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民政部2015年立法

民政部2015年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1-25 15:43:01

⑴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涉及民政工作的法律有四部,另有大量法規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經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2次會議通過,1984年5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14號公布;根據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第3次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1991年12月29日通過,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010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並公布施行。

《婚姻登記條例》國務院令 第387號,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烈士褒揚條例》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1980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同時廢止。

《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民發〔2011〕218號

《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2002年4月22日民政部發布,2013年6月27日民政部部務會議修改,2013年7月5日實施。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於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國務院發布實施

《信訪條例》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0號)

《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 第 21 號

《基金會管理條例》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1988年9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基金會管理辦法》廢止。

《殯葬管理條例》於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施行。

建議:進入中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官網,進行分類查找。

⑵ 民政有哪些法律法規

優撫安置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修正)

2、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3、革命烈士褒揚條例

4、民政部關於貫徹執行《革命烈士褒揚 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

5、湖南省實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辦法

6、民政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衛生部 總後勤部關於重新印發《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試行)》的通知

7、傷殘撫恤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頒發《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的通知13、9、軍隊評定傷殘等級工作管理辦法

10、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11、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印發《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的通知

12、湖南省實施《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細則

13、軍隊離休退休幹部休養所暫行規定

民間組織管理類:

1、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2、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3、基金會管理辦法

4、關於印發《社會團體年度檢查暫行辦法》的通知

5、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

6、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

7、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8、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與管理暫行辦法

9、文化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審查管理暫行辦法

社會事務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婚姻登記管理條例

3、中國公民同外國人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

4、大陸居民與台灣居民婚姻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5、出國人員婚姻登記管理辦法

6、民政部關於發布《華僑同國內公民、港澳同胞同內地公民之間辦理婚姻登記的幾項規定》的通知

7、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

8、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9、華僑以及居住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中國公民辦理收養登記的

管轄以及所需要出具的證件和證明材料的規定

10、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11、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

12、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基層政權類:

1、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2、湖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4、湖南省《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實施辦法

行政區劃類:

1、地名管理條例

2、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3、湖南省地名管理辦法

4、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

5、國務院關於地名命名、更名的暫行規定

6、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社會救助類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

3、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社會福利類:

1、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

2、社會福利企業管理暫行辦法

3、救災捐贈管理暫行辦法

4、關於印發中國福利彩票發行與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5、有獎募捐社會福利資金管理使用辦法

6、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

7、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

8、民政部關於批准發布《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兒童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行業標準的通知

殯葬管理類:

1、殯葬管理條例

2、殯葬事業單位管理暫行辦法

3、公墓管理暫行辦法

4、湖南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

救災減災類:

1、國家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2、湖南省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3、民政部關於做好救災捐贈款物接收、發放、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4、自然災害情況統計制度

5、民政部、財政部關於加強特大自然災害救助補助費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⑶ 10月起有哪些法律法規正式實施,2015

2015年10月起實施的法律法規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關於修訂納稅人識別號代碼標準的公告》
《企業經營范圍登記管理規定》
《關於印發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
《網路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
《關於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
《關於調整工傷保險費率的通知》

⑷ 民政部2015年101號文件

民政部、財政部日前發出通知,10月1日起再次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准。傷殘人員、城鎮「三屬」、「三紅」人員生活補助提高15%,農村「三屬」提高30%。這是近年來優撫對象提標幅度較大的一次。
通知指出,從10月1日起,傷殘人員(殘疾軍人、傷殘人民警察、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傷殘民兵民工)殘疾撫恤金標准、城鎮「三屬」(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定期撫恤金標准、「三紅」(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紅軍失散人員)生活補助標准,在現行基礎上提高15%,農村「三屬」定期撫恤金標准在現行基礎上提高30%;在鄉老復員軍人生活補助標准在現行基礎上每人每年提高2400元,烈士老年子女生活補助標准在現行基礎上每人每年提高1200元,以上提標經費由中央財政承擔。
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標准由現行每人每月360元提高至410元、參戰參試人員生活補助標准由現行每人每月360元提高至460元,農村籍老義務兵每服一年義務兵役每月增加補助5元,以上提標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承擔。
調整後,一級因戰、因公、因病殘疾軍人撫恤金標准為每人每年60210元、58310元、56400元,分別比2014年提高了7850元、7610元、7360元。 居住在城鎮的烈屬定期撫恤金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9120元;居住在農村的烈屬提高到每人每年14510元。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及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和紅軍失散人員生活補助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41750元、41750元和18840元。 據悉,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第22次提高殘疾軍人殘疾撫恤金標准,第25次提高烈屬定期撫恤金標准和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生活補助標准,也是近年來優撫對象提標幅度較大的一次。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此次提標新增第四季度投入經費19億元,全年共安排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經費337億元。

