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道德品質
❶ 鄒晴具備哪些優秀的道德品質
鄒晴,女,漢族,2001年10月生,共青團員,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鄒晴從10歲起獨自照顧患病生活無法自理的母親。為了照顧母親,她放棄進重點中學讀書的機會,毅然選擇了衛生學校,後又考入大學學習護理專業。多年來,鄒晴在哪裡,她就把母親帶到哪裡,悉心陪伴照料。帶著母親上學,鄒晴用自己柔弱的雙肩為母親擎起一片天。
鄒晴的母親患有先天性腦癱和小兒麻痹症,父親腳有殘疾。2011年,鄒晴的外婆和父親因患癌症相繼去世,留下孤兒寡母和為給外婆、父親看病欠下的高額醫葯費。親人離去和經濟困境一度讓母親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10歲的鄒晴堅強地從痛苦中站起來,想盡辦法鼓勵母親、溫暖母親、逗母親開心。由於母親肌肉出現萎縮,無法正常行走,生活不能自理,鄒晴每天清早起床幫母親穿好衣服、洗漱、做好早餐,出門之前扶著母親上完廁所;下午放學後立刻趕回家煮飯;晚上為母親洗腳、擦身,料理家務。夜深了,母親休息後,她才有時間做功課。2016年,鄒晴以優異成績被當地最好的高中錄取,但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她選擇就讀衛生學校。
讀衛生學校後需要住校,鄒晴作出一個決定:帶著母親去上學。鄒晴帶著母親租住在學校附近,開始了「陪讀」生活。2019年9月,已經畢業到衛生院工作的鄒晴通過努力,考上了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就讀護理專業,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大學期間,鄒晴仍然帶著母親一起上學,盡管生活異常艱難,她都始終如一照料著母親。在實習期間,工作、學習十分忙碌,她依然一如既往照顧母親。在她多年的悉心照顧下,母親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氣色也越來越好。
鄒晴榮獲「新時代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❷ 人的優秀道德品質如何形成
這要靠他長期的社抄會經驗的積累,通過社會、學校、家庭的教育,學會去觀察,去思考,找出自己的優劣之處,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付諸行動,培養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自己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你的優秀道德品質自然就逐步形成了。
❸ 形容人優秀品德的成語有哪些
1、聰明正直:頭腦聰明,行為正直無私。形容詞人的品質優秀。
2、淑質專英才:淑:善良;英屬:非凡。善良的品質,非凡的才能。
3、廉潔奉公:廉潔: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潔不貪,忠誠履行公職,一心為公。
4、德才兼備: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又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
5、兩袖清風: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6、金玉其質:質:本質,品質。指人的品質高潔。
7、冰魂素魄:形容清白純潔的品質。
8、無私奉獻:無私:不求回報,奉獻:給予,付出,形容不求回報的付出。
9、不磷不緇: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堅貞高潔的品質,不因外界影響而有所改變。
10、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潔白。比喻人品質高尚純潔。
11、良金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質極好。
12、一身正氣:一身都是正氣,比喻人光明磊落,剛正不阿。
13、品學兼優:兼:都。思想品德和學業都很優秀。
14、明鏡高懸:傳說秦始皇有一面鏡子,能照人心膽。比喻官員判案公正廉明。
15、德高望重:德:品德;望:聲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16、材德兼備: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乾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質。
❹ 人類的優秀道德品質是什麼
(一)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中國傳統倫理結構中,為國利民,「興天下人民之大利」(《墨子·經上》)乃是道德的最高表現,是最大的「義」。堅持這個原則,以此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一切服從這一準則,乃是「仁人志士」的體現。從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們一直倡導這種人生的境界。孔子曰:「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論語·雍也》),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孟子·滕文公上》)。范仲淹主張「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杜甫詠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的秋風所破歌》);林則徐銘志「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觀點、主張,都堅持從國家利益和整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出發在個人對他人、對社會、對群體的關繫上,「義以為上」、「先義後利」。考慮個人利益時應不違背道德原則,不得傷害社會和他人利益。所謂「義然後取」、「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論語·雍也》)。
(二)仁愛兼利的人際和諧原則
在中國傳統倫理中,特別重視和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心,提倡人和人之間的相互關心,愛護和幫助,力圖構建和諧親善的溫和氣氛。孔子以「仁」作為自己倫理道德的核心內容,他將「仁」同「愛人」相聯系,把「愛人」作為「仁」的根本要求。倡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仁」,「博施濟眾者,可謂仁矣」(《論語·述而》)。主張人與人相和,就從自己的慾望、情感、意志和利益的切身感受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考慮,增強理解,彼此相互體貼,照顧,給對方以便利,特別是對有困難者以幫助和救濟。墨子從人與人的樸素尊重的功利原則,提出了「兼相愛,交相利」的倫理原則。他認為,人與人的矛盾、糾紛,都是由於「虧人而自利」的利己思想引起的,即「不相愛」,困此人應當「愛人若愛其身」,而愛人和被人愛是相互聯系的。「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兼愛中》)。這種人際相愛不僅表現在心理上的同情與關心,更表現在實際生活中的互利互惠,使人得到實際利益。「兼和愛」而「交相利」,默家沖破了儒家「愛有等差」的等級觀念,而倡行兼愛到利的普遍性。力爭使之「廣施周遍」、「廣達四海」。
(三)「自強不息」的剛健精神與「厚德載物」的寬闊胸襟。
中華傳統文化數千年的流變,化育而成中國人的人格精神,表現為相互聯系而又相對而生的兩方面:一曰「自強不息」,二曰「厚德載物」。在《易經·易大傳》中,最早提出「剛健」學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象傳》)「剛健」表現為人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剛強不屈的性格,奮發圖強的斗爭精神,「剛健自強」的思想,歷來被歷代思想家所崇尚,成為人們激勵鬥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支柱。而「厚德載物」則是中華傳統倫理所孕育的人文情懷,也是實現剛健自強的現實途徑。《易經·象傳》中指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主張君子應象大地那樣以博大的胸懷、孕育、承載與容納萬物,從而使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聖人。這一優秀的品質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以喜悅的情懷容納別人,善待別人,善待人生,凡事多從好處看,在生活中發現美,發現對人類,對自己有益的東西,與人相處,多發現共同點,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其二就是以謙遜的態度,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長處,取長補短,而克服自己的缺陷與不足,這種廉和態度促使人不斷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日益壯大起來。
