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依法治國教育講話
律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同立法、執法、司法工作者一樣,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都要服從和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大局,都要符合黨對法治工作者提出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等方面的要求。要加強律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採取切實有效措施,教育引導廣大律師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法治、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和法治體系作為律師從業的基本要求,堅決抵制違反我國憲法原則、不符合我國國情的西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法治理念,堅決抵制、拒絕參與由境內外敵對勢力插手挑起的所謂「維權」活動,不斷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② 如何培養依法治國的觀念
(一)進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必須採取多種途徑和靈活多樣的方法。1998年教育部關於「兩棵」課程設置意見中提出,「法基」課通過讓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民主法制思想,基本的法律基礎,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定,理解和實踐十五大報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根據這一規定,在實際大學教育中則要堅持高校的普法教育。現今高校課程中也幾乎都沒有法律基礎課,但在開展普法教育及開設法基課程時,應注導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今雖多數高校均已開設法律課程,但由於是公共課,課時少,學生多不加以重視,許多學生只求在期考中成績合格,這與當初教育部關於設置此課程的初衷相違背。作為一名法學教師,筆者從「教「這方面談談在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的幾點建議。第一,教學內容選擇:如前所述,法基課屬大學課程中的公共課,課時少因此在教學中,法學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與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應講授與學生有一定聯系的部門法,如民法、刑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等,由干與學生密切相關,因此也容易提高學生興趣,增強普法效果,從而也使學生通過普法教育了解法律,值得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第二點即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往的普法教育,法學教師多採用講.授這一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上課提不起精神,更不用說去努力學習法,以法保護自己。因此,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進也是真正提高普法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因採用多種方式方法,比如課堂討論,多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像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使普法達到我們所要達到的效果。
(二)多組織學生進行與法律有關的活動
只是通過開設法基課程,進行普法教育,不足以使學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識。普法教育畢竟過於抽象,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採取一些更具體,更行之有效的辦法,針對大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同組織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里,筆者談幾個這方面的建議。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2.組織一些有關法學方面的知識智力競賽,如前所述,我們的法學課程由於課時少,在教學;中,我們只能採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門法選擇上,磨刀能控與崇全有密切共連的幾門部門法,但中國法學精深,我們要全方位了解我國法律,從而更全面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則可通過開展以「某法」為主題展開知識智力競賽,學生通過這一活動,能主動去學習合同法內容,提高學法興趣,何樂而不為。第三,可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很多是課一堂——宿舍——食堂三點一線,大學生涯極為枯燥,通過組織學生去校外分聽法庭審理,能開拓視野,也能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某方面,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到用法律保護自己的重要性。另外,對於現今社會上的一些著名案例,諸如「胡長青受賄案」、「遠華特大走私案」等一些重大復雜案例,可組織學生看錄像,或請有關辦案人員或著名法學專家來校開講座,既能讓學生了解時事,也能更深切體會法律的權威,樹立「法大於權」的論點,從另一層面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最後,要徹底培養學生法律意識,轉變大學生某些錯誤觀念,也要重視提高大學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特別要同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結合起來,一個人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就為其法律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主觀要件。(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大學生法律素質,並把法律素質作為現代人素質的主要方面。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幹力量,不學法,不懂法,沒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就不適應時代需要。因此,我們應努力提高法學教學質量,真正培養出一批具有全面法律意識的大學生。
