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與寫
Ⅰ 法制與法治的區別是什麼
法治與法制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法制的概念不包含價值;法治包版含了價值內涵,權強調了人民主權。
二,法制只是強調形式意義方面的內容,而法治既強調形式意義的內容又強調實質意義的內容。
三,法制更偏重於法律的形式化方面,強調「以法治國」的制度、程序及其運行機制本身,它所關注的焦點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
(1)法治與寫擴展閱讀: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當前,社會上對執法司法狀況意見還比較多,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還比較突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公正司法的目標,強調了「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明確了「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對以法治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了全面部署。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規范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讓人民群眾感到不公時有地方說理、有地方評理、有地方處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為社會撐起公平正義的天空。
參考資料:網路:法治
Ⅱ 請問法治與德治的區別
法治與德治的區別:
一、出發點不同或者說邏輯起點不同
法治,是通過具體的規則去約束人們的外在行為,它的邏輯起點是對人的悲觀理解,對社會生活中的人失去了信任、產生懷疑,人本身不能自覺遵守社會規則,不能自覺地約束自身行為,如果沒有外界規則以及人們對這些規則的畏懼,人們生活的秩序將陷人無序狀態。因此,為了不讓社會陷入危險之中,就必須用法加以約束和限制它。
德治的邏輯出發點是對人性的看法充滿了樂觀的態度,認為人們能自覺用道德來約束他們的思想行為,認為人們對這些道德規則是自發的自覺自願遵守。前者是約束人們的外在行為,後者是約束人們的內心動機,對人們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因此,從邏輯出發點來看,是兩種不同的治國方略。
二、兩者價值追求不同
盡管兩者的現實目的一樣,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為使社會正常運行。但是法治與德治的價值追求不同。如果說法治的價值是追求政治生活的有序化和可能的正義,那麼,德治的價值則是追求政治生活的更高質量。迄今,沒有任何一部法律能滿足所有人的意願,法律是不能最終地、一勞永逸地解決人們所面臨的困境。
德治這種思想和願望在人類歷史之中,從來就沒有失去過,如同人類從來沒有失去過理想一樣。因此,我們可以說,提倡德治的主張,是人們對更高生活質量的嚮往、道德自覺,是人類有史以來夢寐以求的政治理想,是人們企圖超越他們所生存的環境而表現出來的絕對意義的追求。
(2)法治與寫擴展閱讀:
如何讓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在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體現法治要求,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努力使道德體系同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銜接、相協調、相促進。在道德教育中更加突出法治內涵,注重培育人們的法律信仰、法治觀念、規則意識,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營造全社會都講法治、守法治的文化環境。
二、更加重視發揮全面依法治國的作用
(1)在立法上,法律應當樹立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推進社會主義道德的法律化,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范,用法治強化對社會文明行為的褒獎,對失德行為的懲戒,引導全社會崇德向善。
(2)在執法司法上,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堅持嚴格執法,弘揚真善美、打擊假惡丑,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付出代價,堅持公正司法,發揮司法斷案懲惡揚善功能,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3)在守法上,要把全民普法與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緊密結合起來,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同時要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治」與「德治」是花開兩朵共表一枝
Ⅲ 法制與誠信作文700自
我心目中的誠信是什麼呢?是一個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質。誠信專的小事在我們屬的身邊處處都可以體現。
記得有一次小測驗,測驗後