(四)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的道德修養原則
注重加強個人道德品質的修養,是中華傳統道德中獨具特色的倫理文化,在這個方面可資借鑒繼承的精神遺產也最為豐富。
在中國古代各思想流派中都有關於道德修養的論述,而儒家一派在這方面的思想資料最為系統,儒家學派為人們構畫著「三綱八目」的修養系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三綱」,明確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根本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各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這里的「修身八目」詳細地規劃了個人道德品質修養的八個階段,而且他們認為,道德修養是社會上所有的人們共同的立身之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儒家學派既概括了道德修養的完整體系,肯定道德修養的極端重要性。同時還為指導人們的道德修養,提出了許多具體可行的道德修養方法,諸如「立志」、「學習」、「克己」、「內省」、「實踐」、「慎獨」等。他們特別注重「立場」的修養意義,認為「立志」是做人的開端,是成才的根基。「三等可以奪帥焉,匹夫不可以奪志」(《論語·子罕》),而「立志」的核心是「志道」,即志向要遠大,崇高「朝聞道,夕死可矣」、「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員與議也」(《論語里仁》)。「克己」是說為達到一個崇高的道德境界,必須克制自己的私慾與主觀偏見,使自己的心理情感與行為方式符合道德的要求。「學習」是道德修養的基本手段,在古代儒家經典里,「學習」主要是對道德理論,道德規范的學習與了解。《論語》的開篇詞,便是孔子對道德學習的感懷,「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子將道德學習概括為「學」、「問」、「思」、「辨」、「行」五個階段,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不僅要學習經典,還要向道德先進典型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學而》)。「內省」就是不斷地反思自己,察覺自己的錯誤與過失,即時發現即時改正。曾參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同上)。明代的學者王陽明,總結出「省察克治」的修善方法,是對曾參「內省」的豐富和發展。他主張每個人應經常在閑暇之時,把自己的好利好貨等私慾認真的清查出來,按照聖賢的道德理論,嚴加批判,將之消滅干凈。「如去盜賊,不要予他出路,不要予他方便,務必使其掃除凈盡」;「又如貓之捕鼠,一眼盯著,斬釘截鐵,務必將其消滅凈盡,廓然大公,方始為快」(《傳習錄·下》)。「慎獨」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方法,也是道德修養所要達到的一種高尚境界,《禮記·中庸》中指出:「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堵,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說,一個高尚的人,即使在個人獨處,無人監督時,也應堅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對自己的言行,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因為在無人所知,無人關注的地方,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德的高低,故而必須自覺主動地保持自己的道德信念。「慎獨」的方法和境界,是一個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反映,是一種優秀的道德品質。
❺ 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人生有何好處
良好的道德品質對人生好處:有利於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保持;有利於本人的身心健康;有利於成就有益的事業、高尚的事業;有利於其他個人;有利於社會。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准。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對身邊的人充滿善意,對社會有所貢獻。
道德是以善惡為標准,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5)優秀的道德品質擴展閱讀:
辨析:
歷史上各種倫理學說都根據其所代表的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提出相應的道德品質的范疇體系。 如中國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寬、信、敏、惠」和「溫、良、恭、儉、讓」等道德品質的范疇體系。
同人的其他品質或品性相比,道德品質的一般特徵是綜合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高度凝結著個人自覺的意志和信念,並因此表現為道德行為總體的穩定傾向。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現實社會關系狀況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客觀基礎;
參加社會實踐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根本途徑,個人的主觀努力和自我修養是道德品質形成和發展的內在條件。對於共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來說,更應注重於參加革命實踐、接受共產主義教育和自我道德修養。
❻ 什麼是良好的道德品質
個人在道德行為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一貫的特點和傾向。
❼ 道德品質包括哪些
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
道德品質也稱「德性」專,簡稱「品德」。由道德屬認識、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等因素構成。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在個人思想和行為中的體現。在中國社會主義時期,最高尚的、最能體現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道德相對主義者認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系:雖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7)優秀的道德品質擴展閱讀
表徵個人道德的總體特點的范疇。簡稱品德。指體現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要求,並具有穩定性傾向的個人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的特點。道德品質表現在——
①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為,包括道德言語、道德行動和道德習慣等。道德意識引起並調節人們相應的道德行為,道德行為實現、鞏固和深化人們相應的道德意識,二者綜合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狀況。
❽ 列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品質
在當今眾多的志願者中,心理志願者是一支還沒有被社會大眾所熟悉、了解的公益性群體。那麼,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問題,該如何更好的奉獻自己的愛心和力量呢?
