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材料題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材料題

發布時間: 2022-01-27 02:00:44

㈠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資料~!!

11.我國廣義的法律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①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②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

③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④社會性的監督,包括民主黨派、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等;

⑤中國****的監督,這是監督體系的關鍵。

12.簡述憲法的概念和特徵。

憲法是集中表現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國家根本法。憲法的特徵:

①在規定的內容上,憲法規定的是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最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運作的原則等。

②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經過特別的程序。

13.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

①政治權利和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

③人身自由權利;

④社會經濟權利;

⑤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⑥特定人的權利;

⑦監督權利。

14.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義務有哪些?

①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③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復興。

④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⑤依法納稅。

15.簡述我國國家機構體系的構成。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③國務院;

④中央軍事委員會;

⑤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16.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分類

①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體來說,它是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履行其職能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稱。

②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之分

17.簡述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

①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有一個是國家行政機關。

②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③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都是由行政法律規范預先規定的。

④行政法律關系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管理職能過程中產生的。

18.簡述訴訟法的概念及其種類。

訴訟法是調整和規范國家司法機關和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的訴訟活動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現行的訴訟法可分為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

19.簡述訴訟證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徵。

訴訟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它有三個基本特徵:

客觀性,指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任何主觀臆斷和虛假材料都不能成為訴訟證據;

關聯性,指必須與特定的案件有內在必然聯系,與案件無關的事實不能作為證據;

合法性,指必須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並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運用證據。

20.簡述稅法的概念和分類。

稅法是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過程中和國家進行稅收管理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根據稅法調整的具體的經濟關系的不同,可把稅法分為稅收徵收法和稅收管理法。

21.簡述勞動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勞動法是調整關於勞動關系及由勞動關系產生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①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

②按勞分配原則;

③男女平等原則;

④勞動者民主管理原則。

22.簡述環境法的概念和分類

環境法是指調整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關系的法律的總稱。

環境法主要包括自然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

23.簡述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意義。

①在保護和改善生活與生態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防治污染和其他社會公害,保障人體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於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有利於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樹立科學發展觀。

24.簡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民法基本原則有:

①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

②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③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原則。

④禁止濫用民事權利原則。

25.簡述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成立的條件。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組織。

法人必須具備的條件:依法成立;有獨立的財產和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㈡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及答案

1、進入大學後應樹立哪些新的學習理念?要養成優良的學風應該從哪些方面下功夫?
(1)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
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
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
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2)勤奮 嚴謹 求實 創新

2、論述當代大學生的成才目標。
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
智是人才素質的基本內容
體是人才素質的基礎
美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
大學培養目標所要求的德智體美方面的素質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一體。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是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是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全面提高。當代大學生應努力成長為主動發展、健康發展、和諧發展的一代新人。

3、什麼是法?什麼是道德?試述他們兩者的關系。
(1)法: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為內容,通過對人們行為的作用來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體系。
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
法律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
法律是出自國家的社會規范
道德:主要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2)關系:
A區別:
表現形式不同: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一種行為規范,它具有明確的內容,通常以各種法律淵源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道德規范的內容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並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
調節領域不同:道德所涉及的范圍極其廣泛的,包括人們的行為,思想等。而法律只調整人們有關法律的行為。
調節方式不同: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靠人們自覺遵守。
B聯系:
道德與法律都是調節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
道德與法律都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反,體現了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
道德與法律在許多方面是相通的,法律為道德提供了保障,道德建設為法律制定提供了目標。
C總結:道德與法律是調節人們思想行為、協調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兩種基本社會規范。
道德與法律雖然在調節領域、調節方式、調節目標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為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務於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的發展。

