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危機含義
① 經濟學道德風險什麼意思
道德風險是代理人簽訂合約後採用隱藏行為,由於代理人和委託人信息不對稱,給委託人帶來損失。保險市場上的道德風險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後,降低對所投保標的的預防措施,從而使損失發生的概率上升,給保險公司帶來損失的同時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
基於理性人假設,個人努力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於任何預防性措施的採取都有代價,同時保險公司承擔了保險的全部風險,所以理性的投保人不會在預防措施上投資,這樣增加了風險發生的可能,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損失。更為極端的是個人會促使損失的發生,從而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保險公司預計到投保人投保後的這種行為,就會要求投保人交納更多的保險金,這樣降低了保險市場的效率。投保人相對於採取預防措施下的收益也會降低。此外,保險公司為了激勵投保人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採用設置免賠額,並且要求投保者也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利益,能夠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並不等同於道德敗壞。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
二、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主要例證
商業銀行是經營貨幣資金的贏利性企業。在經營貨幣資金過程中,商業銀行與儲戶(社會公眾和企業)、與貸款戶(個人和企業,主要是企業)、與它的上級管理部門形成了一連串的資金使用上的委託代理關系。在委託代理過程中,由於擁有不同的信息導致博弈雙方不作為的道德風險。下表列出了商業銀行在上述三對委託代理關系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
商業銀行的地位
商業銀行可能的道德風險行為
商業銀行與儲戶的委託代理關系
代理方
損害儲戶利益的行為
1、存款過程中拒絕接收零幣、殘破幣,不為小額存款戶辦理存款
2、低於或變相低於國家規定利率向儲戶支付利息
商業銀行與貸款戶的委託代理關系
委託方
損害貸款戶利益的行為
1、高於或變相高於國家規定利率向貸款戶發放貸款
2、為了減少貸款風險減少(變相減少)甚至不向社會公眾和企業發放貸款
商業銀行與上級管理部門的委託代理關系
代理方
與上級管理部門目標不一致行為
1、貸款發放過程中的以貸謀私行為;
2、經營管理活動中謀求政績(如高息攬存行為、機構資產盲目擴張等);
3、不良貸款處置過程中的不作為或無效作為
商業銀行向博弈對手轉嫁風險後果的程度,決定了商業銀行道德風險在不同的委託代理關系中有不同的現實表現。在與儲戶的博弈中,商業銀行無法向儲戶轉嫁風險後果,因而在這一類委託代理關系中產生道德風險的機率極低;在與貸款戶的博弈中,盡管兩者都存在著嚴重的軟約束,但一旦其中一方可以將其風險外部化時,道德風險就無孔不入,這正是部分企業高息都不能貸到款(商業銀行角度的道德風險)和部分企業有錢都不還貸款(貸款戶角度的道德風險)的共同原因;在具體經辦人員與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下級機構與上級管理部門的博弈中,由於委託方的制度軟約束(特別嚴重的是國有資產出資人的不明導致的委託方缺位),致使代理方隨時隨地都有轉嫁自身行為風險後果的沖動和可能,道德風險不可避免地大量發生,並不斷強化前兩類委託代理關系的道德風險。比如在貸款發放過程中,有的貸款經辦人員並不以商業銀行利潤最大化和資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而是以追求資產規模的最大化為目的而盲目進行貸款擴張,或是以逃避貸款責任追究為目的而「慎貸」「惜貸」。
三、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
透過上面的分析,我認為,監管當局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必須注重以下幾點: 1、對商業銀行道德風險的監管,核心在於監管商業銀行(包括商業銀行經辦人員)轉嫁自身風險的行為。而要監管風險轉嫁行為,必須強化對商業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經辦人員)的制度約束。 2、在商業銀行三類委託代理關系中,重點做好具體經辦人員與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下級機構與上級管理部門之間道德風險的監管。在這一類道德風險監管中,督促商業銀行健全完善內控制度,形成上下級機構、單位與部門、單位與個人共同一致的目標驅動體系,是重中之重。 3、監管當局要嚴防商業銀行第四類道德風險的產生,即在監管和被監管過程中商業銀行為了逃避監管當局的監管而採取的不合作或隱瞞重要事實、虛報相關數據等行為的發生。
② 道德風險的含義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詞是源於研究保險合同時提出的一個概念。簡單地說,由於機會主義行為而帶來更大風險的情形稱為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作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或者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道德風險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市場交易一方參與人不能觀察另一方的行動或當觀察(監督)成本太高時,一方行為的變化導致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
理論上 講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它一般存在於下列情況:由於不確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負有責 任的經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後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顯而易見,這個定義包括許多不同的外部因素,可能導致不存在均衡狀態的結果,或者,均衡狀態即使存在,也是沒有效率的(Y科托威茨Y.kotouitz)。
如果從委託——代理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理論出發,「道德風險(MoralHazard)是指契約的甲方(通常是代理人)利用其擁有的信息優勢採取契約的乙方(通常是委託人)所無法觀測和監督的隱藏性行動或不行動,從而導致的(委託人)損失或(代理人)獲利的可能性」。
③ 合同法中提到的「道德風險」是什麼意思
