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學尹田
Ⅰ 在講座《民法思維方法》中,尹田教授指出「法言法語」實際上是指兩個事物,即
網路的自動分類夠弱智的啊。能把」法言法語「分到 語言類問題來。不過根據我粗淺的理解是A.即認為法律其實是一種邏輯嚴密的語言,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比生活用語更加准確,嚴謹。
Ⅱ 物權法的書誰寫的好啊
這幾位教授最近兩年在物權法方面的書很多,目前自己看過並且推薦的也就這些:
梁慧星、陳華彬:《物權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
王利明:《物權法研究(上、下)》人大出版社
楊立新《物權法》人民大學出版社
尹田《物權法理論評析與思考》(第二版)人大出版社
崔建遠也有一本關於物權法疑難問題的研究的書,具體名字和出版社忘記了,另外還有江平的《物權法教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
看你主要想看哪方面的,當教材用的話前三本和江老那本都挺好的,如果要研究專題後兩本不錯。
當然,和上面說的一樣,王澤鑒老師那套《民法物權》確實是最經典最權威的,我們導師上物權法都用它做教材
Ⅲ 尹田的簡介
民法。
發表法學論文170多篇,出版著作16本
Ⅳ 廣東警官學院專插本統考的民法是哪本書
《民法學總論》
作者:尹田 主編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Ⅳ 中國法學界的泰山北斗是
以下是中國法學界的泰斗(排名不分先後):
1、高銘暄:泰斗加學術(刑法界的祖師爺)
高銘暄(1928.5.24-)男,浙江省台州市玉環縣人。1951年從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1953年從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畢業,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榮譽一級教授 ,兼任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
Ⅵ 社科院由學者起草的建議例如《中國物權法草案建議稿》有法律效力嗎
建議稿沒有法律效力,必須經全國人大表決通過後才有效力。
Ⅶ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的院長致辭
雖然從民商法學院正式掛牌成立到現在不足8年,但作為民商法學院前身和重要組成部分的民商法學科卻幾乎與西南政法大學一起成立和成長。六十年風雨兼程,一甲子滄桑更迭,本學院已走過了近六十年光輝燦爛的征程。改革開放之初,以金平教授和楊懷英教授為領軍人物,聚集了聶天貺、黃名述、鄧宏碧、鄧大榜、柯瑞清、譚向北、趙勇山、趙澤隆、程正宗、陳志學、胡平等一大批學界精英,為中國民事立法和法學研究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後繼者李開國、張玉敏、趙萬一、陳葦、劉俊、譚啟平、石慧榮、劉雲生、張耕、李雨峰、汪世虎、唐烈英、王洪、曹興權、肖後國、孫鵬、徐潔、吳春燕、張力、王煜宇、李燕、侯東德等紹基前賢,發揚光大,奠定了在全國的優勢地位,為中國民商法學和知識產權法學的健康高速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六十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不能忘記老一輩法學專家所做出的特殊貢獻,他們是孫孝實、張序九、葉清勛、張和光、胡仕湘等,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離開人世,但他們對學院和學科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將永遠值得後人緬懷和銘記。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改革開放後在學院、學科或教研室曾經任教或擔任過領導職務的眾多學人:遲傑、王衛國、祿正平、楊遂全、劉曉星、伍載陽、尹田、李曉露、張華、吳衛國、叢培鍾、楊澤延等,他們雖然因各種原因離開了學院,但同樣曾經為學院的發展嘔心瀝血,貢獻良多。
自成立以來,學院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秉承協調發展觀、以生為本觀、全面質量觀和開放教育觀的辦學理念,堅持以本科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保證,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團結拼搏,奮發圖強,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在學科建設、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綜合實力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位置。
我們堅信,在學校黨委和行政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西政民商法學院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燦爛輝煌!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趙萬一
Ⅷ 法人侵權行為的責任有哪些從外部和內部解釋。
法人承擔其侵權責任的方式
法人對其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自不待言。但具體實施侵權行為的法人代表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如何承擔責任?對此,各國立法之規定有所不同。
(一)法人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
此為德國所采。德國雖采「法人擬制說」,但對法人之董事或其他代理人致人損害的行為,明文規定由法人單獨承擔賠償責任(《德國民法典》第31條)。
(二)法人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然後法人得追究有過錯的行為人的個人責任。
此為瑞士民法所規定。《瑞士民法典》第55條第2項規定:「法人對其機關的法律行為及其他行為承擔責任。」第3項規定:「行為人有過錯時,行為人另負個人責任。」對前述規定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台灣學者的理解,認為依其規定,就損害後果,法人應與有過錯的行為人對受害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13];另一種理解是我國學者的理解,認為依其規定,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責任,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應對法人承擔責任,並將之稱為「兩罰制」[14](前述理解之差異源於海峽兩岸所翻譯之《瑞士民法典》中文版本對同一條文之不同表述:依台灣譯本,前述條文第3項為「行為人就其過錯,個人亦負責任」[15])。
(三)法人原則上應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但董事等人有過錯的,應與法人一起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此為日本所采。《日本民法典》第44條首先在其第1項規定法人對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因執行職務致人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然後在其第2項規定「因法人目的范圍外的行為,有損害於他人時,與表決該事項時表示贊成的社員、理事及實施該行為的理事或其他代理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於1974年修訂《日本公司法》時補充的兩個條文,也作了類似規定。其第266(3)條規定:「董事執行職務有惡意或重大過失時,該董事對第三人也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第266(1)條則就公司董事違法分配盈餘、向其他董事貸款、違反竟業禁止義務、違反董事與公司進行交易之限制以及其他違反法令或章程的行為,規定了董事對公司承擔連帶償還或連帶賠償責任。這些規定,顯示出加重董事責任的立法走向[16]。除日本外,其他一些國家如韓國,也大致採用此種模式[17]。
