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道德
A. 「最美某某」為什麼總能佔領道德高地
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重要內容,由一定的上層建築與之匹配和適應,需要相應的機構與設施加以傳播與宣揚。
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由一定的階級或利益集團,憑借一定的經濟基礎進行主流倡導。
B. 為什麼佔領道德高地就可以為所欲為
佔領道德高地不一定就可以為所欲為。
因為有時候你佔領道德高地
也不代表你做的是合法的行為。
C. 占據道德制高點批判一個人是一種什麼感覺
字典上對制高點的解釋是這樣的: 某一局部范圍內的最高點,通常引申為:作戰時,在某一范圍內可居高觀察敵情和壓制敵人火力的最高地形、地物。
在這里,首先是二個人進行爭斗,才會出現制高點,佔有制高點的一方有絕勝的把握,不能獲勝的一方首先投降,但理由是對方佔有的制高點,自己無法勝利是對方的原因,這叫歸罪以外。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太多的人會對沒有做好的工作或事情,為了推卸責任,擺脫壓力找一個理由。
D. 什麼叫占據道德的制高點
占據道德的制高點
是指在面對某事的時候
個人處於道德認同的一面
E. 為什麼「人在占據道德制高點的時候,總是會變得無情
很正常的,只要不太偏激就可以了。
基本人都是這個樣子的。別覺得自己另類。
我看下來說民你非常的普通和正常。
F. 老是覺得自己占據道德制高點,其實自己沒有那麼好心,這種人在身邊有一大群,製造了他人不快和自己的憤怒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人是墮落的,人又是聰明的,想要覺得自己高尚去,做高尚的事回報太慢,而貶低別人這樣別人的道德低了你的道德自然就比他們高了。也不用學習,也不用付出。這就是人的惰性。
G. 人們為什麼喜歡搶佔道德制高點
道德只不過是一種抹黑人的工具,站在道德制高點就可以抹黑所有人,然後間接的抬高自己,或者說在古代都是有稱王之心的人
H. 什麼是「道德綁架」!
簡單來說,道德綁架,是指人們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准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基本特徵: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
根源: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具體原因:對方道德水平不高;爭取資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惡心……等。
人群范圍:常見於親戚、朋友、周邊陌生人之間。
具體要素表現:親情、孝道、對你好的善意、朋友標准、公共美德、個人付出回報不對等、個人願望喜好、同輩群體對比(類似鄰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裝弱勢群體(小孩、老人、孕婦、殘疾)、用集體利益(公共善)壓制個體、用社會惡的反例壓迫對方。
道德綁架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插隊,吐痰,乞討的要錢,這類行為本身道德低下,人們本能會拒絕,但他們會以「急事兒」「弱勢群體」「公德心」「別人都這樣」等反駁,插隊這個事,其實可大可小,大的話就是它侵犯的不是你個人的權利,而是集體的權利,道德就這個時候,就應該站出來,把不道德揪出來,公示於人。
道德綁架的兩種界定:
一、如果對方道德水平低下,行為上觸碰了道德底線,違背了道德標准(比如破壞公物,毆打老人欺負弱小,公共場合抽煙,違法行為等),損害了他人利益,這時候正義的人們應該理直氣壯用道德批判、審判他,這種不是道德綁架,而是捍衛道德,讓正義發光。
二、如果對方在道德標准范圍之內,沒有違背法律,也不損害他人利益或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的情況下的不作為,可以被理解和接納(比如不讓座、不下水救人等),但是應該在自我良心上受到譴責。
道德綁架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用正義、道德、集體的力量「壓制」個體,他的出發點無論對錯,代表的都是正義的大多數,所以,一般個體在正面反駁時比較困難,只能默認、忍氣吞聲,進而失去辯解的機會和期望。
認清道德和道德綁架的本質——
道德是一種修養,它是對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不同於並高於法律,它本身不具備「責任」「義務」的屬性,它只是一種評價標准,更多用來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樣具有審判功能和強制性質。在不違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義務」,不用擔負任何「責任」,妄圖用道德要求對方做點什麼,犯了邏輯錯誤:道德是評判的,不是用來做點什麼的。
道德綁架的幾種混亂邏輯——
,強制一種因果關系,即道德就是義務,你就應該去做,去執行。
,用集體給人套上一層枷鎖,這樣就成了多數人對付少數人,而被綁架者往往會有口難辯。
,扣上罪惡或不道德的帽子,綁架者往往會利用這點,給當事人扣上「你這個人很壞,沒道德,沒素質,沒同情心」等帽子。
那些擅長道德綁架的人對於不讓座者或落水不救者,其態度就是:你不讓座就是沒道德,就是個大惡人,就應該受到集體的批判和社會的懲罰。其實每個人都願意在力所能及范圍內遵守道德或社會公德,讓我們氣憤的是那些拿道德做擋箭牌,攻擊別人人格綁架別人道德的人。他們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更可恥可恨。
如何應對道德綁架?
