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超人

道德經超人

發布時間: 2022-01-25 21:36:02

⑴ 《道德經》中的「不爭」是不是一種「深爭」

鹹蛋超人4085 :你好。
【不爭】出現在《道德經》的最後回一答章(八十一章)。
《道德經》的最後一章的最後一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意思是:聖人的行為准則,做什麼事都不與別人爭奪。
你若理解成【深爭】,那就不是老子,也就不是【聖人】了。

⑵ 道德經怎麼用在商業上呢

可以去了解一下《道商》的提出者李海波老師,他對《道德經》的商用智慧演繹與創新很有見地,而且又是師出名門正宗的道教修行者,在道教界、學術界、策劃界都有影響力。網上關於他道商課程的視頻很多,你可以去搜索一下,以下是關於他的介紹。

李海波是當代知名的商務策劃實戰權威專家之一,也是將高深莫測的黃老道學理論成功嫁接於商業領域,並率先提出系統性「道商——中國式經營智慧學」的道學學者、國學講師、職業謀士。這是由他的獨特經歷、研究領域、國際見識、國內實踐、智慧資源掌控等方面復合而成的。

他少年時代即投師道門,學習領悟《道德經》智慧;26歲初登北京大學百年紀念堂,作《道德經與策劃大智慧》學術報告,30歲完成兩部學術著作——《勢》、《道商》,獲得業內專家的高度贊譽,其中《勢》被視為現代版「六韜」而廣受好評,《道商》更是開啟了「中國式經營智慧學」研究之先河。

作為道學學者,李海波的研究領域是道家謀略學與道家商業學,他是這個學科的領先者,是「中國式經營智慧學」的首倡者,是國內公開講授黃老道學與商業實戰智慧的第一人。第16屆中央委員,解放軍總後勤部原政委張文台上將為其親筆題詞勉勵「商道興國」;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親筆為其題詞賜封「中國道商」。

⑶ 《道德經》中哪一句話令你終身難忘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出自《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這句話是一句自古以來就流傳著的非常基礎的說法,但是也往往是因為它太過於基礎,而最容易被人忽略!之所以這句話會令人終身難忘,是因為經過年少輕狂的時期後,終於認識到“我改變不了世界,我改變不了別人”,“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

否則一味地站在原地做美夢,看似風光沒有危險,實際上卻是把自己置於了一個必死的處境,十年後、一百年後都仍是在原地。所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看似“廢話”,然而卻是人生在世最實用的一句話。這句話不僅僅讓人終身難忘,也讓人終身奉行,是可謂“小小的道理,大大的能量。”

⑷ 超凡入聖--中國道家大智慧

道家南北及其它淺談閑談

我在很久前就見到《性命法訣明指》(趙避塵先輩著)一書,讀後有繁雜之感,且無重點可找。心中頓生疑惑,與道家龍門派經典著作《伍柳法脈》相比,有很大差距,與張蘇晨老師的丹法有些相像。但《性命法訣明指》和張蘇晨老師丹法都自稱是道家北派。

