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0-12-20 15:29:49

Ⅰ 如何認識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要求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需要從現在起加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步伐,才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得以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政府依法執政全面實現,司法公信力全面提高,民眾的法律意識全面增強,達到這些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抓住時機,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初期,主要解決「無法可依」的問題;新世紀以來,重點解決「有法不依」問題;從現在開始要全面解決「依法治國」的問題。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因此,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其次,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改革要求看,法治對於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製度性的引導和保障。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首先是權利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權力和利益只有在法律的確認與保障下才能成為現實;市場經濟又是契約經濟,契約本身具有法律約束力,也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還是競爭經濟,競爭規則要有法律來保證和貫徹。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於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就必須要發揮法制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還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調整和改革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關系,同樣需要法律的引導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任務必須及時地推進全面法治建設。

再次,從解決當前法治建設存在問題的要求看,我國已經進入需要系統全面治理階段,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法治建設水平。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步推進,司法體制不斷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在肯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這就迫切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好頂層設計,實現加快法治建設的要求。

Ⅱ 如何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高度出發,總結歷史經驗、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發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決定,在我們黨和國家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意義重大而深遠。
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用「三個事關」「三個全面」「四個更好」深刻地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決定》指出:「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決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大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和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全面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必須深入領會《決定》提出的「三個事關」「三個全面」「四個更好」的深刻含義,重點要把握以下3個方面。
第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提高我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執政能力建設,是執政黨面臨的一個永恆課題,也是一項重大的現實課題。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執政能力建設。從掌握全國政權的那一天起,就為掌好權,執好政進行了不懈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也走過不少彎路,甚至出現了嚴重失誤。總結新中國成立65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執政的歷程,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法治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穩定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摒棄人治,厲行法治,著力解決好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關系問題,推進黨執政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以依法執政促進和保障科學執政、民主執政。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不僅談不上提高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甚至有失去執政地位的危險。鄧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當前,我們黨所處的執政方位和執政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我們黨要提高執政能力、鞏固執政地位,實現長期執政,就必須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推進黨執政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提高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水平,鞏固黨執政的法治基礎。具體來講,就是要把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水平,鞏固黨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第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實現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制度是重要的基礎,也是重要的保障。而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制度健全與否,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它的法治體系是否健全。法治體系既是國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制度合法性、穩定性的重要支撐。古人講:「法者,國家所以公布大信於天下。」法治健全,國家就有信譽,政府就有威信,社會就有秩序,人民就有信心。人民對現實安心,對未來有信心,才能集中精力謀發展、促發展,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縱觀人類社會發展史,法治興衰同國家治亂息息相關,沒有哪一個國家不厲行法治而強盛的。我國歷來有「有家有國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和患不安」的思想,就是要告誡治國者必須重視建章立制,通過制度來確保社會公正和人民安居樂業。應該說,經過長期探索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 確立並不斷完善,但從歷史發展、實踐發展的視角來看,從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來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很緊迫。我們要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安居樂業,必須加強制度建設,打牢制度基礎,增強指導供給,強化制度保障。黨中央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部署,一個重要的戰略意圖就是通過健全社會主義法治,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制度來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第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面臨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能不能有效解決我國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化解來自各方的風險和挑戰,直接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依託。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決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加註重運用法律的准繩去衡量、規范、引導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更加註重運用法治的方式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順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學習輔導百問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YopSphKDSg31S9pbK_Hfc7K1mtWcs8eNE-6G2YgrzdivDmfJgE-0_

Ⅲ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格局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從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4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反映了目前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決定》突出了依憲治國這個核心、科學立法這個前提、嚴格執法這個關鍵、公正司法這個防線、全民守法這個基礎、依法執政這個保證,以及法治精神、法治文化這個靈魂。

1、科學立法是前提
立法工作,黨中央、人大、政府和公眾都需各司其職。《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制度建設,完善行政法規規章制定程序,完善公眾參與政府立法機制。