4、簡述個體思想道德素質內部的結構關系。
(1)思想道德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
(2)思想政治素質是一種特殊的素養,是人們在為實現本階級利益而進行的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特定品質。
(3)道德素質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這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
(4)法律素質是指人們知法、守法、用法、護法的素養和能力。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必需的法律觀念,擁有必要的用法、護法能力、構成了法律素質的基本要素。
(5)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它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的是非善惡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是政治素養、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決定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5、什麼是大學?大學的精神是什麼?
(1) 廣義的大學:泛指各種性質、各種類型的高等學校,是高等學校的總稱,包括公立大學和民辦大學、及獨立設置的學院、高等專科學校、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高等成人學校等。
(2)中義的大學:指那些能夠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或學位教育的由多門學科、多種專業組合而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包括綜合性大學、獨立設置的各類學院。
(3)狹義的大學:專指綜合性大學,也就是具有較強教學、科研力量,較高教學水平和相應規模,能夠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必須設立三個以上國家規定的學科門類為主要的學科的大學,即綜合性、多學科、高水平的全日制大學或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全日制大學。
大學精神是大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淀、凝練而成的、為大學人所普遍認可並共同追求的、相對穩定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和行為准則。它既表現為大學所具有的與其他社會組織迥然相異的精神風貌,又表現為高校為培養出的大學生所具有的與他人迥然相異的精神特質。
自由精神;獨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批判精神。

6、簡述人才素質的構成要件及其在人才素質中的地位和作用。
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智是人才素質的基本內容,體是人才素質的基礎
,美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

7、理想與信念的含義與特徵。理想信念對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有什麼重大意義。
(1)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特徵:社會實踐、社會關系的產物,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多方面和多類型的,現實性和預見性。
(2)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定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移並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特徵:有明確的認知和強烈的情感,有不同的內涵、層次,與理想相互依存。
意義: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引導大學生做什麼人;指引大學生走什麼路;激勵大學生為什麼學。

8、當代大學生為什麼要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
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當代大學生只有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才能深刻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把個人與社會理想統一起來,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崇高的、具有持久生命力、以改造世界為己任。

9、如何認識個人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
(1)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2)首先,社會理想決定和制約個人理想。社會理想居於高層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導作用的。個人理想居於低層次,並從屬於社會理想。個人理想只有自覺地順應社會理想並以此為基本方向來進行選擇和確立,才有可能實現,才能更好地、更順利地達到自己的理想目標。
(3)其次,個人理想不同程度地體現著社會理想。社會理想反映著人們的共同願望,代表著人們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萬人的實踐活動來實現。沒有每一個人的實踐活動的積累,社會理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4)社會理想有賴於個人理想地整合,個人理想又不能脫離社會理想和人類理想。在我國,社會主義理想依靠每一個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實現。個人理想如果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違背,就失去了客觀地依據,因此就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

10、如何對待理想實現過程中的順境和逆境。
正確對待實現理想過程中的順境與逆境。當身處順境時,切莫得意忘形,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備;身處逆境時,也勿悲觀失望,用於戰勝,順境就在前面。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對人生的作用都是雙重的,關鍵是怎樣去認識和對待它們,只要善於利用順境,勇於正視逆境和戰勝順境,遠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11、如何理解「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1)在法律層面上,是對於憲法精神的闡述。危害祖國不僅是一種羞恥,而且也是一種犯罪。熱愛祖國既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2)在道德層面上,是在召喚人們的良心,讓良心看守自己的言行。不僅繼承了傳統道德,如歷史上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而且也包括了現代道德,如與國際主義一致的愛國主義,豐富和發展了人類道德的基本內容。同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主導價值觀,放映了社會主義道德基本要求。
(3)在信念層面上,表面祖國是我們神聖不可侵犯的家園,是我們生命的所來之處,也是我們生命的所歸之處。為了祖國的 利益,可以犧牲個人的利益。

12、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什麼?現在我們為什麼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團結統一 愛好和品 勤勞勇敢 自強不息
(2)高中:①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⑤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推進當代文化建設、創新時代精神的客觀要求。
⑥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3、什麼是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1)時代精神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是體現民族特質、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社會風尚的總和。它以改革創新為核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2)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緊密相連,時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時代性體現,民族精神是時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礎和依託,兩者的有機統一,構成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重要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愛國主義傳統要把弘揚民族精神和弘揚時代精神有機統一起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斗、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14、如何理解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
「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從人所具有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來看,決定人的本質屬性的是人的社會屬性。
人的本質具有歷史性,人的本質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和豐富。
人的本質是在實踐過程中體現和發展的。
人的本質則是人成其為人從而區別於一切動物的根源,或者說是產生、形成人及其特性的根據和原因。(與人性區別)