③ 在依法治國背景下律師的作用
第一,律師精通包括實體法、程序法在內的法律法規,具有對案件如何進行調查的能力,不僅如此,律師還養成了從法律角度進行思考的習慣,能夠把眼前的具體案件與法規范恰當地聯系起來,通過法律推理提出具有一定客觀性和說服力的主張,並及時提示給法院。
第二,律師在其擁有的法律法規知識和法律推理能力基礎上,還能夠根據具體案件對有利於自身委託人的論點和證據材料加以組織並以邏輯嚴密完整的樣式來展開辯論,而且這樣的辯論在不一定與律師個人所持有的信條或好惡有直接聯系。
第三,律師熟悉法律實務尤其是其中關於訴訟的實際事務。做一個好的律師,往往經過反復處理大量的案件而逐漸領會掌握了種種程序上的技術,這不單是個知識的問題,還包括經驗和技巧。這顯然是當事人所不具備的。
第四,從與案件或糾紛本身的關聯來說,當事人本人是直接的利害關系者,往往只能站在自己主觀的立場上來對待訴訟,而律師則因案件本質上屬於他人的問題,能夠保持一定距離,較客觀冷靜地把握情況。
第五,律師作為從事專門職業的人員,接受職業團體特殊的倫理規范制約。雖然他與法官同屬從事法律專門職業,但律師畢竟不是司法機關的附屬部分。他以一種中間的獨立的立場參與訴訟
④ 建立健全律師制度對依法治國有哪些意義
修訂後的律師法明確了律師職業使命,完善了對律師執業權利的保障措施,豐富了律師執業的內容,為律師更好地履行職責,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提供了法律保障
⑤ 如何充分發揮律師在依法治國的重要作用
1、律師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行中,應當對依法治國有一個深刻的把握,尤其是結內合我國目容前在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的國情來理解。
2、在主題教育中應澄清兩個方面的認識。
1)、在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過程中尤其是各項改革與創新,在處理改革與創新時對現有的法律制度有所突破,這種突破能夠促進社會進步,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服務時,應當遵循法律的基本精神,而不是精緻規避法律的專業人士。
2)、在司法改革中尤其是法官、檢察官與律師共同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來考慮問題時,不宜過分以經濟作為考核其成功的標桿。
3、律師在依法治國中的專題教育應當與司法改革結合起來,從內部進行剖析,從中發現律師隊伍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藉助於司法改革來解決一些長期不能解決的問題,從而轉變嚴格律師執業紀律和切實轉變律師法律服務的作風,樹立律師作為法律職業共同體的良好形象。
⑥ 律師警示教育心得體會
關於李庄案件的反思
2月9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李庄犯辯護人偽造證據、妨害作證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2月2 0日,北京市司法局依法撤消李庄律師執業證書。李庄案件是一同律師違法立功而遭到法律制裁的典型案例,為認真吸取李庄案件的深入經驗,引導律師依法正確實行職責,司法部決議在全國律師隊伍中展開警示教育。經過這次教育活動,我對李庄違法違紀案件的危害結果和問題本質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對律師的職業任務和執業紀律有了愈加蘇醒的認識。
經法院審理認定,李庄的主要立功事實如下:2 0 0 9年1 1月,重慶市龔剛模等3 4人組織、指導、參與黑社會性質組織案被提起公訴後,李庄擔任第一被告人龔剛模的一審辯護人,先後收取律師咨詢費、刑事辯護、民事代理、法律參謀費1 5 0萬元。李庄擔任辯護人期間,應用會晤龔剛模之機,向其宣讀同案人供述,唆使龔剛模假造被刑訊逼供,誘惑龔剛模妻子作龔剛模被敲詐的虛假證言,指使龔剛模之弟龔剛華布置保利公司員工作虛假證言,承認龔剛模系保利公司的實踐出資人和控制者,並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交通知龔雲飛等證人出庭作偽證的申請,其行為妨害了司法機關正常的訴訟次序。
李庄從一名執業律師變成違法立功分子,究其基本緣由,就是其在執業理念上背棄了中國特徵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實質請求,在執業行為上違背了法律對律師執業的根本標准,在執業操守上違犯了律師應當具有的根本職業道德原則。作為中國特徵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我們要堅決反對李庄的違法違紀行為,實在從中吸取經驗,引以為戒,警鍾長鳴。
這些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心指導下,我國律師制度日益完善,律師隊伍曰益壯大,律師的職能作用日益顯著。但是,我們也必需蘇醒地看到,當前在部門地域、局部范圍內,律師隊伍呈現了魚龍混雜的場面,律師行為呈現了違犯律師職業任務的現象。李庄奉公守法並遭到法律和紀律制裁的事實勸誡我們:律師在承受當事人拜託承辦案件時,務必做到:
1、堅持嚴厲依法辦事,恪守律師執業紀律。律師要想為當事人提供高質量的法律效勞,不只需求具備較高的執業程度,更要嚴厲依法辦事,實在恪守執業紀律。李庄卻喪失了作為一名律師根本的職業操守,其違法立功行為不只遭到了法律的制裁,而且其「造假」、「拿錢撈人」行為嚴重違背了律師執業根本原則,其形象也遭到了社會公眾和言論在道義上的譴責。我們一定要從中汲取經驗,在執業活動中要經得起名利、金錢的考驗,加強執業紀律觀念,嚴厲恪守法律法規和律師執業行為原則,珍愛與維護律師的職業形象。
2、堅持誠信實行工作職責,維護律師職業道德。誠信實行職責,是律師工作的實質請求,也是以人為本、執業為民在律師工作中的詳細表現。律師不能借維護當事人權益之名,行損傷國度、社會和當事人利益之實;不能借維護法律正的確施之名,行奉公守法之實,不能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之名,行蹂躪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之實。李庄作為一名執業律師,為了到達撈錢的目的,一方面偽造證據、歪曲事實,詐騙、蒙蔽司法機關,影響法律施行結果;另一方面以各種項目向當事人收取費用,誘惑當事人作虛假陳說,損傷當事人的利益。這種行為是對律師職業道德的嚴重蹂躪。作為中國特徵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不管在刑事辯護、民事代理還是在非訴業務中,我們都要秉承「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意旨,以老實信譽的准繩辦理應事人拜託的事務,堅決根絕為謀取一己之私而蒙蔽司法機關、詐騙當事人的現象。
