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經濟生活有關依法治國的知識

經濟生活有關依法治國的知識

發布時間: 2022-01-27 20:58:59

Ⅰ 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依法治國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作用

市場經濟發展離不開市場秩序的規范,而規范市場秩序,離不開依法治國。
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需要科學的宏觀調控。而法律手段是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依法治國,有利於實行宏觀調控。

經濟法基本原則對依法治國的作用

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黨的執政方式的重大變革,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有力保障,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推進器。經濟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主體構成,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法律基石。充分發揮其在依法治國中的功能作用,對規范政府經濟管理行為,促進政府行為法制化,構建和諧社會良好的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都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
經濟法在依法治國中有著其他任何部門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經濟法作為一門重要的部門法和基本法,面臨著依法治國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雙重機遇和使命,而依法治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也存在著客觀聯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法無疑是國家對市場經濟或與市場經濟相關的經濟生活進行干預的法律機制。因此,我們所提倡的依法治國,應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礎上的依法治國,不能脫離市場經濟這一基本層面。因而國家干預經濟,既可以憑借國家權力,又可以運用市場方法,經濟法的調整手段可以是權力性質,也可以是非權力性質。在某種程度上講,經濟領域的民主與法制既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因為經濟民主必然影響和推進政治民主。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法律的影響其實是多層次的,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法治觀念、制度建設、法治機制以及法律知識體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逐漸地法治已成為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從法治角度而言,經濟法作為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部門法之一,著力於對市場機制的引導、規制和保護,防範並矯正市場機制的負面效應,促進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機制的有機耦合。經濟法在保障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維護市場自由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平分配,引導市場主體利益向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傾斜的過程中,注重於發揮其強大的資源和利益配置功能,平衡協調各種經濟利益關系,建構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以實現市場個體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統一以及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經濟工作重點正在發生新的轉移,即著力於培育和形成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和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企業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真正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也是經濟法學科生生不息的固本之道。從社會科學的層面看,科學化應成為經濟法發展的基本方向,對於經濟法治創新問題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持續、系統地展開,強調科學的方法和理性的分析,把經濟法治創新置於科學發展觀統領之下,堅持科學精神,更好地融合不同學科的研究方式,並形成主導性的研究方式,深入研究經濟法治創新中的一般問題和特殊問題,引導經濟法學在基礎理論和具體制度研究方面不斷走向深入、走進科學、走近真理。總之,學科的生命在於創新,學科的發展貴在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經濟法學的學科發展充滿活力,也才能最終使市場經濟法治真正實現循「法」而治。

Ⅲ 《經濟生活》中國家如何貫徹落實依法治國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國家與社會事務的重要方針.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推動社會和諧進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都迫切需要加快推進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加強立法工作,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近年來,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過去五年間,僅國務院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了137件行政法規.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改革和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立法工作面臨著十分繁重的任務.要進一步增強政府立法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認真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繼續加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產品質量和安全、規范政府自身行為方面的立法;高度重視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的立法;特別要注意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加強立法工作重在提高立法質量.要創新政府立法工作的方法和機制,擴大立法工作的公眾參與.在法律法規起草、修改過程中,要通過組織聽證會、論證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要公布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推進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進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政府的組織、政府的權力、政府的運行、政府的行為和活動,都要以憲法和法律為准繩,都要受到憲法和法律的規范和約束.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規、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必須與憲法和法律保持統一和協調.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尊重和保障人權為核心的現代行政執法觀念,形成職責許可權明確、執法主體合格、適用法律有據、問責監督有方的政府工作機制.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明確執法責任,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范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健全行政復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認真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幫助困難群眾實現訴訟權利,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平等法律保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保持清正廉潔,促進行政執法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行政權力正確行使.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必然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服務,確保權力正確行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綜合運用各種監督形式,增強監督合力和實效,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健全組織法制和程序規則,保證政府權力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進行行使.各級政府要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大力推進執法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力度.改善和加強新聞輿論對行政執法的有效監督.切實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要把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人財物管理使用、關鍵崗位的監督作為重點,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確保監督到位、有力、有效.
四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積極探索法制宣傳教育的新途徑、新形式,善於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傳媒,精心組織各種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法制教育的科學性、准確性,防止片面性.突出抓好憲法宣傳教育,增強人民群眾的憲法意識,自覺維護憲法權威,使憲法在全社會得到遵守.加大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牢法治思想基礎.法律對社會生活的規范、引導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過權利義務機制實現的.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中,必須強化權利義務觀念的培養,既要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也要增強法治意識和義務意識.具體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國家保護合法的權利;國家提供權利的保障、救濟和保護.只有讓每個公民都樹立了正確的法制觀念,自覺在法制框架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才能夠真正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真正落到實處,建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Ⅳ 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增強我國市場經濟活力的重要性

