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了職業道德
Ⅰ 名詞解釋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 [ zhí yè dào dé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zhí yè dào dé ]
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員在職專業活動中應遵循的屬行為規范的總和。基本要求是:向社會負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等。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Ⅱ 職業道德的名詞解釋
1
職業道德名詞解釋(2011年7月11日)
1、 道德----是人類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惡為標准,依靠宣傳教
育,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來調整人與 人,人與社會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相互聯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2、 職業----是人們從事的比較穩定且有合法收入的工作。 3、 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
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4、 素質----是人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和教育的影響
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性對穩定的內在的基本品質。 5、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
通過教育,社會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職業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內在基本品質。
6、 職業道德修養----是指一定的職業活動中自覺按照職業道德
原則,規范和理想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鍛煉的過程,以及由此形成的職業道德境界。
7、 職業理想----是指一定的職業道德原則和職業道德規范在一
定職業和從業者人格上的實現,是從業人者對符合自己意願的職業工作種類以及所要達到的成就的追求和嚮往。 8、 職業態度----是指從業者對所從事的職業的評價和表現出的
行為傾向,是從業者對其他職業和廣大社會成員 履行職業義務的基礎。
9、 職業責任----是職業團體和從業者被賦予的職權、職責及對
社會,對人民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要求。
10、職業能力----是指從業者完成本職工作,承擔職業責任所必
須具備的科學文化知識。
11、職業紀律----是一種行為規范,他要求從業者在職業生活中
遵守秩序(制度)、執行命令和履行自己的責任,他是調整從業者與他人、單位、社會以及職業生活中局部與全局關系的重要形式。
12、職業良心----是人們在履行義務過程中形成的道德責任感、
向善的意念和自我評價的能力。是一定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識和道德信念的統一。
13、職業榮譽----一方面就是對職業行為的社會價值所做的公認
的客觀評價和正確的主觀意識,是社會用以評價從業者為價值的尺度,也就是對從業者履行職業職責的道德行為的贊賞;另一方面,是指從業者對自己職業活動所具有的社會價值以及對職業的社會贊賞和自尊自愛意識。
14、職業作風----是指從業人員在其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具
體其職業特點的態度和風格,是社會對職業特定的共同要求。
15、敬業----是指專心專心致志從事學業和事業,表現為對學業
和事業的熱愛、執著和專注。
16、獻身----獻身:是指會出自我,換來他人的幸福和利益的高尚
品德,它包括奉獻和犧牲。表現為付出、吃虧、放棄、謙讓和捐軀。
17、個人主義----是私有制的產物,它是一切剝削階級在解決職
業首先問題時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個人主義一個人為核心,一切為了自己,總是把自己放在同社會、他人的兩極中去考慮。
18、二種精神----指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斗的獻身精
神,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用於創造的科學精神。
19、愛崗敬業----就是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用一種恭敬地態度
對待自己的工作。
20、守信----是誠實的具體表現,在職業生活中,要遵守信譽,
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不輕許諾言。 21、誠實守信----是指真實無欺,遵守承諾和契約的品德及行為。 22、辦事公道----是指從業人員在辦事情處理問題時,要站在公
正的立場,按照統一標准和統一原則辦事的職業規范。 23、服務群眾----就是為人民服務。
24、奉獻社會----就是一心為社會做貢獻,是為人民服務精神的
最高體現。
25、本質----是事物根本性質以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內部聯
系,它對該事物的發展和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6、職業道德素質----是指人們在長期職業實踐中形成的職業道
德觀念素質和職業道德行為素質的總和。職業道德觀念包括職業道德認識、職業道德情感、職業道德意志和職業道德信念等內容。
27、職業道德認識----主要是指從業者正確認識社會主意職業道
德理論、原則和規范等知識,逐步形成社會主意職業觀念,努力提高社會主意職業道德自我評價能力和職業道德行為能力。
28、職業道德情感----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依據一定的職業
道德觀念,在處理職業道德關系,評價職業道德行為所產生和確立起來的內心情緒體驗。
29、職業道德意志----是從業者在履行職業道德責任義務過程中,
所表現出來的客服困難和障礙的力量和毅力。
30、職業道德行為----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的職業道德認識、情感、
意志支配下所產生的自覺行為。
31、慎獨----是指在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
時候,仍能謹慎地遵守道德原則,不做壞事。
32、社會公德----是指在人類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要求
每個社會公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眾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准則。
33、公民道德----是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所應遵循的道德要求,是
衡量一個公民精神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
34、道德原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根據其利益或需要並在道德
生活實踐中形成的,用以調節人們行為和相互關系的,在一定領域里普遍遵循的准則。它是區分不同道德類型的基本標志。
35、自重----即自我尊重,自我重視。
36、自省----就是自我省悟,自我反省。
37、自警----是來自內部的和外界的力量通過內化,時常在警示
自己要按照道德規范去做。
38、自勵----是自我激勵自我鼓勵,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和如
何沮喪的心境都要朝著既定的修養目標邁進。
39、公民----是指具有一個國家國籍的自然人,國籍是一個人作
為某一個國家成員的法律資格。
40、權利----是指公民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從事某種行為的
可能性,即可以為,也可以不為。
41、義務----是指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公民必須履行的某種責任。 42、政治自由----是指公民表達自己政治意願的自由。
43、人身自由權----是指無正當理由公民的活動不受約束的權利,
是公民所應當享受的最起碼的權利。
44、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45、宗教信仰自由----是指公民內心的信念,自願地信仰宗教的
自由。
46、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駛性質職權所做出的能夠產生
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47、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
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復議機關提出申請,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為審查並做出的法律制度。 48、行政訴訟----是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侵犯其
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審查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並做出裁決的活動。 49、行政賠償----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
公民、法人和其他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國家給予受害人的賠償。
50、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
人之間或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51、行政法----是指調整和規定國家行政職權活動的法律規范的
總和。
52、行政機關----按照憲法和相關組織法的規定而設立的,依法
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對國家各項事務進行組織、管理的國家機關。一般依據於地域和職能標准可劃分為不同種類。 53、民事權利----是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
依法所享有的各種權利。
54、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
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55、知識產權----是指民事主體對智力勞動成果依法享有的專有
