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五大體系建設的措施

依法治國五大體系建設的措施

發布時間: 2022-01-28 10:05:58

㈠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五個體系是什麼

十八屆四中會會明確了一個總目標、五大體系、六大任務的總思路,其中五大體系具體包括: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㈡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形成的五大體系是什麼

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加快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加快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加快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㈢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內容措施和方針

依法治國體現的是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
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
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㈣ 我國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了黨的文件中。

「法治體系」,這一概念在以往的法律文獻中幾乎未曾提及,而更多的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法律體系」。其中,法律體系是相對靜態的概念,而法治體系是相對動態的概念。法律體系是指擁有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而法治體系是指運用法律來治國理政的方略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既包括公民行為、市場行為等私權利領域的法,也包括政府行為、國家行為等公權力領域的法,但更突出強調的還是私人領域、民本方向的法制建設。而今天我們要建設的法治體系,更強調的是對公權力的監督、約束。今天的法治體系建設內容更明確,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同時指出,要「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既是歷史的傳承,更是法治建設史上新的里程碑。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須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五個方面即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涵,或稱之為五個子體系。這五個子體系之間,關系協調、內容統一。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法治體系的基礎和前提。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就需要在黨的領導下,完善立法體制,確保立法的質量,畢竟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包括憲法的修改程序、人大立法的體制機制、政府立法的機制;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根據我國的國情,要實現法治,除了要有完備的國家層面的法律之外,還要有完善的黨內法規。

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法治體系的重點。法治的實施,首要的就是憲法的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把憲法的實施也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而法治實施的核心在於建設法治政府,推動依法行政。一是完善行政組織法,保障政府全面履行職能,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把政府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二是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建立重大決策風險評估機制。三是必須深化執法體制改革,創新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四是進一步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即明確具體操作流程,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確定責任追究機制,堅決排除對執法活動的干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的保護主義,懲治執法腐敗現象。

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是法治體系的保證。法治監督事關依法治國能否真正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了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渠道: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監督機制的運行中,實際起主要作用的還是黨的紀委監督、行政監察、審計監督和輿論監督。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法治體系的關鍵。法治保障系統主要包括四大環節:一是法治人才隊伍;二是法律糾紛、爭議化解機制;三是國民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四是黨的領導。關於法治人才隊伍,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推進法治專門隊伍即法官、檢察官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關於法律糾紛、爭議化解機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要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關於國民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文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於黨對法治的領導,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

㈤ 當前中國政府推進依法治國有哪些具體舉措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一共有180多項新舉措,主要分四大范疇:
一是有關憲法、立法和人大的新舉措。全會明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憲法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遵守憲法是最大的守法,違憲也是最大的違法。要加強對憲法的實施和監督,今年12月4日,我們就要迎來第一個國家憲法日了。要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項目徵集和論證制度,加強重點領域的立法,要讓人民群眾參與立法活動和司法實踐活動。
二是有關執法和黨、政府實施法治的新舉措。全會提出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也不是說GDP不考核了,現在要把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的一個重要內容加進來。《決定》也第一次提出健全依法決策的機制的全新命題,《決定》講要有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把這些確定為依法決策的法定程序,把合法性審查作為決策的前置性條件,就是做決策之前,首先要看跟法律有沒有抵觸、有沒有違法,違法了就馬上叫停。《決定》提出了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過去很多是「三拍幹部」,叫做「拍腦袋決策、拍胸部執行、拍屁股走人」,現在走不了了,是「吃不了兜著走」,要追究你的責任,這里邊特別強調「終身」兩個字,有了這樣的規定以後,各級幹部今後決策一定會慎之又慎,因為你無處遁形,它終身跟著你。要健全執法體制機制,行政自由裁量權應該有一個基準制度,另外也要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糾錯問責制。
三是有關司法和司法系統與法治隊伍的新舉措。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現在有司法不公的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的法院、檢察院不能夠依法獨立的進行審理、判案。《決定》提出來要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去干預司法審理、審判的情況,往往打電話、遞條子、打招呼,現在要記錄在案。回頭就進行責任追究,今後誰還敢打電話、遞條子?《決定》還提出了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的保護機制、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迴法庭、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堅決懲處違法違紀司法人員,從根本上杜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現象的發生。
四是有關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舉措。《決定》非常強調法治文化的重要性,要開展法治文化教育,這是最根本的。法律是一個他律,而法治文化包括理念、精神、思維、道德,是一個自律。要加強對法治人才的培養機制,推動法治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出法律的專門人才,同時也對全民的法治教育起到根本作用。