,轉移矛盾
如果有人對你進行道德綁架,你可以把矛盾或事件的焦點轉移,比如把道德綁架者、事件的糾結之處引到其他人物或其他事件上,最好是無關輕重的小事上,以減少矛盾的激化程度,減低人們對自身的過度關注。
比如,不想讓座可以裝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裝,這些是逃避戰術。如果有人問,你咋不讓座?我會反擊說:整車該讓座的人那麼多,幹嘛讓我讓?把矛盾轉到整車人,以整體壓制對方。還有就是父母逼婚,這種事父母往往會有孝道壓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如果你直接拒絕就會被認為是不孝,這種情況應該把矛盾點轉移掉,不要糾結於孝順與否,結婚與否與孝順沒有必然邏輯,只要繞過孝順這個矛盾,很多問題就好解決了。再有就是朋友借錢(這個話題,哲學詩畫一想到就一肚子苦水,算了,還是不說了),直接反駁
生活中我們不能把所有人都想成好人,那是很愚蠢的。對待道德綁架和惡意攻擊,你要學會說no,最好是當場嚴詞拒絕,然後絕地反擊,拿犀利的語言和事實的鐵證暴擊對方,當場戳穿對方的那點伎倆,讓他不攻自破的同時,還能使其感到無地自容,害怕你(有些人就得給點教訓,不然他的欺軟怕硬的性格就會冒出)。
比如,有些人插隊,你說他時他反而說有急事,這種情況你就可以直接反駁說,大家都很忙誰不急呀!再比如,過年時有些親戚總愛打聽你的收入,你就可以直接說,最近閑著呢,沒上班,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反問他或她:你有自己的追求或喜歡的事嗎?如果他(她)說有,話題就岔開了,如果他(她)說沒,那就給他(她)講講理想或夢想是什麼樣的。
,條件限制
有些情境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單線問題,答案只有是與否,這時候可以嘗試條件限製法。就是在是與否之外加上限定條件,看看有沒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體做法是:我不馬上回答,先給這個問題限制一些條件,滿足為是,不滿足為否,兩利相衡取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目的是為了搶先佔領道德制高點。
比如,你正在充電,對方跟你借數據線,此情景,只有借與不借兩種。不借對方說你小氣,借吧,不知道對方啥時候還,如果提前要回來,對方仍可能說你小氣,這時就要進行條件限制,以便有效遏制道德綁架。比如告訴他,我可以借給你,但只能借20分鍾,或者讓你充20%的電,能用就行等等。條件提前給他限制好,讓他先有心理預期,有了這些,後續就會變得簡單。
I. 為什麼說我們不需要站在道德的頂峰,但需要佔據道德的制高點,這句話傳達了什麼樣的哲理
其實很簡單的復道理。占據制制高點的意思是相對於其他不是占據制高點說的,而占據制高點的目的在於以占據制高點的人要求非制高點的人遵照自己的標准做,對於違反標準的人進行譴責或者懲罰。所以占據道德制高點不要要求占據道德頂峰,比其他非制高點的人強就行。
J. 為什麼說我們要多佔據道德制高點,這樣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
我們要佔據道德制高點,那是對的,做人必須得有道德底線,這樣的話,我們的社會恨更加的文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