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培育困境

道德培育困境

發布時間: 2022-02-01 10:46:54

Ⅰ 企業的道德困境有哪些

在企業經營活抄動中,經常襲出現應該遵守倫理道德規范,與實際上不講道德經營的高度分裂,由此產生了企業管理的道德困境。突出表現為: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不正當競爭,假冒偽劣,污染環境,侵犯職工權益,行賄受賄,偷稅漏稅等方面。

Ⅱ 道德困境:面對五項道德決策,你會怎麼做(五)

我會找他談,了解他的動機和事情經過。如果他是錯的話,建議他把錢還給公司,因為公司早晚會發現,那將會毀掉他的前程。如果他不聽勸的話,只能結束這段友情,向公司匯報情況。

要做個有原則的人。

Ⅲ 什麼是道德困境

就是你和朋友A和朋友B都是好朋友,有一天朋友A和朋友B吵架了,讓你幫一個,你幫誰

Ⅳ 面對道德困境到底應該怎麼辦

人心不要去測試

Ⅳ 道德困境

道德困境

我的想法:對於自己創辦公司,我會從機會成本去考慮,如果自己開公司能獲得更高的利潤,我會義無反顧的創辦一家自己的公司。因為這樣才符合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的發展,如果明明有利可圖可是因為道德情感原因而不去追求,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家。其實本案例個人感覺不涉及太多道德問題,當年羅總僱用我因為我有一定的能力能為他所用,五年來我也為他的公司付出了我的青春和汗水,我並沒有欠羅總什麼,我更應該的是去創造更大利益,至於羅總的知遇之恩我可以在公司壯大後和羅總公司進行互惠合作等等。至於小周如果他對我們公司創立十分重要,那我也會盡力通過給他更高的待遇和遠大目標來吸引他到我們公司,當然我會尊重小周自己的選擇,所以我認為本案例處理得當不會涉及太多道德問題。

討論結果:本小組大部分成員和我觀點相同,都是贊成案例中的「我」去爭取利益的最大化去把小周爭取到自己的旗下。但也有組員認為道德與利益發生沖突時,應該以道德為重,利益次之,這樣才能維護社會和諧,符號中國的傳統美德。

各組員意見:

XX:我認為這個案例可以分為2種情況 :
一:五年前,羅總邀請我去他的公司任銷售經理,經過五年,在公司的各方面都已經熟悉,也知道一些公司的商業秘密,為了掙更多的錢,准備自己成立公司,帶著在羅總公司鍛煉的職業能力和經驗,當然還有了解到的商業秘密
。由於新公司缺少人手,我用各種手段從原公司挖來了關鍵人物-小周。
如果如情況一,,我在掌握了羅總公司的秘密後離開公司自立門戶,如果是以不正當手段去招攬小周,那麼這些就是不道德的行為。
二:為了生活我離開了羅總的公司,雖然我了解到羅總公司的秘密,但我不會因此而以不正當手段競爭,我想即使羅總是我的朋友,我也要為了更高的生活去邁進。關於小周,即使對於我新成立的公司有很大的幫助,我也會合理的去和羅總去競爭這位員工。
如情況二,人各有志,況且我會以正當手段去和羅總競爭,包括關鍵人物小周,我想著不涉及到道德的問題,難道去追求更高的水平而擺脫原公司去自立門戶是不道德的么?而且在羅總公司的五年時間里 ,我用我的能力去幫助羅總,我也得到我的報酬,五年前是羅總要求我加入的,於情於理,我想我自立門戶都不會涉及到道德的問題。

XXX: 作為一個商人,所追求的就是最大的利益,如果是為了報答當年總經理的知遇之恩而放棄挖走小周,那倒不如繼續留在現在的公司,為了報恩而去放棄商人追求的利益,那他也就不算一個成功的商人了,追求道德而放棄利益,那是慈善家的作為,所以我認為應當挖走小周。

XXX:這是一個道德問題,竟然是一個道德的問題就應該道德的去解決。小周對每一個人都是很重要的,所以作為每一方都會努力去爭取。但是否挖走小周是不是不道德呢?那是有小周自己去決定的。因為我並沒有去強迫別人做事情的權利。但是自己去辦公司的時候要用道德的方法去和解雙方的沖突,有沖突就應該道德的手段去解決,不能有不正當的方法去搶。

XXX:人生中有很多的選擇,管理也需要很多的選擇。面對道德與利益的沖突,我也需要冷靜的對待。小周固然很重要,到處於考慮到羅總的感受。我也很無奈,但是路人走的,小周也和我一樣需要作出選擇。所以我選擇帶走小周,但會和小周和羅總正常商量後,合理的帶走。不會用不道德的手段去奪。

XX:中國古人常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義。雖然如今時代不需要非常嚴格的區分利與義,但起碼的道德還是要遵守的,我這五年在羅總公司可以說得到了各方面的鍛煉,而且五年前是羅總給了我機會去奮斗,所以因為私利去背叛,終究會因為背叛而受到懲罰。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是不會成就事業的。