㈥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五大原則是: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這一立法就等於間接把黨視為超越於憲法甚至獨立在憲法之外的最高權威。黨領導依法治國的理念使得我國依法治國的本質不再是純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從於黨治的人治。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而我黨歷來都把自己當成是人民的一份子,「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思想就相當於黨把自己視為人民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實際上就等於堅持了黨的主體地位。
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黨領導依法治國實際上強調的是黨靠黨規黨紀依憲治國,而黨規黨紀又嚴於憲法法律。作為人民一份子的黨員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黨員,他們在黨規黨紀或憲法法律面前並非是人人平等的。
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自律作用。這一提法著重強調了法律治理的規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卻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調控作用及其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問題。政治調控、法律規范、道德自律是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種調整機制,三者都不應偏廢。
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國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從法治理念和模式服從於政治體制構架體系要求這一角度來分析,這是對的。一般說來,政治體制構架體系決定了與之相應的法治理念和模式。在這里迴避不了兩個核心問題:到底是我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外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到底是外國的政治體制構架體系先進還是我國的法治理念和模式落後?解決好這兩個問題,才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的根本體現。「從實際出發」絕不能成為任何固步自封、抱殘守缺做法的借口。

㈦ 列舉我國依法治國方面的重大舉措

近年來,我國在完善立法、嚴格執法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在依法治國進程中取得了回很大成績。
人權保護方面答,1997年3月14日修訂的刑法典,取消了類推制度,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罪刑法定、適用刑法人人平等、罪刑相適應三大基本原則,使我國刑事法律在注重懲治犯罪、維護社會秩序和受害人權益的同時,也注意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體現了打擊犯罪與保護人權並重的立法思想。1996年3月17日修訂的《刑事訴訟法》確立了「疑罪從無」、「無罪推定」規則,並規定死刑執行方式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體現了我國維護人權尊重人格的司法理念。
民主立法方面,聽證制度的確立與實踐、重大法律草案全民討論的實行,為人民參與立法提供了有效途徑。
1999年憲法修正案正式寫入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而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將其確定為我國的治國方略。

㈧ 依法治國的五個體系各自分析

  1.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復出全制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實現這一目標,要在中共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5個體系,即:

    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2. 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是依法治國的根本,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是依法治國的標志,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依法治國的需要。

  3. 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和系統的工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了「五個體系」的支撐和保障,才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㈨ 社會主義法制的五大體系是什麼

1.社會主義法制的五大體系是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2.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為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完善法律體系指明了方向。只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實現有法可依,只有不斷提高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才能實現良法善治,才能為依法治國提供基本制度依循。

3.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是法治的核心問題。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法律得不到實施,形同虛設。建立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對於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一體建設至為關鍵。

4.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離不開對法律實施的強力監督。只有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才能防止腐敗,糾正以言代法、恃權凌法、徇私枉法之風,才能防止和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之風,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守法之風,社會主義法治才會有權威性,才會有生命力。

5.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離不開對法律實施的強力監督。只有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才能防止腐敗,糾正以言代法、恃權凌法、徇私枉法之風,才能防止和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之風,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守法之風,社會主義法治才會有權威性,才會有生命力。

6.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既是適應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需要,也是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作為一個擁有8600多萬黨員、在13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黨,加強黨內法規規范化、體系化建設,是推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方式與保障。

(9)依法治國五大體系建設的措施擴展閱讀:

1.社會主義法治通常指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社會主義法治是在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廢除舊的法制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的。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

2.社會主義法治代表了社會主義國家全體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它包括立法、執法、守法三個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3.社會主義法治基本原則主要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律由國家統一制定和實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在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框架下,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嚴格依法行使國家權力、進行國家管理的原則。包括立法、執法與守法三個方面。

㈩ 中國共產黨依法治國的措施

1、黨的復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制和依法治國是統一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義法治。
2、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性質、宗旨要求不斷探索依法治國的理政方式。
3、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探索依法治國,堅持依法執政,有利於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4、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職權、履行義務。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執政方式是指執政黨執掌、控制和運用國家政權的途徑、形式、手段和方法的總稱;具體包括政黨介入國家政權的方法和途徑;政治體制中的黨政關系模式;政黨在國家權力體系中的黨權運作模式等。

熱點內容
初級經濟法法律關系要素舉例 發布:2025-02-08 12:27:34 瀏覽:618
經濟補償金新勞動法 發布:2025-02-08 12:01:47 瀏覽:184
上海徐匯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8 11:59:39 瀏覽:296
2017勞動法辭職違約金 發布:2025-02-08 11:42:14 瀏覽:347
重慶電動車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8 11:25:45 瀏覽:203
商務談判合同法 發布:2025-02-08 11:03:21 瀏覽:619
行政法3大塊 發布:2025-02-08 10:09:47 瀏覽:333
遼寧大學法律碩士排名 發布:2025-02-08 09:38:54 瀏覽:8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2025-02-08 09:30:28 瀏覽:259
法治是制度嗎 發布:2025-02-08 09:16:40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