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美立法淵源之比較

中美立法淵源之比較

發布時間: 2022-02-02 10:26:22

Ⅰ 二、是什麼原因使得中美兩國的民主選舉制度有如此大的差異

民主選舉基層領導幹部是民主管理的「硬體設施」。它直接表達職工群眾的意願,也直接體現職工群眾參加民主管理、參與民主決策的行為。就目前來看.民主選舉一經試點推開,就已顯現了幹部人事制度方面的活力。它首先激勵基層領導幹部樹起「勤政為」的形象,也同時引導有才乾的職工群眾或一般幹部競爭上崗,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應該看到,民主選舉已在激活用人機制、透明基層經營管理、發揮基層工作積極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整個民主選舉的工作流程和宣布結果時,其各類文件都需要通過應用寫作文體傳遞出來,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個人應用寫作能力的培養。
由民眾投票選舉公共權力的執掌者是邁進現代文明社會的階梯,是確保人民成為「權力源」,實現主權在民的必要條件,是實現權力制約與監督的基礎,是造就人民公僕的重要機制。民主選舉的規范形式是差額選舉,讓選民「貨比三家」;其操作平台是候選人間的公平競爭,讓選民擇優選擇;民主選舉的重要保證是維護民選結果的權威性;其組織保證是強化人民代表大會的功能。

Ⅱ 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區別是

一、制定方式不同

1、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淵源包括立法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機關頒布的各種行政法規以及該國參加的國際條約,但不包括司法判例。

英美法系的法律淵源既包括各種制定法,也包括判例,而且,判例所構成的判例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大陸法系承襲古代羅馬法的傳統,習慣於用法典的形式對某一法律部門所涉及的規范做統一的系統規定,法典構成了法律體系結構的主幹。

英美法系很少制定法典,習慣用單行法的形式對某一類問題做專門的規定,因而,其法律體系在結構上是以單行法和判例法為主幹而發展起來的。

二、權利不同

3、大陸法系強調法官只能援用成文法中的規定來審判案件,法官對成文法的解釋也需受成文法本身的嚴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適用法律而不能創造法律。

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成文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來審判案件,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運用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的技術創造新的判例,從而,法官不僅適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圍內創造法律。

三、訴訟程序不同

1、大陸法系的訴訟程序以法官為重心,突出法官職能,具有糾問程序的特點,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審員共同組成法庭來審判案件。

2、英美法系的訴訟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辯護人和代理人為重心,法官只是雙方爭論的「仲裁人」而不能參與爭論,與這種對抗式(也稱抗辯式)程序同時存在的是陪審團制度,陪審團主要負責做出事實上的結論和法律上的基本結論(如有罪或無罪),法官負責做出法律上的具體結論,即判決。



四、分類不同

1、大陸法系一般會把法律區分為公法與私法,

英美法系就不會這樣的區分,英美法系主要把法律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分類方法的不同對法律的制定有思想上的根本差異。

2、兩大法系的法律術語有很多不能相互對應的概念,即使有相同名詞的法律術語,但是在意思上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Ⅲ 西方兩大法系的名稱、代表國、淵源、特點與比較

兩大法系歷史傳統的比較- -

西方社會存在兩大法系,一是大陸法系,一是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法國和德國是該法系的兩個典型代表,此外還包括過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法律,大陸法系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為代表形成了兩個支流。

西方兩大法系歷史傳統的比較

西方社會存在兩大法系,一是大陸法系,一是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法國和德國是該法系的兩個典型代表,此外還包括過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法律,大陸法系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為代表形成了兩個支流。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於英國,後擴大到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非洲的個別國家和地區。到18世紀至19世紀時,隨著英國殖民地的擴張,英國法被傳入這些國家和地區,英美法系終於發展成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英美法系中也存在兩大支流,這就是英國法和美國法。它們在法律分類、憲法形式、法院權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

兩大法系在法律歷史傳統方面或者也可以說是它們兩者在宏觀方面的差別:

1、從法律淵源傳統來看,大陸法系具有制定法的傳統,制定法為其主要法律淵源,判例一般不被作為正式法律淵源(除行政案件外),對法院審判無約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傳統,判例法為其正式法律淵源,即上級法院的判例對下級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有約束力。

2、從法典編纂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採用系統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不傾向法典形式,其制定法一般是單行的法律和法規。當代英美法系雖然學習借鑒了大陸法系制定法傳統,但也大都是對其判例的匯集和修訂。