(四)法人應與代表人對加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此為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所采。台灣民法典第28條明文規定了此種連帶責任,甚至不考慮代表人有無過錯(此處的過錯當然不是指加害行為之過錯,而是指決定實施加害行為的過錯)。此外,台灣公司法第23條也規定:「公司負責任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對於何為公司負責人,該法第8條規定「在無限公司、兩合公司為執行業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公司之經理人或清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發起人、監察人、檢查人、重整人或重整監督人,在執行業務范圍內,亦為公司負責人」。就立法理由而言,台灣學者認為,如按法理,法人機關之行為為法人行為,故構成法人機關成員的個人不應對受害人承擔責任。但就保護交易安全立論,則又以規定法人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為妥,其有利於促進法人機關之注意,藉以保護交易安全[18]。
至於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責任或與代表人等行為人連帶承擔責任之後,法人與行為人之間的內部關系,一般認為得適用民法有關委託合同的規定:因代表人處理法人事務時,對於法人負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如因其過失而致法人以損失,法人對之享有追償權。同時,在實行連帶責任的情形,如果代表人因其無過失之行為而使法人應負無過失責任,因而代表人也與法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時,代表人在對受害人承擔責任後,反過來對法人享有追償權[19]。
我國《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採用的是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但對於法人是否得對有過錯的代表人享有追償權,未作直接規定。比較上述立法模式,其不同點主要在是否規定法人代表人與法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有下列因素可值考慮:第一,從理論上講,如果承認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即法人自身的行為,在執行職務的活動中,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其自身的個人人格,則難以認定法定代表人執行職務的行為「一方面為法人之行為,他方面為自己之行為」[20]。故責令法定代表人對受害人負直接責任無法理上的說服力;第二,法人侵權行為通常發生在交易之外(否則應為合同責任),故規定連帶責任並不能有利於交易安全的保護;第三,代表人之賠償能力與法人之賠償能力通常不可同日而語,規定連帶責任,固然可為受害人增加選擇機會,但實際意義不大;第四,即令發生因法人機關之惡意或重大過失從事目的外違法行為造成他人嚴重損害,而法人之全部財產不足以賠償損失的情形,也可以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責令有過錯的股東(尤其是擔任代表人的股東)承擔個人賠償責任[21]。基於上述考慮,筆者認為,我國民法應規定法人對其代表人執行職務的致害行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全部責任。至於法人承擔責任後對有過錯的代表人的追償或者處罰,得根據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關規定進行。
注釋:
[1]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19-120.
[2] 《德國民法典》第31條規定:「對於董事會、一名董事會成員或者一名合法任命的代理人由於執行屬於許可權以內的事務,發生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的行為,致使第三人受到損害時,社團應負賠償責任。」《日本民法典》第44條(法人的侵權行為能力)第1項規定:「法人對於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在執行職務時加於他人的損害,負賠償責任。」《瑞士民法典》第55條第2項規定:「法人應對其機關的法律行為及其他行為承擔責任。」《葡萄牙民法典》第165條規定:「法人應對其機關(代表人)、人員或受託人的行為負非合同責任。」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28條規定:「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
[3]如我國《民法通則》第67條規定,被代理人知道代理行為違法而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4]關於法人對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之時損害的民事責任問題,參見尹田《論法人對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一文,載《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6期。
[5]粱慧星.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34.
[6]王利明.楊立新.侵權行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254.
[7]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83.
[8]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60-161.
[9]施啟揚.民法總則〔M〕.台灣三民書局,2000.131.
[10]史尚寬.民法總論〔M〕.160;施啟揚.民法總則〔M〕.131-132.
[11]王澤鑒.民法總則〔M〕.台灣版,189;施啟揚.民法總則〔M〕.133.
[12]尹田.論法人工作人員因執行職務而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J〕.政治與法律,1987,(6).
[13] 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21.
[14] 李開國.民法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07,111.
[15]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162.
[16]李開國.民法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07,111.
[17] 《韓國民法典》第35條規定:「法人就董事或其他代表人,關於其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有賠償之責任。董事或其他代表人,不因此而免其自己之賠償責任。」第36條規定:「依法人目的范圍外之行為,所加於他人之損害,對於其事項之決議贊成或執行其決議之社員、董事及其代表人,應負連帶賠償責任。」
[18]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21.
[19]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163.
[20] 史尚寬. 民法總論〔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163.