Ⅵ 求文章《我經歷的一次道德困境》注意是第一人稱,親身經歷那種,1000字左右。。。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裡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純潔的心靈。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規范,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准。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生日,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上車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人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著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孩子。」小惡魔說:「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說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說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說:「快給老人讓座吧,老師上課時不是經常說要尊敬長輩嗎?」「不讓!」「讓!」「不讓!」「讓!」這時,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校園里拾到了5元錢,我便交給了老師,老師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雖然只是5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奶奶,您坐這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甜。 我決定以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匯成的一個個心靈,它們照亮起未來迷茫的路,未來屬於我們,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中國人。

道德是調節人際關系的准則。道德環境的好壞,歸根結底取決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道德大廈的聳立,離不開深厚而廣泛的根基土壤。而個體的日常行為,恰是這根基中的一沙一石。舉手之勞,毫不費力,卻能給他人送上些許溫暖,贏得一份感謝,生活因此也會增加一點美好。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點同情心、公德心,聚沙成塔,小善同樣能聚合成涵養道德水源的森林,提升道德水平的力量。
向善的本能,讓那些見義勇為者挺身而出。沒有得失算計、利害權衡,只因心中早已保存生長著關愛同情、扶助弱者的善心。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從來自私自利、罔顧公德的人,關鍵時刻能伸出援手。也許我們還沒有強大、勇敢到能夠奮不顧身直面生死考驗,可這不是逃避責任的理由。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公德、關愛他人,既簡單易行,又不會損及自身,照樣能惠及他人,培育向善的道德勇氣。
勿以善小而不為。無須豪言壯語,無須大張旗鼓,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播下善的種子,用心呵護道德養成,終將收獲和諧的果實。

Ⅶ 道德困境的定義

從 前有兩條鐵道,一條是正常使用的,另一條則是廢棄的.在廢棄的鐵道上,有一個孩子在玩耍;而在正常的鐵道上,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但這是不對的,車站的工 作人員反復告誡過他們不要在這條鐵道上玩,但他們不聽.這時,一輛飛馳的火車開過來,眼看撞人慘劇就要發生--你有一個機會可以搬動道岔,將火車引入廢棄 的鐵路.不搬道岔,一群孩子將喪失生命,雖然他們犯了錯誤,但罪不致死;搬動道岔,那麼那個沒有犯錯的孩子將死亡,憑什麼他要為別的孩子的過失而付出代價 呢?

一條生命和數條生命哪個更重要?到底搬還是不搬?

這就是道德困境,讓人思索,發人深省.

