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我國的立法原則

我國的立法原則

發布時間: 2020-12-20 15:23:03

㈠ <<立法法>>明文規定的我國立法的原則是什麼

  1. 2000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最終通過的<<立法法>>,在總則中明確規定的中國立法基本原則有四項:一是憲法原則,二是法治原則,三是民主原則,四是科學原則。

  2. 立法原則是指立法主體據以進行立法活動的重要准繩,是立法指導思想在立法實踐中的重要體現。它反映立法主體在把立法指導思想與立法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什麼,是執政者立法意識和立法制度的重要反映。

  3. 我國《立法法》規定的立法原則為:

(一)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二)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三)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四)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由此可以認為當代中國立法的原則為法治原則、民主原則、科學原則。

  1. 法治原則
    立法的法治原則要求一切立法活動都必須以憲法為依據,符合憲法的精神;立法活動都要有法律根據,立法主體、立法許可權、立法內容、立法程序都應符合法律的規定,立法機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范的要求行使職權,履行職責。

  2. 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體現廣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應當通過法律規定,保障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應具有開放性、透明度,立法過程中要堅持群眾路線。

  3. 科學原則
    立法應當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尊重社會的客觀實際狀況,根據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要以理性的態度對待立法工作,注意總結立法現象背後的普遍聯系,揭示立法的內在規律;應十分重視立法的技術、方法,提高立法的質量。

㈡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則有哪些

1、《消費者權益保來護法》的立法宗旨源:

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國家全面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原則、經營者依法提供商品或服務的原則、交易應遵守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社會監督的原則。

(2)我國的立法原則擴展閱讀: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法規特點:

1、以專章規定消費者的權利,表明該法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宗旨。該法列舉的消費者權利有很多,體現出較高的保護水平。

2、特別強調經營者的義務:首先,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其次,以專章規定了經營者對特定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的義務。

3、鼓勵,動員全社會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共同承擔責任,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進行全方位的監督。

4、重視對消費者的群體性保護,以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組織的法律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㈢ 簡述我國的立法原則

立法就是在矛盾的焦點上劃杠杠,鼓勵做什麼、允許做什麼、應當做什麼、禁止做什麼,保護什麼、懲罰什麼,令行禁止,全社會都要一體遵照執行。

要把立法的杠杠劃得准,既很重要,又不容易,是很嚴肅的事情。嚴肅立法是嚴肅執法的前提。

搞好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關鍵在於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1、憲法原則

憲法是萬法之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等級的法律,是綜合性地規定諸如國家性質、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國家政權的總任務、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這些帶根本性、全局性的關系或事項的根本大法。

其他所有法律、法規,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以憲法作為立法依據或基礎,或是不得同憲法或憲法的基本原則相抵觸。離開了甚至背離了憲法的原則或精神,立法乃至整個法律制度和法律秩序就必然會紊亂。

因此,各國立法都非常強調正確處理立法與憲法的關系,強調立法應當以憲法為根據或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中國立法自然也如此。

1982年憲法明確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第五條)又規定行政法規應當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第八十九條)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據自治許可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而規定自治許可權的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根據憲法制定的。部門規章和政府規章同樣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治原則

經濟上實行市場化,政治上實行法治化,是現代社會不同於以往社會的顯著標志。而這兩化都需要有法治來推動來保障。因而現代社會更為顯著的標志,就在於要求建設法治國家,實現國家生活的法治化和法治生活的現代化。

像中國這樣的有著長久的人治傳統的國家,要實現現代化,更需要丟棄人治而實現法治。立法作為建設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也因此需要實行法治化,需要堅持法治原則。


3、民主原則

在現代國家和現代社會,立法應當堅持民主原則,是各國立法的共同之處,而絕不是一個新主題。

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應當實現民主化,經過二百多年的歷史發展,不僅是人們久已普遍認同的常識,並且也作為制度的形式,在這個世界的越來越廣大的空間范圍內得以呈現,盡管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在不同性質的國家和社會,事實上有很大的不同。