成績出來了。考卷發到了每個同學的手中。一個同學取得了令人羨慕的好成績,她自己的臉上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可是,沒過多一會,她剛才臉上的那種笑容消失
了,皺起了眉頭。她手中拿著卷子,慢慢地走到了老師的面前,然後指著卷子上的一道題目,小聲地說:「老師,這道題您判錯了,我寫的答案是不對的!」於是,
老師一看,又用紅筆把這道題重新改了過來,畫了個「×」,並減了三分。然後老師又對全班同學說:「由於我忙中出錯,疏忽了這道題,這是我的不對。可這位同
學做得很好!她這種誠實的行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這件事情看起來雖然很普通,可是其中包含著許多人生旅途中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誠信。在虛假的
好成績和可貴的誠實面前,你會選擇哪一種呢?我想,你在聽完這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的小故事後,你一定會選擇可貴的誠信!因為我們知道:虛假的成果是不
能長久的,而可貴的誠實是一種長久的美德。它會感染著我們的心靈,並不斷的告戒我們自己:誠信是為人之本,沒有了誠信,即使你擁有多高的分數,或再多的錢
財也是沒有用的
Ⅳ 寫一篇關於法治的作文600字議論文
法律是我們人人都要遵守的。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說任何事物都不能缺少束縛它的規則,否則就會方寸大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ㄍ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希望讓未成年人嚴於律己。在我們的身邊,沉迷網路的數不勝數;違法犯罪的人越來越多;而那吸毒的人也更加為所欲為……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滿足那一時的慾望。而這樣做,只能使學習一落千丈,使自己沉迷不起,因為這就像是個「無底黑洞」,把你吸住了,就不再爬起。下面,我就給你們舉幾個例子!
節目中,有一個原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因為父親的過世而借網路消愁,可誰知,網路使他變了一個人,不僅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還經常跟母親吵架,並養成了逃課去網吧的壞習慣。不僅如此,他身邊的一個女同學去勸告他時,他不僅沒有悔改,還喪心病狂地把那個女同學殺了。美好的少年時代,就因為他沒有足夠的自製力去把握自己,而變得暗淡無光。
還有一位原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花季少年,經不法分子的利誘,他認識了毒品,並吸食了,可這一吸卻一發不可收拾。漸漸地,他喜歡上了毒品,還經常與不法分子來往,大手大腳地把家裡的錢換成了毒品。他為了那不值一提的毒品無情地把自己美好的花樣年華給浪費了……而時間,卻在一點一滴地飛逝著……
歷史上,能在關鍵時刻把握住自己的人才能有所成就,甚至青史留名,而那些不能及時把握住自己的人卻被列入了歷史的黑名單。同學們,你們是想百世流芳,還是想遺臭萬年呢?雖然我們不是重要的大人物,但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要因為一念之差而耽誤了自己的花樣年華!同學們,「把握」二字讀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把握好自己的現在,從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美好的未來!
Ⅳ 關於法治內容
第十三章法與社會
第一節法與社會的一般關系
一、法與社會的相互作用
第一,社會是法律的基礎。
法是社會的產物。社會性質決定法律性質,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最終決定著法律的本質。
社會是法律的基礎。如果相反,以法律為社會的基礎,那麼,實質上就可能強迫社會接受那些已經被這一社會生活條件及物質生產本身宣判無效的法律,把法律看成了永恆不變的東西。
第二,法律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
法對社會的調整,首先是通過調和社會各種沖突的利益,進而保證社會秩序得以確立和維護。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對社會的調整手段主要有三種:即法律、道德和宗教。
當然,法律不是萬能的。
首先,在某些社會關系領域,法律的控制不是唯一的手段,或者說不是最佳的手段。
其次,我們還應當看到:徒善不足以為 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所以,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其意義絕不僅僅在於號召民眾守法,更重要的還在於教育民眾用法。只有人人都善於使用法律,法律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發揮。
二、法與社會和諧
【當代中國法律在建構和諧社會中的地位】
黨中央提出了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 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和諧社會不可能自發地實現,有關和諧社會的價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針和措施來體現,其具體要求也 必須通過有效手段來實施和保障。
