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座道德
1. 你如何看待讓座被道德綁架的現象
我覺得這樣的行為真的很錯誤,讓座是美德,不是義務,總有人強制性的讓人讓座的行為實在是太不對了。
2. 動車讓座道德綁架作文題目
近日,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沒買到坐票,老人在南充站被座位主人請了起來,之後另一位乘客為老人讓了座,老人女兒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
近日,四川達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動車到成都看病,因沒買到坐票,老人在南充站被座位主人請了起來,之後另一位乘客為老人讓了座,老人女兒說:「年輕人應該多學學。」有媒體就此事進行網路調查,結果顯示,55.1%的網友認為座位主人沒有做錯,只有2.2%的網友認為座位主人有點不近人情。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把座位讓給需要幫助的乘客。」我們乘坐一些公共交通工具時,總能聽到這句熟悉的提醒。但是這能夠成為要求別人必須讓座的理由嗎?尤其在動車上,每一位乘客在買定了自己的票後,就享有相對應的乘車權利。有座位號的乘客,是否願意將座位讓與他人,亦是一種可自由選擇的權利。一些拒絕讓座事件引發熱議,甚至被打上道德的標簽,不免有「道德綁架」之嫌。其實讓座只是一種情分,卻並非本分,對於讓座與否又何必苛求呢?——吳語
在公交車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主動讓座的行為,不管是老人還是孕婦,都可以在公交車上輕松得到座位,這是文明道德的體現。可是在動車上,卻很少看到主動給老人讓座的行為,這就暴露出一些人對傳統美德的曲解和偏見。一些人認為公交車屬於短線運送,讓一下座位無所謂;而動車則不一樣,讓了座,就要站立很久,太辛苦,這也是很多人在動車上拒絕讓座的原因。誠然,這些想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並不能成為拒絕給老人讓座的理由。讓座是一種美德,不應分時間、地點,也不應分交通工具,只要老人有需要,就應該積極給老人讓座,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只在公交上讓座,拒絕在動車上讓座,是對傳統美德的片面理解。——吳彩霞
坐自己的位置完全沒錯,但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應該點贊。在公共場合,遇見身體不適的年輕人我們都要上前詢問一下,更何況是面對一位滿頭白發、身體抱病的老人。讓座是一種禮貌,但沒有必要把它綁架成一種法定義務。讓座是應該的,不讓座也不應被歸結為不講道德,畢竟平等享受有償的公共服務是每個人的權利。——子瑜
3. 「讓座」是道德綁架還是道德約束
不知道問者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讓座,是道德約回束,我們讓座給答年邁的人,孕婦,幼兒,殘障人士,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但是這並不是說不讓座就是道德譴責的。
我們照顧以及退讓這些需要關注的弱勢群體,是應該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都有孩子,也都是從幼兒變成老人的。難道,我們自己希望當自己80多歲的時候,在公交車上,沒有一個人願意給站都站不穩的自己讓座么?
當然,也不是說,那些不讓座的就千該萬死,受社會唾棄,沒有道德,因為每個人都有所謂的特殊情況,比如一個連續上了3天班都沒有好好休息的加班族,在公交上好不容易找到座位想睡一覺,上來了一個60歲的老人,他沒有讓座,我也覺得很合理,因為,全公交車,他不是最應該提供幫助的人
所以,讓座是道德約束,我們提倡應該關愛弱勢群體,但是,如果自己在當時就處於弱勢的話,也要考慮自己的情況
4. 讓座已經成為道德綁架了嗎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年輕人讓座給老人,這非常合理,很道德
但是,如果年輕人生病,疲憊,受傷的因素情況下,老人強行要其讓座,這樣就非常不合理,就是道德綁架了。
所以說,讓座這個行為是否道德,不能一概而論,要分情況去看
5. 關於火車讓座的道德問題你怎麼看
讓座是情分,不讓是本分,讓座不讓座的一個決定權完全是在別人的手裡邊去專攥握著的,不要去屬跟別人要座位,因為那個樣子可能就會顯得比較低廉,並且別人如果不讓給你座位,那你也沒辦法,畢竟人家買的票就是這個座位。
6. 給老人讓座是義務還是道德
是道德。
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條:「國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權益。老年人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有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有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的權利。」第五條:「國家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對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國家倡導全社會優待老年人。」
第五十八條:「提倡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優惠服務。城市公共交通、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客運,應當為老年人提供優待和照顧。」由此可知,從法律層面上並沒有明確規定為老年人讓座等具體行為是法律義務。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倡導優待老年人,理應將良好的公序良俗發揚光大,但若變成了用道德綁架的傳統美德,只會讓人不適。
讓座不是應該
當讓座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年輕人讓座得不到應有的贊美回報也是讓他們不願讓座的原因。
有些老年人把讓座當成一種應該,而不認為這是一種幫助。原來年輕人讓座,會有很多人投來贊許的目光,也會受到被讓座老人的嘖嘖贊美,年輕人感覺累但快樂著。其實絕大多數老人還是好的,寧可相信「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句話,也算是對這種現象無奈的解釋。
7. 關於讓座的道德議論文 2000
「道來」是萬物萬法之自源,創造一切的力量;德是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的行為,不違背自然發展規律,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提升自己的踐行方式。[1]
道是在承載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體實例,也是道的體現,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罪莫大於無道,怨莫大於無德。
8. 讓座與品德
學校也沒有做好品德教育,就知道抓升學率。喊了好幾年的教育體制改革,始終沒有動靜
9. 讓座真的與道德有關嗎
尊老愛幼是傳統美德,見義勇為也是傳統美德。我們需要在這越來越現實物質的社會中去積極的弘揚和提倡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別人真的不讓座,或者不去對被綁架的人伸出援手,其實最多的只能說,這個沒有教養,太勢力,太自私,沒有道德,但無論從法理上或是道理上,這種做法並沒有問題,只是從情理上說不太過去,也就是所謂的「道德綁架」。
10. 公交車上老人強行要求讓座,這種道德綁架我們怎樣面對
有空座位也不坐就行了,免得剛坐下又要站起來。咱是學雷鋒時候回過來的,雖然已經領了老年答證,遇到抱小孩的和孕婦也習慣性的站起來讓座。你主動讓座了就不會出現『道德綁架』了。話說回來了,老年人也應該自重,上車後主動站在無需讓座的老年人旁邊,免得給年輕人造成心理壓力。在國外,想給老年人讓座要事先徵得同意,對於讓座行為,有些老年人認為是對他的身體狀況的歧視,否則他會很不高興——「我還結實著呢,小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