然而在另一方面,各國立法遵循民主原則的理由、含義、內容和方式,又總是與本國的國情密切相聯,表現出與這種國情相關聯的特色。人們應當從現代民主原則的普遍性和本國民主原則的特色相結合的角度,把握中國立法的民主原則。


4、科學原則

堅持立法的科學原則問題,也就是實現立法的科學化、現代化問題。現代立法應當是科學活動。立法遵循科學原則,有助於提升立法質量和產生良法,有益於尊重立法規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於在立法中避免或減少錯誤和失誤,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

所以現代國家一般都重視遵循立法的科學原則。



(3)我國的立法原則擴展閱讀:

我國的立法體制

我國是統一的、單一制的國家,各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又很不平衡。與這一國情相適應,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集中行使立法權的前提下,為了使我們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國,又能適應各地方千差萬別的不同情況的需要,在實踐中能行得通;

憲法和立法法根據憲法確定的「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確立了我國的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

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2、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3、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4、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全國人大的授權決定,還可以制定法規,在經濟特區范圍內實施。

5、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大還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生效。

6、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這種分層次的立法體制又是怎樣體現和保證法制統一的呢?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明確不同層次法律規范的效力。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行政法規不得同法律相抵觸。

法律、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不得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政府規章,地方政府規章不得同地方性法規相抵觸。另一方面,實行立法監督制度。

行政法規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地方性法規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規章要向國務院備案。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國務院有權改變或者撤銷不適當的規章。


㈣ 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有哪些

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主要包括按勞分配原則、工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原則和專工資總量宏觀屬調控原則。

第一,按勞分配原則。按勞分配即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與我國的經濟制度相適應,我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可知,按勞分配原則是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之一。

第二,工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原則。我國社會主義的生產目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工資水平,正是由此目的決定的。根據我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工資水平隨經濟發展逐步提高原則是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之一。

第三,工資總量宏觀調控原則。我國正處於向市場經濟的過渡階段,市場機制不完善,勞動力市場不健全,所以,國家還需要對工資總量進行宏觀調控。根據我國《勞動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工資總量宏觀調控原則是我國的工資立法原則之一。

㈤ 當代中國立法的基本原則為( )。

1、憲法原則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回觸
2、法治原則
一切立答法權的存在和行使都應當有法的根據,立法活動的絕大多數環節都依法運行
3、民主原則
4、科學原則
立法遵循科學原則,有助於提升立法質量和產生良法,有益於尊重立法規律、克服立法中的主觀隨意性和盲目性,也有利於在立法中避免或減少錯誤和失誤,降低成本,提高立法效益。

因此沒有D項。

㈥ 簡述我國的立法原則

立法原則是指立法主體據以進行立法活動的重要准繩,是立法指導思想在立法實踐中的重要體現。反映立法主體在把立法指導思想與立法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特別注重什麼,是執政者立法意識和立法制度的重要反映。立法原則是立法主體據以進行立法活動的重要准繩,是立法的內在精神品格之所在。
我國《立法法》規定的立法原則為:
(一)立法應當遵循憲法的基本原則
(二)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
(三)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
(四)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由此可以認為當代中國立法的原則為法治原則、民主原則、科學原則。

