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立法制度區別
❶ 中英教育制度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教育一直是眾多家長和學生所關注和談論的話題。很多家長都認為中國的教育制度應改進,向西方學習,認為西方的教育既輕松,畢業後也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而中國教育緊張,又充滿競爭。今年來中國教育所提倡的「減負」等教育體制的改革無不體現出中國教育的不足。那西方的教育又是怎樣的呢?作者在英國利物埔綠岸高中呆過兩個星期,少有見解。本文就以英國中學教育和中國中學教育為例,做出以下比較:
英國
中國
一. 受教育的學科
(英國5——16)
(中國7——18歲)
法語,藝術創作,科技創作,環境科學,科學,(俄語,德語,中文,《選修》)戲劇,體育,旅遊,西班牙語,經濟學,宗教,數學,音樂,英語文學,地理,烹飪,多媒體
語文,數學,英語,體育,計算機,美術,音樂,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高二分文理科)
二.教育方式:
學生走教室,老師發教科書,學生用筆記本記做題或老師發題單。有打出勤老師
人手一本教科書,老師走教室,有班主任
有成本的教輔資料。
1.作業方式
題單,社會調查,幾乎無作業
大部分都是題
2.考察方式及平分考核
老師平時觀察,放假前寫出總結給家長,考試(很少)
幾乎都是考試,把分數給家長
3.具體課堂教學方法
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講課,學生自習,鼓勵學生假期工作,增加社會實踐
幾乎是講課,實驗少
無社會實踐工作
三.教育結果:
學生動手能力強,但理科普遍較差。泛學,廣而不深
動手能力較差,做題效果好,能得好分數。較深而不廣
此外,英國教育喜歡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干自己想乾的事情。所以很多英國學生都沒有選擇枯燥乏味的學習;而中國教育普遍是緊張的應試教育,學生除了學還是學,幾乎沒有個人發揮的空間,也就不要說社會實踐。每一個學習日的安排都是滿滿的。下面是中英兩所高中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早上上課時間
中午午休時間
下午上課時間
晚上
中國
7:25開始自習
12:15——2:30
2:30——5:30
7:00——9:30自習
英國
9點
12:25到1:25
3點半就可回家
無
也就是說,中國學生一天之中有將近10個小時是按照學校規定來學習,而英國學生不過5個多小時。差不多兩倍啊!而中國學生星期6還要在學校補課,自己也要花不少的工夫在學習上,平時運動,玩耍的時間少之又少。而英國學生本來沒有家庭作業,星期天打工賺錢,其他時間都在自由自在地干自己的事情。所以當中國家長看見自己的孩子天天都12點睡覺的時候才發覺他們真的很累,而英國的孩子10點睡覺,第二天7點半才起床,這是不是很輕松呢?
同樣,中國的這一教育制度在學生中普遍引起睡眠不足,視力下降等問題。
廣州近期一項調查顯示:中學生中近一半每日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八成學生有睡眠障礙現象,近六成因睡眠質量問題而出現日間功能障礙現象(日間感到疲倦和精力不足),而在英國, 英國教育大臣要求所有中小學就行為、守時及家庭作業等方面一些基本准則與學生家長簽約。根據合約,小學生家長被要求保證孩子有12小時的睡眠,准時督促孩子入睡。成績並導致心理問題。
這不禁讓人深思,是什麼造成了如此的教育制度?讓學生成為一個個高分低能,帶著眼鏡的書獃子,而不向英國學生那樣多滋多彩呢?
