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三寶

道德經三寶

發布時間: 2022-01-23 16:29:15

① 老子的三寶是什麼

老子是道教三清之一,後三清分家後自己創立了人教,那麼老子的三寶指的是哪些呢!老子的三寶是一為慈,二為儉,三為不為天下先!

道德經·我有三寶的介紹

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李耳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

③ 道德經·我有三寶的譯文

天下都說我道大,大到無形,只有大形,所以能成無形;若有形,早已成為細小了。我有三件寶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愛,第二件叫節儉,第三件叫不敢處在眾人之先。慈愛所以能勇武;節儉所以能寬廣;不敢處在眾人之前頭,所以能成為萬物的尊長。現在有人割捨慈愛而搞勇武,舍棄節儉而搞大規模行動,舍棄退讓而搞領先,就會死亡。那慈愛,用於作戰就可取勝,用於守衛就會堅固。天將建立之事,則以慈愛去衛護它。

④ 老子三寶的意思,解釋一下

原文解釋為:「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三寶:"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解釋:

慈,很多人都翻譯成仁慈,慈愛。這種翻譯過於狹義。其實老子的慈,實際上就是孔子說的仁,小則愛身邊人人,大則愛天地萬物。這種愛與我們所說的感情上的愛又有區別,不是刻意的,而是萬物自身都具有的。

儉,很多人認為就是勤儉、簡朴。實際上老子的意思更接近於他自己所說的「朴」,接近於「見素抱朴,少私寡慾」,也就是老子「無為」思想的用,無為不是無所為,而是看似無為而無不為。這個具體再往下做形而下的解釋就比較復雜了,暫時打住。

不敢為天下先,解釋起來,實際上老子自己在後面自己做的解釋,例如「外其身而身存,後其身而身先」。另外還有一層意思,老子沒說出來,不敢為天下先,並不是要你為天下後啊,要做到不將不逆,恰到好處,才是真正的寶。也就是儒家所說的中庸之道。

(4)道德經三寶擴展閱讀

其他解釋:

三寶之首的「慈」,為「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體現了老子珍愛生命的思想。只有能夠像珍愛自己的性命那樣珍愛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信賴他將天下交付於他。寬容,更是「慈」的中心思想。

這也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交流。一個人如果能嚴格的孔子自己的思想行為,寬容的對待他人,以德報怨,不計較個人得失,必然能受人尊重。

二寶「儉」的根本在於養性。「儉」的原則是指人活於世應該多為他人著想。老子是想讓人們「見素抱朴,少私寡慾」。把「儉」作為自己處事的標准,從為社會和他人付出中獲得幸福快樂,就能得到延年長壽之道。

三「不敢為天下先」為養心之道,體現了老子「無為」的思想。「不敢為天下先」的實質在於告訴世人要具有一個謙遜卑微的心態。只有謙遜卑微的心態才能讓自己放低自己的姿態去感受道家思想。感受老子思想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啟發。

⑤ 道德經·我有三寶的出處

《我有三寶》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⑥ 道德經中「我有三寶」第三寶為何這么多字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內持而容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⑦ 《道德經》所揭示的道家三寶到底是什麼含義

道家三寶:(一)學道者「道、經、師」(二)修道者「精、氣、神」(三)行道者「慈、儉、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⑧ 道家的四大天師都有誰所說的「三寶」,「三寶」又是什麼!

四位大天師分別是張道陵、葛玄、許遜和薩守堅,而三寶指的是學道者「道、經、師」、修道者「精、氣、神」、行道者「慈、儉、讓」。

⑨ 道德經·我有三寶的原文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熱點內容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
刑事訴訟法再審抗訴 發布:2025-02-09 08:58:44 瀏覽:371
財經法規習題集 發布:2025-02-09 08:53:13 瀏覽:838
集體土地司法強拆 發布:2025-02-09 08:37:26 瀏覽:538
第三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08:26:03 瀏覽:301
行政法派出機關類型 發布:2025-02-09 08:25:17 瀏覽:74
全國法院系統學術 發布:2025-02-09 08:24:34 瀏覽:770
論民法的精神 發布:2025-02-09 08:24:31 瀏覽:389
教師法律法規學習 發布:2025-02-09 08:18:17 瀏覽:201
社區政策法規 發布:2025-02-09 08:01:14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