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經典嗎

道德經經典嗎

發布時間: 2022-01-25 01:26:57

道德經經典名句

1、言有宗,事有君。——《道德經·第七十章》

說話一定要有宗旨,做事情也一版定要中心。

2、治大國若權烹小鮮。——《道德經·第六十章》

小鮮是指小魚。治理龐大的國家,就像是烹調小魚一樣。

3、聖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處世原則,是干實事而不與人爭高下。

4、少則得,多則惑。 ——春秋時期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學到的知識少,反而能夠有所收獲,學到的多,反而會使人產生迷惑。這句話是指學習,應當能夠專一,而不應當繁雜。

5、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品行良好的人不巧辯,巧辯的人不善良。知識淵博的人不賣弄,賣弄的人沒有多少學識。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東西,是沒有菱角的,最寶貴的器物,是在最後製成的。至大的聲音聽起來卻似沒有聲音,最大的形體,卻反而沒有形狀。

⑵ 論語和道德經 哪個更經典

說「經典」,顯然《道德經》畢竟那是老子被要求下,總結畢生感悟凝練成的語言,完整而准確,可稱「典」;《論語》只是筆記整理,只是後人奉為經典,因為思想高度而已,現在不會有人拿本筆記朗誦的吧。。。

但如果「經典」只是說哪個的高度更高的話,那沒法說了,主張都不同,看個人的哲學傾向了,毋庸置疑的是,二者都是本派思想的源頭,都是祖師級的經典

⑶ 為什麼老子《道德經》是經典

《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相傳為老子所著,其中蘊含的哲理簡單而意味深遠,其中最經典的十句話更是蘊含了中國式的生存智慧,領悟透了並在實踐中踐

⑷ 道德經有什麼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有: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5、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⑸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有哪些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 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⑹ 古人為什麼不把《道德經》作為四書五經的一經

因為《四書五經》都是儒家經典,但是《道德經》是道家著作,兩者的哲學思想並不一致,所以不能將《道德經》列在四書五經之中。


五經地位的形成,源於漢武帝時期。漢朝前期,治國理念遵循的都是黃老之說,把《道德經》等道家經典作為施政圭臬,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加強統治,決定獨尊儒術,將儒家思想作為官方意識形態。漢武帝罷黜的百家,首當其沖的就是道家及其《道德經》。

北京孔廟十三經碑刻

至於道德經等道家經典,古代一般將其視為諸子百家著作中的一種,官方並不將其作為意識形態,也不作為科舉考試標准。

⑺ 《道德經》中有哪些比較經典的智慧

《莊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居神明居。……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其說大體從天人合一之立場出發,窮究作為天地萬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則之「道」,
以之為宗極,而發明修身治政等人道。
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當取法於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
道之理則,分無、有二面。
道常無,無名無形,先於天地鬼神,而為天地萬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萬物,具無窮之用。道之理則貫穿於萬有,表現為萬有皆相對而存,極則必反,終必歸,根本之規律。
而有之用,常以無為本,「有生於無」。
聖人體道之無,法道之自然無為,以之修身,當無欲而靜,無心而虛,不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懷慈尚儉,處實去華,以之治天下,當「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還刀兵,離爭斗,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使民虛心實腹,無知無欲,則無為而治。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讓謙下,挫銳解紛,和光同坐,以柔弱勝剛強。
道教知道之論與政治觀、倫理觀,大體不出老氏體系。至若經言「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滌除玄鑒」,抱一處和等修養之道,更為道教守一、心齊、坐忘、服氣、內丹等多種煉養術之所本。
而「長生」「死而不亡者專」等說法,道教引為仙學長生說之宗源。「歸根」「復命」之說,內舟學則發揮為內煉成真、與道合一之哲學依據。

⑻ 哪本書是解讀老子[道德經]的經典

當代道教協會會長 任法融任道長的註解還是比較好的《道德經釋義》還可以參照 河上公本原文加釋文 比較好理解 現在道教公認的就是河上公本

⑼ 《道德經》為什麼被稱為是一生必讀經典

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賢老子寫下了一部五千餘字的著作。在兩千多年之後,這本書倡導的思想,依然在中國的政治、文化、哲學、宗教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書是踏上進步的階梯,讀它則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巔,仰可觀宇宙之變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這部著作就是《道德經》。


著名文化學者於丹就曾言,她更願意用心去解讀《道德經》,因為不管儒家還是道家的學說,歸根結底是要通過心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道德經開篇第五章就提出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說法。老子在書中極力描寫了天地宇宙的宏大,提醒人們自身的渺小,讓人對天地大道時刻保持敬畏之心。人類在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面前所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

⑽ 請問各位大神,為什麼《道德經》是道教的經典是誰最先把《道德經》供為道教經典的

道家和道教,本來是有區別的。先秦道家,是以老、庄為代表的哲學派別,而道教內乃是東漢形成的一種宗教。容道教創立的時候,奉老子為教主,把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以老子《道德經》為其主要經典,規定為教徒必須習誦的功課。
東漢時候的早期道教有兩大派別,即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或正一道。其創立者為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張陵,道教徒稱之為張道陵、張天師、祖天師、正一真人等。創教的時間大約在東漢順帝時,創教的地點在西蜀鶴鳴山。它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道德經》為主要經典,因從其受道者須納五斗米而得名,其宗教特徵不少與太平道相似。召神劾鬼、符籙禁咒等道術,均直接繼承了漢代方士的方術。
太平道是奉事黃老道的巨鹿人張角於東漢靈帝 時所創,因奉《太平經》為主要經典而得名,以「中黃太一」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黃老中的黃,就是上古時期的黃帝,老就是祖述黃帝所傳的「道」的道家代表老子,黃老之學是先秦就很流行並影響兩漢的重要哲學思想。
所以,道教開始的這些流派,其共同點都是集中在以老子為代表的「道」上,只是方法表現不同。

熱點內容
香港外籍法官制度 發布:2025-02-09 06:12:50 瀏覽:447
優質司法服務 發布:2025-02-09 05:10:53 瀏覽:558
太湖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9 05:06:59 瀏覽:748
征稅立法是否要回歸人大 發布:2025-02-09 05:05:29 瀏覽:261
教師職業道德是 發布:2025-02-09 04:57:20 瀏覽:635
不符合建設行政法規的有 發布:2025-02-09 04:43:29 瀏覽:742
西城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2-09 04:33:17 瀏覽:54
婚姻法關於家暴 發布:2025-02-09 04:07:44 瀏覽:221
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是 發布:2025-02-09 03:55:38 瀏覽:625
婚姻法第11條規定 發布:2025-02-09 03:22:06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