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論壇

道德經論壇

發布時間: 2022-01-30 18:47:13

A. 這么多老人讀道德經,還要開會道德經的會,開道德經是不是洗腦的那樣

道德經里嚇人的解釋
任何一門學說,都有對有錯,有積極的一面,也有狹隘的一面,比如道德經、比如孔子、比如朱元璋等,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難道都是對的嗎?
但奇怪的是,如今很多人喜歡迷信自己崇拜的偶像,不許別人指出這些人的斑點不是,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道德經里說:「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車舟,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人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些話,是不是消極的?是不是和孔子一樣,也是為……之家服務的呢?而當時,無論是孔子還是老子,真實的想法又是什麼呢?

而對後人的各種解釋,各種歪曲,各種利用,如果被老子、孔子看到後,又會如何呢?
將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死不相往來解釋為積極向上的很多。問題是,這些話怎麼看也不像有積極的意思。

而我國古人為什麼不能像西方人一樣,好好說話,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非要讓後人去猜呢?
我們今天對論語,對道德經的解釋,就真的是作者創作時所想的嗎?還是我們強加到他們身上的?
而道德經不說有一千個版本,也有八百。這些不同的版本,都是後人一次次加工出來的。古人為何那麼喜歡藉助別人的嘴,塞進去自己的思想呢?其目的又是什麼?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底啥意思
除了上善若水,我本人最喜歡道德經里這句話了。不是因為這句話高深莫測,而是讀起來帶勁,感覺很霸氣,很順嘴,這就是我的膚淺之處。
說實話,我沒有從道德經里讀出解釋宇宙萬物的規律,也沒有從中讀出悟道修行的法寶,更沒有從中讀出能通曉萬物,大徹大悟的結果。所以,我才說我很膚淺。

在我眼裡,這就是一本書,而且很難讀。道德經我讀了不下於300遍,在各大論壇上也看了各種對道德經的解釋和討論。
最後,反而被道友們彼此間的謾罵和爭論弄得越來越迷糊了,直到今天我乾脆就放棄了。
很多道友將這本書吹捧為能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什麼自然科學、軍事、治國、修身、齊家、安天下,這本書里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如果真的這樣,我想每個科學家和政治家也許都讀過道德經吧,特別是西方那些科學家。

這就是一本書,過分解讀和神化,反而會使原來寶貴的東西令人敬而遠之。
對於道德經,我只能如此膚淺的認識了,不知道看過並喜歡道德經的您,對道德經又有什麼不同的理解呢?

B. 劉如銀:現在通行本的老子《道德經》是假的嗎

通假字啊親~!版本不一樣是可以理解的,兩千年來想要一個字不變是有困難的!這年頭的出版都可能有刊誤,跟何況千年前的手抄了···個別字有出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還有,馬王堆出土的難道就可以保證和原文的無異?古時由於與帝王名號要避諱也多有誤字···這還是個別字的問題,那些外國傳過來的翻譯本,那不全是假經了?
一般人都能理解的問題,還講的振振有詞,其實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抨擊中國唯一土生土長的本土宗教——道教!這本土的都有假,那些番外胡夷翻譯過來的就沒有一字誤差?天大的笑話!居心不良啊····對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瑰寶連最起碼的敬畏都沒有了,還憑一家之言肆意胡為····諸子百家,就以道德經中的出入來評論道家經典都是假的?證據何在!!!居心又何在!!!!
番外蠻夷胡教,想要入侵中華文化,欺負儒家不是宗教,就想來坑害道教!還假經?馬王堆的就是真經?老子告訴他的?若道德經為假,那蠻夷胡教之經皆假!都翻譯過了,誰能保證一字無差!可悲的人啊····欲以一己之私,妄想加害中華文化,最終只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C. 道德經在國際上的地位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世界文化名著總銷量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在西方《道德經》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聖經》,躍居所有經典之上,現已榮登世界書籍排行榜榜首之位。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國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道德經》是被翻譯成最多種語言、發行量最大的傳世經典。

《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

老子是2500年中國歷代君王的導師,影響中國2500年的歷史。德國電視台的一項調查表明,老子還是德國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國人」,每四個德國人家裡就藏有一本《道德經》。

