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共領域道德缺失

公共領域道德缺失

發布時間: 2022-01-24 08:54:10

A. 中國社會公德的現狀

1

中國社會公德的現狀與問題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還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的發展。一些有悖於社會公德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視、破壞公物、破壞環境、破壞公共秩序等損害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社會公德;缺失;原因;對策
一、當前社會公德缺失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碼的社會公德上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社會公德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公眾的生活質量,惡化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社會公德的現狀不容樂觀。當代中國社會公德缺失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人與人的關繫上,不講文明禮貌,不尊重他人,不誠實守信,不互幫互助。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度被稱為禮儀之邦。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禮治國,從而實現大治。後又有孔子將禮儀之道發揚光大,創立了影響深遠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義、禮讓。可見,中華民族具有文明禮貌的優良傳統。但是,現代的公民在文明禮貌方面卻屢屢出醜,損害了我國國民的形象。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人民時評——「這樣的提醒讓人汗顏」,文章中談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明確了駐外領事官員的職責,列舉了19種尋求領事保護的常見問題。《指南》提醒我國公民出國時的注意事項,如在公共場合要表現平靜,不要大聲說話,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場合參與他人的爭吵等。文明禮儀本來是個人修養問題,現在卻要由外交部門發文提醒,實在令人汗顏。近年來,諸如大聲喧嘩、不講衛生、不守秩序、貪小便宜等陋習,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國形象的問題。有些國家還將「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擺放在公共場所,深深的刺痛了國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的展示著我們國民素質的殘缺,慚愧之餘更讓人反思,來自禮儀之邦的「國人」為何給人以「不文明」、「粗魯」的印象?①
2

(二)在人與社會的關繫上,公民損害公共利益的現象普遍,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在中國從古至今人們的公共意識非常淡薄,公德觀念非常缺乏。一方面表現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愛護公共財物,另一方面表現為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據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2002年對北京市民社會公德狀況的調查,當問及對毀壞公物行為的反應時,只有23℅的被調查者表示會上前制止。另外,在公共場所不講秩序、大聲喧嘩、高聲謾罵、隨地吐痰、亂闖紅燈等現象不斷在全社會蔓延開來,成為人們生活中時時難以避免、處處防不勝防的生活內容。如對北京市民公交秩序的調查中顯示:「有43.3℅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有47.7℅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機動車搶道亂行;有42℅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行人、騎車人不遵守交通信號燈。」

(三)在人與自然地關繫上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肆意破壞自然環境。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有些地區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無限制的開采自然資源,致使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自然災害嚴重泛濫。有的地區濫砍濫伐,導致水土嚴重流失,流沙橫飛,洪水泛濫;有的地區小工廠林立,廢水、廢氣到處亂排,導致當地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致使人們沒有干凈的水飲用,嚴重疾病大量產生;有的地區小煤窖、小礦場隨處可見,亂挖濫采,導致當地的地質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人們已看不到當日的青山綠水,看到的是滿面瘡痍的荒山禿嶺。這些都是污染、惡化自然環境給我們帶來的沉重代價。
二、社會公德為什麼大面積缺失?
回顧我國社會公德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造成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既包括
傳統的,也包括現代的,同時還有社會公德建設自身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一)封建傳統對社會公德的影響
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史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寶藏,令後人回味無窮。但是,當我們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社會時,就會發現,我國傳統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對於公共領域的分化和發展起著巨大的阻礙作用,嚴重的影響了當代社會公德的發展。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使我國的廣大民眾只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活動,公共領域道德的發展缺乏發展的土壤。我國傳統封建社會小農經濟的基層是一種差序結構,人與人之間靠世俗人情建立關系,傳統的仁愛道德本質上是親疏的狹隘的差等之愛,道德選擇僅限於血緣的區域內。傳統道德
② 吳來蘇:「調查——北京人的公德現狀」

B. 儒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個你寫論文可是見仁見智,:
如果你認為儒家好,就說過去傳承了歷史和文化,並且開導國人的教化,教人信仁,講義,恭儉禮讓,行為有規矩,對現在更有警示及學習的必要,當今社會權錢混亂,道德缺失更應多禮教,大講仁義,重新找回正確的價值觀;對未來當然應當不斷發揚,普天下仁義禮智,溫良恭儉,以達到孔子所謂大同世界。
如果你反對儒家,那就說他不好:說過去束縛國人思想,大講綱常,人分幾等,事只做官,馴化君主,聽話為奴,鄙視勞動,輕慢婦女。致使我國科技政體以及思想都落後於西方列強,飽受欺辱;現在科技發達,思潮湧動,再高談儒家則回到過去,不思進取,五四就是為了擺脫儒家的束縛,現在更不應該宣揚綱常禮教,而應對其有所摒棄,多吸收先進思想,平等思想,自由精神,以及科技的力量;未來應徹底擺脫儒家的影響,科技事業為本,人人平等自由,無憂無慮,盡享科技人文帶來的新生活,共建自由博愛的新大同。
如果你不能確認反對還是支持,就兩者各取一半,贊揚下,抨擊下,再展望下。
照此思路,沒錯

