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知情意行
㈠ 什麼樣人才是知情意行統一的人
1. 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道德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醜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識辨能力。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行為准則的內在依據。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度,是進行道德判斷時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對品德認識和品德行為起著激勵和調節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是人們通過理智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為,是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作出的行為反應,是人的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行為表現,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
2. 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及其發展。
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和培養道德行為。知、情、意、行四個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順序,而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確定從哪開始。
㈡ 為什麼大綱指南上寫學生的品德包含了知情信意行五個要素,而書上是知情意行四個要素呢應該記哪個啊!求
以大綱為准;因為在教材中沒有找到對應內容,所以只能給出個人見解。
個人認為「信」指的是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可以理解為道德認識的最高層次,表現為個體確信道德的必要性與正確性,並且要求自己和他人堅決遵守。
注重教師在德育過程中使學生對道德產生內化性理解。
㈢ 知情意行的順序是什麼
知情意形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道德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醜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的道德辨識能力。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行為准則的內在依據。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度,是進行道德判斷時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對品德認識和品德行為起著激勵和調節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道德行為所做的自覺努力,是人們通過智力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為,是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作出的行為反應,是人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表現行為,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知情意行之間的關系及其發展:德育過程的順序可以概括微提高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和培養道德行為。知情意行起個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在德育過程中,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的培養順序而可以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確定從哪開始。
㈣ 從品德的知、情、意、行出發,在品德培養中應遵循以下哪些培養原則
知行合一。從這方面培養人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學了理論要是又今日事今日畢。這樣自己的道德水平就會提高。同時保持情操高尚。意志力頑強。就會添磚加瓦,更上一層樓。對品德的培育就會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㈤ 德育知情意行誰是核心
道德認識。
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准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
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也可以稱為催化劑。
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其關系:
知識是基礎,行為是重要標志,情感是催化劑,意志力是凝固劑。比如一個老奶奶摔倒了你知道要扶起來,這是知。但是你不一定會去扶起來,這就是言行不一致。但是你不扶又會覺得很可憐,這是情。最後你不管她會不會訛你,先去扶起來這就是意志力。最後你扶起來了,大家都會誇你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㈥ 在品德結構知、情、意、行四個因素中,什麼是基礎什麼是關鍵
知,即道德認識。一定的品德總是以一定的道德認識為必要條件。所以道德認識是基礎。 情,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動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發展為道德信念。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種干擾和障礙,使決定採取的道德行為頑強地堅持下去。所以,情、意是關鍵。行,即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是人的品德的一個重要的外部表現,一個人的道德只有通過道德行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為是衡量人們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志。行,是結果。
㈦ 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聯系的有什麼樣的道德認識就有什麼樣的道德行為正確嗎
摘要 錯誤。道德認識是人們對於行為規范及其意義的認識,是人的認識過程在品德上的表現,是個體品德的基礎。道德行為是個人在一定的道德認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對他人和社會有道德意義的活動,是衡量道德品質的重要標志。但道德行為的形成受主觀和客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即道德認識在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過程中,需要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的參與,並不是有了什麼樣的道德認識就一定會有什麼樣的道德行為。
㈧ 個體的道德養成:知、情、信、意、行五個要素是怎樣轉化和遞進的
知道這種規則,符合自身感情理念,認同並堅持
㈨ 論述德育過程中隊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過程的規律
(1)知指品德認識,是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的認識及其對人們思想行為是非善惡的判斷和評價;
情指品德情感,是指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關系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體驗;
意指品德意志,是指人們利用自己的意識通過理智的權衡作用,去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
行指品德行為,是指人們在一定的品德認識、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調節下,在行動上對他人、對社會、對自然作出的反應,是實現內在品德認識和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產生的品德動機的外部表現。
(2)一般說來,人的品德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形成發展的。因此,培養學生品德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提高認識、陶冶情感、鍛煉意志、培養行為習慣。知、情、意、行之間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系、影響、滲透、促進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應在知、情、意、行幾方面同時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以促進學生品德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全面和諧發展。有的班主任根據自己的德育經驗,把德育工作的一般進行步驟總結概括為曉之心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四句話,這是符合德育過程規律的。
(3)學生品德知、情、意、行在發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於學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性和形成發展過程中的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具有多種開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養順序,而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或從陶冶情感開始,或從鍛煉意志開始,最後達到使學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
㈩ 在品德結構知,情,意,行四個因素中,什麼是基礎什麼是關鍵
知、情、意、行四個基本要素應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
知、情、意、行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這四者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
1、知,即道德認識,使人們對道德規范及其意義的理解和掌握;對是非、善惡、美醜的認識、判斷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識辨能力,也是人們確定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態度和行為准則的內在依據。
2、情,即道德情感,使人們對社會道德思想和人們行為的愛憎、好惡等情緒態度,是進行道德判斷時引發的一種內心體驗。
3、意,即道德意志,是為實現道德行為所作的自覺努力,使人們通過理智權衡,解決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內心矛盾與支配行為的力量。
4、行,即道德行為,使人們在行動上對他人、社會和自然所做出的行為反應,是人的內在的道德認識和情感的外部行為外部表現,是衡量人們品德的重要標志。
(10)道德的知情意行擴展閱讀
知情意行概念:
在心理學理論中,
1、「知」認知、觀念,認知包括感知覺、意識和注意、記憶、思維,整個是一個逐步上升逐步整合的過程。
2、「情」情緒、情感,情緒和情感是由獨特的主觀體驗、外部表現、生理喚醒等三種成分組成。
3、「意」意志。
4、「行」行為。
人的認知和觀念,有的是正確的、合理的,有的是不正確的、不合理的。人的情緒有正性的、有負性得的。人的意志品質也各有不同,意志的本質就是人對於自身行為關系的主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