當代管理巨著《第五項修煉》風靡全球,他的作者「學習型組織」的創始人彼得•聖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學。在松下公司花園里有一尊老子的銅像,下面石座上刻著中文:道可道,非常道。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任時,曾在電視講話中呼籲,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道德經》,可幫助人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2008國際論壇說:「俄羅斯應該用中國老子的智慧走出經濟危機。」

美國總統里根把《道德經》奉為寶典,在第二次總統就職演說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來闡釋他的治國理念。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最初正是根據伏羲黃老的陰陽學說提出了二進制思想。

黑格爾師承康德,把老子學說看成是真正的哲學,將老子所說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其哲學邏輯合理,充滿生氣,理論新奇,論述動人。黑格爾研究每一個命題,都完全按照太極圖的正(陽)反(陰)合(中)的三維形式,創立了三段式解讀法。

哲學家海德格爾更把老子的「道」視為人們思維得以推進的淵源。海德格爾認為老子與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將老子「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的字句掛於牆,懸於壁,是老子忠實信徒。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日本學者湯川秀樹說:「早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達到的狀況。」

美國學者卡普拉驚奇地發現了道家哲理與高能物理現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學之道》中說:「中國的哲學思想,提供了能夠適應現代物理學新理論的一個哲學框架,中國哲學思想的『道』暗示著『場』的概念,『氣』的概念與量子『場』的概念也有驚人的類似。」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欣賞老子,「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成了當時他最喜愛的格言。

道祖老子在短短的五千言中,以其精煉的語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發生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變化的真諦。

參考鏈接搜狐客戶端:http://www.sohu.com/a/114862265_488530

參考鏈接騰訊:http://news.qq.com/a/20070510/001383.htm

參考鏈接中國網—國際道德經論壇: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jddjlt/node_7017047.htm

