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堅持國家治理的法治化

堅持國家治理的法治化

發布時間: 2022-01-31 20:10:47

『壹』 為什麼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法治化為主題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首先裁定,要加強立法,建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中國特色。

二,加強執法,行政機關應當行政,司法必須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監督。

第四,要大力開展法制教育,法制宣傳廣泛,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幹部和人民群眾,特別是領導幹部,各級,提高法制觀念和能力依法,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的形成採取行動。

『貳』 國家治理現代化為什麼離不開法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證(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雖然沒有正面闡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但是,《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卻從體系化、系統化的視角來認識法治中國的意義。中央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圍繞著「維護社會穩定」這一時代主題提出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和「源頭治理」相結合的多渠道治理方式。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視為一項系統工程。
《決定》明確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與此同時,《決定》還根據系統工程的思想提出了「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的理念。由此可見,要實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通過的兩項《決定》所要求的作為一項治國理政的現代化工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僅僅從「法治化」的角度來考慮還是不夠的。應當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大國家系統管理工程。

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重大國家系統管理工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強調的是「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兩個方面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包含了治理主體、治理對象、治理方式、治理依據、治理組織體制、治理程序、治理制度的體系化、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律化。其中,依照法律法規建立規范國家管理活動的國家管理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國家權力體系、公民權利體系、公民義務體系和國家責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最重要的制度特徵和要求。「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首要價值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國家治理的「體系化」,沒有「體系化」,國家治理也不可能實現現代化;沒有基於法治原則建立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治理體系也無法實現現代化的要求。

「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既要求管理者具備依法解決國家日常管理事務的能力,做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也需要管理者具備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國家管理事務中重大復雜的問題,特別是處理各種突發性事件和公共危機的能力。「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還要求在執政黨的領導方式與國家管理之間建立起協調一致的合作和互動機制,將黨的建設能力與「五個文明」一起抓的綜合協調能力有機統一起來,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依託,國家治理的「體系化」必然會極大地增強國家治理能力,「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也會極大地推動「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與此同時,「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助於推進國家治理的「體系化」、「法治化」和「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國家管理者進一步掌控國家管理的宏觀走勢和發展大局,有利於調動一切旨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重大安全利益、保證公共權力依法辦事、保障公民合法權利以及維護社會和諧與穩定的積極因素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事業上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此外,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還將「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本原則。所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不能「為了法治化而法治化」,要緊緊圍繞「現代化」這個主題,採取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和現代化的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它依賴於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重大而復雜的社會發展工程和國家管理工程,它的價值內涵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它的主要價值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其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重要的制度特徵。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必須同步推進、共同建設。

『叄』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實現什麼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中促進國家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也是現代社會治理的智慧結晶。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國家,當然應該選擇人類最文明、最科學的治理方式,那就是法治。

法治又有資本主義模式和社會主義模式之分,所以中國必須立足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體系,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宏大的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格局之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不可或缺的堅實保障。

我們之所以要選擇法治,也是從我國的歷史傳統及近現代的探索中總結出來的。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傳統中,我們國家一直是崇尚德治的,法治處於輔助地位。

但進入近現代以來,為了使國家更加富強繁榮,無數仁人志士對如何治理國家進行了一代又一代的探索。中國共產黨人將中國傳統和西方先進理念結合在一起,用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進行了長達兩個甲子的探索,最後得出了科學結論。

(3)堅持國家治理的法治化擴展閱讀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道路。

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肆』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人民當家做主、堅定什麼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人民當家做主、堅定【制度自信】,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能力現代化,

『伍』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是全面依法治國嗎

對的。

這是因為,如果沒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不會有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防等其他實體的現代化。現當代歷史表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國家現代化的「軟實力」。

它的現代化達到什麼程度,直接決定著國家整體現代化水平。因此,必須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豐富和拓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

在我國,社會的發展進步,關鍵在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要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因為,

第一,從法律規定看,中國共產黨是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的執政黨。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具備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定資格。

第二,從黨的性質看,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的、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先進政黨。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能夠正確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進方向,作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

第三,從實踐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方面的成效是顯著的,治理能力是舉世公認的。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別的什麼政治力量,能有效地動員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推進國家治理工作始終平穩健康地向前發展。

