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打道德綁架

打道德綁架

發布時間: 2022-01-27 23:56:26

①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對於「道德綁架」的理解,社會觀點大致可分為以下兩種,分別代表了「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

  1.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2.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 一詞本身概念極其模糊,哪怕一個人跨越了「道德底線」,但凡他的行為還在法律范疇允許之內,其行為就可以被接納和理解。僅有對逾越法律底線的行為,社會才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其行為為「錯誤」。但在一般情況下用「個人道德標准」或是毫無明確定性的所謂的「社會道德標准(公共善)」,即「道德底線論」對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的道德批判(例如對「不給老弱病殘讓座」進行批判),從根本上即是「道德綁架」。所以,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拓展資料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邏輯的混亂。網頁鏈接

② 道德綁架有哪些

公交車讓座,城市復里公交制車是大多數人選擇的交通工具,車上經常播報給老人小孩讓座,這本是一種美德,可是久而久之,老人和有小孩的家長認為這是一種理所應當。當別人不給你讓座的時候,你就說他沒道德,這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02
針對遇到摔倒的老人扶還是不扶,這難倒了多少人,本是助人為樂,有的老人卻抓住這個人性的美德,來訛詐別人,這不是道德綁架是什麼呢!

03
在親戚朋友中,如若你有錢了,你要是不請客吃飯,親戚朋友說你不道德,問你借錢,他們就覺得你一定要借給他,這就是典型的道德綁架!

04
隨著國家發展越來越迅速,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蘋果手機隨處可見,看見別人用蘋果,就說別人不愛國,因為韓國和中國關系微妙,中國市場抵制韓貨,看見別人居然還買韓貨,還看韓劇,就職責別人不愛國,這也是道德綁架!

③ 什麼是道德綁架

尊老愛幼,乃人類社會基本的倫理框架和行為准則。在現代社會,"愛幼"方面,幾乎無可挑剔。為了孩子,有人聲稱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而對於生養自己的母親,則需要"靠邊站"。"孝"行為的下斜,必然導致孝行的失衡。失衡的標志之一,就是對包括父母在內的老年人的失尊、失敬。公共交通工具上,這種失衡更是屢見不鮮。站著的老年人,坐著的年輕人,成了一道獨特的社會新景觀。這種景觀,和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格格不入,和西方文明也風馬牛不相及。它是當代中國人自己的"畫作"。改變這幅和現代文明不相稱的畫作,是早晚的事情,問題是應該用何種方式來改變。鄭州市人大常委會,正在醞釀自己的思路。
2008年7月2日,鄭州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上,審議了《鄭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條例(草案)》。其中規定,乘客應主動讓位給老人、孕婦等特殊乘客。不履行義務,駕駛員、售票員可以拒絕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行政主管部門還可以對乘客處以50元罰款。很多市民聽說後提出了異議。 地方人大頒布的《條例》,屬於法規的一種。用法規的形式,賦予老人、孕婦坐下的權利,這種立法精神,值得贊許。但是,該草案用罰款和剝奪拒不讓座者乘車權利來迫使乘客履行讓座的義務,則大謬矣。以道德綁架的方式迫使某人就範,動機崇高,手段錯誤,每每尷尬收場。同樣,用法規來綁架道德,硬性要求乘客如何,也犯了類似的錯誤。並且,這種錯誤比單純的道德綁架性質上更惡劣。用權力意志,強奸了另外一些人的自由意志,盡管後者的自由意志可能是不道德的。問題在於,後者的這種自由意志,譬如說不想讓座,雖然與道德倫理格格不入,但他並沒有給其他人造成威脅。而法規聲稱有權對他罰款、剝奪乘客的權利,則是赤裸裸的暴力行為了。這種法規綁架,不僅違背了現代法治精神,而且是現代文明的倒退。如果立法者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就知道這個審議中的《條例(草案)》,不是在調和社會矛盾,而是在製造新的社會對抗,無端增加人們的反感情緒:我讓座與否是我個人的自由選擇,憑什麼要受到法規的威脅和恫嚇?既然恫嚇了,我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怎麼樣? 法規綁架道德,解決不了道德危機。現代社會的道德狀況固然不容樂觀。我們的社會道德取向,站在了兩個極端:從極端的無私道德取向一步跨越到了極端自我道德的取向的邊緣,缺少中和的地帶。事實上,社會道德取向的最佳立足點剛好在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的中間,甚至說略微靠近個體利益。我為社會的前提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的"為",不是不要自我利益的"為"。也只有這樣的"為",才是可持續的"為"。反思以前"大公無私"取向的倒戈,恐怕正在於沒有照顧到個體利益所致。如今鄭州市審議的這個條例,如果再將乘客個人的利益犧牲掉,即便推行,也長久不了,因為這是違背社會規律和人類意志的規定,是不文明、不合法的規定。