我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 中國人口過多,競爭太激烈。學生不得不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而謀求一份好生活。而英國人少地多,沒有那樣的競爭。
二.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經濟實力較落後,沒有為社會底下階層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而英國同樣是由於歷史原因,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所以英國人總不會被餓死,還有房子,小車開。所以學生比較放縱,大多數人多不為將來的生活發愁。
三.中西方文化,觀念的不同
由於西方子女的獨立性較強,一般子女張大成人後就會離開父母,闖他們自己的天下,父母沒有必要為子女是否學也有成而擔心,重要的是他們自己過得好就行了。而中國學生的父母大多數想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得到社會的認可。而這樣的路一般都是靠讀書取得的。特別是這個時代,許多家長因為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下鄉,高考的取消而沒有圓大學夢,就把這個夢想寄託在他們的孩子身上,極力要求孩子考大學。
之上的總總原因造就了今天的中國教育制度:應試教育。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下,中國學生不得不加倍努力地學習了。
而現在沒有其他的方法,在「減負「基本失敗後,還有沒有方法改變這一局面呢?
我得出的答案是:占時還沒有。我們不能一味地向西方學習而抱怨本國的教育制度。如他們的學生走教室的小班教育,在中國這幾乎是行不通的(學生的流動量過大,引發安全問題),在諸多的因素下形成的教育制度是還要延續一陣子的,但建議高中生能在假期的空閑中增長見識,獲取社會經驗,(如打工等,)提高綜合素質,(如藝術,體育方面)在「一「字型人才的前提下,再做一個」十「字型人才。而學校在某些課程(如音樂,美術等)可以不發教科書,仿照英國的辦法,節約能源。並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假期組織好除了補習班的活動,如假期攝影比賽,模型比賽等。還要主動多與家長溝通等。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中國學生能象英國學生一樣,快樂地體驗他們的學習生活,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
❷ 17~20世紀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較。(最好詳細些)
中國一直都是封建君主專政,為英國已經向資本主義轉變了。中國的政治制度中君王的權力不斷在增強,而英國的議會制度不斷完善,這主要是歸因到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同。在具體點根據英國和中國的一些大的事件或者是某個君王的政策什麼的結合這寫。
❸ 中英政治制度比較,發展趨勢怎麼樣
順世界潮流者,昌;
逆世界潮流者,衰。
東歐已經驗證了吧。
❹ 說說當時中英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君主的權力上有什麼不同
中國是君主集權制。英國是君主立憲制。中國君主的權力,非常強大。英國君主沒有權利。權力都在首相手中。
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又稱立憲君主制,constitutional monarchy),是相對於君主獨裁製的一種國家體制。君主立憲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實上的共和政體。君主立憲制限制了古代的帝王獨裁,變成了「王在議會,王在法下。」的主流觀點。
在憲政體制下由一個世襲或選出的君主作為元首的政體。經濟基礎: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發展。限制王權的傳統。廣義上的君主立憲制分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這個更常被稱為立憲君主制)君主立憲制的特點是國家元首是一位君主(皇帝、國王、大公等等,教皇有時也被看做是一個君主)。
與其他國家元首不同的是,一般君主是終身制的,君主的地位從定義上就已經高於國家的其他公民(這是君主與一些其他元首如獨裁者的一個區別,一般獨裁者將自己定義為公民的一員,但出於客觀需要他必須掌權為國家服務),往往君主屬於一個特別的階層(貴族),此外世襲制也往往是君主的一個特點(不過在這一點上也有例外)。
君主雖然是國家元首(head of state),但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力范圍,會依各個國家的制度而不同;縱使是同一個國家,往往在不同時期,君主的產生方式與權力范圍也各不相同。
君主立憲制與一個國家的國情和文化傳統有著密切關系,它具有一定的進步性,同時也有一定的妥協性,落後性,局限性。英國在革命後首先確定。
中央集權制度