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必須藉助於法律制度的推動和保障。
首先,和諧社會的原則精神與基本目標和要求不僅涉及個人與社會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復雜的利益關系,而且還關繫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們必須上升為國家意志,轉化為法律,通過法律來體現,以獲得全體社會成員的共識。
其次,由於涉及上述復雜關系,和諧社會的原則、目標和要求在實現的過程中,必然會遭遇來自各個方面的干擾甚至破壞,這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總之,和諧社會離不開法,法也離不開和諧社會的建設。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第一,法對於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和基礎,社會 主義法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
第二,法通過確認並保障正義標準的實現,協調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
第三,法可以為誠信友愛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
第四,法為激發主體的活力創造制度條件
Ⅵ 有關法治作文題目怎麼寫
寫作思路:作文的題目可以寫《法治伴我行》、《法治在我身邊》等等,將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關於法治的故事闡述一下。
正文:
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可見,在嚴肅的法治面前,人只有遵循一定的法則,在法治的支持與限制下,才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可惜的是,在我的身邊,我就遇到一些不遵守法律的人,而且還是令人汗顏的學長們。
記得那是一個二年級的夏天,我已經開始自己一個人獨自坐公交車回家。到站台的時候,眼睛瞄了一下站台上的電子顯示屏:12站。哇塞,還有這么遠啊!我嘟起了我的小嘴,但隨即又開心起來。這么遠也不錯,可以順便玩一會兒。想著想著,我便獨自一個人去了車站旁邊的小胡同。
本以為小胡同里會有些好玩有趣的,但突如其來闖入的幾個的學長們打消了我那顆竊喜的心。他們凶神惡煞的看著我,說:「小屁孩,趕緊把你身上的錢交出來!不乖乖的拿出來,信不信我湊扁你!」我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也嚇住了,只覺得大腦一片空白,只得乖乖地聽他們的,把身上媽媽剛給我的50元買書的錢給他們,心中又生氣又害怕。
可我沒有反抗,也沒有吭聲,最後他們拿著50元錢,得意洋洋的走了。回到家我也沒有膽量跟媽媽坦白說這件事,媽媽問起書來,我才支支吾吾地撒謊說錢丟了,直到上了三年級我才第一次跟媽媽說起此事。
媽媽聽完,耐心地告訴我:「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處理非常棒!因為當時的我隻身一人,如果跟對方起了爭執, 我肯定會吃虧,還有可能會受傷。遇到這種事情,盡可能得先滿足對方的要求,然後一定要記住對方的模樣,隨後待對方走後,盡快去學校告訴老師。
如果遇到社會上的不良人群,我們還可以選擇報警。讓警察或者老師來處理此事。」聽完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並在心中暗自提醒自己:以後再遇到這種事,一定要按照媽媽說的做!
朋友們,如果下次你也和我一樣遇到這樣的事,請不要驚慌,一定要見機行事。法治伴我行,法治,其實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Ⅶ 以「法治與人治」為主題的高考滿分作文
法治,這個詞,在我們的心中並不陌生。在生活中,法治無處不在。做一個好人,最基本的專就是要遵守法治,屬遵守規則。
而我認為,我的班主任老師就是一個擁有這樣的精神品質的人。老師曾經給我們講過一個關於她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僅讓我對老師更加的敬佩,還讓我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次,老師騎自行車回家,那個時候交通管理並不嚴謹,經常有人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就在這時,充滿正義感的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
紅燈亮起了,看到前面的人都在不顧自己的安全闖紅燈,心裡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停下呢?大家都在闖紅燈,我是不是該停下,遵守規則呢?」老師思考了一會,定下決心:應該停下,為大家樹立一個榜樣!
老師停下了車,在十字路口靜靜等待。這時,一個很好的現象發生了:後面的行人看到老師在等紅燈,都覺得應該遵守規則,不能闖紅燈,所以都紛紛停了下來。大家都以老師為榜樣,遵守交通規則,沒有闖紅燈。
老師感到很欣慰,認為自己這樣做是正確的,不僅自己成為了一個有正義感的好人,而且還讓其他人充滿了正能量。
老師的行為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我要向老師學習,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
遵守法治,從我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