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立法會
㈠ 香港立法會的組成
由70名議員組成。在新增的10個議席中,5名議員由地方選區選出,5名議員由新增的區議會(第專二)功屬能界別選出。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組成(非中國籍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和在外國有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也可以當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
立法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除第一屆任期為兩年外,立法會議員每屆任期4年。
(1)四位立法會擴展閱讀
立法會在會期內通常每星期三上午在立法會大樓會議廳舉行會議,處理立法會事務,包括:提交附屬法例及其他文件;匯報及發言;發表聲明;提出質詢;審議法案,以及進行議案辯論。
行政長官亦會不時出席立法會的特別會議,向議員簡述有關政策的事宜及解答議員提出的質詢。立法會所有會議均公開進行,讓市民旁聽。會議過程內容亦以中英文逐字記錄,載於《立法會會議過程正式紀錄》內。
㈡ 立法會大樓位於香港哪一區
立法會綜合大樓(英文: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位於香港香港島金鍾立法會道1號
,為香港立法會的會議場館。
㈢ 香港立法會可以彈劾香港特首嗎
可以
《基本法》第七十三條第九款訂明彈劾行政長官的「五步曲」,回
第一步是由立法答會全體議員的四分之一聯合動議(簡稱「調查議案」),指控行政長官有嚴重違法或凟職行為,在行政長官不辭職下,
第二步便經立法會表決通過,委託終審法院 首席法官負責組成獨立的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
第三步是調查委員會決定是否有充足證據構成指控,若有的話,
第四步便由立法會以三分二多數表決通過彈劾(簡稱「彈劾議案」),
最後一步是呈交中央人民政府作最後決定。
㈣ 香港4名立法會議員為什麼被取消資格
7月14日下午3時,香港高等法院就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提請的司法復核案作出判決,裁定4名立法會議員的宣誓沒有法律效力,4人的議員資格被取消。
針對4人的宣誓行為,香港高等法院於3月初展開過為期3天的聆訊,今日(7月14日)下午原訴法庭法官區慶祥就此案作出取消4人議員資格的判決,議員資格自宣誓當日起便不能起算。正在立法會參加財委會會議的4人被即時要求離開會議室。
㈤ 誰能提供香港特區第六屆立法會議員名單
香港特區第六屆立法會首次會議(First meeting of the 6th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於2016年9月12日舉行,會議首先進行了議員就職宣誓儀式。隨後,由議員互選產生新一屆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當選。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的監誓下,70位當選立法會議員依次進行宣誓。有3位議員因更改宣誓或展示其他有違誓詞的物品,陳維安表示,無法為他們監誓。3人未完成宣誓程序,也無權參與之後的會議及投票選舉立法會主席。
後由香港高等法院原訴法庭作出判決,梁頌恆等8位泛民議員被終止議員資格,又增補鄭永舜等議員。
㈥ 香港立法會議員共有多少個議席
對會議法定人數,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事規則B部17條說明:
17.會議法定人數
(1)立法會及回全體委員會的會議答法定人數為不少於全體議員的二分之一,包括立法會主席或全體委員會主席在內。
(2)如出席會議的議員不足法定人數,而有人向立法會主席提出此事,立法會主席即須指示傳召議員到場。15分鍾後,如仍不足法定人數,立法會主席即無須付諸表決而宣布休會待續。
這個規則可以簡單解釋「投票的票數總和為什麽不等於立法會席位數」了。實際上,以上規則雖然簡單,但可利用的空間還是有的。例如去年香港立法會的拉布戰(Filibuster)中,拉布方黃毓民、陳偉業、梁國雄等人發言間多次要求點算議會出席人數,令會議暫停超過20次,成功將會議時間拖長。另外夠無聊和卑鄙的話,確實有些流氓手段可能導致會議流會,比如說前幾天社民連的某位成員,通過將大樓電梯每一層都按下,差點讓兩位議員無法在主席傳召後的15分鍾趕到、造成流會。
㈦ 香港立法會選舉多少年選舉一次
香港立法會選舉四年一屆,特首為五年一任。
所以20年才會有一次像2012年一樣,香港立法會與特首同年更替。
㈧ 香港立法會的概述
《基本法》第六十六至七十九條就立法會的成立及職權訂立規定。立法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法律;審核及通過財政預算、稅收和公共開支;以及監察政府的工作。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亦獲授權同意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並有權彈劾行政長官。
