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春法學會簡訊
① 李仕春的簡介
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中國法學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雜志社副總編、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創新講壇秘書長、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秘書長;兼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研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央直屬機關青聯常委、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湘潭大學法學院等高校兼職教授,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兼職研究員。
② 梁彗星是否有參與民法總則的編纂
作為專家,提供了專家意見及建議,但沒有參加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法學會黨組決定成立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2015年4月14日,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會議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會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鳴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等出席會議。
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會議由張鳴起副會長主持。張鳴起首先代表中國法學會黨組宣布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立,並宣讀成員名單。張鳴起擔任小組組長、王利明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按姓氏筆畫排序)馬新彥、王偉國、王軼、尹田、劉士國、孫憲忠、李仕春、李永軍、李存捧、楊小平、楊立新、楊震、張所菲、陳小君、趙旭東、高祥、郭明瑞、崔建遠、溫世揚、譚啟平。王軼、杜林擔任小組秘書長,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秘書處成員組成小組秘書處。
張鳴起傳達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2015年以來組織召開的民法典編纂工作座談會、民法典編纂工作協調小組會議和民法總則座談會等三次民法典編纂會議的情況,就相關會議圍繞民法典編纂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框架結構、工作計劃和工作步驟等共識內容作了介紹。
王利明教授就提交領導小組會議討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法總則專家建議稿(徵求意見稿)」的編寫過程做了介紹。該專家建議稿是在王利明教授2004年編纂出版的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總則編)基礎上,廣泛吸收學界其他專家建議稿內容而形成的徵求意見稿。王利明教授希望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成員多組織小型系列學術研討會就該徵求意見稿提出修改完善意見,中國民法學研究會也會組織小型系列學術研討會廣泛徵求商法學界、知識產權法學界、社會法學界、民事訴訟法學界、法理學界、法制史學界等各領域專家意見,徵求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以及整個民法學界、民法實務界意見,以形成凝聚基本共識、代表學界主流意見的正式建議稿。
③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的其他
2011年9月23日上午9時,慶祝黑龍江大學法學院建院30周年大會在校音樂廳隆重舉行。黑龍江大學校黨委書記楊震、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法學研究》雜志社主編張廣興、《中國法學》雜志社副主編李仕春、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中華、楊春雷、北京市檢察院一分院副檢察長張文志 、黑龍江省法學會副會長徐偉、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盛美軍、哈爾濱市法學會會長陸文君、黑龍江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秘書長楊濤、綏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杜吉國、哈爾濱市司法局局長張麗欣、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吳蘊欣、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步延勝、哈爾濱市公安局副局長李國剛、哈爾濱市司法局副局長邵曉春、哈爾濱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宮立新、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於大海、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林區分院反貪局局長劉坤、哈爾濱市法學會副會長、副秘書長熊濱、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張劍秋、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反貪局局長崔珣、黑龍江省法學研究所所長王元慶、浙江工業大學法學院院長於世忠、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趙大利、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建華、蘇州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胡亞球、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利民、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蔡道通、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馬洪、東北林業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耀先、東北農業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學平、哈爾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秦亞東、哈爾濱商業大學法學院院長王福友、大慶師范學院法律系主任丁啟明、孟繁旭律師事務所主任孟繁旭、遠東集團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文義、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尚立娜、天津商業大學法學院系主任沃雲、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張恩學,以及法學院的全體師生、校友代表和社會各界嘉賓600餘人出席慶祝大會。會議由法學院黨委書記賀軼文教授主持。
法學院院長於逸生教授作重要講話。他回顧了法學院所走過的三十年風雨歷程,評價了法學院在黑龍江省以及中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了法學院三十年艱苦奮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並對建院之初的各位老前輩、法學院全體師生、學生家長、廣大校友、全國各地的兄弟法律院系、其他組織、機構和個人,尤其是司法實踐部門和律師實務領域對法學院的發展壯大所給予的關注、支持、信任和幫助表達了感激之情。他高瞻遠矚,冷靜大氣,在建院三十年的重要時刻,面對中國社會轉型和法學教育的發展現狀,對法學院的存在價值和歷史定位作出正確評估,對現實作出了嚴苛審視,對未來進行了深長思索,總結了法學院再創輝煌尚需解決的問題,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對法學院的未來進行了規劃,展現了一位法學教育家的厚重學養和豪邁氣魄,體現了人民教師的道義與堅守,使此次盛典成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盛會,賦予了此次盛典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退休教師代表吳方正教授對在校生、校友和後輩給予了諄諄教誨。他回顧了建院之初的艱苦歲月和苦中作樂並耐人尋味的生活,他高度評價了法學院這十年天翻地覆的變化。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後學之士要堂堂正正做人,乾乾凈凈做事,做好身體保健,保持良好心態。