D. 求關於老子和《道德經》的評論的文章,最好是有些新意的!

老子是我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其代表作《道德經》是中國乃至世界偉大的哲學經典。《道德經》在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翻譯出版,是在全世界擁有讀者最多的中國古代著作,老子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古代作家之首。魯迅更是說,不讀《老子》一書,不知中國文化。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今天依然不斷給我們帶來新的啟發,研究老子思想尤其是老子的人生觀對現代社會生活是有很大參考價值的。筆者就從解析老子的「無為」思想出發,來談談老子的人生追求。
一、無為――老子人生追求的思想基礎
談到老子,很多人甚至教科書都會將其與「消極避世」相聯系,這是對老子思想的廣泛誤解,而究其根源主要是對老子「無為」思想的誤讀導致對老子思想理解的偏差。「無為」思想時常被誤讀為不作為,因而老子的人生觀被曲解為消極避世,我們要理解老子思想,不能望文生義和斷章取義,通讀《道德經》就會發現,老子對世界的認識是透徹的,老子的「無為」思想是深邃的。
「無為」在《道德經》中的首次出現是第二章的「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一次出現老子就開宗明義,說「無為」是聖人的處事法則。第三章又說「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十七章和四十八章都寫道「無為而無不為」,可見老子的「無為」並不能理解為不為,「無為」的結果是無不治、無不為,而「無不」有兩個意思,「有」和「沒有什麼不」,也就是說「無不為」可以理解為有為和沒有什麼不能為兩個含義。如何為呢,老子在第七十七章寫到「聖人為而不恃」,第八十一章寫「為而不爭」,可見「無為」的真正含義是不妄為,不以功利的目的去為,而是依照規律的自然發展,在自然而然中去作為。
《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把老子的「無為」解讀為「無意於為,沒有自己的目的和追求」,筆者認為這同樣是對老子的誤讀。《道德經》第三章寫到「為無為,則無不治」,「無為」在這里就是一種治國的方略,而其目的就是使國家「治」。第二十九章寫「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這里無為是一種做事方式,而「無敗」是其追求。第四十三章則直接說「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老子說「無為」是有其好處的,教導我們要善於利用「無為」的方式去做事。由此可見,老子的「無為」思想非但消極,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積極入世的。
「有無相生」、「無之以為用」、「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無為「思想是老子辯證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體現,做事的時候不一心想著所以達到的目的,心無旁騖把當前的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到極致,不用刻意去追求結果,取得好的結果是自然而然的。「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都是在「無為」中自然成就有為的典範。如果說「無為」是老子的人生態度和處事方法,那麼老子處無為之事追求的什麼呢?
二、復歸嬰兒――老子人生追求的思想境界
老子主張為「無為」而成其事,功成名就,金錢與權力隨之而來,這就是老子的追求嗎?對此,老子在《道德經》里做了明確的回答:「功成而不居」、「功遂身退」,很顯然金錢與權力並不是老子所追求的,而且老子對利益的態度是十分鮮明的。
《道德經》第十二章中說,「無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無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認為外在的聲、色、貨、利對人是有害的,無休止地追逐名利,最終,利祿、名聲和權勢必將毒害了自己。所以,他告誡世人不要貪求耳目口鼻等感官慾望的滿足,不要成為慾望的奴隸。
《道德經》第九章又寫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老子認為金玉滿堂,並不能夠長久,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給自己留下禍根。貪慕權位利祿得寸進尺;恃才傲物耀人眼目,這些是應該引以為戒的。否則,富貴而驕,便會招來禍患。過多的財富不但不能長久且對人有害,面對利益,我們要努力做到「見素抱朴,少私寡慾」,以至無知無欲,沒有名、物之知,沒有巧、利之欲。而最能保持這種樸素天性的,就是知欲全無的嬰兒。所以,老子提出「復歸於嬰兒」,像嬰兒一樣保持純潔朴實、恬靜無欲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這不只是老子個人的道德修養之道,也是老子對管理國家提出的治國方略。如果人人都保持自身本來的純朴狀態,內心淳厚無妄念,行為樸素而自然,那麼人與人之間就沒有巧詐與欺騙,盜賊也就沒有了。
三、道――老子人生追求的終極歸宿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經》以「道」字開篇,「道」也是其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字眼,可以說整個《道德經》都是圍繞著一個道字展開的。《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才是老子終其一生的追求。那麼,「道」到底是什麼呢。
雖然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道是不可言說的,但是在後面的篇幅里還是為我們竭盡所能的對道作了一番描述。《道德經》第四章說:「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第十四章中寫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第二十五章說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它是產生宇宙萬物的總根源,也事物發展的規律,即存在萬物之中又是萬物的根本。道,即抽象又具體,即不可捉摸又有跡可循,老子把道總結為:「玄之又玄,眾秒之門」,道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洞悉宇宙天地萬物變化奧妙的門徑。
道如此高深、玄妙,對道的具體運用老子也舉例作了具體說明,《道德經》第三十二章說:「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第三十七章寫道:「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侯王如果能夠依照「道」的原則為政為民治理天下,百姓們將會自然地歸從於他,萬事萬物就會自我化育、自生自滅而得以充分發展。「道」存在於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歸流於它,使萬物自然賓服。
那麼如道是如何存在的呢?《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寫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字在這里是效仿的意思,「自然」並非我們今天所說的自然界的自然, 「自然」一詞在《道德經》第十七章就已經出現,「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意思是,事情辦成功了,老百姓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自然」在這里是形容詞,即事物自然而然的存在,自然而然的發展。「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也是同樣的意思,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純然自然,本來如此。道衍生萬物而任其自然發展,並不對萬物妄作干涉,這便是「道」的存在方式「無為」。而正是這種「無為」,使得萬物蓬勃生長,生生不息。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人人都能從老子的《道德經》中學到不同的道的智慧,「身先」、「民治」、「成其私」、「成其大」、「為天下貴」、「為百穀王」,而老子自己所追求的道,卻並不是一個結果,而是而是整個生命過程。見素抱朴、處無為之事,與道法一致,最終達到天人合一。天道長久,不生不滅,將自己化入天道,是一種超越物質而在精神意義上的追求。「道乃久,沒身不殆」,這,正是老子所追求的。


【參考文獻】
[1]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2]朱貽庭.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許啟彬.《道德經》的生命倫理精神探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4).