中央集權是一種國家政權的制度,以國家職權統一於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為標志,中國古代的政體---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主要特徵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財大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以後就著手建立和健全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以鞏固其對全國的統治,此後,這種政治體制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
❺ 比較中英兩國現代政治制度的不同
中國是民主共和制,英國是君主立憲制。
中國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英國是至尊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中國是中央集權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英國是地方分權型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
中國是中共領導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政黨制度,英國兩黨制。
❻ 中英不同的政治體制給兩國歷史發展帶來的不同影響
材料一:康熙帝說:「今天下大小事務,皆朕一人親理,無可旁貸。若將要務分任於他人,則斷不可行。所以無論巨細,朕必躬自斷之。」——《東華錄》(清)
材料二:人們參加社會的理由在於保護他們的財產,他們選擇一個立法機關並賦予其權利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樹立准則,以保衛一切社會成員的財產。……當立法者們圖謀破壞人民的財產或貶低他們的地位,使其處於專斷權利之下的奴役狀態時,人們就無須再予以服從,而只能尋求上帝給予人們的抵抗強暴權利的共同庇護。 ——《政府論》(英)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觀點的不同之處
2.結合時代背景比較這一歷史時期中和英政治體制的不同特點
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體制給兩國歷史發展所帶來的不同影響. (1)不同之處:材料一認為皇帝應總攬全國一切大權;材料二認為權力來自人民,反抗暴政是上帝授予人民的權利。(2)不同特點:明清時期中國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君主專制空前強化;英國完成資產階級革命後,確立了君主立憲制。(3)不同影響:中國的政治體制雖然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但它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落後於世界潮流;英國的政治體制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政治民主化進程。
❼ 中國法律與外國法律本質有什麼不同
執行力!在美國或者英國,法庭宣判或者調解以後,一旦不執行,後果極其嚴重,大陸則除非能找到當事人,否則即便判決,不履行不執行的案例比比皆是。執行力強弱是最根本的區別!
❽ 中英司法制度差異
英國是聯邦制國家,分為四個地區,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這四個地區都有相當的自治權,各自實行不同的司法制度,其中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同一種司法制度。
#############英國檢察機關
英國檢察機關歷史不長,由於英國奉行當事人主義,對一般刑事案件的起訴不被看做是國家的事情,因此歷史上對此類訴訟主要是由警察聘請律師代為起訴,而國家公訴人只負責重罪,如謀殺、叛國等案件的起訴。由於發現警察在起訴案件中有放縱犯罪的問題,1984年,議會制定了《刑事起訴法》,規定刑事案件統一由檢察官負責,1985年正式成立了檢察機構(簡稱cps),建立了現代意義的檢察制度,這也是英國刑事司法改革的一項重大措施。在此後近20年的司法改革中,檢察官的許可權不斷擴大,檢察機構不斷健全。
英國的檢察官都是在律師中選任,所以檢察官也稱做「出庭律師」或「控方律師」。英格蘭和威爾士地區共分成42個司法區,每個司法區中都設有檢察機構,每個檢察機構都有一個首席檢察官,領導司法區刑事起訴工作。皇家檢察署(類似我國的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42個司法區的檢察機構工作。
具體的案件上看:情節比較輕微的案件,按中國通常做法不宜起訴,可以作為治安案件,由警察處理。
在英國這種情況就應當起訴,當然起訴也是由地方法院審理,一般不送進監獄。案件處理結果大體相同,但程序不一樣,這是中英司法制度的一個區別。
##############英國的法院體系