  1. 市場抄的襲正常運行,需要良好的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加以維護。
    市場規則表現為行業規范、市場道德和法律法規。法律的完善是市場規則的重要體現。

  2. 國家宏觀調控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經濟進行調節和控制,法律手段是常見的宏觀調控手段,法律的完善有利於國家科學的宏觀調控發揮作用。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有其內在缺陷,發展市場經濟必須要加強科學的宏觀調控,而法律手段是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宏觀調控最常見的手段之一。

  3. 所以,推進依法治國,可以增強市場經濟活動,有效避免市場失靈。

Ⅳ 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我國加強法治建設對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影響

①完善企業經營機制,促進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增強市場活力。
②規范企業生內產經營,容促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推動企業發展。③規范、協調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每點2分,共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給分)

Ⅵ 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依法治國對我國改革發展穩定的意義

依法治國,有利於國家運用法律手段,加強對宏觀經濟進行調節與控制。
有利於建立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和信用體系,有利於更好地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防止市場調節失靈及市場缺陷。
有利於規范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學法、尊法、用法、護法。

Ⅶ 高中政治關於依法治國的知識點 急啊

第四課 民主政治 依法治國
一、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
1.民主的涵義()
從根本上說,民主主要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包括國體、政體、政黨制度等。
2.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包括國體意義上的民主和政體意義上的民主。(A)
3.社會主義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B)
①我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內容。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度的根本准則,因此,社會主義民主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②人民當家作主是由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所決定的。公有制為主體,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我們的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即人民民主。
4.民主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和主要目標
(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性)
1)民主與富強、文明、和諧一起,構成社會主義的四位一體的目標。
2)鄧小平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只有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才能調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而共同奮斗;才能把人民群眾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5.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B)
1)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的主要內容(民主在當代中國的主要實現形式)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制度。
2)民主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表現(B)
①中國的民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從根本上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
②中國的民主是由最廣大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在中國,享有民主權利的人民范圍包括一切不被法律剝奪政治權利的人。
③中國的民主是以人民民主專政作為可靠保障的民主。對敵專政,以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國的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原則和活動方式的民主。
6.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B)
1)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①要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②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③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④要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A.基層群眾自治體系的主要內容
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企業職工代表大會
B.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
廣大城鄉群眾通過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
二、民主與法制
1.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A)
1)社會主義法制的含義
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國家制定的體現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它是立法、執法和守法的總稱。
2)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內容)
①有法可依
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根本前提。
有法可依就是指要立法,要制定各種法律法規。
②有法必依
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的中心環節。
一切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辦事,全體人民都要依法辦事。
③執法必嚴
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體現。
他要求嚴格遵守法律規定,嚴肅執行法律規定,切實按照法律規定的原則和內容辦事,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
④違法必究
社會主義法制強制力的體現。
它要求切實貫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2.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的關系(C)
1)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
①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產生的前提。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法制。
②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發揮力量的源泉
只有充分加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才能制定真正體現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意志的社會主義法律;只有充分加強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才能使社會主義法製得到自覺遵守、切實執行和嚴格監督。
2)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
①社會主義法制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
②社會主義法制為人民行使民主權利指明了方向。
③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了社會主義民主的實現。

三、實施依法治國方略(C)
1.依法治國的內涵
1)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
2)依法治國必須制度化、法律化
3)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2.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與黨領導的關系)
1)堅持黨的領導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根本保證,依法治國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2)我國的憲法和法律是在黨的領導下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也領導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
3)依法治國是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的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法治國。
3.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意義
1)概述:依法治國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步伐,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4)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
4.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兩者關系)
1)法治與德治,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2)法治屬於政治建設,屬於政治文明;德治屬於思想建設,屬於精神文明。
3)法治是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是以其感召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
4)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5.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目標:
建設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目標是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實,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更加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2)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根本要求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①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②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實行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目的。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共產黨領導的實質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
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政治建設只能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也領導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

Ⅷ 運用政治生活的相關知識,分析我國應如何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

1)①全國人大要行使立法權和監督權,堅持科學立法,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內,並監督法容律的實施。②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③公民要自覺履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義務,並行使監督權,監督法律的實施。④中共要堅持依法執政,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加強對依法治國的領導。⑤司法機關要加強司法監督,堅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Ⅸ 依法治國在高中經濟生活中的體現

在高中經濟生活中,只有,運用法律手段進行宏觀調控,以及建立一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體系。

熱點內容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
刑法國有公司 發布:2025-02-08 14:47:44 瀏覽:54
lol皮城執法官怎麼加點 發布:2025-02-08 14:24:21 瀏覽:338
道德的火焰資源 發布:2025-02-08 14:22:05 瀏覽:398
執業葯師葯事管理與法規筆記 發布:2025-02-08 14:21:04 瀏覽:563
中國行政與刑事法治世紀展望 發布:2025-02-08 13:44:26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