當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很有必要搞清楚一個心理志願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要幫助別人,要奉獻愛心,也是要建立在有幫助他人的素質基礎條件之上。心理志願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是多方面的。
心理志願者本人必須要是道德素質很好的人,具備高尚的品德是幫助他人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真摯的熱誠和溫暖的情感,才能融化別人情感內心的冰冷。道德品質也是一個被社會所提倡和認可的美德,更是一個社會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尤其是對於心理志願者而言,更為重要、更為意義深遠。
有一定的專業素養,是從事心理志願者工作的保障。作為一名志願者要學會很好的與人溝通。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可以很好的解決棘手的溝通問題,同時,通過學習的心理學專業知識基礎,學會通過他人的行為、動作反應,通過別人眼神、面部表情、說話語氣,以及整體語言和非語言動作的協調,把握溝通互動的最佳狀態。
誠實可信是心理志願者最為重要的素質,一個缺乏誠信的人,即使再有才華、再有能力,都很難在一個團隊里很好的協作,更難以形成很強的團隊力量。沒有誠信的人是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和信任的,更難讓人感覺到可靠、值得信賴。所以,一個有公益心的人,應該是一個具備誠信素質的人。在當今浮躁的社會氛圍里,誠信對一個人工作、學習、事業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
一個人再優秀、再有能力,很大程度上不僅僅是因為很努力,還因為其具備很強的自我反省意識。缺乏反省意識的人,往往很難認清自我;一個無法認清自我的人,更難以很好的幫助別人,也很難更快的進步。一個心理志願者,必須學會對自己進行建設性的發展。而自我反省是進行自我建設性發展的很關鍵的素質,自身建設、自身不斷更新的前提,就是自我反省。很多在各個領域做出傑出成就的人,都是很注意自我審視、反思的人,因為能夠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所以才能更快的進行自我建設,也才能夠談得上所謂的發展。作為志願者,對自己本身的要求必須是要很高的,否則很難從事心理方面的公益性工作,更難以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
心理學在人們的心目中,往往帶有很強的神秘感,這種神秘感給志願者開展相關工作,帶來了很多的障礙。所以,作為心理志願者,要學會較強的應對危機的能力。學會機敏應對、應機性發揮,同時還要注意時間上和尺度的把握。
近期網上報道令人關注的自殺事件,作為心理志願者就應該學會關注和思考,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學會認識、了解自殺危機干預的相關知識。
比如:當一個人如果無法利用現有的資源解決問題,就很有可能去否定以往。一旦這種否定超過其本人的承受力,當事人很可能會選擇自殘、自殺行為,通過極端的做法來解決自己的苦惱。作為心理志願者,這是就必須學會調動當事人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危機公關。通過親情、當事人留念的東西等等資源,來喚起其生存下去的期望,同時還要積極通過各種積累、各種發揮,改變當事人不合理的觀念、不合理的認知,引導當事人除自殘、自殺,還有更好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方法,重塑合理認識。
那麼,自殺的行為有沒有一些徵兆呢?通過相關課程的學習,我們了解到自殺行為是有一定的徵兆的。最近香港大學的一個博士自殺前,就在日記、博克里寫了很多相關自殺徵兆的文字。除此之外,一個人自殺前,性格可能會有反常的變化、異常行為的極度變化、把私人的秘密毫無顧慮的抖露給別人知道等等,所以,對於抑鬱症患者要非常關注,並進行危機干預。這是很有必要的工作。
心理志願者還要認識到:救別人必須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在力量允許的范圍內,調動盡可能多的資源進行救援,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都可以成為救援的手段,在第一時間保全他人生命的基礎上,還要明白救援是持續挽救的過程。建立危機干預機制是很有必要的。
志願者是一種光榮的稱號,一名心理志願者不僅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這應該是每一位出色的心理志願者,所應該努力。
❾ 怎樣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優秀道德品質有主要包括哪些
首先要做到誠實守信,實事求是,為人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