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的道德
❶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❷ ]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a理b氣c生d滅
] 中國古人認為天地最高的道德是理。
❸ 什麼是人生境界中的「道德境界」與「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是馮友蘭認定的一種較高的精神境界。他認為,處在此一境界中的人的行為內特徵是「為公」、「行容義」,他們的人生重在「利他」,重在貢獻。「天地境界」是馮友蘭人生境界說中的最高境界。處在這一境界中的人,其行為已不是停留在「行義」、「為公」,而是事天。他們對於宇宙人生已有了完全的了解,這種了解是對宇宙人生的覺解。因此,「天地境界」可以使人的生活獲得最大的意義,使人生具有最高價值。
❹ 從馮友蘭的人生四境界出發,說明怎樣做一個道德的人,天地的人
要做一個道德的人,天地的人,那麼他的行為應以「予」為目的的,且多以為社會與個人是統一的。行義的行為是按照道德規律之「應該」行事的,是不計個人利害的,即堅持「公利即義」的觀點。天地境界中的人,是以天理的自覺行天道;這樣,天地境界的人便有了更廣大的胸懷與更高尚的氣節,真正可以「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真正成為「天之驕子」。
附馮友蘭的《人生四個境界》:
哲學的任務是什麼?我曾提出,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它的任務不是增加關於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這里更清楚地解釋一下這個話的意思,似乎是恰當的。
我在《新原人》一書中曾說,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在於人做某事時,他了解他在做什麼,並且自覺地在做。正是這種覺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對於他有了意義。他做各種事,有各種意義,各種意義合成一個整體,就構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構成各人的人生境界,這是我的說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覺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對於他們也就各有不同的意義。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與其他任何個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這些個人的差異,我們可以把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分為四個等級。從最低的說起,它們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個人做事,可能只是順著他的本能或其社會的風俗習慣。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樣,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並無覺解,或不甚覺解。這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沒有意義,或很少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自然境界。
一個人可能意識到他自己,為自己而做各種事。這並不意味著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後果有利於他人,其動機則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於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
還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會的存在,他是社會的一員。這個社會是一個整體,他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有這種覺解,他就為社會的利益做各種事,或如儒家所說,他做事是為了「正其義不謀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他所做的各種事都有道德的意義。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
最後,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義,自覺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這種覺解為他構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天地境界。
這四種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現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應該成為的人。前兩者是自然的產物,後兩者是精神的創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後是天地境界。它們之所以如此,是由於自然境界,幾乎不需要覺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較多的覺解;天地境界則需要最多的覺解。道德境界有道德價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價值。
❺ 社會公德調查天地盤
中國社會公德的現狀與問題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加強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還是遠遠落後於經濟的發展.一些有悖於社會公德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冷漠歧視、破壞公物、破壞環境、破壞公共秩序等損害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關鍵詞:社會公德;缺失;原因;對策
