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講義
⑴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眾
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區別於唯心史觀的一個根本點。馬
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第603頁)「人們」是指社會的一切成員。由於各人所處的經濟地位和其
他社會條件不同,其意向、要求和利益亦各異。他們的活動,或者遵循或者
違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不同的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各不相
同。要研究歷史的發展,必須在承認「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基礎
上,探討誰是歷史的創造者。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根本觀
點出發,認為少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些人,或者具有
非凡的才智,或者秉承上帝的旨意,他們的思想動機決定歷史的發展。這
種觀點不符合客觀實際,是反科學的。
唯物史觀則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
在和發展的基礎,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從而確認作為物
質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主體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創
造著自己的歷史,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最終決定作用。正是他們的生
產斗爭和包括階級斗爭在內的各種社會斗爭,推動歷史的發展。因此,馬
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具體
地說:(一)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承
擔者。他們生產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創造社會的一切物質財富,
並為政治、科學、文化等其他社會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因此,停止了
生產,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要滅亡。必須充分估計創造物質財富的人
民群眾對社會發展所起的決定作用。(二)人民群眾在精神財富創造中具
有重要的作用。在階級社會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分離,剝削階級壟
斷了科學文化,勞動人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他們的聰明才智受到很
大的壓抑。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身於剝削階級、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
子往往成為精神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但他們的發明創造,歸根到底要以人
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為基礎。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是人類科學
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不僅如此,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科學發明、藝術創
作是勞動人民親自製作和創造的,在勞動人民中產生了許多發明家、科學
家、文學藝術家,直接為人類創造了重要的精神財富。(三)人民群眾是變
革社會的決定力量。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通過被剝削、被壓迫階級反
對反動的統治階級的革命斗爭來實現。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盡
管在革命斗爭中有過挫折和失敗,但它們始終是各自時代社會變革的決
定力量。在新興的剝削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中,革命的主力軍仍是勞動者
階級。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
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爭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
農民為它爭得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25頁)強調人民群
眾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並不意味著對傑出人物作用的否定。但馬克思
主義認為,偉大人物發動的重大歷史運動,不僅要考慮人心的向背,而且
要以不同的方式同人民群眾的斗爭相結合。
⑵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正確選擇BC。
其餘選項,錯誤分析:
A: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工程是愛國主義教育
D提高民族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步驟是教育治療方面的內容。
E 法律要求是守法!
⑶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注重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理論、憲法及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與內容的教育,使他們了解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具備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知識,以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法律意識。
⑷ 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的認識
我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認識
來到大學後,我學習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該課程分兩部分——思想道德修養部分與法律基礎部分。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部分,對於促進我們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能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我們打下扎實的思想道德基礎,而且能夠教育我們大家怎樣處理好理想與現實、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我們剛邁進大學校門,學習思想道德修養,會讓讓我們學會珍惜生活,樹立遠大理想,領悟人生真諦,加強道德修養,培育職業精神。
學習法律基礎部分,通過老師對法律各方面的介紹,使我對法律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作為一個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可以讓我們更好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了解法律制度,能讓我們自覺遵守法律,自覺履行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同時也讓我意識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學會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權利。
我們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並且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要想學好它,掌握它,就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的學習。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課,首先要認真學習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掌握其精神實質,從而真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學好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它對提高我們大學生自身的理論素質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在比較中學習。我們現在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學會運用這些觀點,分析認識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這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在比較與鑒別中學習,對以後我們走向社會,認識社會有很大幫助。
第三,要注重行動,在實踐中學習。知行統一,強調踐履,這是由思想道德修養課的特性所決定的。我們通過學習討論掌握了這些道理,就謂這「知」獲「知」的目的是為了「行」,是為了「踐履」。中國古代思想家早就指出,「不行不為真知」。因此,知行統一,注重踐履,就成為這門課的重要特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這門課程時要注重知行統一,堅持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邊獲知邊踐履,從而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達到完善自身的目的。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書中的理論知識可以說是人類幾千年來發展的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經濟社會長期發展實踐經驗的總結。他們源於實踐,同時也經過了我們的先輩們實踐的檢驗,還必將成為我們新世紀一代作為自身發展以及投身祖國建設的理論武器。
以上就是我對《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認識,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讓我明確了自己前進的方向,陶冶了思想道德情操,增強了法律意識,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
⑸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資料~!!
11.我國廣義的法律監督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①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②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
③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④社會性的監督,包括民主黨派、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的監督等;
⑤中國****的監督,這是監督體系的關鍵。
12.簡述憲法的概念和特徵。
憲法是集中表現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規定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國家根本法。憲法的特徵:
①在規定的內容上,憲法規定的是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最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及其運作的原則等。
②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經過特別的程序。
13.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
①政治權利和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
③人身自由權利;
④社會經濟權利;
⑤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⑥特定人的權利;
⑦監督權利。
14.我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基本義務有哪些?