C. 社會公德調查天地盤

中國社會公德的現狀與問題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還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的發展.一些有悖於社會公德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視、破壞公物、破壞環境、破壞公共秩序等損害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關鍵詞:社會公德;缺失;原因;對策
一、當前社會公德缺失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碼的社會公德上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社會公德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公眾的生活質量,惡化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社會公德的現狀不容樂觀.當代中國社會公德缺失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人與人的關繫上,不講文明禮貌,不尊重他人,不誠實守信,不互幫互助.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度被稱為禮儀之邦.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禮治國,從而實現大治.後又有孔子將禮儀之道發揚光大,創立了影響深遠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義、禮讓.可見,中華民族具有文明禮貌的優良傳統.但是,現代的公民在文明禮貌方面卻屢屢出醜,損害了我國國民的形象.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人民時評——「這樣的提醒讓人汗顏」,文章中談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明確了駐外領事官員的職責,列舉了19種尋求領事保護的常見問題.《指南》提醒我國公民出國時的注意事項,如在公共場合要表現平靜,不要大聲說話,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場合參與他人的爭吵等.文明禮儀本來是個人修養問題,現在卻要由外交部門發文提醒,實在令人汗顏.近年來,諸如大聲喧嘩、不講衛生、不守秩序、貪小便宜等陋習,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國形象的問題.有些國家還將「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擺放在公共場所,深深的刺痛了國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的展示著我們國民素質的殘缺,慚愧之餘更讓人反思,來自禮儀之邦的「國人」為何給人以「不文明」、「粗魯」的印象?①
2
(二)在人與社會的關繫上,公民損害公共利益的現象普遍,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在中國從古至今人們的公共意識非常淡薄,公德觀念非常缺乏.一方面表現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愛護公共財物,另一方面表現為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據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2002年對北京市民社會公德狀況的調查,當問及對毀壞公物行為的反應時,只有23℅的被調查者表示會上前制止.另外,在公共場所不講秩序、大聲喧嘩、高聲謾罵、隨地吐痰、亂闖紅燈等現象不斷在全社會蔓延開來,成為人們生活中時時難以避免、處處防不勝防的生活內容.如對北京市民公交秩序的調查中顯示:「有43.3℅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有47.7℅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機動車搶道亂行;有42℅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行人、騎車人不遵守交通信號燈.」

(三)在人與自然地關繫上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肆意破壞自然環境.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有些地區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無限制的開采自然資源,致使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自然災害嚴重泛濫.有的地區濫砍濫伐,導致水土嚴重流失,流沙橫飛,洪水泛濫;有的地區小工廠林立,廢水、廢氣到處亂排,導致當地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致使人們沒有干凈的水飲用,嚴重疾病大量產生;有的地區小煤窖、小礦場隨處可見,亂挖濫采,導致當地的地質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人們已看不到當日的青山綠水,看到的是滿面瘡痍的荒山禿嶺.這些都是污染、惡化自然環境給我們帶來的沉重代價.
二、社會公德為什麼大面積缺失?
回顧我國社會公德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造成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既包括
傳統的,也包括現代的,同時還有社會公德建設自身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一)封建傳統對社會公德的影響
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史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寶藏,令後人回味無窮.但是,當我們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社會時,就會發現,我國傳統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對於公共領域的分化和發展起著巨大的阻礙作用,嚴重的影響了當代社會公德的發展.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使我國的廣大民眾只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活動,公共領域道德的發展缺乏發展的土壤.我國傳統封建社會小農經濟的基層是一種差序結構,人與人之間靠世俗人情建立關系,傳統的仁愛道德本質上是親疏的狹隘的差等之愛,道德選擇僅限於血緣的區域內.傳統道德
② 吳來蘇:「調查——北京人的公德現狀」

D. 公德發展的三個階段是什麼

公德發展的三個階段是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後習俗水平。

達到自律性道德階段的兒童,在游戲時不再受年長者的約束,能與同年齡兒童平等地參加游戲,彼此明白自己的立場與對方的立場,共同制定規則,遵守規則,獨立舉行游戲比賽。

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發展的這些階段的順序是固定不變的,兒童的道德認識是從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轉化的過程。

前道德階段:

前道德階段指兒童從剛出生到3歲的階段,皮亞傑認為這一年齡時期的兒童正處於前運算思維時期,他們對問題的考慮都還是自我中心的。他們不顧規則,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招待規則。他們的行動易沖動,感情泛化,行為直接受行動的結果所支配。

道德認知不守恆。例如,同樣的行動規則,若是出自父母就願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們並不真正理解規則的含義,分不清公正、義務和服從。他們的行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道德發展階段論

E. 當前教師職業道德缺失表現在哪些方面

其表現在
1.行為作風不正
2.教師職責倦怠
3.行為表現失范
4.敬業精神不足
5.團隊精神缺乏

F. 公共領域的道德缺失與私人領域的道德缺失區別是什麼

公共領域道德缺失是人類的,民族的。全面可影響人類發展和生存的道德底線。
人上則是局部的,現實的和影響面小的

熱點內容
刑法263條規定的是什麼 發布:2025-02-09 07:53:04 瀏覽:241
邗江司法局 發布:2025-02-09 07:34:28 瀏覽:786
刑事訴訟法強制措施的變更 發布:2025-02-09 07:15:15 瀏覽:801
楊潔法規 發布:2025-02-09 07:12:28 瀏覽:703
法官刑場救人 發布:2025-02-09 07:10:39 瀏覽:592
外國的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5-02-09 07:05:05 瀏覽:110
道德經的奧秘1 發布:2025-02-09 06:58:39 瀏覽:198
香港外籍法官制度 發布:2025-02-09 06:12:50 瀏覽:447
優質司法服務 發布:2025-02-09 05:10:53 瀏覽:558
太湖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9 05:06:59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