3、堅持社會主義法管理念,牢記律師職業任務。社會主義法管理念是我國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監視等法治范疇的根本指導思想。我們要在思想上結實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效勞大局、黨的指導的社會主義法管理念,堅持不懈地做中國特徵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要在行動上,實在實行好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的確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責任務。李庄在辯護活動中,採用違法手腕,指使證人作偽證協助被告人開脫罪責,逃避法律的制裁。這些行為妨害了司法機關正常的訴訟次序,影響了法律的正的確施,使得社會公平正義無從完成,也勢必會損傷人民大眾的基本利益。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深入認識律師作為中國特徵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的實質屬性和職責任務,依照「政治堅決、法律通曉、維護正義、遵守誠信」的請求,堅決地反對黨的指導、反對社會主義制度,反對憲法和法律;盲目地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的確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模範恪守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在執業中努力完成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政治效果有機統一。
事實證明,以李庄案為契機在律師中展開警示教育活動不只是必需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經過警示教育,律師的職業理念得以凈化,律師的職業道德得以維護,律師的執業活動得以標准。在往後的職業生活和執業活動中,我必將牢記律師的崇高任務,遵守律師職業道德,恪守律師執業紀律,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中國特徵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
⑦ 如何發揮律師在依法治國中的作用
一方面,積極探索制定保障和規范律師執業權利,提升律師職業尊嚴,認真落實刑法、刑回事訴訟法關於答律師執業權利的相關規定,為律師執業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將勞教所、派出所、交警中隊受理的全部或部分勞資、治安、交通肇事糾紛外包給某個律師所,然後,由律師所派出專業律師服務人員負責調處 相關糾紛,這樣可以大大緩解有關行政部門和法院的工作壓力。再就是要通力合作,政治上對律師要有信任感,牢固樹立「志同道合」的思想,尤其是要通過制度層 面的改革,努力減少矛盾產生的溫床。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以使律師自覺消除後顧之憂,在實踐中完全承擔「化解矛盾」的社會責任。
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律師行業的影響
律師作為自由職業者,是宣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推進法治建設的重要主力軍之一,必須全面准確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和深刻內涵,自覺堅持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律師工作,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的成效體現在思想有新認識、工作有新舉措、律師隊伍有新面貌上來。
1.進一步端正工作理念。律師及律師所要准確領會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在堅持社會主義法治優良傳統的同時,注意糾正不合時宜的落後觀念,使正確的思想得到堅持,錯誤的思想得到糾正,模糊的思想得到澄清,不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思想得到及時更新。
2.進一步增強律師素質和工作能力。律師及律師所既要通過對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回顧、查找和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和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著力提高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提高律師素質和工作能力,加強維護公平正義的能力,以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
3.進一步規范律師接案、辦案行為。要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與律師事務所規范化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律師所規范化建設;同時,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原則、內容和要求在律師所規范化建設中加以體現,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得到貫徹和落實,使本所律師的辦案行為更加規范。
⑨ 簡述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的科學內涵:
1、根據'法治'原則,立法機關的職能就在於創設和維護得以使每個人保持'人類尊嚴'的各種條件。
2、法治原則不僅要對制止行政權的濫用提供法律保障,而且要使政府能有效地維護法律秩序,藉以保證人們具有充分的社會和經濟生活條件。
3、司法獨立和律師業自由是實施法治原則必不可少的條件。"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按照國際通行的法治標准,法的道義原則高於具體法律,乃為現代法治的母體。只有遵循"法之道義"制定的法律,才稱得上"法治",否則就是"有治而無法",即具體的立法和執法違背了人類道義。
所謂的人類道義,就是在現代文明的觀念和實踐之中得到普世公認的正義准則:"維護人的尊嚴和保障人權原則"、"公正公開原則"、"平等對待原則"。
也就是說,"人權至上"道義原則必須在立法和執法之中得到落實,只有基於"維護人的尊嚴"和"保障人權"的普世道義制定的法律,才具有普遍性和權威性。只有依靠這樣的法治原則維系的社會秩序,才可以稱得上現代的文明社會。否則就是"惡法"和野蠻社會,就不具有法律的普遍性和權威性,公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抵制惡法和改造野蠻社會,這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合法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