道德風險是80年代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 或者說是: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金融中道德風險:資金短缺者獲得資金盈餘者提供的資金後,違反合約從事高風險投資活動。 保險中道德風險:投保者購買保險後可能降低自我防範意識,因為一旦發生事故,將由保險公司承擔損失。 股份公司中道德風險:亦稱「委託---代理問題」。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可能使經理人員無視股東利益,按照自己的利益,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掩飾公司經營的真實狀況。 在經濟活動中,道德風險問題相當普遍。獲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險市場時,發現了一個經典的例子:美國一所大學學生自行車被盜比率約為10%,有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發起了一個對自行車的保險,保費為保險標的15%。按常理,這幾個有經營頭腦的學生應獲得5%左右的利潤。但該保險運作一段時間後,這幾個學生發現自行車被盜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這是因為自行車投保後學生們對自行車安全防範措施明顯減少。在這個例子中,投保的學生由於不完全承擔自行車被盜的風險後果,因而採取了對自行車安全防範的不作為行為。而這種不作為的行為,就是道德風險。可以說,只要市場經濟存在,道德風險就不可避免.特點1、風險的潛在性。很多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明知還不起也要借,例如,許多國有企業決定從銀行借款時就沒有打算要償還。據調查,目前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80%左右,其中有70%以上是銀行貸款。這種高負債造成了企業的低效益,潛在的風險也就與日俱增。 2、風險的長期性。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尤其在當前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這一過程將是長久的陣痛。切實培養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契約」規則,建立有效的信用體系,需要幾代人付出努力。 3、風險的破壞性。思想道德敗壞了,事態就會越變越糟。不良資產形成以後,如果企業本著合作的態度,雙方的損失將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但許多企業在此情況下,往往會選擇不聞不問、能躲則躲的方式,使銀行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也不能彌補所受的損失。 4、控制的艱巨性。當前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理措施,都具滯後性,這與銀行不良資產的界定有關,同時還與銀行信貸風險預測機制、轉移機制、控制機制沒有完全統一有關。不良資產出現後再採取種種補救措施,結果往往於事無補。
④ 如何理解當代社會的道德危機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部分"通過侵吞國家利益等無恥手段富起來的"先富者"的榜樣作用.
⑤ 什麼是道德危機
就是大家都不講道德的時候
危機就來了
⑥ 道德危機
4.1 Evaluations of Morality
道德評價指社會生活中人們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的善惡褒貶活動。分為自我的道德評價和社會的道德評價兩種基本方式。自我評價是個體或群體依據自身的價值取向,對自身行為所作的善惡認識和道德判斷,主要通過良心內省的形式來進行。這種評價可以深入到行為者的靈魂深處。社會評價是客觀上對個體或群體的行為所作的善惡褒貶活動,主要通過社會輿論的形式來實現。它對人的行為具有強大的約束、規勸和指導作用。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是相輔相成的,自我評價要受社會評價的制約,而社會評價只有為該社會成員的自我評價所認同,才能發生有效的作用。道德評價是社會道德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它通過對道德行為的善惡性質的判定和道德責任的劃分,通過對善行的贊揚、褒獎和對惡行的譴責、貶斥,可以激起人們的榮辱感和道德責任心,從而使人自覺地向善避惡、揚善抑惡。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評價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發揮作用的重要杠桿,對於發揮道德的功能和作用、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於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社會道德風尚的改善,以至對道德從實有到應有的轉變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4.2 Norm of Moral Behavior
Moral evaluation of social life, people refer to certain social or class in accordance with ethical principles and norms of others or their own behavior appraise the activities of good and evil. Divided into self-evaluation and moral evaluation of social morality are two basic ways. Self-evaluation based on indivial or group's own values, by their own acts of understanding and moral judgments of good and evil, mainly through the form of conscience for introspection. This evaluation can be actors deep into the depths of the soul. Social assessment is an objective of the acts of indivial or groups of good and evil speak ill of the activities, mainly through the form of public opinion to achieve. Human behavior with its powerful constraints, the role of advice and guidance. Self-evaluation and social assessments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self-evaluation should be constrained by the social assessment and social assessment of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only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elf-evaluation can occur effectively. Social ethics and moral evalu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it acts on the moral nature of good and evil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to determine the division, through the good deeds of praise, praise and condemnation of evil, denounce, can inspire people a sense of honor and moral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good to avoid consciously evil, good and restrain evil. In social life, moral evaluation is a certain class of social or moral principles and norms play a role in an important lever for the play to the functions and role of ethics to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for the formation of personal moral character and social morality improvement, as well as from the actual to the moral changes that should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公民道德行為規范的重要內容是道德品質。