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趨勢
『壹』 世界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在美國,3、4、5歲的幼兒入園率分別為43%、64%和92%。在德國,3歲、5歲的幼兒接受正規幼兒教育的比例分別是47%和79%。在法國,幼教年齡始於2歲,法國2歲幼兒的入園率達35.6%,3歲以上幼兒入園率則高過100%。在英國,3歲、4歲的幼兒入園率分別為45%和94%。
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外教育培訓行業的融資案例多達67起,位於23個行業中的第八位,成績裴然。其中,基礎教育領域融資案例10起,包括學前教育、12年基礎教育。
無論是嗅覺敏銳的資本市場還是行業自身日益壯大的市場需求,教育產業展現出褶褶生輝的光明前景。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學前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產階級的消費開支第一項為基本生活保障的食品,第二項大開支即是教育消費,佔到整個家庭消費總額的15%-18%。
學前教育是指嬰幼兒從出生到6歲這一年齡階段的保育與教育,也常被稱為幼兒教育或早期教育。報告顯示,學前教育的市場消費規模絲毫不亞於嬰幼兒產品市場,不過基於我國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
前瞻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民辦教育機構已佔據我國學前教育產業六成以上市場份額,成為促進學前教育領域發展的重要力量。具體來看,截至2011年,我國民辦幼兒園共115404所,占幼兒園總數的69.21%,為越來越多的學齡前幼兒提供了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民辦園在園幼兒達到1694.21萬人,佔在園幼兒總人數的49.47%。
國家對學前教育投入的不足,導致公辦幼兒園難以承擔起3-6歲全體幼兒的教育,況且是3歲以下全體幼兒的教育。市場的空缺為民營學前教育提供了發展機遇。
總體來說,我國學前教育行業前景十分良好,市場潛力很大。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貳』 我國當前中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趨勢是什麼
(1)中小學在德育認識上存在以下偏差:一是把德育等同於政治教育,使德育蛻化為政治,窄化了德育的功能;二是把德育等同於集體主義教育,排斥德育的現實取向,導致了德育脫離現實的傾向;三是把德育等同於集體主義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四是把德育等同於知識教育,德育成了應付考試的一門課程。
(2)在德育工作中存在功利主義傾向,過於重視思想、政治和道德知識,注重書本教育、口頭說教,忽視實踐鍛煉,啟發自覺,不注重道德主體的養成問題。
(3)在德育管理中的主觀主義傾向,習慣自上而下發號施令,忽視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結果是德育低效、道德冷漠等問題日益嚴重。
(4)德育評價上存在形式主義傾向,表現在以認識代替行動,以書本知識的考試代替對學生的全面系統品德評價。
(5)在德育研究中的經驗主義傾向,動不動就是講過去、講傳統,唯獨不關注現在和將來。
『叄』 學生道德評價的發展趨勢 教師資格證 教育學考試題
一、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就要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因為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品德和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德和言行,他們的道德修養和自身的品行素質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目前中學思想政治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錯,但是,我們不能不看到,社會上仍有一部分教師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經不起金錢的誘惑,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時代觀念,他們把這種思想帶進了學校,帶進了課堂,影響著自己的學生;還有的老師道德缺失,干出了一些令人震驚的事;還有的老師在課堂上講著要孝敬父母,可是生活中卻在虐待自己的老人,這一切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學生,所以加強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是加強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前提。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從自身做起,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塑造自己完美的教師形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自己的學生,推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
二、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的學科性質,探索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
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系統進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以及有關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的必修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課的這一德育性質決定了教育的內容:初一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初二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教育,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化社會生活所需要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初三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發展常識和我國基本國情的教育,使學生理解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原因,明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初中三個年級的思想政治課都貫穿著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們的政治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學科的德育性質,依託三個年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入手,探索適合中學生特點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比如我們清苑縣在抗日戰爭中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地道戰,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冉庄的地道遺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學生民自尊心和自豪感;再如我們可以結合「神州五號」發射成功的事例讓學生展開專題討論,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學生自強不息、敢於創新、勇於奉獻的民族精神。總之,我們要特別重視從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的實際,從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實際中尋找教育源泉,選取鮮活的有價值的事例與學生共同討論,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結合中學生思想道德實際,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我國未成年人有3.67億,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雖然說我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總體上是好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年來國際國內環境的變化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國際敵對勢力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國未成年人思想文化滲透;國內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象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路腐蝕著他們的心靈。可以說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現狀不容樂觀,必須引起我們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特別是我們中學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課這一德育教育的主戰場,幫助學生在人生的征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用我們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作為中學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時刻認識到自己肩頭的重任,不斷探索適應中學生特點的思想道德建設的新途徑,從總體上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肆』 ()簡述學校德育的發展趨勢 德育原理簡答題
中國的德育教育處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未來的德育教育將在塑造人的意識形態方面得到深化,特別是中幾千年的文明傳承,從家庭的團結入手,到國家各個民族的大團結,來體現集體戰勝困難、戰勝敵人的力量。
學校要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
學校的德育教育,將從細小的習慣做起,不斷修養個人道德情操,提高個人素質,讓每個人的語言和行動,適應集體團結,適應社會團結,讓學校的德育教育能夠為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伍』 論述世界各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和改革的趨勢
(一)世界各國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日益提高,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積極推動 (二)世界學前教育普及率繼續上升,學前教育起點年齡向前延伸 (三)各國教師配置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 (四)各國公立與私立的辦學格局基本保持穩定 (五)世界各國在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中面臨著各種挑戰 (六)世界各國採取多種措施,加大學前教育覆蓋面,保障學前教育質量,擴大政府的財政支持,促進提供學前教育公平
『陸』 論述世界初等學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原因和趨勢
態度上。一個國家發展的進步與否都在於它對未來接班人的培養上。孩子健康良好的素質道德教育更重於知識教育。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蘊含了深刻而睿智的含義,任何事都脫離不了這個因果循環。其實不管任何一個國家,教育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只有合適與否。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出發點是一樣的,而結局卻是大有差異。總之大家都在慢慢地改進和完善。國外與國內教育的差異最大不同之處就是體現在教育的理念與考試的態度上。國外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培養新的人力資源,注重其包括勞動素質教養在內的各種與社會相處的綜合素質。其次才是考試,其考試的目的就相當於一種檢測手段,通過考試知道孩子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從而進一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但是其要根據本身的教育資源,教育配置甚至是教育條件來平衡的。而我國的教育更多的是看重書本與做題的能力。教綱既是考綱、不考不教,不考不學,學生畢業後與社會脫節,甚至找不到工作也是不奇怪的事情。而我們考試的目的就是將那些考的差的孩子淘汰掉,使之失去學習的機會,但是事實上他們才是最應該接受教育的。這就是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教育條件不夠,教育配置達不到造成的結果。學校其實就是一個人力資源的加工單位,如果一個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與社會無法接軌,就是製造了廢品,浪費了社會的資源,是求大於供,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決定了它的發展進步與局限性和淘汰性。只有擁有健康的心態,良好的道德素質,和諧的人生態度,才會鑄就出一等一的好接班人。其實教育的本義應該是快樂的,但願彼此之間能夠相互吸取和兼容,進一步提升素質道德的培養
和選擇性,為美好的未來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