[21] 朱慈蘊.公司法人格否認法理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8.327-336.
Ⅸ 尹田的學術成果
《契約自由與社會公正的沖突與平衡》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2卷,法律出版社94年12月
《法國合同責任的理論與實踐》 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3卷,法律出版社95年5月
《法國不動產公示制度》 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16卷,金橋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出版
《法國合同法對消費者利益的特殊保護》《外國法譯評》 94年第3期
《法國民法上合同的司法變更原則》《外國法譯評》95年第4期
《自由與公正的沖突》《比較法研究》95年第3期
《法國民法上的取得時效》《法學評論》98年第2期
《法國民法上合同解除的法律適用》 《法商研究》95年第3期
《法國民法上的添附權》 《法商研究》97年3期
《法國民法上動產與不動產的法律地位》《現代法學》96年第3期
《法國物權法上動產的即時取得制度》 《現代法學》97年1期
《法國物權法上的佔有制度》 《現代法學》97年5期
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民商法學》98年1期全文轉載
《法國合同法中的強制性合同》 《現代法學》95年1期
《法國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則》《外國法學研究》93年第2期
《法國合同制度的發展與保護消費者利益》《外國法學研究》94年第1期
《法國民法理論有關合同原因問題的紛爭》 《外國法學研究》94年第2期
《法國合同立法中形式主義的復興》《外國法學研究》94年第3-4期
《法國民法上重大誤解的法律適用》 《外國法學研究》95年第1期
《法國民法上合同無效的效果》《外國法學研究》95年3期
《法國民法對合同訂立過程的法律調整》 《外國法學研究》95年第4期、96年第1期
《法國民法上的無形產權》 《外國法學研究》第96年第3期
《法國民法上的動產優先權》 《外國法學研究》第97年第1期
《法國民法上的不動產優先權制度》 《外國法學研究》97年第5期、98年第1期
《法國民法上的託管財產所有權》 中央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97年6期
《法國民法上脅迫的法律特徵》 《法學與實踐》95年第4期
《法國民法中善良風俗的淵源及其法律適用》 《法學與實踐》94年第5期
《法國民法上的表見行為》《雲南法學》96年第2期
《法國民法上欺詐的構成條件》 《雲南法學》95年第3期
《論意思自治原則》 《政治與法律》95年第3期
收入《中國法學論文集》,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法學》95年7期全文轉載
《我國經濟合同仲裁機關的性質及其法律地位》 《法學研究》85年第4期
《論法人與其工作人員之間的代理關系》《法學研究》85年第6期
《論民事代理的適用范圍》《法律科學》89年第1期
《論遺囑的法律效力》《政治與法律》84年第5期
《論附條件或附期限的遺囑的法律效力》 《政治與法律》86年1第1期
《論法人對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 《政治與法律》86年第4期
《被繼承人生前債務清償問題探討》政治與法律》87年第3期
《論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政治與法律》89年第5期
《論表見代理》《政治與法律》88年第6期
《論民事行為無效後的財產返還》《政治與法律》93年第3期
《論無效民事行為的承認》 《政治與法律》 94年第6期
《論因誤解而為的民事行為》 《政治與法律》93年第1期
《離婚糾紛中第三者的法律責任》《法學季刊》85年第2期
《試析企業廠長的意志與企業法人意志的關系》《法學季刊》86年第1期
《論民事連帶責任》《法學雜志》86年第4期
《論權利的本質》(合寫) 西南政法學院86年《政治與法律論文集》
《再論民事連帶責任》 《川滇黔民法論文集》86年
《對王順妹遺產繼承糾紛的處理意見》《福建司法》86年第5期
《宣告死亡是公民民事權利能力終止的法定依據》 《中國法制報》86年12月2日
《附義務的遺囑的法律特徵探討》 《中國法制報》87年12月2日
《論繼承權訴訟時效的起算》 《法制日報》88年6月15日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合寫) 《法制月刊》87年第2期
《海峽兩岸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的比較研究》 《台灣法研究學刊》95年3期
《我國新合同法上的表見代理制度評析》 《現代法學》2000年第5期
《論涉他契約》《法學研究》2000年第1期
《論「不公正勝於無秩序》 《民商法論叢》第19卷 1.《民事法律行為與代理制度研究》(獨著 )重慶大學出版社1993年4月
2.《法國現代合同法》(獨著) (梁慧星主編:《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叢書》)法律出版社1995年9月(注:本書繁體字版《法國現代契約法》,由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出版)
3.《法國物權法》(獨著) (梁慧星主編:《中國民商法專題研究叢書》)法律出版社1998年2月(注:本書繁體字版《法國物權法》,由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11月出版)
4.《中國保險市場的法律調控》(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1.《民法教程》(主編)(司法部統編成人高等法學教育通用教材) 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
2.《民法學實踐教程》(副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3.《中國民法學教程》(參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8月
4.《保險法教程》(參編)(司法部統編成人高等法學教育通用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10月 1.《民法基本知識》(獨撰)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2.《我國房產政策和法律的運用》(參編)重慶市房地產經濟學會1984年
3.《中國民商法大全.商事編》(副主編)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