後得遇真師,真師言:「現在的道家北派已逐漸走向支離、瑣碎、執著、僵化之勢」。一聞詞語,如在我心上出。

我深思為何如此呢?隨閱歷增長,漸漸得出答案。
真正道家北宗龍門派在諸位大匠手裡已有嚴格之次第,此次第並非人為之規定,完全是自然的,科學的層次。

「差毫發,不成丹」這是對南派的結論。這是千真萬確的哦!南宗與北派絕不相同。但這句古語對北派也是適合的!道家宗旨,取外益內,特重色身。色身無非氣脈。
北派脫胎於南宗,其實北派是南宗之折中,為何?真正南宗之法實行起來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工程,其條件和資格,三豐真人早已明言,只是大家不注意罷了:「福德須過三倍天子,智慧須過七倍狀元,方可為之!」所以玉蟾真人有仙緣難遇之嘆!既如此,南宗已難望其殿堂。到五祖玉蟬,創出北派。最初的就是最真的,玉蟬之法,乃是北派原始之法,也是最真之法,所謂正宗也!
玉蟾真人真大匠也,是南北兩派的聯系人!
胡海牙先生語:「世間一切事業若無真實傳授之方法、事實之經驗、精透之道理、博廣之學問,兼及眾美於一身之人材,則必不可以繼承之而光大之。有志之士當勇擔此重任也」。
此語正是說我玉蟾真人!
北派嫡傳至清閔一得真人,我們才看出北派真實輪廓。閔真將北派理法,其秘密說出不少。閔真慈悲!我們從閔一得真人的著作,便可以以看出北派理法與南宗的聯系。
北派入手須得玄關,得著真玄關,才入先天。在先天里盜奪採取,葯物始真。南宗三家相見結丹之法,被北派折中為虛空採取之法,但此法專在盡己待人,所謂:「其要全在深耕一著,深耕功淺,得收無多,深耕功熟,得收盈倉,此是至理,幸勿自誤」。
此著全在得著真實玄關後功深,才可以在虛空里盜奪採取。而此步在南宗里只是第三步結丹而已(一築基,二得葯,三結丹,四煉己,五還丹,六溫養,七脫胎,八玄珠,九瑤池)。
從對比可以看出,南宗北派的頓漸之分。
結論,道家真正南宗三家相見是修命的真正頓法,北派清修也只是南宗之法無法實行的另闢蹊徑而已,也是事物發展之必然。
當然我所述北派是脫胎於道家南宗的北派正宗清修之法,北派之前或與北派同時的清修之法不論的。
今有劉立先生《閔小艮道教思想泛言》一文,結論有閔真之法(也即北派)為道家修 真上乘之法,並與佛法禪宗相提並論,認為北派玄關一竅與佛法明心見性相同,這是錯誤的觀點,後面會談到。其實道家北派(包括閔真)和南宗以及禪宗比起來,也無非是自立苦修之漸法,所以在《天仙心傳》里,有虛、寂、恆、誠之法則和勸戒也。
閔真之後,北派之理法已無大匠和真師。但卻普及開來,因悟性和無真師之故,北派之法愈演愈繁,已逐漸走向支離、瑣碎、執著、僵化。真正玄關和採取之秘已無人掌握和實行。
逐有趙避塵和張蘇晨諸前輩之法,因悟性和無真師之故,趙避塵和張蘇晨諸前輩之法,已無北派之精髓,入後天而不純。籍於養生則可,用於修道似越走越遠。
憶十七年前,我與張蘇晨老師書信來往,執弟子之理。老師憨厚純朴,雖距不遠,因環境關系,未能拜見老師,今老師已去,不勝遺憾慨嘆。書信來往請教中,即感老師丹法與北派不同,叩問其精要部分,也感覺老師回答模糊不清。當時手中正有清代黃元吉先生的著作《黃元吉養生靜功心法注釋》(由丘陵先生編注),一讀之下,感覺超勝於張蘇晨老師之法,故推薦與他,他看後欣喜若狂。由此可見,蘇辰老師之法,也一般養生之靜坐之法而已,用於了卻生死的修道,有沒有摸到先天的鼻孔,還大有商榷之處!但我也是其書信弟子,後來老師把他的理法整理成冊,郵寄與我。
其實北派在得著真正玄關之前,有種種可變通的前行,究其前行的實質,也是後天的修為而已,使現有色身康強無病,然後才是清修法門的築基功夫。現在人所謂的北派(包括現在流行諸多動靜功法)其實俱在其前行的階段打轉而已!修道豈是易事!
北派的築基功成的標准,應是齒落重生,發白反黑,陽關緊鎖無漏。無此校驗,說築基已成,其實做夢而已!
蘇辰老師之法雖於北派有差距,但老師憨厚質朴,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其法,與閔一得真人恆誠之勸戒不謀而合。現在人這樣用功的有幾人?都是玩弄聰明,說理者多,實行者極少。
南懷瑾先生說:「一個人一輩子就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真妙言。無怪乎道家把真正修道有成之士稱為真人。因為我們是假人,所以自欺,欺人,被人欺!一嘆!一笑!
經雲: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縱觀北派理法前與後,真確言矣!
但後來也畢竟有有智之士。記得在很久以前的《氣功》雜志里,有嚴天放先生的文章,他於《伍柳仙蹤》(伍沖虛柳化陽師徒二人的合著)看出伍沖虛之理法有別於柳華陽理法,二人於陽生之初的闡述不同。華陽之法已雜入後天,進入養生的范圍。師徒之間都有此差異,何況發展到現在的所謂北派?也已「流散無窮」而已。
天放先生終於與細微處得起真知,欲修道而了卻生死,摸到先天的鼻孔。讀到天放先生的文章即感耳目一新,捧讀再三。天放先生所領悟處正是北派正傳理法差入張蘇晨老師和《性命法訣明指》理法歧途之緊要處!
天放先生不僅對北派真諦發生疑問,也能真正實踐修證。放眼望去,未見幾人。
當時年少,感覺天放老師真再來人,即寄書信問候請教,但書信石沉大海!轉眼已是中年,天放老師可安好?
但必須注意,雖有天放先生這樣才智英敏之士,悟性超人,但真正北派的關鍵訣竅,必須由有成就的老師親口傳授。在北派清修法的著作里,是得不到真訣的!
今有司馬承楨真人修道的著作,流傳於世,其理法簡潔明了,未有龍虎鉛汞之語。其理法堪為上乘(相對道家清修法門而言,較佛法禪宗猶是下乘),世人不可忽略,應大重視!!他與北派之法不同!