15、人生的自我價值、社會價值具有怎樣的關系?如何理解當代大學生的人生價值目標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
(1)人生價值內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兩個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主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衡量人生的社會價值的標準是個體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
(2)人生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既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一方面,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基礎。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體現了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是人們觀察世界,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我們大學生要學會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認識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正確把握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確辨識社會現象中的是非,善惡,美醜,確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的人生價值目標。

16、人生價值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四個堅持:堅持能力有大小與貢獻需盡力、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動機與效果相統一。
社會條件:實現人生價值要從社會客觀條件出發;人生價值目標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相一致。
個人條件:實現人生價值要從個體自身條件出發;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強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立足於現實,堅守崗位作貢獻;有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實踐中創造有價值的人生,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17、如何理解健康的含義?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與道德良好等方面因素的整合與統一,這是對健康更為科學、系統、深刻的理解和闡述。
(1)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為大學生的人生提供導向,也為其心理活動提供「定位系統」,為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奠定基礎。
(2)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方法。要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還要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意識,自覺維護自身的身心健康。
(3)合理地調控情緒。在產生心理困惑時,首先要弄清自己的情緒狀態,對不良的情緒和生活中的煩惱要及時合理地宣洩或轉移,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4)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人際交往。健康的人際交往有利於交往各方的學習進步、個性完善、情緒穩定。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持身體健康,也是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18、簡述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應堅持的原則。
平等原則、誠信原則、寬容原則、互助原則。

19、道德的社會作用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道德能夠影響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道德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存在有著重大的影響;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20、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正確對待傳統道德要反對哪兩種錯誤思潮?結合實際談談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重大意義。
內容(6):注重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對社會、民族、國家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實現看做是一種高層次的需要;重視道德踐履,強調修養的重要性,倡導道德主體要在完善自身中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
反對(2):文化復古主義思潮,歷史虛無主義思潮。
意義(3):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是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21、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具體內容?社會主義集體價值原則的內涵是什麼?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無私奉獻是為人民服務;顧全大局、先公後私、愛崗敬業、辦事公道是為人民服務;同志間、師生間、同學間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是為人民服務;熱心公益、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扶貧幫困、扶殘助殘是為人民服務;遵紀守法、誠實勞動並獲取正當的個人利益,同樣也是為人民服務。
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強調重視和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

22、為什麼說誠實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道德修養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特徵是什麼?
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是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要求;是做人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
誠信既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為人處世應當遵循的基本准則,也是一個社會維持正常秩序和有效運行的必然要求。
高度的自覺性是道德修養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特徵。

23、當代社會公共生活有什麼特徵?維護公共秩序對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有什麼重要意義?
特徵:活動范圍的廣泛性;活動內容的公開性;交往對象的復雜性;活動方式的多樣性。
意義: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要前提、是提高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是國家現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24、維護社會公共秩序需要哪兩種手段?為什麼需要這兩種手段的結合?
道德和法律。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通過規范人們的行為來維護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實現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雖然道德和法律發揮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兩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道德規范作用的更好發揮,需要法律支撐;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實現,則需要以道德為重要條件。良好的社會秩序的形成、鞏固和發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在公共生活中,道德可以用來調節、規范人們的行為,預防犯罪的產生。道德是法律的補充。社會生活是紛繁復雜的,法律的屬性決定了它不可能把復雜而廣泛的社會關系全部納入其調控的范圍,因而其發揮作用的范圍是有限的。道德發揮作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它能夠調整許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問題,不僅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個體道德素質和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提高,為法律的實施創造了條件。

25、社會公德的特點及其重要內容。
特點:繼承性、基礎性、廣泛性、簡明性。
主要內容: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26、職業精神包括職業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在校大學生應如何培育和提高職業精神?
努力學習職業道德和職業活動中的法律知識;努力提高職業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努力鍛煉實際履行職業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能力

27、愛情的本質是什麼?談談你對大學生戀愛觀的認識。
所謂愛情是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社會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相互傾慕,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一種強烈、純真、專一的感情。性愛、理想和責任和構成愛情的三個基本要素。
戀愛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覺承擔責任;文明相親相愛。
大學生對愛情應該持慎重的態度,避免在戀愛問題上把握和處置失當:不能誤把友誼當愛情;不能錯置愛情的地位;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對待戀愛;不能只重過程不顧後果。
處理好戀愛與學習、戀愛與關心集體、戀愛與關愛他人和社會的關系。