權利。
56、民事責任----是民事法律責任的簡稱,是民事主體因違反民
事義務或者侵犯他人的民事權利所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
57、合同----是指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
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58、刑法----是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59、哲學----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60、世界觀----就是人們對包括世界、社會和人類思維在內的整
個世界的根本觀點。
61、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部分,是人們用世界觀去觀察和對
待人生問題,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價值的根本看法和態度。
62、客觀規律----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63、聯系----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
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64、發展----指事物有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由無序向有
序運動。其本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65、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66、社會歷史觀----是人們關於社會以及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總
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67、社會存在----是人們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包括地理環
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68、社會意識----使人們的社會精神生活過程。
69、生產力----是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從自然界獲取物質資料
的能力。
70、生產關系----是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 71、經濟基礎----是一定社會中各種生產關系的總和。
72、上層建築----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宗
教、藝術、道德、哲學的觀點,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73、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
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74、科學發展觀----是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
發展觀。
75、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
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實施憲法和法律,採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物、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
76、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
規律性,賦予創造性。
77、實事求是----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論述:事實就
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它是馬列主義的精髓,也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78、解放思想----鄧小平論述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習慣
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79、公平----指正確處理社會經濟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實現合理
分配,包括起點公平、機會或規則公平、結果公平等。
Ⅲ 職業道德怎麼解釋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版道德品質的總和權,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准和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屬於自律范圍,它通過公約、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規范。職業道德既是本行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又是行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Ⅳ 職業道德名詞解釋
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復義和狹義之分。廣制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不同的職業人員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形成了特殊的職業關系,包括了職業主體與職業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職業團體之間的關系、同一職業團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勞動者、職業團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4)解釋了職業道德擴展閱讀:
良好的職業修養是每一個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每一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品質,這兩點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規范和要求,同時也是每個員工擔負起自己的工作責任必備的素質。
職業道德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忠於職守,樂於奉獻;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依法行事,嚴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務社會。
Ⅳ 如何解釋職業道德的責任意義
1 理論上講 教師的職業責任不過在於教書育人。然而這在大多數人看來,卻是 教書是教書;育人是育人。即教書是以我的理解去教書;育人是我的(「人格 」「情操」)影響去育人。渾不知其實應該是按照事實去教書;讓所教的書來育人。
當然,不是說教書就是照本宣科;只是說一定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求教書;切不可自大的心態;切不可把所有的學生都當成「木頭」(就像剛走上講台的實習生將下面的學生都當成木頭)
2 其次,職業責任來源於理性的歸納;職業道德則激發一個人的職業情操。兩者是不可混淆的不同概念。
3 意義:少年是祖國的花朵;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從這個層面來講 教育他們的教師在盡到自己的職業責任之後,它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因為人類的希望;人類的未來因他們的盡責而不凡。
Ⅵ 對職業道德的理解
職業道德是一種自我心理約束,就像心中的一桿秤來時刻衡量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符合行業的規定,是不是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它不像道德,僅僅從自己所處的社會的角度出發,讓社會輿論來評判行為的對與錯。職業道德就是以自己所處的行業及工作性質來要求,比道德更加職業化。
各行各業都有屬於自己行業的道德,但總的來說,職業道德最根本的是:不要單純的為了自己的私利而損害公司的利益,違規違法。他就像我們除了法律法規以外,自己給自己定的警戒線,時刻限制我們,不讓我們越雷池一步,損害公司或大家的利益。
職業道德不像法律法規依靠強制性,甚至暴力的手段來維護來捍衛。它僅僅靠人們內心的意識去自我維護,沒有條條框框的法律條文去要求你強制你去執行。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個人素質越高,那麼他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就強,他的職業道德觀念就越強。也不盡然,只是說個人素質決定你的職業道德的強弱,一個人的職業道德強說明他的個人素質肯定也強,但不一定個人素質強,他的職業道德觀念就強。
作為一個職場人員,就要遵守自己行業的規章制度,就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要時刻約束自己,不去做一些違背公司利益的事。如果一個人經不住誘惑,而違背了行業的職業道德,不僅會被同行同事所不恥,甚至會被整個行業所拋棄。因此,作為一個職員要時刻牢記,不要違背自己的職業道德。
Ⅶ 職業道德 名詞解釋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Ⅷ 名詞解釋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 [ zhí yè dào dé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zhí yè dào dé ]
從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專循的道德。各屬行各業都有各自的職業道德,如醫務道德、教師道德、商業道德、律師道德等。
Ⅸ 『』職業道德『名詞解釋』
職業道德,就來是同人自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標准和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屬於自律范圍,它通過公約、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規范。職業道德既是本行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又是行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和義務。