Ⅷ 中國如何走出道德困境

2016年春運大幕已經拉開。圖為志願者在北京西站站前廣場為旅客服務,倡導文明出行。新華社發
新春臨近,億萬國人已經進入「春運」周期。浩浩盪盪的返鄉大軍和外出旅遊的人群中,種種不和諧的「小事」又一次集中爆發:「中國式過馬路」、在火車上搶座位、用酒店毛巾擦皮鞋……
每到節假日,總有與節日氣氛相悖的不文明事件搶佔新聞頭條,一次次拷問著國人脆弱的公德意識。不僅如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此類事件已經漂洋過海、走出國門:中國旅客在泰國航班上大吵大鬧、在埃及神廟塗鴉、在歐洲痛打便利店店員……一些網友直呼「丟人丟到了國外」,國際媒體也開始討論:中國人的文明素質能否與GDP同步增長?
如今的中國,是否面臨著公德危機?應該如何看待公共生活中並存的「醜陋」和「美好」?怎樣塑造中國人的公德意識和良好形象?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1.現狀:不文明現象讓人憂
「去年有一次因為台風天氣造成列車晚點,有些旅客不聽任何解釋,就把我們圍起來指責、漫罵,有的動手打人、用安全錘把車窗敲碎,還有人把車票直接摔在了我的臉上。」說起旅客的種種不文明行為,官淼至今仍心有餘悸。
官淼是京滬高鐵G13次列車的車長。從2007年開始,她就工作在京滬鐵路大動脈上。從普通車、動車到高鐵,官淼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飛速發展,也見證了國人文明素質的點滴變化。
「現在大多數旅客都能自覺維護好車上的公共秩序,不過還是會有人不太注意,比如,用電腦、手機等看視頻、聽歌時不戴耳機,聲音放得特別大;穿著鞋直接踩在座椅和小桌板上;任憑孩子在過道里吵鬧、嬉戲等。」官淼列舉了旅客的各種不文明行為。
作為首都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員,王女士也有類似的煩惱:一些讀者高聲喧嘩、吃東西喝飲料、在書本上隨意塗畫……
「總是有一些不遵守閱讀秩序的讀者,真的很讓人頭疼。」面對記者,王女士無奈地搖搖頭,「桌子上明明放著『禁止喧嘩』的牌子,我也專門提醒過說話要輕聲細語,可他打電話的聲調還是那麼高。」
如今,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旅遊休閑成為重要的娛樂方式。據統計,2015年我國接待國內旅遊人數接近40億人次,出境游達1.2億人次。伴隨著「旅遊熱」,不文明旅遊現象不斷被曝光。有學者把不文明旅遊總結為「五不」: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
2.成因:傳統模式難解公德問題
「我國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就曾敏銳地指出中國人公德缺失的問題。
一百多年後,困擾依舊,甚至影響到了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公德缺失為什麼會成為頑疾?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倪素香認為,在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道德規范是以家族為本位的,重視私德是其主要特色,而社會公德內容則較為貧乏,這與我國傳統的社會結構有一定的關系。
「從現實來看,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要打破傳統血緣關系的狹隘視野,廣泛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合作與交流的關系,必然要由『熟人社會』邁向『陌生人社會』,由鄉村邁向城市,而當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公德規范尚處在建構和培育的過程中。」倪素香說。
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萬俊人也表示,現代社會是一個日趨公共化的開放社會。傳統的家族式、地方性或特殊群體性的「熟人型」道德倫理,已不足以應對日益開放的公德問題。只有基於健全的現代法律秩序和現代社會的公共價值理念,公共道德才能獲得廣泛的價值認同,形成引領社會發展的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對不文明旅遊現象進行了研究,結論是人在兩種情況下行為最容易失范——一種是在休閑中釋放壓力和放鬆心情時,另一種是脫離了自己所生活和熟悉的群體或習慣時。「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正好符合這兩種情形。」
3.解讀:極端個案不代表整體素養
「近年來出現的種種不文明行為,說明公德建設還任重道遠,但並不意味著中國社會面臨著嚴重的『公德危機』。」倪素香表示,總體上人們的文明意識是不斷提高的:「這段時間如果到車站、碼頭觀察一下,你肯定能看到不文明行為,但也會發現互相幫助、體諒的旅客非常多,可以說處處都有真善美;自覺遵守當地風俗習慣、舉止文明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為什麼公眾會產生「世風不古」的印象?倪素香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公德是全民性的道德規范,內容上具有簡單性、易行性,如果沒有做到,就會產生不良社會影響,造成底線倫理失守。另一方面,由於部分媒體特別是網路媒體和自媒體對一些負面事件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加之傳播速度快,很容易抓住公眾眼球。
「對不文明旅遊行為,要具體分析。有些是無心之過,是遊客把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帶到公共領域中來了;有的則是遊客不了解旅行地的風俗習慣所致;還有一種比較惡劣的情況,就是遊客素質低下故意為之,但這只是極少數。」中青旅質監合規部總監李廣說。
在萬俊人看來,我國正處於社會加速轉型的關鍵期,公德領域呈現出「感天動地」與「觸目驚心」並存的兩極狀態,既有層出不窮的「最美」人物,也有時而遭遇的「最糟」事件。
「對公德現狀的分析評價,必須基於中國目前社會發展的特殊階段、時代背景和社會基本結構。武斷地做出好與壞的判斷都不能使人信服,也是不負責任的。」萬俊人強調。
4. 解局:教化與法治並重
「阿姨,對不起,是我爺爺不對。」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因為自己的爺爺辱罵公交車司機,而鄭重地向司機道歉,司機感動地流下了眼淚。不久前,發生在河南鄭州97路公交車上的一幕在網上傳開,觸動了很多人。
「小姑娘的行為說明,公德教育需要從娃娃抓起。同時,針對社會不同群體的不同特點,要實行全方位、全覆蓋的公德教育。」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小錫說。
「除了加強公德教育,還應該完善法治。首先要在法律上明確公民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其次,應該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推進社會公德建設。」倪素香表示,針對部分法律難以落實、失德行為「死灰復燃」的現象,在加大執法力度的同時,可以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將不文明行為計入檔案中,並與升學、就業、營商等掛鉤,讓失德者在社會上「寸步難行」。
事實上,相關舉措已在逐步推行。2015年4月,《遊客不文明記錄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施行,目前已有4批共16名遊客被列入「黑名單」;2015年8月,深圳交警發出第一份行人出行信用報告,闖紅燈行為將影響個人信用記錄。
倪素香同時指出,加強公共設施的建設管理、提供更人性化的社會服務,也是公德建設必要的環節。如配置更多的分類垃圾箱、完善道路規劃和建設、改造小區環境等,都能對人的行為產生引領作用,有效避免不文明現象發生。
官淼還記得,前幾年京滬線上剛開通動車組時,旅客在車廂里吸煙的情況時有發生。「現在,我們的服務措施不斷完善、宣傳力度加強,同時處罰執行到位,旅客基本不會在高鐵車廂里吸煙了。相信今後旅客出行的文明程度會越來越高。」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2020第三者財產 發布:2025-02-07 22:12:58 瀏覽:268
深圳消防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07 21:57:19 瀏覽:334
大學依法治國論文 發布:2025-02-07 21:43:59 瀏覽:114
法院補償器 發布:2025-02-07 21:30:25 瀏覽:238
人大立法環保調研 發布:2025-02-07 21:13:41 瀏覽:382
欽州人民法院領導 發布:2025-02-07 21:08:57 瀏覽:227
私募基金公司出具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02-07 20:52:10 瀏覽:642
司法拍賣成交率 發布:2025-02-07 20:26:14 瀏覽:254
梧州十大傑出律師 發布:2025-02-07 20:19:36 瀏覽:680
所得稅立法 發布:2025-02-07 20:04:38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