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什麼是法治的前提

什麼是法治的前提

發布時間: 2022-01-29 08:14:27

⑴ 實現「法治」的前提是 A.法制 B.德治

實行法治的前提是保證有法可依,,不是法制或者德治。

法治中國,立法為先。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說:「法治通常包含兩重含義,即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因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首先必須有法可依。這就要求在立法先行的同時,注重提高立法質量,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完善法律部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大法律部門組成的統一整體。

在立法實踐中,各個法律部門的發展並不平衡。有的比較完備,有的相對薄弱,有的還有空白,如行政程序法、機構編製法、部門組織法、財產申報法、預防腐敗法等規范公權力的法律尚未出台。即便較為充實的法律部門,也需要根據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時立、改、廢。

(1)什麼是法治的前提擴展閱讀:

健全立法體制。充分發揮有立法權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主導作用,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利益法律化傾向,必須健全立法體制。

要充分發揮憲法賦予全國人大專門委員會的立法職能。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大立法工作更加繁重。與外國議會不同,全國人大和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會期較短,間隔較長。

而專門委員會作為常設委員會,可以在人大及其常委會閉會或休會期間,不間斷地開展法案的研究、擬定和審議工作,故國外學者又稱其為「行動中的議會」。同時,專門委員會長期聯系「一府兩院」對口部門工作,由專門委員會牽頭起草法律,更有針對性

⑵ 依法治國的前提是什麼

前提是有法可依,保障公民權利。

立法機關要嚴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備的法律體系,使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實現依法治國的前提條件。

中國現行憲法,即八二憲法,為了體現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改變了以往放在「國家機構」之後的慣例。

雖然只是次序的調整,但它反映了法治國家一個基本原則———公民權利優於國家機構的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是建立法治國家的前提,國家機構是用來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的工具。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還特別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我國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2)什麼是法治的前提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⑶ 實行法治的前提是什麼七下

實行法治的前提是保證有法可依,就是確保人大能夠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

⑷ 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基礎和前提是:法制。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 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

2、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黨、國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公民都必須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依法治國的關鍵是執法,難點和重點也在執法。

3、執法必嚴,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事,堅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就是要嚴格追究違法犯罪行為人的法律責任。這是依法治國的必要保證,是法律威嚴的重要體現。

黨的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建設法制中國為目標,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與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

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針對法律制度缺乏的問題,中國的法制建設首先從立法開始。現在,中國已經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主要領域都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可以說依法治國的基礎已經具備。輔以「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和「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等制度要求則可落實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針,實現——法治中國的奮斗目的。

(4)什麼是法治的前提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理國要道,在於公平正直。」在日新月異的改革時代,人民更加期待公平正義,折射出社會和諧發展對法治的更高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黨面對新形勢的鄭重宣示。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黨對人民的庄嚴承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要以人民的期待為導向,以法治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合法權利;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中,把法治精神融入規范社會行為的核心價值觀,為建設法治中國打牢群眾基礎,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注入澎湃動力。

⑸ 法治以什麼為前提

法治是指以民主為前提和基礎,以嚴格依法辦事為核心,以制約權力為關鍵的社會管理機制、社會活動方式和社會秩序狀態。

⑹ 實現法治的前提是什麼,

有法可依是大家公認的一個前提,不過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小前提,有法可依是建立在更大的社會前提上的,而且這個社會前提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
其一,都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產生私心野心等等,從遠古的母系社會過度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再到現在,從各個階段對比可以發現遠古的人群思想比較單純,所以那時候的社會背景可以很好的施行法律。不過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候的人是沒有這種觀念的。
其二,從東西方國家的對比可以發現,像美國日本歐洲那些地方的人普遍很守法,在日本這種情況尤其顯著(這不是崇洋媚外,咱必須尊重事實),這種現象也是有理由的,人的生活質量很高了之後,心裡追求的境界就會更高了,他們會更在乎自身形象,會更加愛惜自己的生命,他們害怕失去現在所擁有 的這些東西,所以他們會更加謹慎小心得生活,所以這種社會背景更容易實現法治。就我國目前狀態我覺得正處於過度時期,在達到發達國家那種水平之前很難改變現在這種「素質低」的情況。

⑺ 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條件嗎

前提是民主。
不管如何法制和法治,如果我一個人能軟控硬控規則制定,那法制是我的法制,我來制你而已。你覺得這樣的法制對人類發展進步,對民族發展進步,有多大意義?

⑻ 什麼是實現法治的前提

公平,公正。沒有公平,公正的客觀因素在前任何法律法規等於一紙空談。

⑼ 如何理解法制是法治的前提

這個問題,我高中的時候也許更清楚!
法制,就是依靠法律制度,只有根據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不斷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法治,就是利用法律法規治理社會,它的要求就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綜上,只有有了法制才能實現法治!

⑽ 什麼是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

實行社會主義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

熱點內容
遼寧大學法律碩士排名 發布:2025-02-08 09:38:54 瀏覽:8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2025-02-08 09:30:28 瀏覽:259
法治是制度嗎 發布:2025-02-08 09:16:40 瀏覽:55
網約車中的行政法問題 發布:2025-02-08 08:26:50 瀏覽:263
貴州計生條例2017 發布:2025-02-08 08:06:35 瀏覽:8
公司大股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8 08:02:52 瀏覽:202
遺囑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8 07:45:20 瀏覽:178
勞工道德風險評估表 發布:2025-02-08 07:38:32 瀏覽:821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
今年是民法典 發布:2025-02-08 07:25:33 瀏覽: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