為何沒有引起重視呢?不因他法,只因學人!
世人總是重遠輕近,重死輕生,重神秘而輕平常,重繁復而輕簡易!一嘆!與道之先天純朴越求越遠!人之大病也!
北派為何講究玄關和採取?
結論:北派之所以講究採取,是因為北派脫胎於南宗,南宗正是於真鼎中採取先天一炁,以為我用。是因為白玉蟾是南宗五祖,是道家南北兩派承前啟後的人物。與此處應該明了,才會得著真訣!
就一己清修法門而言,包括所有家(儒釋道等)的所有法,最上一乘,非佛法禪宗莫屬!言下頓悟,必真有所悟;明心見性,定真有所見!
胡海牙先生語:「世間有『明心見性』的功夫,以禪宗最為高妙灑脫,全真北宗以玄關一竅謂之,李道純、黃元吉之中派又稱為『透中黃』,亦妙絕」。
我就北派最初還虛和佛法明心見性,有何區別,請教真師,真師答我:「最初還虛尚有功夫,尚欲磨練,不一定是佛法明心見性之境,若已達到真正還虛境界,庶幾近之,但也還要細辨」。
北派玄關一竅就是佛家的明心見性嗎?按真師教導和自己思考:也還要細辨!二者不能完全等同。
雖然白玉蟾真人創北派,將佛法禪宗理法融入其中,但其玄關一竅的功夫境界不一定就是真正禪宗大德明心見性之境,不能說其著作有禪宗的理論文字,就認為其見性已徹底。(這正是清修法門的頓漸之分)。
佛法禪宗之明心見性(頓悟)更直接更徹底。佛道二家只不過「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罷了。佛家禪宗大德講法,未說一言,戒尺一拍即下座,接應學人揚眉彈指間就已心傳,真「獅子吼也」!道家不及也!
道家北派見性之後,及緊接修命,所謂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為何?道家理念,最重物質色身,凡事不失於己,盜奪採取,取外益內。這就是道家北派的先修性,後修命,因為性不真,命也不聚。
當世聖賢南懷瑾先生,對北派理法,認識不清,對北派巨擎閔一得真人及著作頗有微詞貶義!南懷瑾先生修色身所走之路,其實也道家清修法門借陰陽而修出陰陽之理路,以意生身為極頂,從《參禪日記》我們可以看出端倪。真令人一嘆,聖人也有不可知!(南懷瑾先生對佛法藏密也瞭然於心。藏密有雙修捷法,南懷瑾先生有無實修此法,不得而知!但須注意,藏密雙修與南宗金丹大法,根本不同,藏密雙修與南宗的三家相見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我問真師:什麼是命功三乘?真師回我:下乘後天之先天,中乘先天之先天,上乘命立而性存。
命立而性存正是道家南宗三家相見身外陰陽的人元丹法,《金丹真傳》安老師入室行功:「五月而體貌異,九月而得葯,二年余而煉己還丹溫養事畢」;孫教鸞真人入室行功:「粗備鼎爐琴劍,行未幾,而體貌頓異,惠靈漸啟,飄飄有出塵風味。迨年百有六歲,遂厭紛囂,思超凡境,而余兄弟懇懇留也」,仙去時:「時危坐一榻,頂有白色,鬱郁浮空,異香四徹,鄉縉紳及士民,咸驚訝而羅拜焉!」
令人贊嘆不已,此道家修命之妙。「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此佛家不及也!
補足命功,由命及性,自然明心見性——命立而性存。紫陽真人所以有《悟真外篇》,專述禪法!這是道家修命的高妙,聚得命真,也得真性,不參禪時已得禪妙!因為道體本來心物一元!
紫陽真大丈夫,於道家得南宗修命最上一乘,於佛家得禪宗見性最上一乘,「頂後有光猶是幻,雲生足下未為仙」,其福德智慧丈夫行徑有過於紫陽真人的嗎??
紫陽真人是道家?是佛家?
人生有修真一事,世有佛道兩家。佛重性悟,道重命有,二者互補其偏,此也是陰陽平衡之至理!
佛家由性而兼於命(六祖南派),道家命立而性存(紫陽南宗)。上乘頓法佛道兩家都是南宗,下乘漸法佛道兩家都是北派,真是巧合!
南宗以孫汝忠真人的《金丹真傳》、紫陽真人的《悟真篇》等為正宗。
陳櫻寧先輩頂紫陽真人的《悟真篇》為人元正傳,對《金丹真傳》很有微詞,絕不認為二者是一脈相傳。這是陳櫻寧先輩的錯誤。前人已作古,對此根本錯誤,應糾正之。
科學的東西,來不得半點含糊和馬虎!這里沒有權威和人情面子!
陳櫻寧先輩,於地元丹法曾做多次燒煉試驗,但未遇真師,知之不徹。尤其人元之理法,只信兩家之法,來識三家之秘。他知人元之法難行,不知他之法,行也無成——我聞真師如是。
此真有仙緣難遇之嘆。
陳櫻寧先輩的貢獻在於:他給出道家三元丹法的事實和輪廓脈絡,著書反復說明三元丹法確有其事。這也非常難得。
《金丹真傳》它所述即是紫陽真人《悟真篇》之理法,只是到了《金丹真傳》之後,將人元丹法條理科學化,層次系統化。其層次條理並非人為之故作層次條理,乃人元之學自然客觀之條理層次(人元丹法本來具備的條理層次),孫汝忠以他科學的態度,將其和盤托出,其功莫大焉!也是人元之學歷史發展之必然。
信手寫來,從來不覺得有資格奢談道家,以根性學養淺薄故,只是嚼真師之剩飯而已,所以淺談閑談而已。道家是中華民族的本位文化,像一顆璀璨的寶石。光芒難掩,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現已有世界各國有識之士來研究品味我中華民族的道家文化。
每每讀到道家的宣言:「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在我不在天」,流在身上的炎黃血,總是沸騰,世界上有誰敢喊出這樣的宣言!
道無關文字,但文能載道。謹以此小文獻給和我有共同理念的同好,讓我們共同站在巨人的肩膀,去窺探生命的秘密,去征服現有人生的種種煩惱和不如意!(也可以QQ里交流探討:597704996)