④ 道德綁架是什麼意思

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專人並屬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4)打道德綁架擴展閱讀:

道德綁架的實質是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結果一般是做了的也少有自豪感,不做的則會在一段時間內感到忐忑不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社會是經常發生的。道德綁架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為在強調群體和統一價值觀的社會中,輿論具有足以殺人的功能。

潛藏危機:「道德綁架」這詞能做「擋箭牌」,人們可以說自己沒違反法律就行,指責說自己的人。各種事情都因自己沒違法而說自己「錯了嗎?」時間久了,人們一切只要求自己不違反法律,而不要道德,長久下來,道德將會消失,社會將冰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綁架

⑤ 怎樣反擊道德綁架

一句話直接反擊所有的道德綁架:我爺我奶有文化,公交車上不掐架,我弟我妹家教好,不熊不作不瞎鬧,我爸人多不抽煙,我媽坐車不大叫,您家全家素質高,我家和您比不了。

⑥ 對待道德綁架的正確態度是什麼

【有感「道德綁架」】
時報副刊8月31日《道德綁架與道德散架》一文 ,對我很有感觸,一提綁架二字 ,誰都對這罪惡的貶義詞鄙棄、排斥,若把它配在高尚的道德褒義詞上實屬不妥,因為道德不是硬 性的法律強制,而靠自覺的善舉。道德是法律之母 ,就像個健全人內心無形的道德懲 戒法庭,共居的人類社會,誰能脫離德與法的庇佑呢?人在遇險危難時誰都想來人解救,當被別人解救時,一般都會心生感激而懷他日報償以達心平,如果能報而不報,定會受到良心責備,尤在夜眠不寐時那脫不掉地內心道德法庭,會無情的叩問著良心,受著愧疚、懊悔、不平的煎熬。道德又象基金入伙「救助會」,遇到難處可救急,在為別人好時也是為自己好,這種倫理道德在家庭、親友、鄰里間,都普遍有約定俗成的規范著,你怎能脫離這些「綁架」呢 ?
但作為人性的道德標准,就不能只強調「禮尚往來」的倫理平衡了,而是必須要求「施惠勿念,受恩沒忘「的高尚情操,不圖報償的利他利眾的科學思想和言行,「助人為樂」主要樂在感到胸襟寬暢、充實、坦盪,常做好事不做壞事,到死也感無愧於心,含笑九泉。人生不都追求快樂和幸福嗎,其實能使心情快樂與否,主要還在受人們的贊許與唾罵之間,不顧臉皮的卑劣小人有幾?斯賓諾莎的「做善事必有快樂相隨」不假,所以「道德綁架」思想應改為「我愛道德、使我快樂」。 天津。86歲盧建申[email protected]

⑦ 被道德綁架應該怎麼破

1、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任何人都是先為自己而活,並且活得好才能夠照顧好別人,而不是一味的犧牲自己的利益,放棄自己的權益,去養活別人。要知道,無謂的犧牲者讓利再多,都無法得到獲利者的尊重和認可,他們只會認為這一切理所應當。

2、放棄改變家人觀念的奢求。對於父輩而言,他們認定了「兒子比女兒重要」的理念,就會用一生的執念來捍衛它,幾乎很難去改變。就想我朋友的外公外婆,明明知道兒子不爭氣,卻依然認為兒子遠勝過女兒,甚至認為這不是兒子的錯,而是作為姐姐的女兒並沒有起到照顧弟弟的責任。

「重男輕女」從來就不是一種可以修正的觀念,這是用幾千年的時光固化下來的一種執念,甚至接近基因遺傳。在現在的社會中,只要有人懷孕,依然有大把的人打聽性別,依然有很多人在乎如果一胎是女兒,那麼趕緊生二胎,只不過會找一個好聽的借口罷了。

3、走出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在這類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女孩,都因為從從小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產生「斯德哥爾摩癥候群」症狀,當父母在以道德綁架的時候,她們起初會很難發現自己在被無度的壓榨,直到自己被壓榨到承受不住為止。

因此,一定要盡可能走到外面的世界,去了解女性的權益是什麼,了解真正公平的社會是怎樣的模樣,藉助於這種學習和成長不斷重構自己的價值觀,去拜託犧牲者和受難者的心態。

4、必要的時候劃清界限。虎毒不食子,說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愛,但世界上也會有一些父母並不認可女兒是「親子」,所以這種愛並不存在。