教師代表董玉庭教授談到2000年來法學院工作後的深刻體會,他非常珍惜和熱愛法學院這個集體,對學生寄予深切期望,他代表法學院全體教師表達了今後將繼續堅持、努力、奮斗、傳承的決心。
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董開軍代表廣大校友作了題為「感恩的心」的發言,他用平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表達了對母校深深的眷戀和感激之情,通過對點滴生活、學習過往的回憶刻畫了一段令人動容的生活場景。他的發言將在座校友的思緒都帶回了大學時代,很多人眼裡都閃著淚光。他們留戀那時老師的關愛、同窗的情誼和課上課下的青春時光。他們決心繼續努力工作,以更多更好的業績回饋母校。
吉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建華教授、東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趙大利教授、哈爾濱市檢察院宮立新副檢察長分別代表兄弟法律院系和司法實務部門致辭,他們借法學院30華誕之際向法學院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表達了真摯的祝賀,並對法學院30年發展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聯系和交流合作,共同為中國尤其是東北的法治發展做貢獻。
最後,黑龍江大學校黨委書記楊震教授作重要講話,他代表黑龍江大學全體黨政領導向法學院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表達了衷心的祝賀,並向參加慶祝活動的嘉賓、朋友表示熱烈歡迎。他簡要回顧了黑龍江大學70年的發展歷程,對法學院為學校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認可,對法學院30年發展建設取得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他希望法學院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認真總結過去、繼往開來,繼續秉承大學法學院的使命與責任,致力於推進法治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力所能及的推動國家富強民主文明的進程。
還有部分校友即興自由發言,他們真情實感,感懷大學生活和青春時光,表達了對母校深切而樸素的熱愛,對恩師的感念與崇敬,對同學友誼的珍視與回味。 黑龍江大學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於2009年9月經國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已有12位博士後進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民商法學、憲法行政法學、刑法學、法學理論等專業領域;博士後研究人員在《中國社會科學報》、《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北方法學》等國內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在法律出版社等國家重要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5部。
黑龍江大學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在法學院,法學院現有法學、治安學二個本科專業,民商法學、行政法學、法學理論、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經濟法學、獲刑法學、法律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設立法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1年獲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法學專業現有專任教師66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教師中有博士36人,在讀博士11人。教師中有中國法學會各專業研究會副會長、常務理事8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其中楊震、馬長山、王妍為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孫光妍、王歌雅為省級精品課主講教師,楊震、於逸生、馬長山、董玉庭、董惠江、錢福臣、孫光妍、王歌雅等教授在全國法學界有重要影響。
法學專業教師重視科學研究。2006年以來,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國家級重要刊物發表論文18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期刊轉載或論點摘編20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18篇。教師承擔校級以上科研項目8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項目10項,司法部項目6項,省社科基金項目23項,廳級項目21項,教師獲校級以上科研獎勵45項,其中省社科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1項,黑龍江省高校文化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7項,二等獎27項,三等獎9項。
合作導師:楊震、於逸生、董玉庭、王歌雅、馬長山、董惠江、錢福臣
在站博士後情況:為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院校畢業後在我校任教的教師,亦有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等院校教師。
④ 我國民訴教授,哪一位最權威
中國法學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團體,是中國法學界、法律界的全國性群眾團體和學術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法學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力量。
李仕春
1969年12月生,浙江省瑞安市人。1992年獲哲學士學位;1999年獲法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法學博士學位。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法學會法律信息部(中國法學會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雜志社副總編、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法學創新講壇秘書長、中國法學青年論壇秘書長;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兼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基本法研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常務副秘書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期刊研究會秘書長;先後被湘潭大學法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南京師范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聘為兼職教授,被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聘為兼職研究員。
曾供職於溫州大學(1992—1996)、國務院法制辦公室(1999—2005,2002年7月任中國法制出版社編輯部主任)。
曾獲浙江省優秀大學生(1991)、全國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論文一等獎(1999)、2002-2003年度中央國家機關優秀青年(創新獎)等榮譽。
主要研究領域為:程序法基礎理論、民事訴訟法學、民法與民事程序法的交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