E. 道德經論壇日程

一、舉辦時間
2007年4月22日至27日
二、舉辦地點
陝西西安期間:(4月22日至24日)
1、開幕式
2、論壇發言
3、樓觀老子說經台擴建落成大典暨祈禱世界和平法會
4、《太平頌》音樂歌舞晚會
5、道教文化展覽
6、參觀兵馬俑、漢陽陵、八仙宮等活動
香港期間:(4月26日至27日)
1、論壇發言
2、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講道
3、由81位高道共同舉行祈福儀式
4、《道德經》版本、譯本展
5、道教音樂會
6、閉幕式

F. 那裡有討論交流老子易經的論壇

「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
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始基,是天下萬物產生的根源,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從「道」產生出來的。但「道」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此「道」又叫「無」。
「無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這里的「無為」,乃是聽其自然的意思。
老子哲學思想的道,包括自然之道——宇宙法則、社會之道——為政准則、處事立身之道——做人原則三個層面。在科技發達、知識爆炸、信息頻傳的今天,對於傳承文明和指導社會仍有重要意義。
老子的道家哲學是具有濃厚社會政治思想意蘊的政治哲學,其無為而治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上善若水是統治階級在具體的施政過程中提倡高尚的政治道德和政治文明,以正治國講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這三個要素構成了有機的整體,對構建現代社會政治思想仍具有哲學啟示和指導意義。

G. 《道德經》全文,戒色論壇文章

是需要道德經對吧

H. 道德經的外文翻譯有多少種

在中國(西安香港)國際道德經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表示,到目前為止,《道德經》外文譯本已有近500種,涉及30多種語言。 他說,作為一部擁有廣大讀者的古代文化典籍,道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經》既是中國道教的思想源泉,也是東方智慧的代表之一。 千百年來,傳承不絕的《道德經》不僅在中國社會中發生了深遠影響,而且流傳於世界上許許多多的國家和地區,成為人類精神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 他解釋說,《道德經》以「道德」二字為綱領,以自然無為為法要,以修身治國為旨歸,以天人合一為境界。在《道德經》中,「道」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通」,通則包容,容則和諧。領悟《道德經》的思想智慧,有助於人們在日益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安頓身心,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中擺正位置,為人們構建和諧社會、共建和諧世界提供理念支持。 他說,道教自立教以來,一直尊奉老子為道祖,以老子所著《道德經》為基本經典,近2000年來注本眾多。中國道教協會新編的《中華道藏》,即收有歷史上的《道德經》注本近70種。另悉,此次論壇主辦方還編輯出版了《道德經》文物版本圖錄《大道流行》,共收錄430個不同的《道德經》版本,包括中文版180種,外文版250種,並結集出版了包括中、英、法、俄、德、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日、韓、阿拉伯及世界語等多種文字的《道德經》。

I. 道德經大概有多少種英文譯本最經典的是誰的譯作

敢翻譯的都是半桶水,談不上「經典「。

連中文的注釋、解釋現在都五花八門,專互相屬矛盾,哪裡來什麼英譯本「經典」。

中文古文向外語翻譯有多難,看看林語堂翻譯的古詩就知道,人家勉強也算大家,可是絕大多數人看了他的翻譯都不會認為達到了「信達雅」的水準。詩尚且如此,何況玄之又玄的道德經?

翻譯道德經,難度遠遠超過在蘋果系統上完美移植MS office(而微軟現在的移植版本一直被使用者詬病。)所以,呵呵,不用找啦,老外想讀道德經,先學中文才是正經(相當於其頭腦重裝系統)。

熱點內容
法律知識古樹保護 發布:2025-02-08 02:59:19 瀏覽:984
經濟法稅收試題答案 發布:2025-02-08 02:26:36 瀏覽:237
民法典的法治 發布:2025-02-08 02:17:37 瀏覽:688
廣東省生育保險條例2016 發布:2025-02-08 02:13:09 瀏覽:848
2016婚姻法第三者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8 02:05:07 瀏覽:524
江蘇省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5-02-08 01:50:53 瀏覽:255
合同法債權規定 發布:2025-02-08 01:47:23 瀏覽:453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