盡孝不是一種道德約束,而是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如果源頭的那方首先放棄了這種交流,那麼對於兒女這一方為何要愚孝至死呢?對於無理的索求,無需理會,只需盡到起碼的職責足以,要知道父母可能連起碼的職責都沒有做到。

這個世界上,只有自救的人才會有出路。對於被父母道德綁架、無度壓榨的女孩子而言,一定要先弄明白自己到底為誰來活著,然後才能找到出路。

也許有人認為父母生下孩子就是最大的恩情,值得孩子拿一生的命來回報。那試問,這個孩子來到世上,又有誰徵求過她的意見。如果一個女孩一出生就面臨如此悲慘的人生,我想無人願意來到這個世界。

樊勝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沒有之一,一個被嚴重道德綁架的女人。

⑧ 關於道德綁架

這算什麼?
這算侵權案件而不是什麼道德綁架
無論什麼原因
你侵犯了他人的健版康權利
那麼你至權少要承擔民事責任
我國民法對於民事責任承擔有明確的規定
適用於你的是
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
這個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談不上什麼道德綁架,這是你作為一個人要承擔的責任

⑨ 什麼是「道德綁架」!

簡單來說,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基本特徵: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
根源: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具體原因:對方道德水平不高;爭取資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惡心……等。
人群范圍:常見於親戚、朋友、周邊陌生人之間。
具體要素表現:親情、孝道、對你好的善意、朋友標准、公共美德、個人付出回報不對等、個人願望喜好、同輩群體對比(類似鄰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裝弱勢群體(小孩、老人、孕婦、殘疾)、用集體利益(公共善)壓制個體、用社會惡的反例壓迫對方。
道德綁架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插隊,吐痰,乞討的要錢,這類行為本身道德低下,人們本能會拒絕,但他們會以「急事兒」「弱勢群體」「公德心」「別人都這樣」等反駁,插隊這個事,其實可大可小,大的話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個人的權利,而是集體的權利,道德就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把不道德揪出來,公示於人。
道德綁架的兩種界定:
一、如果對方道德水平低下,行為上觸碰了道德底線,違背了道德標准(比如破壞公物,毆打老人欺負弱小,公共場合抽煙,違法行為等),損害了他人利益,這時候正義的人們應該理直氣壯用道德批判、審判他,這種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讓正義發光。
二、如果對方在道德標准范圍之內,沒有違背法律,也不損害他人利益或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的不作為,可以被理解和接納(比如不讓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應該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譴責。
道德綁架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用正義、道德、集體的力量「壓制」個體,他的出發點無論對錯,代表的都是正義的大多數,所以,一般個體在正面反駁時比較困難,只能默認、忍氣吞聲,進而失去辯解的機會和期望。
認清道德和道德綁架的本質——
道德是一種修養,它是對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不同於並高於法律,它本身不具備「責任」「義務」的屬性,它只是一種評價標准,更多用來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樣具有審判功能和強制性質。在不違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義務」,不用擔負任何「責任」,妄圖用道德要求對方做點什麼,犯了邏輯錯誤:道德是評判的,不是用來做點什麼的。
道德綁架的幾種混亂邏輯——
,強制一種因果關系,即道德就是義務,你就應該去做,去執行。
,用集體給人套上一層枷鎖,這樣就成了多數人對付少數人,而被綁架者往往會有口難辯。
,扣上罪惡或不道德的帽子,綁架者往往會利用這點,給當事人扣上「你這個人很壞,沒道德,沒素質,沒同情心」等帽子。
那些擅長道德綁架的人對於不讓座者或落水不救者,其態度就是:你不讓座就是沒道德,就是個大惡人,就應該受到集體的批判和社會的懲罰。其實每個人都願意在力所能及范圍內遵守道德或社會公德,讓我們氣憤的是那些拿道德做擋箭牌,攻擊別人人格綁架別人道德的人。他們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可恥可恨。
如何應對道德綁架?
,轉移矛盾
如果有人對你進行道德綁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點轉移,比如把道德綁架者、事件的糾結之處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無關輕重的小事上,以減少矛盾的激化程度,減低人們對自身的過度關注。
比如,不想讓座可以裝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裝,這些是逃避戰術。如果有人問,你咋不讓座?我會反擊說:整車該讓座的人那麼多,幹嘛讓我讓?把矛盾轉到整車人,以整體壓制對方。還有就是父母逼婚,這種事父母往往會有孝道壓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如果你直接拒絕就會被認為是不孝,這種情況應該把矛盾點轉移掉,不要糾結於孝順與否,結婚與否與孝順沒有必然邏輯,只要繞過孝順這個矛盾,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再有就是朋友借錢(這個話題,哲學詩畫一想到就一肚子苦水,算了,還是不說了),直接反駁
生活中我們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對待道德綁架和惡意攻擊,你要學會說no,最好是當場嚴詞拒絕,然後絕地反擊,拿犀利的語言和事實的鐵證暴擊對方,當場戳穿對方的那點伎倆,讓他不攻自破的同時,還能使其感到無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給點教訓,不然他的欺軟怕硬的性格就會冒出)。
比如,有些人插隊,你說他時他反而說有急事,這種情況你就可以直接反駁說,大家都很忙誰不急呀!再比如,過年時有些親戚總愛打聽你的收入,你就可以直接說,最近閑著呢,沒上班,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反問他或她:你有自己的追求或喜歡的事嗎?如果他(她)說有,話題就岔開了,如果他(她)說沒,那就給他(她)講講理想或夢想是什麼樣的。
,條件限制
有些情境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單線問題,答案只有是與否,這時候可以嘗試條件限製法。就是在是與否之外加上限定條件,看看有沒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體做法是:我不馬上回答,先給這個問題限制一些條件,滿足為是,不滿足為否,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目的是為了搶先佔領道德制高點。
比如,你正在充電,對方跟你借數據線,此情景,只有借與不借兩種。不借對方說你小氣,借吧,不知道對方啥時候還,如果提前要回來,對方仍可能說你小氣,這時就要進行條件限制,以便有效遏制道德綁架。比如告訴他,我可以借給你,但只能借20分鍾,或者讓你充20%的電,能用就行等等。條件提前給他限制好,讓他先有心理預期,有了這些,後續就會變得簡單。