《基本法》第四十九條及五十條訂明,行政長官如認為立法會通過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可將法案發回立法會重議,而立法會如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再次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在一個月內簽署公布或按《基本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解散立法會。然而,經重選的立法會如仍以不少於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原案,行政長官必須簽署公布法案,否則便須辭職。立法會獲賦予這些新權力,是為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及立法機關能充分地互相制衡。
《基本法》亦詳述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何種程度上享有自行制定法律的自主權。根據《基本法》第十七條,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在征詢其屬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後,如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機關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關於中央管理的事務及中央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系的條款,可將有關法律發回,但不作修改。經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發回的法律立即失效,但該法律的失效無追溯效力。
㈨ 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演變
立法會在過去一個半世紀經歷了不少重大轉變,由作為一個諮詢組織演變為一個具職權以制衡行政部門的立法機關。現載述立法會自1843年起的演變如下:
1843 設置立法局,連總督在內,共有四名官方議員(總督兼任議員及主席)。
1844 立法局舉行首次會議。
1850 委任首兩名非官方議員。
1857 增委兩名官方議員及一名非官方議員。
1884 擴大立法局的成員人數至七名官方議員及五名非官方議員,其中包括一名華人。
1896 進一步擴大立法局的成員人數至八名官方議員及六名非官方議員。
1929 立法局共有10名官方議員及八名非官方議員,其中包括三名華人及一名葡籍人士。
1976 立法局共有最多可達23名的官方議員(包括五名當然議員),以及23名非官方議員。
1983 立法局共有最多可達29名的官方議員(包括四名當然議員),以及29名非官方議員。
1984 立法局共有最多可達29名的官方議員(包括四名當然議員),以及32名非官方議員。
1985 立法局舉行有史以來首次選舉後,共有11名官方議員(包括四名當然議員),以及46名非官方議員,其中22人由總督委任,12人由功能組別選出,一人由全體市政局議員推選,一人由全體區域市政局議員推選,另外10人由各區全體區議員組成的選舉團選出。
1988 增設兩名由功能組別選出的議員,以取代兩個委任議席。
1991 總督在立法局議員中委任一人為副主席,負責主持立法局會議。立法局成員包括四名當然議員(包括總督,他仍為立法局的主席及議員,但不再出席該局的會議),18名委任議員和39名選任議員。選任議員中,21人由功能組別選出,另外18人則由全港各地方選區以直接選舉方式選出。
1993 總督不再出任立法局議員,並於2月將立法局主席一職移交一位由全體非官方議員互選出來的議員擔任。
1995 在英國統治下之最後一屆立法局60名議員全部由選舉產生,其中30名由功能組別選舉產生,20名由地方選區選舉產生,10名由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立法局主席由議員互選產生。
1996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於1996年3月24日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決議通過成立臨時立法會。負責籌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的400名推選委員會委員,於1996年12月21日選出60名臨時立法會議員;推選委員會亦負責選出第一屆行政長官。
㈩ 立法院和立法會的關系
漆0席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通稱立法會,開埠初期稱為定例局(英文:Legislative Council,簡稱專LegCo或Legco),為香港特別行屬政區的立法機關,發揮部分的議會功能,負責監察政府的施政。一99漆年香港回歸前,稱為定例局和立法局。 現有漆0個議席,每屆議員任期為四年。現時是第五屆立法會,任期由二0一二年一0月一日至二0一陸年9月三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