㈦ 稅收的立法原則是什麼

稅收立法原則是指在稅收立法活動中必須遵循的准則。我國的稅收立法原則是根據我國的社會性質和具體國情確定的,是立法機關根據社會經濟活動、經濟關系,特別是稅收征納雙方的特點確定的,並貫穿於稅收立法上作始終的指導方針。稅收立法主要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從實際出發,這是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在稅收立法實踐中的運用和體現。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要求我們在一切工作中必須從實際出發,也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客觀存在的事物中,引出規律,來指導我們的行動。貫徹這個原則,首先要求稅收立法必須根據經濟、政治發展的客觀需要,反映客觀規律,也就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充分尊重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稅收分配理論。其次,要客觀反映一定時期國家社會、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既不能被某些條條框框所束縛,也不能盲目抄襲別國的立法模式,在此基礎上,充分運用科學的知識和技術手段,不斷豐富稅收立法理論,完善稅法體系,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公平原則
在稅收立法中一定要體現公平原則。所謂公平,就是要體現合理負擔原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參加市場競爭的各個主體需要有一個平等競爭的環境,而稅收的公平是實現平等競爭的重要條件。公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稅收負擔能力上看,負擔能力大的應多納稅,負擔能力小的應少納稅,沒有負擔能力的不納稅。二是從納稅人所處的生產和經營環境看,由於客觀環境優越而取得超額收入或級差收益者多納稅,反之少納稅。三是從稅負平衡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間及多種經濟成分之間的實際稅負必須盡可能公平。

三、民主決策的原則
民主決策的原則主要指稅收立法過程中必須充分傾聽群眾的意見,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確保稅收法律能體現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這個原則,要求稅收立法的主體應以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為主,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對稅收法案的審議,要進行充分的辯論,傾聽各方面意見;稅收立法過程要公開化,讓廣大公眾及時了解稅收立法的全過程,以及立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爭論情況和如何達成共識的。

四、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制定稅法時,要求明確、具體、嚴謹、周密。但是,為了保證稅法制定後在全國范圍內、在各個地區都能貫徹執行,不致與現實脫節,又要求在制定稅法時,不能規定得過細過死,這就要求必須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具體講,就是必須貫徹法制的統一性與因時、因地制宜相結合。法制的統一性,表現在稅收立法上,就是稅收立法權只能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來行使,各地區、各部門不能擅自製定違背國家憲法和法律的所謂「土政策」,「土規定」。但是,我國又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多民族的國家,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不平衡,政治狀況也不盡相同,因而對不同地區不能強求一樣。因此,為了照顧不同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不同的情況和特點,為了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在某些情況下,允許地方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制定適合當地實施辦法等。因此,只有貫徹這個原則,才能制定出既符合全國統一性要求,又能適應各地區實際情況的稅法。

五、法律的穩定性、連續性與廢、改、立相結合的原則
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發展的,而在發展過程中,又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制定稅法,是與一定經濟基礎相適應的,稅法一旦制定,在一定階段內就要保持其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變化不定。如果稅法經常變動,不僅會破壞稅法的權威和嚴肅性,而且會給國家經濟生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但是,這種穩定性不是絕對的,因為社會政治、經濟狀況是不斷變化的,稅法也要進行相應的發展變化。這種發展變化具體表現在:有的稅法,已經過時,需要廢除;有的稅法,部分失去效力,需要修改、補充;根據新的情況,需要制定新的稅法。此外,還必須注意保持稅法的連續性,即稅法不能中斷,在新的稅法未制定前,原有的稅法不應隨便中止生效;在修改、補充或制定新的稅法時,應保持與原有稅法的承續關系,應在原有稅法的基礎上,結合新的實踐經驗,修改、補充原有的稅法和制定新的稅法。只有遵循這個原則,才能制定出符合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規律的稅法。

綜上所述,稅收立法主要應遵循是: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公平原則;民主決策的原則;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法律的穩定性、連續性與廢、改、立相結合的原則

㈧ 我國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則

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則是在法的制定的整個活動中貫徹始終的行為准則,它是指導思想的規范化和具體化,是指導思想體現的形式和落實的保證。

我國社會主義的立法,一般來說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堅持這一原則,應該做到:第一,立法必需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從我國當前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傳統以及風俗習慣等具體國情出發;第二,必需從建設和改革的需要和可能出發,加快立法步伐;第三,搞好調查研究是正確立法的基礎,特別是要研究各種社會經濟關系,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二)合憲性和法制統一原則

