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司法行政
香港的立法應該屬於英美法系,三權分離,立法司法行政三者是分開的
❷ 香港的政治制度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是行政長官負責制,即行政主導、司法獨立、行政與立法既內相制約又相配合。容香港特別行政區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其行政地位同省、自治區、直轄市等同,但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貨幣發行權。
(2)香港立法司法行政擴展閱讀:
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認真履行憲制責任,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
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
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具有監督權力。
❸ 港澳特別行政區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港澳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行使的權力不同於普通地方機關和民族自治地內方的自治機關,實容行高度自治,依照法律的規定享有立法權、行政管理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具體如下:
1、在立法權方面,特別行政區可以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制定法律,既不受家法律和行政法規的限制,也不受刑法、民法范圍的限制。
2、在行政權方面,享有其他行政區所沒有的財政、經濟貿易、貨幣金融、海運、航空、文化教育和治安等方面的管理權。
3、在司法權方面,享有司法終審權,無須上訴到國家最高法院解決。
(3)香港立法司法行政擴展閱讀:
特別行政區相關權利:
1、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不受任何干涉。
2、終審權屬於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3、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在行使審判權時,應繼續保持港澳原有法律制度和原則對法院審判權所作的限制。
4、它們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無管轄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在審理案件中遇到有涉及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的事實問題,應取得行政長官就該等問題發出的證明文件,上述文件對法院有約束力。行政長官在發出證明文件前,須取得中央人民政府的證明書。
❹ 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什麼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第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香港永久性居民依照本法有關規定組成。
第四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障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和其他人的權利和自由。
第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第六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保護私有財產權。
第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其收入全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支配。
(4)香港立法司法行政擴展閱讀:
20世紀80年代初,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並首先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按照鄧小平的論述,「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國兩制」由科學構想變成生動現實。中央政府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認真履行憲制責任,堅定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政府依法施政。
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繼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法律基本不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中央具有監督權力。
中央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兩點,一是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二是全面准確,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不走樣、不變形,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_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❺ 香港立法權 是不是國家立法權
不是,香港只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怎麼會是國家立法。這只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表現形式罷了。這種權力不可能也絕對不會永久持續下去,一國兩制結束之時差不多也就是這種特權消失之日。
❻ 香港立法委員是什麼行政級別
在三權分立系統中,「立法」和「司法」、「行政」是分離的,是三個不同的體系。所以,「立法」系統的人員沒有「行政」體系裡面的級別。
❼ 香港特別行政區有沒有立法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二條見樓上。
第十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經濟制度,有關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本法的規定為依據。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均不得同本法相抵觸。
第十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立法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備案不影響該法律的生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征詢其所屬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該法律的失效,除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另有規定外,無溯及力
❽ 簡述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的關系。
香港留下了英國當年的「三權分立」體制,即: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權力制約。
特首是行政首腦,
立法會是立法最高機構,
立法會通過立法來控制地區行政事務,而特首通過政策、法律是的實施來影響地區事務。
在新條件下,特首有了【准立法權】,即制定行政規章的權力。
❾ 時常見國家的 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執法機關、法律監督機關,具體是指那些部門,求解,謝謝!
具體部門如下:
一、國家的立法機關:國家的立法機關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屬於地方立法機關。
就廣義的「法」而言,立法機關的范圍也相應擴大。如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制訂自治法規等。
二、行政機關:
1、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及其組成部門(包括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和審計署,共25個)。
2、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機關(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旗和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和民族鄉政府),
3、特別行政區行政機關(包括特別行政區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香港特區政府工作部門有政務司、財政司、律政司和各局、處、署;澳門特區政府工作部門有各司、局、廳、處。);
4、地方上還有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如行政公署(省級人民政府派出機關)、區公所(縣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不設區的市或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三、司法機關:各級人民法院和各級人民檢察院。
四、執法機關:根據法律規定享有國家執法權的部門,比較多,很多部門都有執法權。
五、法律監督機關:各級檢察院。
(9)香港立法司法行政擴展閱讀:
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執法機關、法律監督機關的些部門職責及地位:
1、立法機關的作用分為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也稱為直按作用和間接作用)。主要作用包括:制定法律,監督政府,教育公眾,代表選民(選區或國家),這四項作用也稱為立法功能、監督功能、教育功能、代表功能。次要作用包括司法功能和領導選舉功能。
2、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有權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等,指導所屬各部門、下級國家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行政活動。國家行政機關實行首長負責制與集體領導相結合的原則。
3、最高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負責審理各類案件,制定司法解釋,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並依照法律確定的職責范圍,管理全國法院的司法行政工作。
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最高檢察機關,主要任務是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能,保證國家法律的統一和正確實施。
4、關於公安機關,其內設機構有公安消防大隊和公安交警大隊,派出機構有派出所,都是行政機構,只有經法律法規和規章的特別授權,才有行政主體資格,才能以自己名義作出行政行為。
5、各級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立法機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機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執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監督
❿ 香港共有哪幾類法律,法規
香港是沿用英美法系,除適用基本法外,還有:
普通法和衡平法
普通法和衡平法,主要見諸香港和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高級法院的判決。追溯歷史,至少自十五世紀以來,法官判詞的紀錄已逐步建立一些詳細的法律原則,規管國家與公民之間和公民與公民之間的關系。現時,源自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案例已盈千累萬,形成普通法。有關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及免受任意逮捕或監禁的權利,已於三百多年前判定的案例中載列。這些權利現在由《基本法》的條文保障。
普通法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所依據的司法判例制度。案例可以引自所有普通法適用地區,而並不限於某一司法管轄區的判決。《基本法》第八十四條訂明,香港特區法院可參考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司法判例。此外,香港特區終審法院和司法機關有權邀請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法官參加審判。
成文法
香港絕大部分的現行成文法,都是在本地訂立並載於《香港法例》中。香港很多法例都是根據獲轉授的權力而訂立的,稱為附屬法例。例如,某條例可轉授權力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即行政長官經諮詢行政會議的意見),就條例實施的細節訂立規例。
中國習慣法
部分中國習慣法適用於香港。舉例來說,根據《新界條例》(第97章)第13條,法庭可以認可並執行與新界土地有關的中國習俗或傳統權益;而在《婚生地位條例》(第184章)中,中國法律和習俗也得到承認。
國際法
現時已有超過200項國際條約和協議適用於香港。條約在立法施行之前,不算是香港本地法律的一部分,但仍可影響普通法的發展。舉例來說,法庭可引用某條約,以助解釋法例。發展迅速的國際慣例法的規定,也可納入普通法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