、北大的先河,中考優尖生人數比例繼續位居全市前列。建成了梅水、油石、社溪等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了「上猶客家門匾習俗」國家級申遺工作;「九獅拜象」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通電50戶以上的自然村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營前、水岩、梅水實現了廣播「村村通」。扎實開展「光明?微笑」工程,實施白內障手術805例、唇齶裂手術40例,全面完成省、市下達任務;切實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確保了我縣無重大傳染疫情發生;投入1600萬元新建了人民醫院門診大樓,改造了雙溪、寺下等6個鄉鎮衛生院,爭取了國務院扶貧辦「雨露計劃?中泰華威行動」資助醫療設備87台(件),價值2045萬元,填補了我縣醫療設備11項空白。人口出生率13.89‰,自然增長率7.82‰,符合政策生育率89.07%,繼續保持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和省、市綜合先進縣。生態環保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啟動了「四湖兩岸」生態經濟圈建設,對污染嚴重的贛富紙業、新興造粒廠等企業依法實行關停破產,在全市率先完成節能燈安裝任務。進一步完善了老年人優待政策,將百歲老人長壽補貼從每月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率先對90至99歲老人給予每月100元的長壽補貼。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深入開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大學生參軍、復員安置工作規定,徵兵工作獲省政府表彰。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被評為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與此同時,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保障,外僑、人防、對台、氣象、統計、檔案、地方誌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加大投入保增長,擴大內需促發展,實現了經濟企穩回升,並呈現較快增長的勢頭。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商聯、群眾團體,向駐縣人民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幹警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關心、支持、參與上猶發展的全縣人民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量偏小、產業結構仍不合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不快;重點工程和民生工程的支出快速增長,給財政帶來較大的壓力;政府少數工作部門執行意識和落實能力不夠,機關效能建設還需加強,等等。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都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⑶ 關於誠信的演講稿
自己的事自己做撒
⑷ 湖南法治瀟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南法治瀟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5-04-0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長沙市開福區四方坪街道瀏陽河路412號5棟601房。
湖南法治瀟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301053206911467,企業法人梁衛,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南法治瀟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文藝表演、體育、娛樂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文化產品研發;文化設計與建設;文藝創作服務;風景園林工程、市政工程、動漫及衍生產品、體育、休閑娛樂工程的設計服務;廣告設計;廣告製作服務、發布服務;旅遊景區規劃設計、開發、管理;計算機網路平台的建設與開發;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展覽陳列工程設計與施工;全民健身科技服務;著作權代理;影視策劃;數字動漫製作;雕塑工藝品製造;人文紀念園的規劃和開發;會議及展覽服務;法律咨詢(不含訴訟);導向標識設計;導向標識製作;銷售標識牌、指示牌;導向標識安裝;內資電影製片;品牌推廣營銷;城市形象設計;城市形象策劃;項目策劃;書刊項目的設計、策劃;書、報刊印刷(限分支機構);新能源技術推廣;工藝品零售;辦公用品、公共標識燈箱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湖南法治瀟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⑸ 劉某與王某合股開設廣告公司,在未經依法登記情況下, 有無承接廣告設計業務的權利能力 2.為什麼
沒有合法經營許可證,誰把業務交給你放心,這個和結婚沒有結婚證一樣的,隨時都有可能跑
⑹ 法制文化廣場怎麼建設
它是屬於專題文化廣場,其主旨就是宣傳法制和憲法,他和普通的休閑文化專廣場不同之處是建築或屬者雕塑的對象和內涵不同。它宣傳憲法,對人民科普法律常識,解釋容易被人民誤解的法律條文,強調法律的神聖性和嚴肅性。
法制文化廣場的標語和宣傳欄非常多,它以漫畫,雕塑,圖片等等多種形式強調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建設中要別出心裁,建築物一般不會特別高大,但是很有匠心。
目前上海,北京多個城市都有法制文化廣場,可以去參觀並參考。
⑺ 社區燈箱廣告有哪些值得投放的
根據各國廣告人自律條例中所規定的基本行為准則和道德規范,我們可以得出作為一名合格的廣告人應當遵守的職業道德至少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實事求事,真實不欺」,這是對廣告人最根本的職業道德要求,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無論對人對事,廣告人心中的這桿標尺都不能歪;「公平競爭」,這是廣告人處理與同行關系的道德准則,它是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商業道德和「游戲規則」;「遵紀守法」,要求廣告人的一切活動都應置於一定的法律范圍之內,尤其是在跨文化廣告活動中廣告人更多面對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社會,因此更應強化頭腦中的法制意識和法律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