法制統一原則是現代社會法治國家共同提倡和遵守的一個重要原則,它 首先意味著,一切法律、法規、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非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必需符合憲法的規定或者不違背憲法的規定。凡是違背憲法者,不能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在所有法律淵源中,下位法的制定必需有憲法或上位法作為依據,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抵觸。
第三,在不同類法律淵源中(如法律和行政法規),在同一類法律淵源中(如在行政法規之間)和同一個法律文件中(如在行政訴訟法中),規范性法律文件不得相互抵觸。
第四,各個法律部門之間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不得沖突、抵觸或重復,應該相互協調和補充。

(三)總結國內實踐經驗和借鑒外國經驗相結合的原則

要全面認真地總結本國的立法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看到成績和進步。對於外國的經驗要認真、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決不能照搬照抄。要結合實際,根據自己的特點來決定取捨,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四)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所謂原則性, 就是指我國的立法工作必需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鄧小平立法思想為指針,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及各項方針、政策不動搖。所謂靈活性,就是要結合實際情況,找到實現原則性所必需、許可的各種具體形式、方法和步驟。原則性與靈活性必需正確地、恰當地結合。如果沒有原則性,立法工作就無法保障;如果沒有靈活性,原則性就無法實現。所以必需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但是靈活性要服從原則性。

(五)立足全局、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原則

立法必需以真實反映全國人民的意志和切實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為最高標准,要從全國的大局出發,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大局出發,要求立法者必需從國家、民族的整體的和長遠利益出發,做到正確對待和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中央和地方之間、地區之間和部門之間的利益關系。做到把重視和維護地方的、部門的、個人的和眼前的利益,同重視和維護國家的、集體的、別人的和長遠的利益結合起來,防止割裂兩者關系,片面強調一頭的錯誤傾向和做法。

(六)群眾路線和專門機關工作相結合,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

堅持這一原則,是使立法具有群眾基礎和保證立法質量的一項重要原則。只有積極、主動地、廣泛吸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吸收他們參加立法過程,才能制定出反映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人民才能擁護並自覺遵守法律。同時,也要注意傾聽並發揮法律專家的意見和作用,讓他們反復認真地論證,確保立法質量。法的制定是專門機關的專門活動,必需充分發揮立法機關的作用,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領導機關的任務,就是要全面集中群眾的正確意見,充分發揮專門機關的作用,引導和帶領群眾向正確的方向前進。在發揚民主的基礎上,立法機關要作適當的、正確的集中,貫徹法制統一原則。

(七)維護法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嚴肅性與及時創、改、廢相結合的原則

所謂法的穩定性,就是指法在頒布生效後,它的效力要維持適當的時期,不能「朝令夕改」,頻繁變動。但是法的穩定性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法律必須隨著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關系的發展變化而變化,適時地進行廢、改、立。所謂法的連續性,是指同一個政權制定的新法與舊法之間在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則方面應該保持一定的繼承關系或者有一定的連貫性。法律應當吸收或保留原法律中合理有用的成分。在新的法律未正式生效前不能隨意終止原有法律的效力。所謂法的嚴肅性,是指法律必需具有權威性,法律一經制定,就必需嚴格實施,即使需要修改、補充或廢止,也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不能因領導人的改變,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法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嚴肅性是一致的,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是法的權威性的保證,如果法律喪失了穩定性和連續性,制定的法律缺乏權威性,必將不利於法的實施。

熱點內容
民法典規定的家事代理權 發布:2025-01-15 12:58:48 瀏覽:609
勞動法勞務派遣人數規定 發布:2025-01-15 12:46:04 瀏覽:909
孫國祥行政法違法性判斷 發布:2025-01-15 12:35:34 瀏覽:44
新編行政法理論與實務 發布:2025-01-15 12:31:38 瀏覽: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項選擇 發布:2025-01-15 12:31:37 瀏覽:660
奧地利民法典pdf 發布:2025-01-15 12:29:15 瀏覽:649
個人外匯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5 12:13:50 瀏覽:951
如何講道德 發布:2025-01-15 11:55:36 瀏覽:142
讓我們用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5 11:35:34 瀏覽:853
淶水法院 發布:2025-01-15 11:34:38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