28、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是什麼?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29、如何理解法的一般含義?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有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通知階級抑制的規范體系。
本質:從法律所體現的抑制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的體現;從法律的實質內容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自然規律的反映,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先進性; 從法律的社會作用來看,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法律保障。

30、簡述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
適用條件,又稱假定,是指適用規范必須存在的一定情況。一定情況的出現或存在,是規范起作用的必要前提。
行為准則,又稱處理,是規範本身的具體規定,這無疑是法律規范的中心內容,它主要是規定人們應當做什麼(應為),可以做什麼(可為)和禁止做什麼(非為)。
法律後果,又稱制裁,是指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所作的處罰。這是國家強制力在法律規范中的重要體現。制裁的方式可以多樣,一般可分為行政制裁、民事制裁、刑事制裁和違憲制裁。

31、如何理解法律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結構上的相關關系;總量上的等值關系;功能上的互補關系

32、什麼是法律思維方式?它有什麼特點?如何培養法律思維方式?
法律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與取向。
特徵:將法律;講證據;講程序;講法理。
如何培養: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式;參與法律實踐。

33、憲法及其特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保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律基礎,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證。
特徵:在內容上,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在效力上,效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為嚴格。

34、新中國經歷過哪幾部憲法?新憲法經歷過哪幾次修改?其基本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1954、1975、1978、1982年四部憲法。現行憲法是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及其1988、1993、1999和2004年修正案。
基本原則:黨的領導原則、人民主權原則、公民權利原則、法治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

35、我國為什麼要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願望,在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
首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人民通過普遍的民主選舉,產生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其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利於調動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再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
最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能夠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有效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黨在國家政權中充分發揚民主、貫徹群眾路線的最好實現形式。

36、簡述我國政黨制度的內容。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特點: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
內容:(1)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友黨(2)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3)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4)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准則:遵守憲法和法律(5)重要機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37、簡述公民與人民的區別。
公民與人民不同:(1)公民是法律概念,與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相對應,是指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人民是政治概念,與敵人相對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在現階段,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2)二者的法律地位也有區別。我們講「人民的權利」,主要是指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治權利;「公民的權利」主要是具有中國國籍的人所享有的法律權利。(3)地位不同導致了在享有權利方面的差異。公民中的人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全部權利並履行公民的某些光榮義務。(4)二者的范圍不同。我國公民的范圍要比人民的范圍更廣泛,除包括人民以外,還包括人民的敵人。(5)公民通常所表達的是個體的概念,人民所表達的群體。

38、簡述政治權利和自由的內容。
政治權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主體依法享有的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的權利和自由,是國家為公民直接參與政治活動提供的基本保障。
具體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之外,凡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政治自由--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39、什麼是民法?如何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則?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基本原則:一是平等原則;二是自願原則;三是公平原則;四是誠實信用原則。

40、什麼是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對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民法通則》中做了怎樣的分類?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確認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資格。
分類: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無民事行為能力: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㈢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2、事故出於麻痹,安全來於警惕。

3、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

4、質量是安全基礎,安全為生產前提。

5、安全生產,人人有責;一分責任,十分落實。

6、千條萬條,安全生產第一條;千計萬計,安全教育第一計。

7、安全來於警惕,事故處於麻痹。巧幹帶來安全,蠻干招來禍端。

8、一人把關一人安,眾人把關穩如山。

9、傲自滿是事故的導火索,謙虛謹慎是安全的鋪路石。

10、安全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歡樂的階梯。

11、安全是生命之本,違章是事故之源。

12、冒險是事故之友,謹慎為安全之本。

13、細小漏洞不補,事故洪流難堵。

14、寒霜偏打無根草,事故專找大意人。

15、事故牽動千萬家,安全要靠你我他。

16、無知加大意必危險,防護加警惕保安全。

17、人人把好安全關,處處設防隱患少。

18、安全是最大的節約,事故是最大的浪費。

19、管生產必須管安全

20、高高興興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21、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

