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道德經
『壹』 道德經為什麼我看到有兩個版本哪種才是真的
春秋以前沒有私人著述,私人著作是從孔子開始的。諸子著作很多是他們的後學整理的,其中有原著,也有後人增加的內容,莊子、孫子都是如此。老子成書是在戰國時期,可能是道家一些人把老子的思想加以整理形成的。近年考古發現的郭店楚墓竹簡《老子》有三個不同的版本,是戰國中期抄成的,只是現存老子的一部分,和通行本有較大的差異。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墓葬,發現有兩篇完整的《老子》抄本,抄於秦漢之際,內容和今本相似,但德篇在道篇之前,文字和今本也有很多不同。這兩個抄本也有差異。另外《莊子》《韓非子》、《文子》、《呂氏春秋》、《淮南子》也有大量引用老子的引文,文字和今本互有差異。西漢嚴遵《老子指歸》也是德篇在道篇之前,現在通行本老子有兩個版本,一是漢代的河上公章句,一是晉代王弼注本,這兩個本子思想是有差異的,應該有各自不同的來源,另外,直到元代還保存了幾個戰國古本,還有唐代傅奕、宋代范應元整理的古本,唐代易州龍興觀碑刻本等,現存有幾十個版本,內容有些差異,這些差異有的是在戰國時期老子形成時期產生的,有的是後來流產過程中因傳抄原因,或者思想差別產生的。你見到的兩個版本,都是真的,因為都有歷史淵源,都是正傳;或者都不是真的,因為《老子》的作者並不是傳說中的太上老君本人,而是戰國時道家的一個學派,那個學派可能承傳了春秋時期老聃的思想,但現存老子第一章一開篇就是和儒家辯論的內容,顯然不會是老聃的著作。
『貳』 《道德經》真正的作者是誰
touxing10134 :你好。
《道德經》的作者是老子。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後)版李姓,名耳,字伯陽,楚國權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傳說老子出生時就長有白色的眉毛及鬍子,故後人稱之為老子。
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
人。其被唐皇武後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被尊為道祖。
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註:相傳老子生下來時,白頭發、白眉毛,所以稱【老子】。
『叄』 道德經翻譯的是對的嗎,古人真的是這么說的嗎
不能全部相信,也不能一點不信。每個人理解的都會不一樣,看心境,看領悟程度吧!
『肆』 老子寫的道德經,真的很深奧嗎
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這是老子自己的評價,他說,我說的話,很簡單,做起來也很簡單,但是大家都不太明白,也做不到,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空想我的說的話,言無宗,事無君,這樣的話,我也不知道怎麼能讓大家明白。所以說呢,明白我說的話的人很少了。這就像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穿著爛衣服,確帶著寶物一樣,讓人誤解為一個diao絲。
你能帶著問題來看道德經嗎?能帶著問題來看,就很容易明白了。
比如,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檄,常有欲,以觀其妙;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一句,我們基本上找不到與之相關的問題來看。所以,千百年來有好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產生了。想像一下,為什麼老子會寫下這句話?在他寫下這句話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兒?或者,他是想表達些什麼呢?猜想一下,有人,問他道和名的事情,他就這么回答了;那麼?那個人,為什麼會問道和名的事情呢?我們不知道,所以,我們就沒有辦法理解這句話了。
其中,很多都是因為這個才不好理解,但大多數是很好理解的。
『伍』 道德經的真正含義
無為而無不為:出自《道德經》四十三章 科學與哲學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為學:向外追求學問,通過學習獲得科學技術知識。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為道:向內追求智慧,通過默修開啟潛意識。日損:一天比一天減少。不斷地學習研究外在的科學技術知識,人類的科學技術知識就會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煉道德功,開發潛在的智慧,自我主觀意識就會一天比一天減少,減少再減少,直至自我意識完全符合客觀規律。自我意識完全符合了客觀規律,自我也就取得了無所不為的大智大慧。 「為學」能夠直接地給人類帶來顯而易見的實實在在的利益。現代教育的內容就屬於「為學」的范疇。而老子的「為道」即道學則是現代教育還沒有真正涉及到的內容。老子的「道」既是智慧的大廈,又是通向智慧大廈的道路。「為道」就是追求智慧的道路,從這一點來說,道學就是哲學,因為它們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傳統哲學的課題是建立在單純地對概念的分析研究基礎上的,而不像道學是建立在默修實踐基礎上的,這是傳統哲學的最大弊端。也正是這一弊端,導致了哲學至今處於困境之中。我們知道,「道」首先是一種境界,而這一境界是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跳出了有形世界的圈子所進入的客觀存在的忘我的、無形的心靈的境界。要想進入這一境界,只對概念作深入細致的邏輯分析是永遠無法實現的。但是要達到哲學的目的,獲得大智大慧,非得進入這一境界不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在現象世界中摸索,是不會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真面目的。