一、當前社會公德缺失的現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一些最基本、最起碼的社會公德上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社會公德缺失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公眾的生活質量,惡化了社會風氣,損害了國家和民族的形象.因此,社會公德的現狀不容樂觀.當代中國社會公德缺失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人與人的關繫上,不講文明禮貌,不尊重他人,不誠實守信,不互幫互助.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度被稱為禮儀之邦.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周公提出了以禮治國,從而實現大治.後又有孔子將禮儀之道發揚光大,創立了影響深遠的儒家思想,其核心便是仁義、禮讓.可見,中華民族具有文明禮貌的優良傳統.但是,現代的公民在文明禮貌方面卻屢屢出醜,損害了我國國民的形象.2007年8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人民時評——「這樣的提醒讓人汗顏」,文章中談到:「8月21日,外交部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明確了駐外領事官員的職責,列舉了19種尋求領事保護的常見問題.《指南》提醒我國公民出國時的注意事項,如在公共場合要表現平靜,不要大聲說話,避免突出自己;不要在公共場合參與他人的爭吵等.文明禮儀本來是個人修養問題,現在卻要由外交部門發文提醒,實在令人汗顏.近年來,諸如大聲喧嘩、不講衛生、不守秩序、貪小便宜等陋習,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中國形象的問題.有些國家還將「請安靜」、「請不要隨地吐痰」等中文警示牌擺放在公共場所,深深的刺痛了國人的自尊心.外交部的提醒,毫不留情的展示著我們國民素質的殘缺,慚愧之餘更讓人反思,來自禮儀之邦的「國人」為何給人以「不文明」、「粗魯」的印象?①
2
(二)在人與社會的關繫上,公民損害公共利益的現象普遍,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在中國從古至今人們的公共意識非常淡薄,公德觀念非常缺乏.一方面表現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愛護公共財物,另一方面表現為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據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2002年對北京市民社會公德狀況的調查,當問及對毀壞公物行為的反應時,只有23℅的被調查者表示會上前制止.另外,在公共場所不講秩序、大聲喧嘩、高聲謾罵、隨地吐痰、亂闖紅燈等現象不斷在全社會蔓延開來,成為人們生活中時時難以避免、處處防不勝防的生活內容.如對北京市民公交秩序的調查中顯示:「有43.3℅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乘坐公共交通時爭搶、擁擠;有47.7℅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機動車搶道亂行;有42℅的市民總是或者經常看到行人、騎車人不遵守交通信號燈.」
②
(三)在人與自然地關繫上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肆意破壞自然環境.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有些地區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無限制的開采自然資源,致使自然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自然災害嚴重泛濫.有的地區濫砍濫伐,導致水土嚴重流失,流沙橫飛,洪水泛濫;有的地區小工廠林立,廢水、廢氣到處亂排,導致當地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致使人們沒有干凈的水飲用,嚴重疾病大量產生;有的地區小煤窖、小礦場隨處可見,亂挖濫采,導致當地的地質資源遭到嚴重破壞.人們已看不到當日的青山綠水,看到的是滿面瘡痍的荒山禿嶺.這些都是污染、惡化自然環境給我們帶來的沉重代價.
二、社會公德為什麼大面積缺失?
回顧我國社會公德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造成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很多,既包括
傳統的,也包括現代的,同時還有社會公德建設自身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
(一)封建傳統對社會公德的影響
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史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寶藏,令後人回味無窮.但是,當我們深入研究中國傳統社會時,就會發現,我國傳統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對於公共領域的分化和發展起著巨大的阻礙作用,嚴重的影響了當代社會公德的發展.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使我國的廣大民眾只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活動,公共領域道德的發展缺乏發展的土壤.我國傳統封建社會小農經濟的基層是一種差序結構,人與人之間靠世俗人情建立關系,傳統的仁愛道德本質上是親疏的狹隘的差等之愛,道德選擇僅限於血緣的區域內.傳統道德
② 吳來蘇:「調查——北京人的公德現狀」
❻ 天地都分別具備哪些德性
宇宙萬物相依律。因為天地不謀私,故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意思是: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
這個上文是一脈相承的意思。
《道德經》第二章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老子所說的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便是宇宙萬物相互依存的規律。
我們常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這話雖然有一定道理,從真理的高度看,卻不是這樣。
萬物生長雖然要依靠太陽,太陽生存也要靠萬物,萬物之間總是相互依存的。
我們認為相互矛盾的事物,其實並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和諧。
❼ 人生有四個境界,有自然,功利,道德,天地,那人能做到那個境界,那個是如要做到的
道德是人有了基本的知識要做到的,功利是人在步入社會很多人要做的,自然是人老了一般會做到的。
天地,很難吧
❽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怎麼理解
這句話是不對的,按道德經中所講「失道而後德 失德而後仁 失仁而後專義 失義而後禮」,意思是道屬德仁義禮都是做人的境界,最優秀的人講究「合道」,次一點的說「有德」,接下來才是仁,義,禮。至於本分,則應該算在禮的范疇內吧。對道德二字的理解,道德經應該算是權威吧。
❾ "天地良心"體現了常識道德的什麼特點
對於任何一位受傳統文化熏染的中國人來說,想必都能掂量得出「天地良心」這一詞語的分量。千百年來,中國老百姓憑著樸素的信仰和善良的心靈,代代相傳著關於「良心」與「良知」的道德信念。他們不斷告誡自己和子孫後代:做人要講「良心」,千萬不要做「傷天害理」的壞事。
❿ 如何理解人生四大境界就是自然,功利,道德,天地那個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