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對智

道德經對智

發布時間: 2022-01-31 01:40:48

道德經·絕聖棄智的出處

《絕聖棄智》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十九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❷ 初等智慧學道德經

不同的人生階段,不同社會經歷的人閱讀道德經,所得到的感悟是千差萬別的。

舉一個發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吧。
記得大學一年級開始接觸道德經,由於初入大學,自身對學習的放鬆和對社會的不了解。從道德經里感悟到的只是道的無求無欲,逍遙自在。 以這種心態上學, 以至於大一、大二兩年一直放任自流,疏於學習。近乎差生之境。
轉變就在大三暑假進行實習,每天實習晚上再次閱讀道德經。 心隨境遷,感受到了道德經所表達的不應是消極避世、逍遙、無知無欲。 而應該是積極入世,雖入渾濁污垢的塵世,卻能保全自己純潔的內心。 做人要通達,謙虛,萬事莫自我滿足。 也從那開始,我積極接觸各種人。了解人事交際。

因為老子所處年代的文體和字義與現代差別,因為聖人之言與我們凡人理解能力的差別。以至於對道德經文句的翻譯也不盡相同
例如十五章中,「夫唯不盈,故能敝以新成。」
有人理解成做人不要追求太完美,只要經歷過就罷了。
有的人理解成做人不要自我滿足,只有不自滿才能推陳出新。
有的人也會理解成做事不要做絕。留有餘地。

追根到底什麼意思,也許只有老子本人明曉罷

具體以何種思路學習,這不可強求。 就要看你想從哪方面唻閱讀經典了。 抱有出世逍遙之心,閱讀的是無欲無求,逍遙自在之境。 抱有入世混同之心,閱讀的是入世的各種心態,自身謙虛、慎獨的素養。
正是《老子》這種包容的特點,才使它能稱為中國古代智慧的精華吧

自題一句:《老子》不老,歷久彌新;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❸ 道德經對人生的影響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直認為是港片《倩女幽魂》里抓鬼擒妖的經典台詞。很久以後才知道是先秦道家經典著作《道德經》開篇之語。
《道德經》的文體,不像是《論語》那樣的語錄集,也不像一般意義上的「文章」。全書約五千字,是由一些簡短精賅的哲理格言組成。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

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

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的神奇寶典,對中國古老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無論對中華民族的性格的鑄成,還是對政治的統一與穩定,都起著不可

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義也日漸顯著,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當今社會科學發達,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

物質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

誘惑呢? 我們可以在《道德經》這部聖典中找出答案。
那《道德經》究竟是講什麼呢?我認為道=軌道=規律;德=認識;經=經天緯地=為=實踐。
《道德經》的起始,詳細闡述了老子對規律的理解。在《道德經》里,道指的就是規律。而道家思想對規律的最根本的見解就是「規律是自然的,變化的,不為人所控制的。」對待規

律的根本態度是「充分尊重規律,然後才是利用規律。」這是一種非常樸素的辯證思想。全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探索與思考,而這種探索與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計劃、有

科學根據的,它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影響也遠遠超出了中國的范圍。
《道德經》中的「無為而治」被漢初統治者推崇為治國方針。在老子看來,高明的當政者和領導者應懂得自然之道,順應人的天性,讓下屬和百姓各盡其能,各守其職,各得其所,相

安無事,而切忌用過多的條規制度來進行強制性約束,否則會適得其反。也就是說,最好的政策應該是「清靜無為」的政策。要讓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安定大治,就像對待井水一樣,攪動得

越凶,殘渣敗葉就越是泛起,水就越是混濁,最好的辦法不是去放什麼漂白粉之類的,而是停止施加外力,讓它自己慢慢平靜下來,這樣井水就會自然清靜了。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會推廣

無為,有助於國家的穩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於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於當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子的無為論應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

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於去迎接挑戰,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破。這樣有助於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

厚積才會勃發。同樣,「無為」用在當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現今社會,生活、工作的腳步很快,壓力又大,人們的脾氣也隨著變得焦躁與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靜氣。心靜自然涼,生活、工作的情緒就會舒暢起來,效率也會