①維護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團結。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③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復興。
④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⑤依法納稅。
15.簡述我國國家機構體系的構成。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③國務院;
④中央軍事委員會;
⑤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16.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分類
①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體來說,它是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履行其職能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稱。
②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之分
17.簡述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
①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有一個是國家行政機關。
②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③行政法律關系主體權利義務都是由行政法律規范預先規定的。
④行政法律關系是國家行政機關行使管理職能過程中產生的。
18.簡述訴訟法的概念及其種類。
訴訟法是調整和規范國家司法機關和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發生的訴訟活動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現行的訴訟法可分為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
19.簡述訴訟證據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徵。
訴訟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它有三個基本特徵:
客觀性,指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任何主觀臆斷和虛假材料都不能成為訴訟證據;
關聯性,指必須與特定的案件有內在必然聯系,與案件無關的事實不能作為證據;
合法性,指必須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並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運用證據。
20.簡述稅法的概念和分類。
稅法是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征納稅過程中和國家進行稅收管理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根據稅法調整的具體的經濟關系的不同,可把稅法分為稅收徵收法和稅收管理法。
21.簡述勞動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勞動法是調整關於勞動關系及由勞動關系產生的其他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①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
②按勞分配原則;
③男女平等原則;
④勞動者民主管理原則。
22.簡述環境法的概念和分類
環境法是指調整保護人類生存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關系的法律的總稱。
環境法主要包括自然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
23.簡述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意義。
①在保護和改善生活與生態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防治污染和其他社會公害,保障人體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於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有利於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樹立科學發展觀。
24.簡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
民法基本原則有:
①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
②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③保護公民、法人合法權益原則。
④禁止濫用民事權利原則。
25.簡述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成立的條件。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組織。
法人必須具備的條件:依法成立;有獨立的財產和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⑹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高等學校「兩課」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是高等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它是一門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教育為主線,綜合運用相關學科知識,依據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引導大學生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強化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的一門課程。其目的在於培養高等院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了解中國社會主義憲法和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規定,真正做到學法、懂法、用法,依法辦事,依法維護國家和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
學生生活和人生發展,保持身心健康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有價值的精彩人生,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傳統,加強自我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增強法律意識和樹立法治精神,中國的憲法精神與法律制度。
⑺ 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有什麼感想或體會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一門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課程。我們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 澤 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堅持把堅定正確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馬克思主義、毛 澤 東思想、鄧 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實踐證明,作為馬克思主義、毛 澤 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馬克思主義、毛 澤 東思想和鄧 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課程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指導思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學習《思想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還具有鮮明的理論性和知識性的特徵。理論聯系實際不僅是學風問題,而且是學習本課程必須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首先必須重視《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學習,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科學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質,就不會有正確的行為,也就談不上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學習比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於思考,注重領會其精神實質,要反對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學習態度;要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毛 澤 東思想和鄧 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自覺抵禦西方社會和封建主義腐朽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其次,要理論聯系實際。鄧 小平同志說:「我們說的做的能不能解決問題,問題解決得是不是正確,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是否善於總結經驗,針對客觀現實,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包括聯系現實的社會實際和自己的思想實際及自身的行為實際。如要聯系自己和現實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思想道德實際及熱點問題,運用科學的理論觀點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針對性地分析、思考,解決思想深層次的問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還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徵。學習《思想道德修養》,不但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理論聯系實際,而且還要重視社會實踐活動。科學的理論來之於社會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時代產物。要到現實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學習,接受實踐的檢驗,如有條件的可以到社會上參觀學習等,加深對書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一門思想政治教育課,其目的在於讓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接受社會教育,如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日常報刊雜志影視作品方面的宣傳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教育、他人的幫助等。另一方面,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更要注重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社會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和他人的幫助,只有通過自我修養、自我教育,相互促進,融為一體,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真正成為自己思想的組成部分和行動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自我修煉、自我教育,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不斷得到鞏固和提高。知行統一不但是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出發點,而且是落腳點。在知行關系當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會使「行」失去方向,走上違法亂紀、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 不「行」,「知」也就會失去意義。《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目的是大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應該如何做,不應該如何做。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優秀文化傳統。沒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學到的知識真正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也就難以大有作為。青年時期注重思想修養,陶冶情操,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自己一生的奮斗和成就將會產生長遠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統一呢?就是要求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邊學習思想道德理論邊實踐,在實踐中加深對思想道德理論的認識和理解,用所學的思想道德理論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為和社會實踐活動,做到自己的行為和社會實踐活動同所學理論知識相一致,真正實現知行統一。在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過程中,勤於思考,經常討論,在學習過程中,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問題要多動腦筋思考,多想想為什麼;通過相互間經常討論,可以取長補短,弄清是非,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會上的先進事跡,模範英雄人物事例,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並運用所學思想道德理論,分析社會上發生的現實案例。要注意關心時事政治,關心國家大事。總之,除了掌握理論知識,還要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⑻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這個應該是大學裡面的大課堂很多大學生好像都是必備要上這個課的
⑼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1、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可以說,法律包含了最低層次的道德准則
2、道德所能約束的范圍遠超過法律,即使法律再健全,對某些事情也無法約束,還是要靠道德約束,但法律的約束具有強制性。
3、道德所以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道德約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法律約束是滯後的。也就是說只要當一個人(和團體)已經做出觸犯法律的事情,才可能收到法律的制裁——但此時已經造成損失了。而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素質可以使人不去作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利益的事情。
⑽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我上次考的考了80多,公共課很簡單。我從不看書,現在跟你說看書方法和學習理論也是廢話,有的人適用,有的人不適用,而且就是那一套。我上次考公共課是把一考通輔導書和一考通試卷,另外贈送的押題手冊背了。最後再自己把燕園試卷做了一遍。去考的,考了80多。那次一考通公布這門課命中率是92%好像。公共課很好過的,選擇題幾乎都是以前老題目,你把5年考試卷都看一遍,選擇題,最起碼有40分。但你為什麼要考90分啊,這確實是有點難度,如果想考90就要在看幾遍書了,而且誰都不能保證能考90.如果70或80分你按我上面的做,我敢打包票,就算不看書也行。我發現下面那位真是自考通的托,自考通是自考類最垃圾輔導資料,還在那喊。公共課根本不需要費多大力氣去考,有點技巧的人都知道,首先公共課許多題目都是老題目,公共課題目是不更換的,而且是選擇題天下,一般你只要狂看選擇題目就行了,而且許多題目你看一眼就知道了。下面那位我確定你就是個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