人們要自覺地培養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質,首先要學習道德的基本理論,了解道德的本質和社會作用。道德是人類社會一種特有的現象,人們在社會上生活,進行著各種各樣的社會活動,會形成復雜的社會關系。為了保證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促進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就要對人們的行為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必要的調整,對那些有利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加以弘揚,對那些有害於他人和社會的行為加以限制和約束。道德首先是調整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相互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道德規范就其實質來說,是社會生活對人們的一種要求。
Moral code of conc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moral character. People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rain and improve their moral character, first of all to learn the basic theory of ethics,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moral and social role. Ethics of human society in a unique phenomenon that people living in the community to carry out a variety of social activities, will form a complex social relation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ocial proction and living order, the promotion of proctiv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it is necessary for people's behavio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to make the necessary adjustments, for those in favor of others and to promote social behavior, harmful to those who in others, and social behaviors are subject to restrictions and constraints. First of all, human and moral adjust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al and society as a code of conct. Ethics in essence, is the social life of a requirement on people.
⑦ 克魯格曼的「道德危機」理論是什麼意思
「道德危機」實際上沒有理論!而所謂克魯格曼的「道德危機」理論無專非就是他看到屬沒有道德的現象已經直白、明顯、很易發覺的展現在我們生活的所有環境中了!能夠做到細致發掘並把這些現象整理出來,用大多數人能懂的話說給大家聽就是克魯格曼的「道德危機」理論!
阿彌陀佛
⑧ 公共經濟學中道德危機的定義
道德危機起源於商業危機,其實質是為了避免淘汰並保住現有利益,採用了有悖於道德與人性手段。而現實的社會是一個市場經濟社會,其滲透到社會里就表現為道德的淪陷,但社會又是以人和家庭為單位組成,繼而表現為情感危機和婚姻危機。人們往往只看到表象,把他歸結為個人素質,社會風氣問題,誠然是問題的一部分,但實質上是落後的生產力和滯後的精神文化與人的低素質和過高的期望之間的矛盾,也是對社會不適應的一種表現。從人性上講,人的期望很高,但現實通常事與願違,又加上人的本性貪婪,由於得不到滿足,矛盾就產生了,各種不正常的表現就顯得很正常了,而人與人又是相互影響的,從而映射到社會上去。我個人覺得此問題在將來也不能很好的解決,畢竟社會在變化,我們並不能消滅問題,只能把它降到最小化,不斷促使社會發展進步,在提高社會生產的同時也要加強社會制度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時每個人對自己的期望要有個合理的預期,這樣就能少一些煩惱
⑨ 什麼是公共道德危機
首先,應該理解什麼是公共道德
社會公共道德規范可簡稱為社會公德,是版一種與個人德行(涉及個權人生活以及品德、作風、習慣等等)相對的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它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對善與惡、榮與辱、美與丑等現象的認識、判斷能力。
社會公德是在人們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依靠社會的輿論、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等力量來維持,為每個社會成員所遵循。社會公德具有時代性和階級性。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基本的社會公德。尊敬師長、愛護公物、文明禮貌、講究衛生、公共生活秩序等等,都是社會公德的內容和要求。
而公共道德危機也就是這些我們應該遵守和維護的社會公共道德被人們所遺忘,沒有被人們很好的遵守,形成全社會不好的風氣,社會道德淪喪,世風日下等,比如范跑跑事件,去幫摔倒老人反而被誣陷等等
⑩ 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不道德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危害。
1、道德風險是一種可能性,一旦轉化為現實性就成為道德危害(道德危機)。
2、道德風險的製造者一般是當事人中的一方;承受者有時是當事人中的另一方,有時是當事人雙方。
例如,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違規添加三聚氰胺,首先導致大量嬰兒患病;後來導致三鹿公司破產、主管人員被判刑。
3、要做道德高尚、思維高超的人:①自己不去製造道德風險;②防範他人製造道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