3、從法律結構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基本結構在公法和私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傳統意義上的公法指憲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訴訟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英美法系的基本結構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從歷史上看,普通法代表立法機關(協會)的法律,衡平法主要代表審判機關(法官)的法律(判例法),衡平法是對普通法的補充規則。

4、從法律適用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法官在確定事實以後首先考慮制定法的規定,而且十分重視法律解釋,以求制定法的完整性和適用性;英美法系法官在確定事實之後,首先考慮的是以往類似案件的判例,將本案與判例加以比較,從中找到本案的法律規則或原則,這種判例運用方法又稱為"區別技術"。

5、從訴訟程序傳統來看,兩大法系也存在一些傳統的差別,如大陸法系傾向於職權主義,即法官在訴訟中起積極的作用,英美法系傾向於當事人主義,即控辯雙方對抗式辯論,法官的作用是消極中立的。

6、從職業教育傳統來看,大陸法系在律師和法官的職業教育方面突出法學理論,所以大陸法系自古羅馬以來就有"法學家法"的稱號;而英美法系的職業教育注重處理案件的實際能力,比如律師的職業教育主要通過協會進行,被稱為"師徒關系"式的教育。

Ⅳ 立法體系與法律淵源的關系

不太懂的小白說:法律淵源大概是指法律的來源 ,例如諸如1.民族習慣 2.歷史淵源(常見於海洋法系)3.在立法前已經存在的成文或不成文法規或協定(中世紀西歐各城幫或者公國在統一後常選取各城幫中相近的類似的條文填充進全國范圍內立法的法律內。文字復興後南歐各國的商貿法也大多脫胎於立法之前行會,商會的協定與條文。) 3.一些普遍適用於當地的道德約束內容 4.宗教信仰 這就太多了 政教合一的國家隨便找一個都是。法律淵源偏重於「法律為什麼這么制定」。而立法體系指的是立法的機構 程序 包括法律法案條例的採集整理 法律所保護的適用的對象(同樣是人,古雅典的法律只保護公民不保護奴隸,甚至是奴隸最基本的生命健康權益都不受法律保護。最早的漢謨拉比法典也是)立法體系更偏重於「法律是如何制定出來的」
另 不太同意綠包菜的「先立法後淵源」,淵源早於立法,且立法必須尊重淵源。當然僅從「立法」這個微觀角度來講必然是先准備立法 再考慮法律來源。

個人見解

Ⅳ 法律淵源與法律形式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法律淵源與法律形式是同一個概念,區別不大。法律淵源這個提法是個舶來品,是我國向前蘇聯學習而來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Ⅵ 香港與內地法律淵源之比較

一國兩制
主權完整
但是香港是殖民主義社會,資本主義性質的體系
大陸是社會主義型的差十萬八千里

Ⅶ 中外法律淵源的區別

中外法律淵源的區別:

1、在法的起源上中國古代法起源於部落之間的征伐,我國古代法主要是刑,最初的法也就是刑的一種說法,法即刑法。與中國不同,古希臘、羅馬法則起源於氏族中平民與貴族的斗爭。法產生的最初形式就是立法改革,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廢除貴族所享有的特權,以財產的多寡劃分公民的等級以及與之相應的權利義務。法律所解決的不是征戰的問題而是社會各集團間的利益調整和分配問題。當時的立法大多都規定了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一種凌駕於社會之上的權威。

歐洲歷史上,法的產生伊始就被看成是社會關系調整的工具。是一種確定權利義務的尺度和保障權利的手段。法有廣泛的職能,不只是刑法,還有關於民事的、政治的法律。中國的法當時大都稱為律,都是統治階級鎮壓的工具,它是一種暴力工具,不是調整工具。它不是用來保護公民權利的東西,更不用說進行權利的分配與保障。中國古代的專制統治太過強勢,根本不會使人民存在獨立的人格,也就更談不上人權的保護。

2、在法律思想上。中國法律長期受傳統中國哲學的影響。中國傳統法制以禮法結合為特徵,「春秋決獄"制度確定以後,中國的法與儒家的禮更為緊密的結合。更加註重道德的作用而弱化了法的作用。法治依賴於人治,法治被嚴重弱化。所以一直以來中國都沒有產生近代意義上的法治思想。這也使中國的法的精神有了嚴重的人治色彩。西方法律精神是法治精神。任何權利在法律之下,受法律支配。把上帝作為規律的制定者,也就是一種對公理的確認。把公理作為法律的前提,進行權利的分配,就當時來說是比較公平公正的。