22、質量是安全基礎,安全為生產前提。

23、居安思危,常備不懈。

24、企業效益最重要,安全生產第一條。

25、安全人人抓,幸福千萬家。安全兩天敵,違章和麻痹。

26、安全要講,事故要防,安不忘危,樂不忘憂。

27、安全法規血寫成,違章害己害親人。

28、時時注意安全,處處預防事故。

29、安全是職工的生命線,職工是安全的負責人。

30、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安全是職工的生命。

3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32、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33、安全投入不可少,隱患排查最重要。

34、生命至高無上,安全責任為天。

35、安全人人抓,幸福千萬家。安全兩天敵,違章和麻痹。

36、容忍危險等於作法自斃,謹慎行事才能安然無恙。

37、無情於違章懲處,有情於幸福家庭。

38、安全來自長期警惕,事故源於瞬間麻痹。

39、抓基礎從大處著眼,防隱患從小處著手。

40、時時注意安全,處處預防事故。

41、安全要講,事故要防,安不忘危,樂不忘憂。

42、嚴格安全檢查,避免嚴重後果。

43、寶劍鋒從磨礪出,安全好從嚴中來。

44、安全生產,警鍾長鳴。

45、沒有拉不直的繩子,也沒有消不除的隱患。

46、眼睛容不下一粒砂子,安全來不得半點馬虎。

47、繩子總在磨損地方折斷,事故常在薄弱環節出現。

48、你對違章講人情,事故對你不留情

49、事事落到實處,安全有備無患。

㈣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題目(題目在下面)

