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刀治和法治

刀治和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1-23 16:58:18

A. 什麼是法治和人治

人治是「法治」的對稱。又稱「賢人政治」。關於依靠執政者個人的賢明治理國家專的治國方式和理論主張。在屬中國,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提倡人治。如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禮記·中庸》)。孟子也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孟子.離婁上》)。
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框架。大到國家的政體,小到個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運行。對於現代中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才是真正的法治。

B. 法制和法治的區別是「水治和刀制」嗎

法制主要是指一種體系,包括法律的制定和實施等,可以說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專內戰和無政府除屬外)都是法制國家,中國古代王朝,特別是唐宋以來的王朝,制定過相當完善的法律規章,也能算得上是法制。
而法治更多體現為一種文化和觀念,以法制為基礎,可以說所有的法治國家都是法制國家,而法制國家卻不一定都是法治國家。在一個法治國家,法律超越於一切權力之上,主導著社會生活。現在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基本上都是法治國家,而許多發展中國家雖然也有法制,但是還達不到法治的程度,中國古代王朝沒有一個算得上法治。
在一個專制王朝,皇帝或國王就是法律;在一個獨裁國家,最高領袖就是法律;而在一個法治國家,法律就是皇帝,就是國王,就是最高領袖。

C. 法治與善治

法治與善治相輔相成的,善治就是利用道德倫理約束人的行為,如果道德約束不住,就利用法律來約束,所以建設法治社會要注重法律建設也要注重道德建設。

D. 法治和人治有什麼區別怎麼樣結合的

法治與人治有三大區別:

法治與人治區別一:法治是多數人之治,法律是大家合意回的表示,全民意志答的表示;而人治是一個人的意志,憑批示。如古代帝王經常凌駕於法律之上,僅靠皇帝一個人的意願來決定。多數人之治和個人之治,都是治理,但意志來源和代表性不一樣。這是法治和人治的最重要的區別。

法治與人治區別二:事先之治還是事後之治。法治是按照事先建立的法律規則進行法律適用,「十二銅表法」,「商鞅立信」,都是事先立了規矩,向社會宣告頒布,令出必行。包括立法者自己,也要堅決遵守,這都是事先立法。而人治是事後立規,便宜行事。發生事件之後,再隨機出台處理原則,隨勢而為,政策治國,跟著社會狀況,隨時變化。

法治與人治區別三:是理性之治,還是運動之治。法治是將矛盾帶上法庭,理性管理國家。讓國家按照秩序,以法治的渠道來解決,穩妥而恆定。而人治是搞運動,像到處遊行,把嫌疑人拉到廣場上宣判,公開處理,一下子從重打擊,一下子從輕放過。我們強調法治,就是要限制那種不受制約的隨心所欲的權力。即將權利關到籠子裡面。

E. 高手解釋一下刀治(法制)與水治(法制)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回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答於「人治」而言的。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F. 為什麼說法制是刀制,法治是水治啊刀制和水治有什麼區別

制度是死的,對應刀就是剛的
治理是活的,對應水就是柔的
如此,明不?

G. 法治和人治,法治和法制的區別

法制、法治以及人治是三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概念。

首先,從約定俗成的意義上說,法制和法治兩個概念的用法歷來不同。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它是相對於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以及其他各種制度而言的。

法治則是與人治相對的一個概念:主張法治意味著否定人治,贊成人治則意味著反對法治。

法治和人治被人們在對立的意義上加以使用,在中外歷史上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中國近代資本主義思想家政治家如孫中山等也倡導以民主政治和法治取代封建專制政治和人治,並有精闢論述。尤其是中國共產黨的歷任領導人中,也同樣是在與人治相對的意義上運用法治一詞。

其次,法制與法治兩個概念的內涵不同。法制的基本內涵是指法律以及與法律的制定和實施相關的各種制度(如立法制度、司法制度等)。法治的基本內涵是與人治不同甚至對立的一種治國理論和治國方略或原則。作為一種治國理論,法治和人治探討的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興旺發達的關鍵問題。「法治論」認為,關鍵在於要有一套良好的法律制度,並予以充分實施;「人治論」則相反,認為關鍵在於國家領導人是不是賢明,「法律只能作為辦事的參考".主張法制並不意味著否定領導人可以發揮巨大作用,而是認為領導人賢明與否不應成為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所在。作為一種治國原則,「法治論」主張法律應有極大甚至無上的權威,不能聽任個人和組織的權威凌駕於法律之上;「人治論」則相反,它主張或默認組織和個人的權威高於法律的權威,權大於法。