3、在法律實施上。中國古代一直重刑輕訟。法律基本上都是刑律,嚴刑峻法。由於統治階級強大,以及對人民的壓迫剝削的需要,因而極大的壓制了民事訴訟的發展。法律過多的保護了統治者的特權。而西方不同,西方主張法是權利調整的工具,權利的保障是法的重要作用,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很強,所以十分重注各種訴訟。西方民主觀念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綜述:

中外法律淵源的差別是巨大的。中國法有濃厚的宗法氏族血緣色彩,以家長制的集權統治為基本統治方式,法律與道德相結合,刑事法規相對發達。而西方的法更注重對社會各集團的權利的分配和制度保障。訴訟的發展使公民的民主意識、法律意識得到了巨大發展。現代的中國更應加強對西方法律的借鑒,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加強本國法律與世界接軌,加速法治的發展進程。

Ⅷ 英美法法系國家的主要法律淵源

1100個字左右夠你交差了 呵呵
二、英美法的淵源
(一) 英國法的淵源
1、 普通法。普通法是英國法最重要的淵源。從法源的意義來看,普通法是指由普通法院創立並發展起來的一套法律規則。「遵循先例」是普通法最基本的原則,指一個法院先前的判決對以後法院處理類似案件具有拘束力。普通法最重要、影響最大的特徵是「程序先於權利」。 2、 衡平法。現代意義上的衡平法指的是英美法淵源中獨立與普通法的另一種形式的判例法,它通過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審判活動,以法官的「良心」 和「正義」為基礎發展起來。其程序簡便,靈活,法官判案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衡平法被稱為「大法官的腳」,由大可小,具有很大的伸縮性。與普通法相比,它只是一種「補償性」的制度,但當二者的規則發生沖突時,衡平法優先。 3、 制定法。英國制定法在法律淵源中的重要性不如普通法和衡平法兩種判例法,但是其效力和地位很高,可對判例法進行整理,修改,現代一些重要的法律部門如社會立法是在制定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制定法的種類有:歐美聯盟法,國會立法,委託立法。其中國會立法是英國近現代最重要的制定法,被稱為「基本立法」。
(二) 美國法的淵源
1、 制定法。美國的聯邦和各州都有制定法。聯邦的制定法包括聯邦憲法和聯邦法律。各州的制定法包括各州的憲法和法律,各州享有聯邦享有聯邦憲法所規定的聯邦立法范圍之外的立法權。 2、 普通法。美國以英國普通法作為建立新法律的基礎,但並非全盤照搬。正如約瑟夫,斯托里大法官在「范內斯訴帕卡德」案的判例中指出的:「英國的普通法並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為美國的普通法,我們祖先先把英國普通法的一般原則帶過來,並且以此作為他們生來就有的權利,但是他們只帶來並採用了適合他們的情況的一部分。」在美國並沒有一套聯邦統一的普通法規則,各州的普通法自成體系。 3、 衡平法。美國獨立之前,首先在英王的直轄區和特許殖民地採用了英國的衡平法,一些在英國由教會法院管轄的案件也由衡平法院管轄。美國獨立之後,聯邦和各州都相繼採用衡平法。在絕大部分州,衡平法上的案件統一由聯邦法院監管,不另設衡平法院。
綜上所述得出英美法的淵源及特點如下:
1、以判例法為主要法律淵源。各國受英國發的影響,法律淵源一般部分為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其中判例法的地位都很高。 2、以日爾曼為歷史淵源。普通法系的核心——英國法,是在較為純粹的日爾曼法——盎格魯,撒克遜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3法官對法律的發展所起的作用舉足輕重。判例法是在法官才長期審判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法官的判決本身具有立法的意義,普通法系素有「法官造法」之稱。 4、以歸納為主要推理方法。法官和律師在適用法律時,通過對存在於大量判例中的法律原則進行抽象概括歸納比較,然後才能將其最不適當地運用到具體的案件中去。 5、不嚴格劃分公法和私法。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
法學好找女 發布:2025-02-07 15:59:52 瀏覽:96
公司聘用法律顧問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2-07 15:55:39 瀏覽:35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
民法通則92條 發布:2025-02-07 15:01:48 瀏覽:583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
最後一次出走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07 14:27:26 瀏覽:224
法律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2-07 14:20:24 瀏覽:350
專利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2025-02-07 14:15:12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