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
胡錦濤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八個為榮、八個為恥」的概括,汲取了傳統榮辱觀的精華,突出了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的特色,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密切結合和有機統一,也是社會主義倫理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的精確提煉和生動體現,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闢概括和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也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內容上看,這八個方面的基本要求,通過對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規范中若乾重要方面的突出和強調,構成了旗幟鮮明、是非有界的榮恥之別,既涵蓋了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又統轄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重要思想,同時也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精神文明和社會風尚的本質要求,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准則。在當前學習、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過程中,首先要徹底弄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和時代要求。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是對我國愛國主義傳統與民族精神的本質概括
熱愛祖國是對人的首要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始終把愛國主義奉為道德傳統的至高原則,始終把愛國與否看作是對人進行道德評判和價值衡量的重要標准。在愛國主義傳統的熏陶下,「愛國為榮、害國為恥」長期以來成為鐫刻在中華民族成員思想深處的精神印記,也成為國人榮辱觀的首要標准。愛國是一個動態的范疇,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會因時代和階級關系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內容和表現,愛國問題上的榮辱觀在不同時代和不同人群中也就有著不同的內涵和要求。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愛國主義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須熱愛自己的祖國,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繁榮和富強而盡自己神聖的愛國義務。在愛國問題上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也就與當代中國的現實國情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實際緊密相連,既與維護祖國的尊嚴、榮譽和利益結合在一起,也與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實踐聯系在一起,也就是以熱愛祖國、貢獻全部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社會主義祖國利益、尊嚴和榮譽為最大恥辱。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是社會主義道德核心——為人民服務思想的精闢概括
服務人民是中國傳統社會民本思想的道德理想,也是中國革命傳統的實踐宗旨。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為人民服務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行為規范。是否和能否服務人民、是否一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是判別不同個人、團體和政黨先進與落後的根本標准,也是一切社會勢力在歷史潮流中榮辱進退的分水嶺。在當代中國,以服務人民為榮,就是要提倡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倡導尊重人民、理解人民、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為人民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也就是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把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出發點和著眼點都放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堅持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就是要堅持以服務、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判別一切思想和實踐是榮是辱的標准。由此來看,樹立和堅持以服務人民為標準的榮辱觀,不僅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也是始終與踐行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思想和歷史責任相一致的。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反映的是對待科學問題的榮辱觀要求
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獲得物質財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們認識和改造社會、獲得精神解放的重要武器。崇尚科學包括講科學、學科學、尊重科學和捍衛科學,把科學作為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和文明生活和精神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要在學習科學、掌握科學和運用科學中求得發展進步、追求精神解放、消除愚昧無知。現代中國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進步的社會,是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來帶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從而逐步擺脫落後和愚昧無知、走向現代文明的社會。當前,樹立和堅持崇尚科學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關鍵是要在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樹立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培育出「學科學、愛科學、重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和現代社會的文明氣象。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揭示了社會主義勞動觀的核心精神和根本要求
勞動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也是社會人獲得發展和進步的基本需要。熱愛勞動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於一切剝削階級道德的重要標志,是社會主義道德觀的基本要求,也是符合馬克思主義道德觀要求的基本道德品質。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的民族,有著熱愛勞動的傳統美德和勤於勞動的優秀精神。在社會主義,勞動是創造財富的手段,也是獲取和享有財富的前提。樹立和堅持「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榮辱觀,要求人們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勞動,發揮勞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為社會作貢獻。它是對中華民族勤勞精神的褒獎和弘揚,不僅有助於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引導和教育人們養成熱愛和尊重勞動的社會風尚、擯棄厭惡和輕視勞動的剝削階級思想,而且有助於鼓勵和激發廣大勞動者的勞動熱情和勞動積極性,調動一切創造活力和勞動力量,使社會財富充分涌流,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蒸蒸日上。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是對集體主義思想的揭示,也是對人道主義人際關系的概括
崇尚集體主義、注重團結互助、貶斥損人利己是與社會主義基本特徵相聯系的根本道德原則,也是符合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社會主義新型道德規范的基本要求。在社會公共生活中,人們應該大力發揚人道主義精神,講究鄰里團結,注重和衷共濟,相互之間應該多關愛和幫助,融洽而友好,團結而祥和。「以團結互助為榮」要求人們要懂得關心、幫助、尊重和愛護他人,以他人利益為先,以集體利益為重,消除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觀念和行為。樹立和堅持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於在現實生活中調節人際關系、約束和規范違背社會公共道德的個體行為會起到積極作用,對於構築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和諧美好的社會關系也起著重要作用。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是對職業道德主體內容和基本原則的概括和發揮
誠實是為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先。在中華民族的道德體系中,誠實守信是一種優秀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責任,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待人接物的重要行為規范,也是人享譽於群體、立足於社會的基本道德准則。在當代中國,已經建立和正在逐步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現代社會的信用經濟。誠實守信是市場經濟社會的道德支柱,是人們之間相互信任的道德憑借。在構建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於社會協調機制的不完善和利益驅動的片面影響,誠信失范、見利忘義的現象和行為明顯增多。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就是要人們固守誠實守信的良好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鄙除金錢至上、見利忘義、重利輕德、趨利薄德的不良道德和社會風氣。樹立和堅持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榮辱觀是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道德建設重任,也是構建現代社會道德支撐的觀念保障,對於構築現代誠信、弘揚社會正氣至關重要。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是對社會公民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的強調和要求
法紀觀念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補充和有效保障,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的基本要求。以遵紀守法為榮就是要倡導人們樹立守法意識,加強法制觀念,培育法律精神,養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的良好社會道德風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良好的守法意識和健全的法制觀念是保障社會秩序正常和社會環境穩定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也是社會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我國當前正處於社會全面轉型和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人們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價值觀念和道德水準處於不斷變化和調整中,需要樹立起良好的遵紀守法意識,建立起協調統一的道德秩序和法律秩序。樹立和堅持以遵紀守法為榮、違法亂紀為恥的榮辱觀,是通過加強道德自律來補充和保障法紀他律的重要手段,有利於培養公民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也有利於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從而保障國家和社會的健康、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概括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精髓,是艱苦奮斗精神的發揚和光大
艱苦奮斗的要旨在於奮斗,其價值也在奮斗中體現。艱苦奮斗的精神代表了人類在追求和創造文明中的堅韌不拔、敢於斗爭的意志和品質,是促進社會進步的崇高道德風尚,是永遠不會過時的。歷史上,中華民族在締造中華文明的過程中培育了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人民又培育和發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知難而上的現代革命和建設精神。在當前社會主義改革和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前,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少年身上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吃苦耐勞精神漸顯缺位,不思進取、畏懼艱辛甚至奢靡頹廢之風日漸增長。樹立和堅持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榮辱觀,有利於教育和引導人們戒除驕奢淫逸之風,秉承不畏艱辛的本色,傳續奮進不輟之氣。這既是對艱苦奮斗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的道德維護和道德塑造。
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論述,把對歷史傳統的繼承弘揚與對現實問題的戰略思考結合起來,立足於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於當前我國社會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系統而又深刻地概括和揭示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要求。從以上對於這八個方面內容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這一概括具有豐富的思想性和鮮明的針對性,體現了重要的思想價值和時代價值,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新提煉和新概括,也是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觀的新總結和新要求,對於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統一和鞏固社會主義中國人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和諧、文明、進步、繁榮的國家,實現經濟與社會的科學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㈤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復習資料中一道習題