⑸ 哲學領域的「超道德」概念的定義是什麼

馮先生說道家門徒嘲笑孔子的話,也對也不對:道家經典《老子》亦名《道德經》(或《德道經》)!道家言「道」,為一切本體;言「德」,為各人從「道」多多少少承受而來的素質。
但儒家所謂道德,卻是人間倫理,是社會性的,而不是道家那種「法自然」的——「法自然」並非說「道」以外還有個「自然」,而是說「道」只按自己的方式運行:所以道家是「以自然為本」的,儒家卻似乎「以人為本」!當然,儒家其實「以天為本」,這「天」是人格化的自然,有「上帝」特徵,但儒家只講「天命」,對這上帝本身則不大深究……
道家做了儒家不願深究的事,這就是所謂「超道德」了!馮先生指出的這一點,與一樓所說的「超道德」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二、三樓說的則不錯。
其實,與其說道家等學者「超道德」,不如說儒家等學者「超自然」,因為人類社會其實的確是「超自然」運行的——已經掙脫自然法則混沌性的束縛,所謂「文明」,所謂「生產力」,就是人類「超自然」的基礎和根據!
而「超道德」這一概念,其實所起的應該是「思想解放」的作用,舊的意識形態如何沖破,可以「實事求是」、「摸著石頭過河」,但這樣缺乏理想引導會迷失方向的!理想從哪裡來?就要對社會本身作反思,就要把社會放在宇宙自然中來作終極性的反思——不考察自然的哲學不是全面的哲學,儒家迴避自然也許是社會使命急迫造成的;然而不解決社會人生問題也不是可靠的的哲學,只有社會性的實踐證明可行此哲學才能被接受為公理——中國歷史上「儒道互補」,後來又儒釋道三教互補,但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它居然還企圖成為當今的主流思想哪!就是因為它有「超自然」的力量!這是說,它對社會有極其深刻的理解和和極其精妙的謀劃。