⑸ 民政部發(2015)195文件

該文號(民發〔2015〕195號)是民政部、總參謀部關於印發《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服役專表屬現量化評分辦法(試行)》的通知文件。文件的全文內容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官方網站查看。

同時該文件截止目前仍為有效文件,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民政部在2017年開展了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經2017年第22次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繼續有效的規范性文件197件中即包含了該文件。

⑹ 中國慈善立法是否已經通過

實際上,2005年,民政部就已經正式啟動了《慈善法》的起草工作,2006年《慈善事業促進法》草案出台並被列入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並准備於2007年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但是,在2007年的「兩會」上,立法規劃中並未能見到慈善法的影子。人們不由揣測其間原因。

慈善立法的定位爭議被認為是慈善立法延緩的一個重要原因。曾參與早期慈善法討論的楊團指出:《慈善法》草案之爭議主要表現在兩個問題上,一是慈善到底是靠政府還是靠民間,二是靠「大款」還是靠大眾。

但是,這個理由未得到普遍認同。「一個如此簡單的選擇題,難道還有什麼爭議嗎?你覺得會是問題的所在么?」同樣曾參與立法討論的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教授如此對本刊記者說。

而民政部相關負責人的多次講話與論述也印證,起碼在高層,關於慈善「民間-政府」「大眾-富人」的認識並不是問題。

國務院法制辦政法司處長朱衛國曾專門撰文指出:慈善法的立法本位,是「靠民間,而不是靠政府」「靠大眾,而不是靠大款」。

民政部副部長李立國也曾在某慈善法的研討會上明確表示,要踐行「人人可慈善」的理念,「民政部將不再作為慈善主體,而要為慈善事業、民間慈善事業創造條件。要逐步推動民政部門主辦的慈善和救助、福利設施由民間組織和社區承辦,逐步實行管辦分離。」

慈善立法延緩的另一個理由是鄭功成教授提出來的。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就立法而言,根據國家發展需要與可能條件,是有一定的計劃的,立法機關必須保證一些重要的或者發展進程中需要急切規范的立法項目優先出台,從這個意義上講,為慈善事業立法雖然很重要,但在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等基本的社會保障法律還未制定之前,顯然不可能將慈善事業立法擺到優先位置。」

但是,屬於政府責任的《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是否就具有優先於慈善法的理由呢?鄭功成教授的理由是:面對巨大的災難,慈善行為能夠解決多少現實問題呢?

這正是一種現實的考慮。民政部部長李學舉8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自然災害救助和城鄉困難群眾救助問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披露:截至當時,全國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了3.1億人次受災,因災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264億元。

在巨大的災難面前,救助主要依賴於政府,這是一個必然,因此,民間慈善不可能在其中成為主角。

但是,這種現實的考慮並不能抹殺慈善之與救助不同的意義。

對於受難者而言,來自政府的社會救助屬於政府必須履行的責任,而慈善,其意義則不僅在於救助,更在於一種慈善文化、一種志願精神的釋放。

民間慈善組織缺失

接下來,「一對一」的行為方式被認為是一系列問題的核心所在。這種模式被評論者認為難脫「舊時代的施捨與恩賜觀」。而現代慈善觀念,則是以施助者與受助者法律與人格地位平等為基礎的。

捐贈與受贈分離的「個人——機構——個人」的行善模式,被視為是一個成熟的現代的慈善模式。但是,盡管中國也有慈善機構,人們卻更願意選擇「一對一」的模式。

這是中國慈善行政色彩濃厚的一大結果。

民政部官員曾公開表示,「我國的慈善工作基本是由民政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各界參與。在救災和群眾生活困難救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是,由於民政部門直接承擔慈善募捐工作,難免出現濃厚的行政強制色彩,缺乏慈善事業本該有的自願性、獨立性和自發性。」