所以,哲學只有統一到老子的道學上來,才能成為真正的名副其實的哲學。關於智慧,蘇格拉底認為,智慧是神才具有的,他所說的神其實就是人的心靈。我們注意到,在《道德經》中,老子把一個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我」代表真我。智屬於自我,是顯意識、個體意識。智,知於表面現象,形成於後天。用自我之智看問題,只能是以物觀物。以物觀物則流於主觀片面;慧屬於心靈,是潛意識、集體意識。慧,明於道,形成於先天,但需要後天之智去開啟、凝聚。用心靈之慧看問題,則以道觀物。以道觀物則客觀全面。未體道之人,靈受制於魂,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慧就不能形成。智知於現象,慧明於大道,只有魂與靈和,智慧才能形成。如果說,自我只是大自然的半成品,並非完人,那麼,道學就是指導自我由半成品向成品過渡的學問。超越自我,解放心靈,開發潛意識,使認識的主體由自我變為心靈,這就是道學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成為大自然的真正強者。關於哲學的方法,傳統哲學的方法是懷疑法、邏輯分析法、歸納推理法等等,而老子哲學的方法是「損」。損就是破除自我主觀意識,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破我執」。損是揚棄,揚棄那些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意識,使主觀反映客觀。「損之又損」,就是否定之否定。損的過程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端正意識、肯定真理的過程,同時也是強身健體的過程,因為,德是否正確,是依靠身體的健康狀況來檢驗的,如果在練功實踐過程中,身體得不到健康反而走火入魔,以致於出現自殺、殺人等現象,這就證明已經走到邪路上去了。另外,「損」是認識和實踐的統一。不過這里的認識是對自我的認識,實踐也是自我的默修實踐。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同時又是認識的客體,只有首先認識自我,才能把握真理,認識世界。認識的正確與否,又必須通過默修實踐所帶來的身心健康狀況去檢驗。正確的認識對練功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否則,就會給身體帶來災難。「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直至坐入道境,獲得真正的解脫。一切學問必須一定於我有益才是真正的學問。科學能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解決現實的諸多實際問題。哲學則必須首先給我們帶來身心健康。倘若一個哲學工作者,不能使身心健康,反而頭痛感冒、大病小災的不斷,那麼,智慧也就無從說起。
『陸』 高考真的要考道德經嗎
課本相關的,沒有的一般不考,但是看看也是好的,語文作文指不定就用上了!
『柒』 老子的道德經有一句話,大真若假。是什麼意思
真正是真的事物,看起來反而像假的一樣。(因為不去爭辯)
同樣類似的還有:大智若愚、大勇若怯、大巧若拙、大直若屈、大忠若奸、大賢若痴
『捌』 國學經典老子《道德經》真的被蓄意篡改過嗎
《道德經》真的是老子所寫嗎,到底有沒有被蓄意篡改呢?
老子的《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傳播度和影響力。曾經古老神秘的一本書,真正讀進去,你會感覺奧妙無窮。
《道德經》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規律和法則,可貴的是,這樣一本上古奇書,並沒有多少生僻晦澀的古文字,整本書行文流暢,文字簡練易懂,實屬難得。
在《道德經》通行本風靡於世的同時,一種質疑的聲音也出現了。那就是,有些人認為:現在通行本的《道德經》並非老子的原著,而是經過儒家蓄意篡改過的,甚至有人直接說現在通行的《道德經》就是一部偽經。
事實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說《道德經》通行本確實存在篡改,那麼老子的原著又是什麼樣的呢?
要揭開事實真相,首先要從《道德經》的作者——老子說起。
老子,春秋時期楚國,也就是今河南鹿邑人。
很多人認為老子的身份是一個謎,因為曾經有三個被稱為老子的人:老聃,老萊子,周朝的太史儋。
其實這三個是同一人。先說老聃,聃就是大耳朵的意思,老和李上古時期發音相同,所以,老聃有個別名就是李耳。
至於老萊子,筆者認為他就是老聃。《史記·老子列傳》記載:老萊子者,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養壽也。並且孔子也曾經專門請教過老萊子,從這些資料看,很可能老萊子就是老聃,而郭店簡本的《道德經》,就是老子這一時期所寫。因為是老子在楚國時期寫的,當時民風淳樸,仁愛之風盛行,所以當時的老子是並不反對仁義的,這就是為什麼郭店簡本沒有通行本對於仁義的激烈反對的言辭。
而周朝太史儋,就是出函谷關,寫五千言的那個老子。
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斷,因為所有的史料,對老子生平記載很少,而且大多是《神仙傳》一類神乎其神的傳說。唯一靠譜一點的《史記》,也是寥寥數語,語焉不詳,並沒有對老子的身份給個最終的說法。而且,當時老子出函谷關所寫的五千言,是沒有名字的,《道德經》這個名字是後人給起的。
所以,事實的真相很可能就是:郭店簡本是老子也就是老萊子所寫,五千言是老子也就是太史儋出函谷關所寫。《道德經》並不是五千言,而是在五千言的基礎上,後代道家學者整理而成,經馬王堆的帛書本,發展到現在的通行本。
結論:《道德經》不存在蓄意篡改,它只是逐步完善。
《道德經》也不是偽經,無所謂篡改。《道德經》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包括很多的世界名人,政要,都對通行本《道德經》推崇備至,如果質疑通行本《道德經》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是假經,真當那些風雲人物是傻子?