⑹ 老子的《道德經》幾乎沒有人能夠看得懂,那莊子是怎樣發揚它的

作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大名如雷貫耳,但他也曾向老子求教,老子就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老子原本是周朝守藏室史,但後來他不想在仕途中繼續,就准備西出函谷關,去過清靜自由的生活。


莊子對歷史的發展演變,也跟老子一樣,一點都不樂觀,他認為黃帝「使民心一」,堯「使民心親」,舜「使民心競」,禹「使民心變」,導致「天下大駭」,有種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但這不是歷史事實。莊子對人和天地的比較,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道盡了人生短暫的慨嘆,也是一種豁達的心態。

⑺ 老子是什麼樣的人

《道德經》象天書,老子是世外通靈超人,他的智慧超越那時的地球人類智慧,接近宇宙人類的智慧。道維系各星球的人走向文明走向和諧走向心靈的統一,二千多年前中國出了老子,在有人的星球上老子這樣的人會有,《道德經》的存在信息是大的,外星人易感覺到,地球人也有此同化願望,那麼,老子是不是受地外文明影響寫出《道德經》的呢,我想,有這個可能。

⑻ 老子更偉大還是孔子更偉大

時常看到網上有爭論,有的說老子境界高,有的說孔子境界高,各說各的道理!那麼到底老子偉大還是孔子偉大?就好比超人厲害還是蜘蛛俠厲害一樣,該如何回答呢。通過此文,希望大家都能客觀的看待我們的兩位聖人。

他們是同一個年代的,同樣時代的頂尖人物,沒有誰高誰低之分。他們都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

只是後來的讀書人,為了方便研究,慢慢的就劃分成道家和儒家。越分就好像兩個完全不同的派別一樣,其實並不是這回事。

不是說他們之間是互相攻擊、對立的兩個派別,只是分工和著重點不同,不管如何,最終還是殊途同歸!

因此,沒有說老子偉大還是孔子偉大,他們各有所長,都是我們民族偉大的聖人!

⑼ 《老子》說:「民多利器,國家茲昏」。對嗎

需要辨證地理解老子的這個觀點,無法硬性地說對或不對。根據不同的情境,這個觀點或對或錯。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人類文明的發展有兩個方向、兩條道路,分別是內求之路和外求之路。

內求是求之於心

通過對心的修煉和探索來實現人的升華,將各種能力內化,或者按照老子的理解,就是長生久視,得道成仙,或者至少也要成為一個超人、一個特異功能者。

在道家叫做”性命雙修“,道家各派都有相應的方法和理論。不過由於正統道家很少入世,我們平時所見的入世道法都是細枝末節,甚至是旁門左道和江湖騙術,因此需要正本清源,讓更多的正宗道法傳世。

當然佛教也提供了一部分修煉方法,但佛教更側重於內求,而忽略了外求,因此可以佛道兼修,甚至進一步打破門戶之見,儒釋道三教兼修,互相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⑽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給了什麼啟示

人生在世,必然要作事,不做大事,也會做小事,不做好事,便做壞事。好事有利於人民,有利於國家,有利於人類社會,壞事有損於人民,不利社會安定與進步。老子卻主張「無為」,實在令很多人無法接受,甚至有不少學者認為老子思想禿廢,消極無可取。
老子學問精深,知識廣博,難道他認識人生問題上連一般人都不如嗎?有人認為,「老子有超人的智慧,故他的主張讓一般人難以理解,打個比方說老子好像是「千里眼」,一般人好像是「近視眼」,千里眼看到的東西近視的怎麼能看得到呢?」(余培林)其實也不盡然。它只不過是一般人尋章摘句讀道德經所引起的誤解。只要認真研讀全文,我們不難領會老子「無為」思想的精神實質。

熱點內容
商品房交接書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9 01:18:41 瀏覽:155
張庭法學 發布:2025-02-09 01:08:00 瀏覽:829
哺乳一小時勞動法 發布:2025-02-09 00:20:12 瀏覽:793
河南一諾司法 發布:2025-02-09 00:18:29 瀏覽:517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
網路安全立法過程 發布:2025-02-08 23:40:38 瀏覽:552
詐騙罪立法目的 發布:2025-02-08 23:39:25 瀏覽:820
司法三效果 發布:2025-02-08 23:33:26 瀏覽:534
刑事訴訟法的公民代理 發布:2025-02-08 23:28:23 瀏覽:731
與道德有關的詩 發布:2025-02-08 23:08:55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