2、嚴格執法是關鍵
「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在《決定》中,嚴格執法主要包括6大方面,即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以及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3、公正司法是防線
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決定》在這幾方面下了功夫。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就針對司法領域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全民守法是基礎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守法首先是意識層面的。《決定》里提出,要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多層次多領域的依法治理同樣重要。《決定》中提出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這需要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Ⅳ 如何深刻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1、這是歷史的深刻啟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相反,一些國家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從我們自己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既吃過破壞法治的苦頭,也嘗到了法治昌明的甜頭。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准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2、這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中國正經歷空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穩定的秩序,在各方競逐的市場領域維護公平的規則,在意見碰撞的觀念世界堅守文明的底線,必須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3、這是長遠的戰略謀劃。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這一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後,我們還要向著「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行,還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還將應對可能更為復雜的局面和問題。之後的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只有靠法治,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五個深刻內涵。
1、 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憲法作為根本法,對於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具有統帥作用。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 依法治國核心是黨依法執政。

在我國,治國理政的核心是中國共產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實施依法執政。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具體表現,就是依法執政、依憲執政。
3、 依法治國重要內容是政府依法行政。
依據我國憲法規定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務院及其下轄的各級政府行政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執行機構,從屬於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行使立法、重大事項決定、重大人事任免、監督權力來體現人民當家作主。各級行政機關通過執行人民大會立法、決定來體現執行人民意志。換句話說,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立法、重大事項的決定,都要通過國務院及其下轄的各級政府行政機關付諸實施。這樣行政機關就成為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意志得到貫徹實施的關鍵。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使政府真正依法履行各項職能。
4、 依法治國要確保司法獨立。
法治國家要求司法機關擁有獨立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都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5、 依法治國要全社會樹立法治觀念。
如果說一個國家的權力機構的立法活動、政府的執法活動、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是一個國家法治大廈本身的話,那麼,一個國家的全體成員的法治觀念、守法意識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礎。

Ⅳ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什麼,如何理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理解: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包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離開了哪一句都不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我們描繪了宏偉藍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則為我們繪制出路線圖,指明了具體路徑。只有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基礎和前提條件。
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決定》給出了精闢的答案,那就是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十六字方針,是對原來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的發展和提升,明確了新時期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環節和主要任務,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具體來講,科學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公正司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

Ⅵ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版是三大戰略權舉措。」

1、「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3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2、適應經濟新常態,把握穩與改的張力,保持質與量的平衡,需要高超的方法論;
3、讓改革和法治互相助力,以法治思維推進改革、以改革魄力完善法治,需要縝密的辯證法;
4、讓經濟與生態價值合流,在量化的標准中體現出人的尺度、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自然達成社會財富的累積,這是深刻的發展觀;
5、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中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包蘊著寬闊的歷史視野、睿智的哲學判斷。

Ⅶ 怎樣理解全面依法治國

全面依法治國是歷史的深刻啟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都較好地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相反,一些國家陷入這樣那樣的「陷阱」,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門檻,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

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不少國家沒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的問題,沒能跳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從我們自己來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既吃過破壞法治的苦頭,也嘗到了法治昌明的甜頭。

歷史深刻啟示我們,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們這樣一個13億多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秉持法律這個准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

全面依法治國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中國正經歷空前深刻的社會變革。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穩定的秩序,在各方競逐的市場領域維護公平的規則,在意見碰撞的觀念世界堅守文明的底線,必須織密法治之網、強化法治之力。

「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只有在法治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化解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順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國是長遠的戰略謀劃。現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5年時間,只有靠法治,才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子孫後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我們應該從這樣的高度,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高高揚起依法治國的旗幟。

(7)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豐富內涵,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三大基石」。這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這三句話,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力量、制度基礎、理論指導,實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實現總目標必須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東西。

二是構築了法治中國大廈的「五大支柱」。這就是形成五大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以及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這個「4+1」組成的五大體系,涵蓋了法律制定與法律實施、法治運行與保障機制、依法治國與從嚴治黨等各個層面、各個環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具體展開和有力支撐。

三是設計了法治中國大廈的「施工方案」。這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必須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整體謀劃,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更加重視法治建設的全面、協調發展,更加重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治中國的新航標——怎樣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

Ⅷ 怎樣理解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格局

科學立法是龍頭環節嚴格執法是法律權威在於實施公眾司法公正是法制的生命線是司法活動的最高價值准求公正司法是維護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全民守法法律的權威源自於人民真心的擁護和真誠的擁護。

熱點內容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
榆次免費法律咨詢 發布:2025-01-15 15:49:54 瀏覽:163
法官考察材料 發布:2025-01-15 14:58:25 瀏覽:475
合同法違反合同 發布:2025-01-15 14:48:08 瀏覽:825
北京資深拆遷律師 發布:2025-01-15 14:26:40 瀏覽: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