大大提高。不僅如此,善與柔還可以幫助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系,使變得融洽,心情也會陽光不少。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見解,以他虛懷若谷的氣魄,向世人闡述了怎樣為人處事,怎

樣進行科學管理,怎樣修養身心,怎樣求知,怎樣治國等等,告訴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必須遵循大道。《道德經》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

然規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人生的指導是大有裨益。

❹ 《道德經》智慧:為什麼老子排斥聰明而崇尚愚笨

《道德經》智慧:為什麼老子排斥聰明而崇尚愚笨?所有人都該看看

在《道德經》中,智與愚是老子經常提及的。「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意思是那些所謂的有遠見,能夠提前對事情有所預測的人,其實是「道」的一種虛華,正是愚蠢的開始。

顯然,這聽上去與我們通常的常識相違背,有遠見怎麼會是愚蠢的開始呢?

老子之所以如此說,其實與他對智與愚的理解行關。在老子看來,許多表面上看上去是聰明的行為,其實是愚蠢的;而表面上看似愚笨的行為,其實卻包含了最高的智慧,即所謂的大智若愚。

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老子對於智巧的排斥態度。而老子之所以對「智」、 「愚」抱著這種與世人不同的態度,乃是因為他認為世人所謂的愚笨正是一種順應天道並且人們自己也沒有察覺的一種無為的大智,這種大智使人們保持著天性的平靜和快樂。

而所謂的智慧,則驅使著人們的貪欲,使人們總想去獲得更多的東西,最終變得越來越貪婪、詭詐,進而使人們失去自己純朴的本性,失去自己原本簡單、平靜而快樂的生活。

❺ 《道德經《》對中國法治建設的積極影響

道德經是用來修行的,如果說對中國法制的建設的話,那麼就是他的陰陽的思想,能夠為中國的法制建設起到作用,也就是說凡事都有兩面,能夠只從一面去判斷,要多聽經聽才能夠明白。

❻ 背誦道德經使人聰明

我是贊同背誦《道德經》能提高人的智商這種說法的。以下的回答是基於我學習《道德經》的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所謂道德經的背誦能提高人的智商,第一位的是取決於背誦的內容。
首先,由於道德經本身便是一本奇書,其中沒有一個專名,言簡意賅,辭朴意深。能以區區五千言講述如此博大精深的思想,恐怕為古今中外所罕見。其次,道德經獨特的語言表述方式、概念的模糊性、語詞的多意性,都使得道德經一書內涵更加豐富。因此,如果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道德經,本身是對我們的一大挑戰;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樣,每個讀老子的人對道的解釋必然不同,道德經必將豐富我們的學識,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思維。由於道德經目前最古老的版本是郭店楚墓竹簡本,其次是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甲本和乙本兩本《老子》帛書,再次是由東漢時的《老子河上公章句》、三國時王弼的《老子注》和唐初的傅奕的《道德經古本篇》演變而來的世傳本。要想真正懂一點道德經,恐怕對先秦的典籍和中國哲學、訓詁和考古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還要有一定的歷史、政治、古典文學等方面的知識——而這亦是一個提高思維水平的過程。
第二位要點明的是背誦這種學習形式。讓我們退一步而言,哪怕只是死記硬背,也能有助於我們的思維水平的提高。這種提高有可能是明顯的,也有可能是潛移默化的。這是因為背誦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而且背誦必然能讓人學習到哪怕一點點的東西,讓知識在人的大腦中留下痕跡——只要學的東西是有意義的;而顯然道德經並不是一堆羅列的數字,而是一篇有內在邏輯的古漢語文章。
本人上中學時就很能夠死記硬背,可以完全不理解一篇文言文的內容而把它背得滾瓜爛熟,像道德經這么短的文章更是不在話下。然而我能夠深刻感受到,死記硬背也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特別是古漢語中有些詞句和現代漢語差別不大,背誦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理解記憶的過程;更別說道德經中俯拾皆是朴實易懂的道理,比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等句子,雖然我當時背的時候並不去記它們是什麼涵義,但我還沒傻到看不出來其中蘊含有大道理的程度。很多東西背誦時未必理解,但只要還有印象,未來的某一天說不定你會一拍腦袋恍然大悟。
不知道你是怎麼理解智商的,如果你把智商定義在通常所說的狹義的思維層面上,背道德經也是有助於提高智商的。所以第三位要說明的是:道德經中蘊含有辯證法思想。對辯證法這個東西,我現在也還有很多地方弄不清楚,也不好跟你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個很有用的東西;不理解、不懂得運用辯證法的人,往往嘲笑辯證法是一種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的邏輯,是詭辯。那些人簡直就像是睜眼瞎,忽視歷史事實,否定我們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辯證法對人的思維是有深刻影響的,能讓人突破二元邏輯的局限,更全面的看問題;近代數學已經證明,在「是」和「否」為基礎的二元邏輯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用「是」和「否」不能表達的東西。非歐幾何以及測不準原理等的橫空出世、二元邏輯支撐起來的近代哲學的終結、當代科學和哲學的發展,使得我們的思維必然要朝著並且已經朝著非二元邏輯的方向深刻發展——辯證邏輯、現代數理邏輯都屬於非二元邏輯的范疇,都在當代社會有著廣泛應用。背了道德經,便難免會受到一點(樸素的)辯證法的影響,這對人沒有什麼壞處。
最後想說明的是,道德經本來就是一門哲學,而哲學一詞在古希臘語中就是「愛智慧」的意思,先賢們果然用語精妙——你說學習這門老子的哲學,你能不更聰明些、更有智慧些嗎?