⑩ 遭遇道德綁架怎麼辦

人情社會,道德總是被公眾輿論放在第一位。從而太多的人無形的被道德的鏈條捆綁,的確尊老愛幼,文明禮貌是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值得稱頌,然而是否就應該處處讓著老人,把小孩子當回寶呢?遭遇道德綁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做自己!顯然,現在的社會社情是不值得我們這樣再一味的遵守條約的。最近有關老人的話題都特別敏感,有老年人晨跑霸佔機動車道,被計程車撞死的案例,也有老年人霸佔籃球場跳廣場舞和年輕人起沖突的事件,亦或是一直沸沸揚揚的扶老年人反被訛的事情,無數人抱怨是壞人變老了還是老人變壞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貪小便宜、毀壞公物、不守規則、倚老賣老,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時代的隔閡。老人們更偏向於,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維行事,勸導、教育都是沒有用的,等真正出事的時候,他們卻會反過來喃喃自語「怎麼會這樣呢?」彷彿一切都是天意,而非他們自己一手造成的過錯。所以並不是非要對老年人和和睦睦就能打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學會在尊重的同時維護好個人的權益,不要在乎什麼別人的眼光,輿論道德之類的。還有熊孩子的事情也是層出不窮,我經歷過最難忘的就是,母親的朋友帶著小孩子到家裡玩,小孩子特別調皮,一直吵著不停要我珍藏了很多年的玩具,我是特別不想給,可那個熊孩子的媽也一直慣著孩子慫恿我媽,沒有辦法我媽也只好叫我拿出來給他玩,這一玩意料之中,我的玩具被他弄壞了。可想而知我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糟糕,我抓著熊孩子不放,就讓他賠償,可他媽就一直說一個玩具而已,大的要讓讓小的,因為是客人我媽在一旁也不好說什麼。最後我狠狠地瞪了孩子一眼,就跑到房間里哭了起來。隱約間還聽到熊孩子媽說我脾氣不好,要好好管教一下,當時我整個人都氣炸了,只有在房間里一個人默默發泄。後來我媽也告訴我她很看不慣這件事,也好好的安慰我,讓我下次有什麼就不要顧及了保護好自己就行。

熱點內容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
刑法國有公司 發布:2025-02-08 14:47:44 瀏覽:54
lol皮城執法官怎麼加點 發布:2025-02-08 14:24:21 瀏覽:338
道德的火焰資源 發布:2025-02-08 14:22:05 瀏覽:398
執業葯師葯事管理與法規筆記 發布:2025-02-08 14:21:04 瀏覽:563
中國行政與刑事法治世紀展望 發布:2025-02-08 13:44:26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