慈善的窘境也就不斷出現:一方面大家都在感慨中國慈善人士太少,國人慈善意識不強;另一方面當真有慈善家出現時,往往被「槍打出頭鳥」。

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教授看來,問題的真正所在在於獨立的民間慈善組織的缺失。

這實際上是一個關於NGO發展的老話題。這也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國務院法制辦政法司處長朱衛國在他的一篇論述慈善的文章中曾寫道:「慈善法不能是一部偽善庇護法。我們決不給非法、虛偽、欺詐、貪婪等留置空間;『顏色革命』的企圖和勢力更不要幻想披上慈善的外衣。」

「慈善立法的核心問題是民間慈善組織的發育問題。而要是離開了慈善組織,那麼現在已有的法律法規是夠用的。」王名說。

對慈善行為的捐贈、優惠、管理,實際上已經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在規范。這一點,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鄭功成也曾提到。

目前,我國涉及慈善事業以及公益捐贈的法律法規總共有六部,分別是:《公益事業捐贈法》《紅十字會法》《社團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所得稅法》以及《個人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

但是,在現實的操作上,關於慈善組織發育的問題仍然會出現。王名說,「關鍵不是民眾是否捐錢捐多少的問題,而是這些錢能否得到一個合理的利用,能否有所值的問題。」

在他看來,慈善NGO(非政府組織)的問題不解決,那麼慈善立法是否拖延就是一個「假命題」。 這涉及到如何對NGO定位,包括政府和慈善NGO的關系、慈善組織的屬性與結構治理。慈善組織的注冊問題、企業捐贈12%的稅收減免政策如何落實等等。

「這顯然不是一部慈善法所能夠解決的。」王名說。
在8月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慈善進入立法的竇玉沛最終也並未明確表明,慈善法將何時出台。

⑺ 民政部「令」的法律效力及省市民政廳的的通知的法律效力如何

1、民政部令第來19號是國自務院部門規章,具有法律效力。下級政府及部門和執法人員可以使用。
2、浙民民(2003)167號文件不屬於法律法規規章,是規范性文件。在區域內有普遍效力,如果下級政府部門及人員依據文件執法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不合法,可以申請撤銷具體行政行為,並一並撤銷該文件。

⑻ 民政部:今年《地名管理條例》修訂草案擬報送國務院審議

7月15日,民政部官網關於印發《民政部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其中包括修訂《地名管理條內例》。
民政容部辦公廳表示,《民政部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已經2019年第11次部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共包括11件工作計劃,涉及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等方面。
《地名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范疇,今年,修訂草案送審稿擬報送國務院審議,由區劃地名司、政策法規司負責。
據中國政府網站信息,《地名管理條例》於1986年1月23日由國務院發布並正式施行。此後,民政部曾在1996年6月18日頒發《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民政部官網顯示,在《民政部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中,修訂《地名管理條例》屬於抓緊研究論證的項目。
此外,行政法規方麵包括制定《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街道辦事處工作條例》,修訂《殯葬管理條例》《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和《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
法律方麵包括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部門規章方麵包括制定《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志願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辦法》和修訂《養老機構管理辦法》。

⑼ 民政部規定2015年不對個人開具婚姻證明,百姓怎麼辦到哪開

無犯罪證明應該由用人單位申請,公安機關不對個人出具。公安部2015年8月22日在其官回方微博「公安部打答四黑除四害」上就曬出了18項不該由公安機關出具的證明。其中一項就是有關「違法犯罪記錄證明」解釋:違法犯罪記錄是公安機關內部掌握情況。國家行政、司法機關政審、調查或企事業單位重要崗位人員任用需要調查了解的,應由需要單位派人持有效證件及單位介紹信,申請派出所出具證明,對個人一律不予以出具。

熱點內容
司法體制原理 發布:2025-02-09 03:06:38 瀏覽:146
毒殺貓咪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9 02:32:16 瀏覽:292
冠邦律師 發布:2025-02-09 02:20:36 瀏覽:760
公司員工涉及到的法律 發布:2025-02-09 01:58:25 瀏覽:661
簽購房合同請律師費用 發布:2025-02-09 01:56:20 瀏覽:85
商品房交接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9 01:18:41 瀏覽:155
張庭法學 發布:2025-02-09 01:08:00 瀏覽:829
哺乳一小時勞動法 發布:2025-02-09 00:20:12 瀏覽:793
河南一諾司法 發布:2025-02-09 00:18:29 瀏覽: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