薩芬

㈥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案例分析題

1、根據《民法通則》136條: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是1年。即自受傷害人應在知內道或應當容知道受侵害之日起1年內起訴。
2、2006年4月15日,訴訟時效未屆滿。因為本案中,發生了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訴訟時效中斷是指,一旦債權人(本案中的受侵害人)積極行使權利如:要求賠償或進行調解,時效重新起算。
2005年4月10日和4月20日分別發生了兩次時效中斷。故而,時效的計算起點為2005年4月20日,2006年4月15日起訴,未過1年的訴訟時效。

㈦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常考的重點簡答題,謝謝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9.如何理解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
40.簡述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基本內涵。
41.簡述實現人生價值觀的主觀條件和根本途徑。
42.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特徵?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類型?
43.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44.結合實際試述如何正確認識並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45.結合實際說明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的密切聯系與區別。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當代青年如何以實際行動和貢獻履行愛國義務?
42.當代大學生為什麼要用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43.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為什麼要提出和倡導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44.簡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
45.簡述法律適用的概念的特點。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系實際論述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47.聯系實際論述如何努力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42.簡述人生目的的含義及其在人生觀中的地位。
43.簡述榮辱和榮辱觀的含義。
44.簡述依法治國的內涵與基本要求。
45.簡述我國憲法的基本特徵。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論述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47.聯系實際論述如何加強個人品德修養,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愛國主義的含義和基本內容。
42.簡述人生目的的含義及其在人生觀中的地位。
43.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44.簡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規定的公民和組織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主要義務。
45.簡述法的規范作用。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系實際論述當代中國大學生應如何把個人的理想信念與社會的理想信念統一起來。
47.聯系實際論述如何通過道德修養形成良好的個人品德。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42.當代大學生應如何做新時期忠誠堅定的愛國者?
43.在馬克思主義看來,道德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44.簡述法律適用的概念與特徵。
45.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聯系實際闡述追求理想要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
47.試述家庭美德的主要內容和加強家庭美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理想、信念的含義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42.簡述愛國主義的歷史作用和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43.簡述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和自覺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意義。
44.簡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內涵。
45.法的本質特徵是什麼?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論述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是科學的高尚的人生目的。
47.論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新時期愛國主義有哪些基本特徵?
42.簡述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方法。
43.簡述社會公德的含義和特點。
44.證據意識是法律思維的一項重要內容。簡述證據的主要特徵。
45.簡述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論述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信念。
47.論述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理想信念的基本類型。
42.簡述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優良傳統的基本內容。
43.什麼是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44.簡述樹立憲法和法律權威的基本要求。
45.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論述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培養和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47.聯系實際論述從業人員在職業生活中應該自覺遵守職業道德。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點和基本類型。
42.簡述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的基本內涵。
43.簡述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44.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
45.簡述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組成。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是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論述大學生怎樣做新時期忠誠堅定的愛國者。
47.論述如何正確認識並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41.簡述愛國主義的科學內涵。
42.為什麼說為人民服務的人生目的是科學、高尚的人生目的?
43.簡述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44.簡述依法治國的內涵與基本要求。
45.簡述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46.論述當代大學生如何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47.聯系實際論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如何努力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這是歷年的簡答題、我周六也要考試了、有興趣交流一下?283670183

熱點內容
密室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16
雙方協議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8:29:32 瀏覽:758
勞動法對臨時年齡工規定 發布:2025-02-08 18:23:50 瀏覽:467
職場倫理道德 發布:2025-02-08 18:23:15 瀏覽:487
老婆出軌保證書怎麼寫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2-08 17:52:03 瀏覽:844
民法通則健康權 發布:2025-02-08 17:43:30 瀏覽:822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