(5)堅持國家治理的法治化擴展閱讀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當前行政主體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執政團隊一定程度上仍還存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夠和行政效能發揮不到位的問題,不能適應新形勢,離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有距離。

這種現象的存在有其客觀性。主要原因在於,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強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一些幹部還沒有適應中央重塑政治倫理和政治生態的決心以及實踐,還沒有從舊有的認知模式、行為方式和「官場文化」中走出來。在這種狀態下,難免在工作中「比比劃劃做樣子」,使行政效能受到了抑制,因而也就談不到推動高質量發展。

『陸』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6)堅持國家治理的法治化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柒』 對軍轉幹部安置要盡快立法,增強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廣度

一個83年的老轉業軍人回答提問小戰友:「對軍轉幹部安置要盡快立法,增強國家治理法治化的廣度」立意是相當好的一件事情!但是提問者可能還是不了解,我國在2001年已經有一級軍事法規《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2001.01.19實施)網頁鏈接,18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了《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對於我們所有的解放軍轉業軍人(武警轉業軍人)是行之有效的安置法規,也符合現時代市場經濟的社會大環境的;目前需要的是有針對的完善《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才是正道!

至於對於個別轉業軍人不能滿足願望安置的,也是存在的。但是我們作為轉業軍人可以從政府安置部門(原社保部門、現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角度去看看「軍轉幹部安置」的問題: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強民富的新時代的發展,對於政府安置部門而言,對於每一次落實安置轉業軍人,都會付出極大的工作量的;而且《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第四條,也提出了建國後從來沒有的「國家對軍隊轉業幹部實行計劃分配和自主擇業相結合的方式安置」的新思路,與其被動的「計劃分配」安置,轉業幹部選擇「自主擇業」可能要比「計劃分配」的前程,完成自己的願望要好的多。同時「自主擇業」也是我們這一大批老轉業軍人不可想像的事情。

《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第四條 軍隊幹部轉業到地方工作,是國家和軍隊的一項重要制度。國家對軍隊轉業幹部實行計劃分配和自主擇業相結合的方式安置。計劃分配的軍隊轉業幹部由黨委、政府負責安排工作和職務;自主擇業的軍隊轉業幹部由政府協助就業、發給退役金。

『捌』 全面依法治國法治讓國家治理邁向輝煌

全面依法治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有數千年人治傳統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昭告「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彰顯法治權威;強調「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發揮法治力量;告誡「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法治實踐;要求「領導幹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塑造法治信仰……總書記提出全面依法治國,開闊了法治的格局、豐富了法治的內涵、拓展了法治的外延,讓全面依法治國成為治國理政思想重要組成部分,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走向新境界。
將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重大戰略布局的一環,標志著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進入「快車道」。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回答法治統一性的問題;「五大法治體系」「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從國家治理的角度,回答法治協調性的問題;「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從參與主體的角度,回答法治系統性的問題。特別是回答了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關系這一根本問題,既明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也強調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對法治認識的不斷深化,正是執政黨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到當前中國發展的棋局中,才能體會這一戰略部署的重大現實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框架、用法治作支撐、由法治來貫穿。從簡政放權不斷深入,到民生事業逐漸完善;從經濟改革大刀闊斧,到黨的建設抓鐵有痕,法治都提供了制度保障。如果把治國比喻成一本大書,那麼法治就是大綱,綱立文順、綱舉目張。治理體系中,法治體系成為關鍵一環;治理能力中,依法治國成為重要內容,法治的引領和規范,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

熱點內容
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 發布:2025-02-08 01:06:26 瀏覽:654
檔案法規檔案政策 發布:2025-02-08 00:26:39 瀏覽:335
道德經都 發布:2025-02-08 00:20:03 瀏覽:489
民事訴訟法判決給錢沒錢 發布:2025-02-08 00:04:29 瀏覽:767
二建法規編 發布:2025-02-08 00:03:48 瀏覽:359
法律援助向哪裡申請 發布:2025-02-07 23:53:51 瀏覽:236
行政法學綜述 發布:2025-02-07 23:31:58 瀏覽:38
食品安全法中的社會共治 發布:2025-02-07 23:25:06 瀏覽:441
思想道德文獻 發布:2025-02-07 23:19:44 瀏覽:87
法律的效力大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5-02-07 23:07:21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