英國的法院體系與中國差異較大。英國42個司法區都設有地方法院(也稱治安法院),審理六個月以下監禁和罰金5000鎊以下的刑事案件。這里的法官構成很有意思——大部分是業余法官,由司法區內公共組織任命誠實、有相當法律知識的紳士擔任,全國共有3000個;也有全職法官,但數量很少,全國42個司法區只有100個全職法官;另外還有半全職法官150個。全職和半全職法官都是律師。業余法官每兩周在法院工作1天,半全職法官每周工作2天到3天。全職法官職責是處理疑難的法律事務或審理復雜、時間長的案件。業余法官在法庭上與全職和半全職法官有同等權力,開庭時有書記官(書記官也是律師)為他提供法律知識服務。法庭審理案件時,檢察官(控方律師)和辯護律師出庭抗辯、質證,法官居中審判。
英國審理嚴重刑事案件的法院是皇家刑事法院。檢察官對警察移送的案件進行審查,認為案情嚴重,不應在地方法院審理的,就直接向皇家刑事法院起訴。地方法院法官審查認為應當處以更重刑罰(超過六個月監禁或5000鎊罰金)的案件,也可以移交皇家刑事法院審理。
皇家刑事法院的法官都是全職法官,由國家支付薪水。在英國,凡是帶皇家字樣的機構都與國家有關。因此,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皇家刑事法院與地方法院的一個很重要的區別,就是前者是國家的法院,而後者是帶有民間性質的地方裁判機構。
皇家法院審判案件時有陪審團參加,陪審團由10名公民組成,法庭上當控辯雙方進行抗辯、質證時,陪審團不能發問,陪審團最後根據對證據的判斷,做出犯罪事實是否存在的結論。陪審團對案件事實形成內心確信(即心證)過程中,法官可以向陪審團介紹法律關於證據效力的規則。最後,法官根據陪審團認定的犯罪事實存在與否的結論,來決定對被告人的刑罰。
###################
一,在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權利保護方面,英國採取了政府無償提供律師進行法律指導,這對於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建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任何人都有權申請保釋,然後由法官當庭聽證決定是否保釋,對於我們嘗試引進檢察機關不捕、不訴案件實行聽證制度具有參考意義;英國動用社會人士參與審判活動,這也是一個通過社會各方面介入解決權力監督問題的好思路;英國刑事證據採用排除合理懷疑的標准,很有必要將其精神引進到中國,特別是在一些客觀證據不足的案件,例如賄賂案件現場是一對一的情況下,吸收自由心證的合理因素認定案件,有利於懲治賄賂犯罪;對被告人認罪案件,通過類似辯訴交易形式處理,可以提高效率,節省資源,簡化程序。
二,是對檢察機關和檢察制度在現代法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更加明確。英國是一個重傳統、比較保守的國家,歷史上的檢察制度並不發達,而在這樣一個國度中,獨立的檢察機關從無到有,到不斷壯大、不斷強化,標志著檢察制度的建立和發展是法治社會的必然,檢察機關作為現代法治國家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司法機關,是必不可少的。
三,是英國在司法改革中針對實際問題,著眼於保障人權、控制社會、維護公眾利益、追求司法效率的平衡,大膽創新,保持傳統,求新求變的務實精神很值得我們在司法改革進程中學習。要理性地借鑒並引進外國先進司法制度,全面了解掌握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判明利弊,為我所用。要從中國的國情和解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切忌不顧國情,標新立異,以免把人家已經摒棄的糟粕,當做精華引進。
四,是創造尊重法律、崇尚法律的濃重氛圍,是建設現代法治國家的基礎。在英國,法律至上精神的體現隨處可見。無論從法庭的設置,還是審判活動的程序,無論是法官所戴所穿具有象徵意義的發套、法袍,還是社會大眾對法律遵從所具有的態度,都處處體現著法律的權威。在英國,檢察官的決定,法官的判決成為一種法律,成為全社會人們共同遵守的准則,體現著法律的尊嚴。這來源於長期的法治追求的培養,來源於對司法機關和司法官員的充分信賴。而司法官的崇高職業操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英國司法官嚴格的遴選制度。這啟示我們必須營造一種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社會環境,同時大力推進檢察官、法官的職業化,嚴格准入制度和遴選制度,樹立司法機關的權威。
❾ 中英兩國政治制度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當時中國正處於封建制度的頂峰,皇帝的權利達到了空前,實行的三省六部制。而英國已經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國,後經過復辟等反復,最終通過17世紀末「光榮革命」建立起君主立憲的資本主義制度。而中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推翻了帝制,但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
❿ 關於中英經濟制度比較或者是中英政治制度比較(最好是英文的)
關於中英經濟制度比較或者是中英政治制度比較(最好是英文的)
懸賞分:2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3 天 6 小時
兩千字左右
這個本人沒有的!
別人也不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