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發布時間: 2022-02-02 08:24:57

道德經 第二十二章 成語

順其自然
普通人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看不到事物實質。老子從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出帶有智慧的思想,給人們以深深的啟迪。生活在現實社會的人們,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風順,極有可能遇到各種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老子告訴人們,可以先採取退讓的辦法,等待,靜觀以待變,然後再採取行動,從而達到自己的目標
在「曲」里存在首「全」的道理,在「枉」里存在著「直」的道理,在「窪」里存在著「盈」的道理,在「敝」里存在著「新」的道理,因而把握了其中的奧秘,就可以做到「不爭」。事實當然並非完全如此,有些事不爭也可以取得成功,有些事不爭就不能取得成功。

Ⅱ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道德經里的很多字字義豐富,每人理解各有不同,這與人們對「道」的理解取迴向密切相關,個人認為這答里的「彰」字有「贊揚、表揚」的意思,因為「不自是」而受到人們贊揚,進而獲得人們尊重.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可理解,實則殊途同歸,將「彰」理解為「顯露、顯現」的意思,只有「不自是」才能「顯現」出符合「道」的正確道理.

Ⅲ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全而歸之』

老子道德經第抄二十二章
--------------------------------------------------------------------------------
曲則全襲 枉則直
窪則盈 敝則新
少則多 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長
夫唯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 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
由於能委屈,所以可以求全;能彎,才能伸直。
低窪之處才能注入,東西舊了才須更新。
東西不足,才會想要富足;東西多了,就會變成雜亂。
所以,聖人以自然的觀念去看待天下一切現象,
對待一切人事物,都採取平等之心,
也就是沒有分別之心,或稱為『無二見』,簡稱『無二』。
不堅持己見,所以能夠客觀明白;
不自以為是,所以能受人尊重。
不自我炫耀,所以凡事能成;
不驕傲我慢,所以能夠進步。
一個凡事不爭的人,天下間就沒有人會跟他爭。
古人說:『能委屈,所以可以求全。』。
這句話,實在正確極了,哪是空話呢?
大家應當好好去學習。

Ⅳ 《老子》一共多少章

《老子》共八十一章

古代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專現代通行版本共屬81章,前37章是《道篇》,後44章為《德篇》。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道德經》這部神奇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Ⅳ 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則全翻譯

望採納
彎曲才可保全,委屈才可伸展,低窪將可充滿,敝舊將可更新,少取反而獲得,多取反而迷惑。
因此,聖人持守著「道」,來作為天下事物的准則。
不局限於所見,所以看得明白;不以自己為對,所以真相彰顯;不誇耀自己,所以才有功勞;不仗恃自己,所以才能領導。
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夠與他相爭。古人所說的「彎曲才可保全」這些話,怎麼會是空話呢?是真的能讓人得到保全,善度一生。

Ⅵ 道德經第二十章怎麼理解

碎花鉛筆來褲620:你好。自
《道德經》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獨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
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老子此篇是講【價值取向】:貴、賤、善、惡、是、非都是相對形成的。人們對於價值的判斷,經常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換;隨著環境的差異而更改。世俗的價值判斷極為混淆。眾人所戒忌的,也正是自己不必觸犯的。
本章旨在說明老子與世人不同之處。世人都表現聰明有能,而老子卻表現愚蠢鄙陋;殊不知老子的愚蠢,正是他聰明的地方。而眾人的聰明,正是他們的糊塗處。只是一般人思想淺薄,眼光短近,僅能看到表面,而看不到深處。於是就把「愚公」,當做愚人。而把「河曲智叟「當做智者了。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這是人們學習《道德經》後。經常念叨的。願與共勉。

Ⅶ 道德經第22章的解釋。

http://chu.yangtzeu.e.cn/lao/index.html
道德經及譯文
道德經及譯文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第62章 第63章 第64章
第65章 第66章 第67章 第68章 第69章 第70章 第71章 第72章
第73章 第74章 第75章 第76章 第77章 第78章 第79章 第80章
第81章

Ⅷ 求<<道德經>>第二十二章詳解,謝謝!!

由於復能委屈,所以可以求制全;能彎,才能伸直。 低窪之處才能注入,東西舊了才須更新。 東西不足,才會想要富足;東西多了,就會變成雜亂。 所以,聖人以自然的觀念去看待天下一切現象, 對待一切人事物,都採取平等之心, 也就是沒有分別之心,或稱為『無二見』,簡稱『無二』。 不堅持己見,所以能夠客觀明白; 不自以為是,所以能受人尊重。 不自我炫耀,所以凡事能成; 不驕傲我慢,所以能夠進步。 一個凡事不爭的人,天下間就沒有人會跟他爭。 古人說:『能委屈,所以可以求全。』。 這句話,實在正確極了,哪是空話呢? 大家應當好好去學習。

Ⅸ 讀完《道德經》第二十二章後的感受是什麼

講的是抄概念的衍生關系,以及概襲念的內涵。例如曲則全,直線條是一種圖形,也僅僅是許多圖形中的一種,如果能夠畫彎曲的線條,就能夠畫所有圖形。例如夫唯不爭,故 天 下 莫 能 與 之 爭 ,說的是爭至少需要兩個以上相爭的對象,所以不參與,就不會產生紛爭的意思。而曲也包含獲得真理採取迂迴的方式,有的時候不能直接獲得,需要迂迴的途徑獲得,而全有成全的意思,也代表總有辦法找到真理達成目標的意思,並不一定要爭。
本章從形而上的層次上高度抽象概括,最簡化地把萬般意義關聯基本的概念,涵蓋了達成目標獲得真理的方式,提出了不爭的重要理念。十分經典。

熱點內容
司法部門投票 發布:2025-02-07 17:32:33 瀏覽:298
環境衛生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7:26:05 瀏覽:626
大法官五行 發布:2025-02-07 17:13:28 瀏覽:567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
法學好找女 發布:2025-02-07 15:59:52 瀏覽:96
公司聘用法律顧問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2-07 15:55:39 瀏覽:35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
民法通則92條 發布:2025-02-07 15:01:48 瀏覽:583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