有人會說,我要的就是老子原著,怎麼可以修改呢?
老子原著是介於甲骨文和大篆的文字,像蟲子一樣形態各異,有的字體已經缺失,如果不修訂,你確定看的懂?既然修訂過,肯定就已經和原著有所不同,這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才會有版本的變化,可以說,現在的通行本就是最完美的,因為挑不出大毛病,而郭店簡本,馬王堆帛書,或多或少都有解釋不通的地方。
既然《道德經》經過修改,那麼是否是儒家所為,又是否蓄意呢?
肯定不是蓄意,因為動機不成立。說是儒家所為,郭店簡本並沒有針對儒家思想的言辭,而通行本是反對儒家仁義的,說儒家篡改,難道儒家神志不清,自己打自己?這顯然說不通。
所以,有志於修道。或者對《道德經》以及道家文化感興趣的朋友,不要再糾結於版本的不同和差異,也不要再疑心重重,不管哪一個版本,都是在闡述道法自然這個核心,核心沒有變,也就不要糾結於只言片語的差異。
很多事,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證,變成謎一樣的存在。如果我們在已經變成謎的事情上繼續分辨執著,那就難免應了「夫人神好靜而心擾之」,應該放下執念,內觀其心,心無其心,這就是道,有道之人,看什麼都是道,又豈是些許文字的改變所能左右的呢?
《道德經》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對那些義憤填膺,火冒三丈的指責《道德經》被蓄意篡改的朋友,我想送給你一句話:
其實《道德經》它就是一本書,不要把它看成神一樣的存在,道可道非常道,即便是老子本人,一說出來就已經不是道,寫出來更不是,被很多人傳抄更改過就更加不是,《道德經》的意義就是給你一點啟示,讓你轉變思想,轉換思維,讓你醒悟,學會變通,僅此而已。如果不能澄其心,遣其欲,學道又有什麼意義呢?即便老子原話原文寫給你,又有什麼意義呢?
怎麼學習《道德經》?怎樣修道,悟道,證道?
很多人學習《道德經》,迷惑於眾多的版本,不知道該從哪一個版本下手,我的建議是,以通行本為主,適當的可以參考下郭店簡本和帛書本。
至於各家註解,可以參考,但不必盲從,包括那些大師級的人物,註解的也就那麼回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都是一家之言。學《道德經》重要的還是要有自己的體會和領悟,並結合自身,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我在上面已經說過,《道德經》不是道,它只是給你指明方向,那麼道究竟在哪裡?
不用找了,道就在你自己身上,換言之,你自己就是道。
為什麼這么說?很簡單,道法自然。
道是恆常的主宰,周行不殆。道生萬物,道法自然,就是說,道雖然化生萬物,長養萬物,但同時也藏於萬物,一花一草,一塵一土皆有道。道的規律就是效法它自己,人也一樣,每個人都是有道之人,但是並不能得道,為什麼?被後天的慾望雜念淫滅了自性。
如果可以放空慾望,放空雜念,「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這樣就可以明心,明心就可以體會到「觀空亦空,空無所空」的真空境界,真空生妙有,妙有就是見性,也就是道的境界。
那麼在日常生活裡面怎麼修道呢?
很簡單,老子在《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給出了方法: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什麼意思呢?
為道日損,就是要你放下。放下什麼?
放下慾望重重,放下自私猶豫,放下急功近利,從此不再瞻前顧後,行事不再顛三倒四,錯誤百出。
只要是妄念,你就放下。一樣一樣的放下,一天一天的放下。這就是損之又損。
損之又損的結果會怎麼樣呢——以至於無為。無為就是道。
有人會說,我無為了,是不是就一無所有了?當然不是,只有無為,才能無不為。
憑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你做到了無為,你的狀態就是最正確的,你的行為就符合天道,符合本質規律,符合根本法則。你就能成事,你事成之後,應該得到的自然也就一樣都不會少。
『玖』 道德經》真的是本真經嗎
你相信的話
那它就是一本真經的
要是你不相信的話,那就是一本普通的書籍了
『拾』 道德經怎麼有這么多版本哪種才是真正的原版!
以前回答過這樣的問題。
首先,《道德經》傳本極多,至今尚無權威的統一版內本;
其次,在眾容多傳本中也有優劣之分;
最後,若要將眾傳本一一參考實在工程浩大,所以推薦一本鄙人曾用過也一直認為不錯的參考書,即香港中文大學劉笑敢教授編訂的《老子古今》,他集中了老子5個最佳版本,集中、方便、准確!
你說到的斷句法都看到過,至於原版這種東西學術界內至今也沒有找到,但是解讀經典可以統觀全篇去分析體悟,不要受一句話不清楚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