❼ 《道德經》中的3條大智慧,分別是什麼

大智若愚。大成若缺。大器晚成。這三條道理都是老子在自然中領悟的。對大家非常的受用。

❽ 老子的《道德經》對我們現在社會發展有什麼影響和啟示

道德經最提倡柔軟和反對各種形式的競爭,尤其反對過於直接的競爭。所以《道德經》對我們現在社會發展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影響和啟示:

1、可以減少或弱化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
2、可以減少或弱化人與自然之間的競爭

❾ 道德經的中智學解讀和擴充txt全集下載

道德經的中智學解讀和擴充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道德經的中智學解讀和擴充
—正反及中智道德經
弗羅仁汀 司馬仁達齊,付昱華
內容簡介
本書的目的是試圖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道德經》進行求新、求變、求擴充的工作。首先我們願意指出,由於時代的限制,《道德經》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當代人感興趣的很多問題,在《道德經》中根本不可能涉及。舉例來說,《道德經》討論的基本上都是中國的事情,然而考慮一切可能的情況,在研究某些問題時,不但要考慮中國的事情,而且要考慮外國的事情,亦即考慮信息網路時代「地球村」的事情,這在老子年代是不可能的。其次,如果將原有的「道德經」視為「正道德經」,其對立面就是「反道德經」,而處於中間或復合狀態的就是 「中性道德經」(或「中智道德經」)。本書給出了對於原有的《道德經》用中智學方法進行解讀和實施千變萬化的途徑,使其可以在相當大的范圍內擴充。
說明:由美國學者弗羅仁汀 司馬仁達齊和中國學者付昱華合著的英漢雙語《道德經的中智學解讀和擴充—正……

熱點內容
經濟法稅收試題答案 發布:2025-02-08 02:26:36 瀏覽:237
民法典的法治 發布:2025-02-08 02:17:37 瀏覽:688
廣東省生育保險條例2016 發布:2025-02-08 02:13:09 瀏覽:848
2016婚姻法第三者怎麼處理 發布:2025-02-08 02:05:07 瀏覽:524
江蘇省法律援助基金會 發布:2025-02-08 01:50:53 瀏覽:255
合同法債權規定 發布:2025-02-08 01:47:23 瀏覽:453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
民事訴訟法判決給錢沒錢 發布:2025-02-08 00:04:29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