再次,雖然法治與法制具有內在聯系,即實行法治必須要有法制。但我們不能說有了法制就必定有法治。從人類的政治法律實踐看,任何國家在任何時期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法制,但卻不一定是在實行法治,如當年希特勒統治的德國和蔣介石統治的中國也有法制,但都不是在實行法治。

最後,即使在動態意義上理解「法制」,也與現代意義的「法治」相去甚遠。「法制」的動態含義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簡單地說就是有法可依,依法辦事。對此,我們可以提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有什麼法?「惡法"還是「良法」?二是如何才能保證做到「依法」?「依法」的程度如何?顯然,這些都是動態意義上的「法制」概念所不曾也無法回答的。與此不同,現代「法治」與民主政治密切相關,它不局限於形式或邏輯意義上考慮問題,不單純以「有法」、法律完備為滿足,還要求在價值層面上考慮法律的好壞,而且,作為現代「法治」的一個鮮明特徵,它還強調《憲法》和法律應該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凌駕於《憲法》和法律之上。因此,現代「法治」要求在法律制定和實施的各個環節上貫徹民主原則,實行立法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的分離和互相制約,嚴格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體現法律的正當程序原則。

H. 什麼叫人治和 法治

所謂人治,來就是國家以一套嚴格的道源德制度去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從而產生社會秩序。要使道德高度變為德治,必須以權利的不平等和權力的不制衡為前提。常見於我國的封建社會.用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利去進行國家的統治,作為判斷是非的標准.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法治與人治則是相對立的兩種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後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雖然法律也是由人來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動性,但從法律的制定、執行到修改都必須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規則,人的能動性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發揮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這正是法治內在的本質要求。

I. 水治與刀制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水治與刀制的主要區別是方法不同。

「水治」之法治強調的是動態的法律體系和法律的實際施行,刀制只注重形式。人們形象地把「制」稱為刀旁制,而「治」則為水旁治。刀者,專政工具,而水,寓意平之如水,後者才是法治的精髓所在。從法制到法治,雖僅一字之差,卻是治國思想的一次重大突破,在我國法治建設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相關信息:

「法治」與「法制」二者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系。實行法治必須運用法制來治理國家,法制又需要通過法治來體現。

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主和法制建設尚不完善,長期以來形成的權力至上的傳統觀念和人治習慣在國家和社會生活及人們的思想中還有一定的影響,法律權威至上還沒有穩固地樹立起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權壓法等問題時有發生,干擾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審判權及司法不公的現象,人民群眾反映還較強烈。

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突出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目標更明確,要求更高,對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J. 刀制與水治的區別

刀制就是指體制,制度,法制,就是以法律為主體為核心的政治體制。
水治只是行為方式,法治,就是用法來治理這個國家,只體現了具體的術,就是行為方式,而沒有說明到底要依法,還是依權。是披了法律羊皮的專制體制的假面具。
所以,真正的法律社會,法制國家,應該是刀制。
試想,沒有以法律為主體為核心的體制〈法制〉,怎麼可能會有依法治國??那就只能是,依權治國。

熱點內容
月息3違約金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9 09:01:01 瀏覽:551
刑事訴訟法再審抗訴 發布:2025-02-09 08:58:44 瀏覽:371
財經法規習題集 發布:2025-02-09 08:53:13 瀏覽:838
集體土地司法強拆 發布:2025-02-09 08:37:26 瀏覽:538
第三人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9 08:26:03 瀏覽:301
行政法派出機關類型 發布:2025-02-09 08:25:17 瀏覽:74
全國法院系統學術 發布:2025-02-09 08:24:34 瀏覽:770
論民法的精神 發布:2025-02-09 08:24:31 瀏覽:389
教師法律法規學習 發布:2025-02-09 08:18:17 瀏覽:201
社區政策法規 發布:2025-02-09 08:01:14 瀏覽: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